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務員《行測》復習:政治常識


政治常識在近年北京社招的考試中所占比重不大,但它作為考核考生政治素養的核心內容在考試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政治常識主要來源于一些基本的理論知識以及當前多個領域內的政策、熱點等內容。具體內容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當代國際經濟與政治、我國的各項制度、政策、以及最新時事等。這幾個部分的內容廣大考生在大學階段已有學習,但行職測驗在這方面的考查要求與大學階段的考試側重點有所不同,大學階段的測試屬于基本理論、觀點、概念方面記憶性的考查;而行職則屬運用這些概念、觀點等分析實際問題的運用性的測試。 $lesson$
考生朋友們要想在這部分拿到理想的分數,就不能單純地依賴考前的死記硬背,突擊復習,而要在平時生活中做個“有心人”,多多關注、積累這方面的內容,并且要善于思考各種社會問題。
下面我們就一些考生應知應會的要點作一個簡要論述,以期能幫助考生朋友們明確復習重點。
一、哲學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1.世界的客觀性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人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的客觀性為前提,社會及其發展規律是客觀的。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反映,意識能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著不同的反作用。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人具有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們可以并且能夠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實踐去探索、認識并掌握客觀規律。
4.物質和意識的關系:物質和意識的關系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
5.聯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性。
6.運動和發展: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一切事物都有其產生、發展、滅亡的過程。
7.規律:事物的運動、變化、發展都是有規律的,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
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按客觀規律辦事。
8.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
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是承認矛盾,主張用聯系的、發展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形而上學的根本觀點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靜止地,片面地看問題。
9.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也有其不同的特點。對事物的特點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解決。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10.內因和外因
內因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變化發展的必要條件。堅持內因和外因同時起作用的觀點。
11.量變和質變
量變、質變的關系,先有量變,當量變達到一定階段,突破了一定的限線就會發生質變。
12.事物發展的趨勢
事物發展的總趨勢的前進的,新事物必定戰勝舊事物,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13.發揮主觀能動性
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主、客觀因素的制約。
14.透過現象看本質
認識的根本認務是經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透過現象看到事物的本質和規律。
二、毛澤東思想
1.毛澤東思想產生的社會歷史條件
世界背景:20世紀前中期世界和中國政局的變動;國內背景:近現代中國社會和革命運
動發展;物質基礎或階級基礎:新的社會生產力的增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思想理論條件:新文化運動的興起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傳入和傳播;實踐基礎: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
2.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
開始萌芽(共產黨創建和國民革命時期)---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戰爭前中期)---走向成熟(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戰爭時期)---繼續發展(解放戰爭時期和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曲折發展(社會主義建設時期)
3.毛澤東思想的特點
是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在同錯誤思潮的斗爭中形成和發展的;其形成和發展過程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
4.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
是馬列主義在中國的運動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
5.實事求是
“實事”,就是客觀存在著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觀事物的內部聯系,即規律性,“求”就是我們去研究。
6.群眾路線
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黨的全心全意為人
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決定的,是實現黨的宗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體現,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之一,是中國共產黨根本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是黨的一切組織和一切工作必須堅持和貫徹的根本路線。
7.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和建設所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從中國實際出發,依靠中國人民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進行革命和建設的必然結論。
8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實事求是是精髓;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路線;獨立自主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基本立足點。
9.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是一脈相承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列寧主義:揭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毛澤東思想:第一次飛躍;
鄧小平理論:第二此飛躍;毛澤東思想來源于馬列主義;鄧小平理論來源于馬列主義,孕育于毛澤東思想中;三者具有繼承。發展的關系。“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是三者共有的精髓,三者之間有真實的關系。
10.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供了思想基礎;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工人運動的發展奠定了階級基礎;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的結合;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給予幫助。
11.新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1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無產階級成為中國革命的領導階級;堅持無產階級對民主革命的領導權。
1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是無產階級領導的;發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屬于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范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逐漸過渡到社會主義。
三、鄧小平理論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斗。概括起來就是“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一個中心”即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質決定的。“兩個基本點”即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堅持改革開放,是我們的強國之路。
2.黨的領導
黨的領導是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國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循序漸進的根本保證和動力。中國共產黨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是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組成部分,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有效保證。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所有制結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4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
改革是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之一,也是鄧小平理論最具特色的內容之一。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是中國深刻而廣泛的革命性變革,其實質和目的是完善和發展社會主義,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發揮出來,而不是否定或取消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5.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即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生產關系與生產力之間的矛盾)
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既有基本適應生產力發展的一面,又有不適應的一面。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生產關系和生產力、上層建筑和經濟基礎之間的基本矛盾。過去形成的上層建筑和生產關系、政治體制和經濟體制,或者帶有舊社會的某些痕跡,或者脫離實際,單一僵化。前者如終身制、家長制,后者如過高過純的生產關系及權力過于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等等,已經嚴重地束縛著生產力的發展,束縛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必須進行根本性的變革。只有通過改革,才能調整和完善上層建筑和生產關系的某些環節和方面,解決基本矛盾,使生產力獲得新的解放,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內在要求,是進一步解放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改革的性質同過去的革命一樣,也是為了掃除發展社會生產力的障礙,使中國擺脫貧窮落后的狀態。從這個意義上說,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變革。”
6.改革的目標
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種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是使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它包括建立和完善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所有制結構,建立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堅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以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變政府職能、改善宏觀經濟調控,健全市場體系,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等內容。
?2011年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輔導
?2011年公務員考試行政能力輔導
?2011年公務員考試公共基礎輔導
?2011年公務員考試面試全程指導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