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國家公務員 > 國家公務員考試報名 > 2010陜西省直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公共科目大綱

2010陜西省直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公共科目大綱

更新時間:2010-04-26 09:22:10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國家公務員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一、考試范圍

  本次公共基礎知識考試范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毛澤東思想概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事業單位概況、職業道德、法學、公文與論文寫作、科技常識和環境保護、文史知識、陜西省情知識等方面的內容。

  考試時限為120分鐘,滿分100分。

  二、作答要求

  《公共基礎知識》考試要求攜帶的作答工具為黑色鋼筆或黑色簽字筆、2B鉛筆和橡皮。《公共基礎知識》均要求在答題卡上作答,應聘人員必須在指定位置上填寫自己的姓名和準考證號碼等信息;不得在試卷及答題卡留有與答題內容無關的任何信息,違者按作弊處理。

  三、考試參考用書

  本次考試參考用書為《陜西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專用教材—公共基礎知識(2010年版)》,西北大學出版社出版。

  四、《公共基礎知識》考試目錄

  一、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

  (一)哲學概述

  1.哲學的概念。

  2.哲學的基本問題。

  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

  4.辯證法與形而上學。

  5.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的斗爭同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斗爭的關系。

  (二)馬克思主義哲學

  1.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

  2.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本質特征。

  3.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

  (三)物質和意識

  1.物質的概念。

  2.物質的存在形式: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物質運動的基本形式;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物質運動的規律性。

  3.世界的物質統一性。

  4.意識的起源與本質:意識的起源;意識的本質。

  5.意識的能動作用:意識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能動地改造世界;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

  6.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與主觀能動性的關系。

  (四)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

  1.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

  2.物質世界的永恒發展。?

  3.質量互變規律。?

  4.否定之否定規律。?

  5.對立統一規律。

  (五)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范疇

  1.現象和本質。

  2.內容和形式。

  3.原因和結果。

  4.必然性和偶然性。

  5.可能性和現實性。

  (六)認識、實踐、真理

  1.能動的革命的反映論。

  2.實踐及其基本形式。

  3.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認識的主體和客體;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的發展過程;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

  4.真理的客觀性和辯證性:真理及其客觀性;真理和謬誤;真理的絕對性和相對性;真理與價值。

  5.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標準的絕對性和相對性;實踐標準與邏輯證明;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的理論基礎。
 

  (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與社會基本矛盾

  1.歷史觀的基本問題:社會存在;社會意識。

  2.社會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與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

  (八)階級、國家、社會革命

  1.階級和階級斗爭。

  2.國家與社會革命:國家;社會革命;我國現階段的兩類社會矛盾;我國的人民民主專政。

  (九)群眾、個人在社會發展中的歷史作用

  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2.個人的歷史作用。

  3.人的本質和人生價值。

  4.社會進步和人類解放。

  二、毛澤東思想概論

  (一)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

  1.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含義。

  2.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理論;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論;關于黨的建設學說。

  3.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與動力。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權。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前途。

  5.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

  6.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發展道路。

  7.關于農民革命的理論問題。

  8.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主要陣線。

  (三)毛澤東軍事思想

  1.人民軍隊的性質與宗旨。

  2.人民軍隊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絕對領導。

  3.人民軍隊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則。

  4.人民戰爭的思想。

  5.人民軍隊的戰略戰術。

  (四)人民民主專政與社會主義建設理論

  1.人民民主專政理論。

  2.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是歷史的必然:新民主主義的性質和特點;中國共產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

  3.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4.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社會主義改造的勝利完成及其偉大意義;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基本方針;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學說。

  (五)關于黨的建設學說

  1.正確認識與處理黨內矛盾。

  2.著重于從思想上建設黨。

  3.堅持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

  4.培育黨的優良作風。

  5.用無產階級世界觀武裝全黨。?

  6.堅持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7.維護黨的團結統一。?

  8.努力培養和造就無產階級革命事業接班人。?

