201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備考練習


1、穆迪已把展望調成負面了。評級機構的評價有當期評級和長期展望兩類。英國的卡梅倫政府一直在 赤字。而從美國政府財政的走向看,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打架,民主黨要擴大財政赤字,這個走向是不 的。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削減 健康 B.擴大 協調
C.增加 適當 D.縮減 自然
2、20世紀50年代,英國首相丘吉爾 于美蘇技術的飛躍發展,乃開始對技術正視,1956年的白皮書是技術教育的綠燈,繼而技術學院紛紛成立。今天,科技已經普遍成為大學知識結構的一個組成部分。就大學教學與研究來說,不但再沒有輕忽”實用性”知識的現象,實用性知識已與純情理論知識完全 了。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A.驚嘆 并駕齊驅 B.震驚 等量齊觀
C.軟硬 齊頭并進 D.嫉恨 不分伯仲
3、行為科學研究顯示,工作中的人際關系通常不那么復雜,也寬松些。可能是由于這種人際關系更有規律,更易于預料,因此也更容易協調。因為人們知道他們每天都要共同努力,相互協作,才能完成一定的工作。
這段文字主要是在強調( )。
A.普通的人際關系缺乏規律
B.工作人員之間的關系比較簡單
C.共同的目標使工作人員很團結
D.維系良好的人際關系要靠共同努力
4、地震發生時,最基本的現象是地面的連續振動,主要是明顯的晃動。極震區的人在感到大的晃動之前,有時首先感到上下跳動。這是因為地震波從地內向地面傳來,縱波首先到達的緣故。橫波接著產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地震造成的災害首先是破壞房屋和構筑物,在山區,地震還能引起山崩和滑坡,常造成掩埋村鎮的慘劇。崩塌的山石堵塞江河,在上游形成地震湖。
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是( )。
A.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是橫波產生的大振幅晃動
B.地震極震區的人首先必定感受到上下跳動
C.山區發生地震就會造成掩埋村鎮的慘劇
D.地震崩塌的山石往往在山下形成地震湖
5、拿破侖一次外出打獵,忽然聽到有人呼救,走近一看,原來有個年輕人落水。拿破侖舉起獵槍,大聲嚇唬道:“你再不爬上來,我就打死你。”那年輕人一聽,嚇得趕緊使出全身力氣,不斷地掙扎著奮力游動,終于爬上岸來!上岸后。他氣憤地問拿破侖:“你為什么要殺我?”拿破侖從容答道。:“我不嚇唬你,你不就在水中淹死了嗎?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
A.拿破侖有著非同尋常著的智慧
B.壓力能激發人的潛能
C.自信是成功的階梯
D.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答案:
1、【解析】A這是一道近義詞辨析題。根據文中“而”這一轉折關聯詞前世在講美國政府扭轉財政狀況不好的努力,所以排除B、C兩項。轉折之后是對“擴大財政赤字”走向的評價,應該是負面的負性的,所以排除D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為A選項。
2、【解析】A本題考查實詞與成語含義。第一空可排除CD兩項。并駕齊驅: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等量齊觀:指對有差別的事物同等看待。
3、【解析】B。這是一道典型的主旨概括題。文段屬于總―分式行文脈絡。首句提出觀點:工作中的人際關系通常不那么復雜,也寬松些。接下來是解釋原因、進行論證。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B――是對原文主旨句的同義替換。A、C、D三項在原文中沒有相應的內容,都要排除。
4、【解析】A。一道典型的細節理解題。根據原文“橫波(與縱波相對而言,為水平方向)接著產生大振幅的水平方向的晃動,是造成地震災害的主要原因”一句可知,A項與文意符,B項將原文中的“有時首先”偷換成“首先必定”。C項偷換了程度概念,將原文中的“常造成”偷換為“就會造成”。D項將原文的“在上游”偷換為“在山下”。由此可排除BCD三項均應排除。所以,本題正確答案為A項。
5、【解析】B。這是一道意圖判斷題。原文中,落水青年的脫險主要歸功于拿破侖“以死相威脅”的壓力,其意在說明壓力能激發人的潛能的道理。選項A是圍繞故事的表面論述;選項C所談到的“自信”不是原文強調的重點,選項D無從推出。所以正確答案為B選項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