  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一)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與主要內容

  1.鄧小平理論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

  2.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

  3.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

  (二)中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主要內容。

  2.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3.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經濟綱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政治綱領;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文化綱領。

  (三)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和發展戰略

  1.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

  2.完成社會主義根本任務的途徑。

  3.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目標。

  4.戰略思想和政策:確立戰略重點;科教興國戰略;“兩個大局”思想與西部大開發戰略。

  (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提出。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特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按勞分配為主、多種分配并存;保障人民利益,發揮計劃和市場長處;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3.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模式:堅持公有制為基礎,多種經濟所有制共同發展;建立市場經濟所要求的現代企業制度;培育和發展市場體系,建立主要由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建立健全政府宏觀調控體系,轉變政府職能;建立和完善以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五)建設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

  1.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的目標和內容。

  2.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

  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物質文明建設的辯證關系;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方針和主要目標;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

  4.社會主義中國的外交戰略與對外開放: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對外開放是我國一項長期的基本國策;堅持對外開放與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統一。

  5.實現祖國統一的科學構想。

  (六)“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

  1.“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與形成。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學內涵: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辯證統一關系。

  (七)“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1.堅持與時俱進。

  2.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

  3.堅持執政為民,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5.不斷促進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6.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7.必須以改革的精神建設黨。

  (八)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

  1.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觀點和自覺性。

  2.堅持體制創新,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3.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

  4.積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不斷加強國家宏觀調控。

  5.理順分配關系,發揮人民群眾的積極性。

  6.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鞏固改革發展穩定大局。

  7.又好又快地發展國民經濟。

  8.不斷擴大內需,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9.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10.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

  2.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

  (十)科學發展觀的重要歷史地位

  1.科學發展觀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

  2.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科學發展觀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十一)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內涵

  1.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發展必須牢牢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發展應該是又好又快發展。

  2.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本;以人為本體現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統一起來。

  (十二)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

  1.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

  2.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

  (十三)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1.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科學內涵。

  2.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和任務。

  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原則。

  4.不斷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

  四、法學

  (一)法的概述

  1.法的概念。

  2.法的本質與特征。

  3.法的分類。

  4.法與其他社會現象之間的關系:法與經濟基礎的關系;法與政治的關系;法與政策的關系;法與道德的關系。

  (二)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

  1.社會主義民主概念。

  2.社會主義法制概念。

  3.社會主義法制的基本要求。

  4.依法治國。

  (三)中國社會主義法的制定、實施與監督

  1.法的制定的含義。

  2.我國制定法的基本原則:以憲法為依據,維護社會主義法制的統一和尊嚴;發揚社會主義民主,保障人民通過多種途徑參與立法活動;從實際出發,總結實踐經驗與科學預見相結合;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持法的穩定性、連續性與法的及時立、改、廢相結合。

  3.法的制定權限。

  4.法的制定程序: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審議;法律案的表決;法律的公布。

  5.法的實施。

  6.違法及其責任。

  7.法律的實施監督:法律實施監督的含義;法律監督體系。

  (四)憲法概述

  1.憲法的概念與主要特征。

  2.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四部憲法;國家性質。

  3.國家結構形式:國家結構形式的概念與分類;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的單一制國家。

  4.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政權組織形式的概念;我國的政權組織形式。

  5.我國的國家機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中央軍事委員會;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

  6.國家象征。

  (五)我國憲法的基本制度

  1. 政黨制度:政黨制度的含義;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統一戰線與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2.選舉制度:選舉制度的含義;我國選舉制度主要內容。

  3.經濟制度:經濟制度的含義;我國《憲法》規定的經濟制度的內容。

  4.文化制度:文化制度的含義;我國《憲法》規定的文化制度的內容。

  5.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含義與特點;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6.我國的特別行政區制度。

  (六)我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

  1.公民的概念。

  2.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公民的基本權利和基本義務的概念;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權利;我國《憲法》規定的公民的基本義務。

  (七)刑法概述

  1.刑法的概念。

  2.刑法的分類。

  3.刑法的基本原則:罪刑法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罪刑相適應。

  4.刑法的適用范圍:刑法對地域的效力;刑法對人的效力。

  (八)犯罪

  1.犯罪的概念與特征。

  2.犯罪構成的概念。

  3.犯罪預備、未遂和中止。

  4.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概念;有組織的共同犯罪。

  5.單位犯罪的特征及其刑事責任。

  6.排除社會危害性的行為:正當防衛;緊急避險。

  (九)刑罰

  1.刑罰的概念及其特征。

  2.刑罰的種類:主刑;附加刑。

  3.刑罰的運用:量刑;累犯;自首;立功;數罪并罰;緩刑;減刑;假釋;追訴時效。

  (十)我國刑法規定的犯罪種類

  1.危害國家安全罪。

  2.危害公共安全罪。

  3.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罪。

  4.侵犯公民人身權利、民主權利罪。

  5.侵犯財產罪。

  6.妨害社會管理秩序罪。

  7.危害國防利益罪。

  8.貪污賄賂罪。

  9.瀆職罪。

  10.軍人違反職責罪。

  (十一)民法概述

  1.民法的概念。

  2.民法的基本原則:民事主體地位平等;自愿公平;等價有償;誠實信用;合法民事權利受法律保護;權利不得濫用。

  3.民事法律關系:民事法律關系的概念;民事法律關系的構成。

  4.民事權利與民事義務:民事權利的概念;民事權利保護的含義;民事義務的概念;民事義務的分類。

  (十二)民事法律關系主體與民事法律行為及代理

  1.自然人: 自然人的概念;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

  2.法人:法人的概念;法人的民事權利能力與民事行為能力。

  3.民事法律行為。

  4.代理:代理的概念及法律特征;代理的種類。

  (十三)民事權利

  1.財產所有權:財產所有權的概念與特征;所有權的主要類型;財產所有權的取得和消滅;財產共有權。

  2.債權:債的概念和特征;債的發生;債的擔保。

  3.人身權:人身權的概念;人身權的法律保護。

  4.知識產權: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

  5.財產繼承權。

  (十四)民事責任及訴訟時效

  1.民事責任:民事責任的概念與特征;民事責任的分類;民事責任的方式。

  2.訴訟時效:訴訟時效的概念與種類;訴訟時效的開始、中止、中斷和延長。

  (十五)行政法概述

  1.行政法的概念。

  2.行政法律關系及其特征。

  3.行政法的基本原則。

  (十六)行政行為、行政程序與行政復議

  1.行政行為的概念與特征。

  2.行政行為的法律效力。

  3.具體行政行為。

  4.行政程序:行政程序的含義;行政程序的制度。

  5.行政復議:行政復議的含義;行政復議的受案范圍;不能請求行政復議的事項。

  (十七)行政違法與行政賠償

  1.行政違法。

  2.行政賠償。

  3.行政賠償請求人和賠償義務機關。

  (十八)經濟法概述

  1.經濟法的基本原則。

  2.經濟法的調整對象。

  3.經濟法律關系:經濟法律關系的概念;經濟法律關系的構成要素;經濟法律關系的產生、變更和終止。

  (十九)經濟組織與市場管理法

  1.公司法律制度。

  2.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律制度。

  3.合伙企業法律制度。

  4.個人獨資企業法律制度。

  5.外商投資企業法律制度: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資企業。

  6.證券法律制度:證券的概念;證券的種類;證券發行制度;證券監管制度。

  7.產品質量法律制度:產品質量法概念;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及爭議解決方法。

  8.票據法律制度:票據的概念;匯票、本票和支票及涉外票據。

  9.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律制度: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概念;《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的消費者的權利和經營者的義務。

  (二十)宏觀調控與社會保障法

  1.宏觀調控法的概念與特征。

  2.宏觀調控法的基本原則與方法。

  3.國有資產管理法律制度。

  4.稅收法律制度:稅收的概念;稅法的概念及其構成要素;常見稅種。

  5.社會保障法律制度。

  6.社會保險法律制度:社會保險的含義;社會保險的特征;社會保險法的含義;失業及失業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社會救助與優撫安置。

  (二十一)訴訟法學概述

  1.訴訟:訴訟的概念與種類。

  2.訴訟法的概念。

  3.訴訟法的基本原則:刑事、民事、行政訴訟法的共有原則;民事、行政訴訟法的共同原則;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民事訴訟法的特有原則;行政訴訟法的特有原則。

  (二十二)訴訟管轄

  1.管轄的概念。

  2.刑事訴訟的職能管轄。

  3.民事訴訟主管。

  4.行政訴訟主管。

  5.級別管轄:級別管轄的概念;刑事訴訟的級別管轄;民事訴訟的級別管轄;行政訴訟的級別管轄。

  6.地域管轄:刑事訴訟地域管轄;民事訴訟地域管轄;行政訴訟地域管轄。

  7.共同管轄。

  8.協議管轄。

  9.裁定管轄。

  (二十三)訴訟參與人與強制措施

  1.訴訟參與人概述。

  2.刑事訴訟當事人。

  3.民事訴訟、行政訴訟的當事人。

  4.訴訟代理人和辯護人。

  5.其他訴訟參與人。

  6.強制措施的概念及其具體內容。

  (二十四)訴訟證據與訴訟程序

  1.訴訟證據的概念和種類。

  2.證據的收集、審查和保全。

  3.舉證責任。

  4.訴訟程序含義;起訴;審判。

  5.刑事訴訟程序:立案;偵查;提起訴訟;審判。

  6.民事訴訟程序:第一審普通程序;簡易程序;第二審程序;特別程序。

  7.行政訴訟程序:起訴和受理;審理和判決。

  (二十五)期間、送達與執行

  1.期間:期間的含義;期間的計算;期間的耽誤;期日。

  2.送達。

  3.刑事案件的執行:判處死刑立即執行的判決的執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判決的執行;無期徒刑、有期徒刑、拘役的判決的執行;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判決的執行;徒刑緩刑的判決的執行;無罪、免除刑事處罰的判決的執行;判處罰金、沒收財產的判決的執行。

  4.民事案件執行:民事案件執行的概念;民事執行程序的啟動;執行擔保;執行和解;執行中止。

  5.行政案件的執行:行政案件執行的含義;行政案件執行的法律特征。

  五、事業單位概況

  (一)事業單位概述

  1.事業單位的定義;事業單位的功能特征;事業單位的社會活動特征。

  2.事業單位的作用:物質文明建設的基礎;精神文明建設的主要力量;生產發展和人民生活的保障。

  3.事業單位發展趨勢展望。

  (二)事業單位改革

  1.事業單位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2.事業單位改革的基本情況: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事業單位改革的主要任務。

  3.事業單位改革的內容: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深化事業單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事業單位的社會保障體系。

  4.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內涵。

  5.建立以聘用制為基礎的用人制度。

  6.事業單位選人用人制度。

  (三)事業單位崗位設置與考核

  1.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原則。

  2.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的類別;管理崗位;專業技術崗位;工勤技能崗位;特設崗位。

  3.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的等級:管理崗位等級;專業技術崗位等級;工勤技能崗位等級;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聘用。

  4.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考核:考核的目的;考核的內容;考核的等次和標準;管理人員考核等次的標準;專業技術人員考核等次的標準;工勤人員考核等次的標準;考核的方法和程序;考核結果的使用。

  六、職業道德

  (一)職業與職業道德

  1.職業的含義與意義。

  2.道德的內涵;道德的功能。

  3.職業道德的內涵、特點與職業道德的體現方面。

  4.職業道德的意義與作用。

  (二)社會主義的職業道德

  1.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特征。

  2.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體系的核心。

  3.集體主義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原則。

  (三)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本內容

  1.愛崗敬業的含義;愛崗敬業的特征;愛崗敬業的基本要求。

  2.誠實守信的含義;誠實守信的特征;誠實守信的基本要求。

  3.辦事公道的含義;辦事公道的特征;辦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4.服務群眾的含義;服務群眾的特征;服務群眾的基本要求。

  5.奉獻社會的含義;奉獻社會的特征;奉獻社會的基本要求。

  (四)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職業道德

  1.教師行業職業道德:教師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征;新時期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

  2.新聞職業道德:新聞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征;新聞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

  3.醫務行業職業道德:醫務行業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征;醫務行業職業道德規范的基本內容。

  4.科研行業職業道德:科研行業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征;科研行業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

  5.體育行業職業道德:體育行業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征;體育行業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

  6.文化藝術行業職業道德:文化藝術行業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征;文化藝術行業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

  7.環衛行業職業道德:環衛行業職業道德的概念與特征;環衛行業職業道德規范的內容。

  (五)團隊及團隊精神

  1.團隊與團隊精神的含義。

  2.團隊精神的基本要素。

  3.團隊精神的意義:團隊精神的含義;團隊精神的意義。

  4.團隊精神的作用:目標導向功能;團結凝聚功能;促進激勵功能;實現控制功能。

  5.團隊精神的培養:團隊精神的影響因素;團隊精神培養的途徑和方法。

  七、公文與論文寫作

  (一)公文概述

  1.公文的概念。

  2.公文的特點。

  3.公文的功能。

  4.公文的種類:公文的分類;行政公文的分類;行政公文的文種。

  5.行政公文的行文規則:上行文規則;下行文規則;聯合行文規則;其他行文規則。

  6.公文文體與結構:公文的文體;公文的結構;行政公文的書面格式;公文的稿本。

  (二)公文寫作要則

  1.公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2.公文寫作的語言運用。

  3.公文的寫作程序。

  (三)行政公文處理

  1.行政公文處理的概念;擬寫與制作公文;傳遞公文;辦理公文;處置辦畢公文;管理公文。

  2.行政公文處理的基本原則。

  3.行政公文處理的程序:發文處理程序;收文處理的程序。

  4.行政公文辦畢的處置。

  (四)命令(令)

  1.命令(令)的概念。

  2.命令(令)的類型。

  3.命令(令)的特點。

  4.命令(令)的結構形式與寫法。

  (五)公告與通告

  1.公告:公告的概念;公告的特點;公告的文體結構與寫法。

  2.通告:通告的概念;通告的特點;通告的類型;通告的文體結構與寫法。

  (六)決定與通知

  1.決定:決定的概念;決定的特點;決定的種類;決定的文體結構與寫法。

  2.通知:通知的概念;通知的特點;通知的種類;通知的文體結構與寫法。

  (七)通報、意見與批復

  1.通報:通報的概念;通報的特點;通報的種類;通報的文體結構與寫法。

  2.意見:意見的概念;意見的種類與特點;意見的文體結構與寫作要求。

  3.批復:批復的概念;批復的特點;批復的種類;批復的結構與撰寫要求。

  (八)請示、報告與議案

  1.請示:請示的概念;請示的特點;請示的種類;請示的結構;請示的文體結構與撰寫要求。

  2.報告:報告的概念;報告的特點;報告的種類;報告的文體結構與寫法。

  3.議案:議案的概念;議案的類型與特點;議案的文體結構與寫法。

  (九)函與會議紀要

  1.函:函的概念;函的特點;函的文體結構與寫法。

  2.會議紀要:會議紀要的概念;會議紀要的特點;會議紀要的文體結構與寫法。

  (十)學術論文概述

  1.學術論文的概念與特點。

  2.學術論文的類型。

  3.學術論文的基本格式。

  (十一)學術論文的選題與提綱

  1.學術論文的選題要求。

  2.學術論文提綱的擬制:擬制論文提綱的原則;擬制論文提綱的方法;論文提綱擬制的步驟;論文提綱的表現形式。

  (十二)學術論文的結構

  1.學術論文結構的三原則。?

  2.學術論文的邏輯結構。?

  3.學術論文的開頭與結尾。?

  4.學術論文的段落與層次。

  (十三)學術論文的寫作與修改

  1.學術論文的寫作:學術論文寫作的基本原則;學術論文語言的五個特點。

  2.學術論文邏輯論證的“三要素”;學術論文常用的論證方式。

  3.學術論文行文技巧。

  4.學術論文修改的重要性;學術論文修改的原則;學術論文修改的五項內容。

  八、文學知識

  (一)先秦文學與秦漢文學

  1.先秦文學:概述;《詩經》;先秦散文;屈原和楚辭。

  2.秦漢文學:概述;《史記》與《漢書》;詩歌。

  (二)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學

  1.概述。

  2.建安詩歌。

  3.陶淵明與田園詩。

  4.山水詩,永明體與宮體詩。

  5.南北朝民歌。

  6.志人小說和志怪小說。

  7.唐詩;“初唐四杰”;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田園詩派”;高適、岑參為代表的“邊塞詩派”;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白居易與“新樂府運動”;中晚唐著名詩人。

  8.古文運動。

  9.唐傳奇。

  (三)宋元明清文學

  1.宋代文學:概述;宋詞;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唐宋八大家”。

  2.元代文學:概述;散曲;戲劇。

  3.明清文學:概述;明清小說;明清戲曲。

  (四)現代文學

  1.新文化運動。

  2.新文學社團的崛起:文學研究會;創造社;新月社;語絲社;南國社。

  3.左翼作家聯盟。

  4.鴛鴦蝴蝶派。

  5.七月派。

  6.抗日戰爭時期的諷刺小說。

  7.新型小說。

  8.新歌劇 。

  (五)建國后十七年至“文化大革命”的文學

  1.小說。?

  2.詩歌。?

  3.戲劇。?

  4.散文。?

  5.“山藥蛋派”與“荷花淀派”。

  6.“文化大革命”十年的文學。

  (六)新時期文學

  1.傷痕小說。

  2.反思文學。

  3.改革小說。

  4.“茅盾文學獎”及其獲獎作品與作家。

  5.朦朧詩派。

  6.散文。

  7.報告文學。

  (七)外國古典文學

  1.世界文學的源頭。

  2.古希臘羅馬文學。

  3.早期基督教文學。

  4.中世紀文學。

  5.古典主義文學。

  6.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意大利文學;英國文學;法國文學;西班牙文學。

  7.啟蒙文學:法國啟蒙文學;德國民族文學。

  (八)外國近代文學

  1.浪漫主義文學。

  2.批判現實主義文學。

  (九)外國現代文學

  1.無產階級文學。

  2.現實主義文學:蘇聯文學;英法文學;德語國家文學;美國文學。

  3.現代主義文學。

  4.存在主義文學。

  5.“黑色幽默”文學。

  6.“魔幻現實主義”文學。

  九、歷史知識

  (一)原始社會與奴隸社會

  1.原始社會:原始人群;早期智人;晚期智人;氏族公社時期。

  2.奴隸社會:夏朝;商朝;西周。

  (二)封建社會

  1.封建統一國家的建立:統一的封建專制與多民族國家的形成;陳勝、吳廣農民起義;秦王朝的滅亡。

  2.強盛的西漢王朝:劉邦建漢;漢初的休養生息政策;文景之治;漢武帝加強中央集權;漢匈關系與昭君出塞;張騫?使西域與“絲綢之路”;劉秀建東漢與光武中興;黃巾起義。

  3.秦漢時期的科技與藝術。

  4.三國、兩晉、南北朝: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西晉的短期統一;東晉與十六國;南朝和北朝的興替;北魏孝文帝改革。

  5.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化與藝術。

  6.隋唐時期:隋朝的建立及統一全國;改官制,創科舉;大運河的開鑿;隋亡唐建;唐太宗與“貞觀之治”;唐高宗與武則天;“開元盛世”;“安史之亂”;唐末農民起義與唐朝滅亡。

  7.隋唐時期的文化與藝術。

  8.五代、遼、宋、夏、金、元:五代十國 ;契丹的興起與遼國的建立 ;陳橋兵變與北宋統一 ;元昊建立西夏;女真的興起與北宋的滅亡;南宋的建立與金“紹興和議”;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元朝的建立和統一;行省制與宣政院。

  9.遼、宋、金、元時期的科學技術。

  10.明、清時期:朱元璋建立明朝;加強專制主義統治;完備學校制度和科舉制度;鄭和下西洋;遷都北京;滿族的興起和明與后金的戰爭;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和明朝滅亡;清軍入關。

  (三)近代史

  1.鴉片戰爭:中英《南京條約》;鴉片戰爭的影響。

  2.太平天國運動及其歷史意義。

  3.洋務運動;清政府在中國臺灣建立行省;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

  4.戊戌變法。

  5.義和團運動;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

  6.辛亥革命和清朝的滅亡;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同盟會;武昌起義;中華民國成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7.北洋軍閥政權的建立;“二次革命”;袁世凱復辟帝制;護國運動;軍閥割據局面的出現;護法運動。

  8.新文化運動的興起。

  (四)中國共產黨的建設初期

  1.五四運動;馬克思主義傳播與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開展工農運動。

  2.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中國共產黨的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北伐戰爭;農民運動蓬勃開展;領導上海工人武裝起義;大革命運動失敗。

  3.南昌起義;“八七會議”;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建立;紅軍長征;遵義會議。

  (五)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時期

  1.華北事變;西安事變;抗日戰爭的爆發和國共合作;洛川會議與敵后抗日根據地的開辟;平型關大捷。

  2.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斗爭;百團大戰;“三三制”政權;大生產運動。

  3.確立毛澤東思想為全黨指導思想;整風運動;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

  4.抗日戰爭的勝利。

  5.重慶談判;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轉入反攻;戰略決戰。

  6.規劃奪取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的藍圖。

  7.國共和談;國民黨反動統治覆滅。

  8.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六)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

  1.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實現:沒收官僚資本、廢除封建土地制度;抗美援朝與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運動。

  2.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社會主義的“三大改造”;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社會主義建設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9年“廬山會議”;七千人大會。

  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發動;中國共產黨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林彪集團與“九一三”事件;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重提“四個現代化”;鄧小平主持全面整頓與“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天安門事件”;粉碎江青反黨集團的勝利;中國共產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4.撥亂反正、解放思想;真理標準的大討論;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共產黨十一屆六中全會。

  5.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國共產黨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形成;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至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的黨的主要領導人。

  (七)世界古代史

  1.古代亞非奴隸制國家:埃及;古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

  2.古印度:印度的統一;“種姓”制度;佛教的產生。?

  3.古代印度的文化。?

  4.古代希臘、羅馬奴隸制國家;荷馬時代;斯巴達和雅典;馬其頓帝國的建立。?

  5.古希臘的文化成就。?

  6.羅馬奴隸制共和國:羅馬奴隸制共和國;斯巴達克起義;基督教的興起;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7.古代羅馬文化成就。?

  8.西歐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發展:法蘭克王國的建立和查理曼帝國的形成;西歐主要封建國家的形成 。?

  9.亞洲封建國家:朝鮮的統一;日本統一與“大化革新”;穆罕默德的創教與阿拉伯的統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10.阿拉伯文化的成就。?

  11.“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三杰”;繪畫藝術“三杰”;“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

  (八)世界近代史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克倫威爾的獨裁統治;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2.英國工業革命:工業革命的條件;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工業革命的影響。?

  3.美國獨立戰爭與建國。?

  4.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5.沙皇俄國的興起 。?

  6.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成立;《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7.俄國農奴制度的廢除和侵略擴張。?

  8.美國內戰。?

  9.日本“明治維新”。?

  10.德意志和意大利的統一。?

  11.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

  12.印度民族運動的高漲。?

  13.非洲人民的反帝斗爭: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埃塞俄比亞抗意戰爭。?

  14.成為世界大國的美國。?

  15.躋身于世界列強的日本 。

  (九)世界現代史

  1.第一次世界大戰: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大戰的爆發與結束。?

  2.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3.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

  4.華盛頓會議與九國公約。?

  5.共產國際的成立。?

  6.德國十一月革命。?

  7.德國共產黨的成立和柏林一月起義。?

  8.意大利法西斯專政的建立。?

  9.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0.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11.第二次世界大戰:慕尼黑陰謀;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意日軍事同盟的建立;蘇聯衛國戰爭;太平洋戰爭爆發;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形成;意大利投降;《開羅宣言》與德黑蘭會議;諾曼底登陸;雅爾塔會議;德國投降;波茨坦會議和《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

  12.聯合國成立。?

  13.戰后世界格局的演變:《北大西洋公約》和《華沙條約》;美蘇爭霸;蘇聯解體。

  十、科技常識?

  (一)天文地理常識

  1.宇宙的演化。?

  2.太陽系。?

  3.地球的形成 。?

  4.氣象名詞:熱帶氣旋;龍卷風;沙塵暴;寒潮;大氣壓。?

  5.地理現象:泥石流;洪水;火山;地震。?

  (二)生化數理常識

  1.生物:微生物;新陳代謝;食物鏈。?

  2.化學:無機物;有機物;石油;油脂;糖類。?

  3.數學:微積分;運籌學;優選法。?

  4.國際制(SI)與英制常用計量換算:長度;面積;體積及容積;質量。?

  5.物理:萬有引力定律;電磁感應現象;能量守恒定律;紫外線;紅外線?

  (三)科技豐碑人物

  1.世界著名科學家。?

  2.中國著名科學家。?

  (四)國家高新科技計劃與獎勵

  1.863計劃。?

  2.973計劃。?

  3.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4.國家自然科學獎。?

  5.國家技術發明獎。?

  6.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五)電子信息技術與通信技術

  1.微電子技術 。?

  2.計算機技術:量子計算機;光計算機;生物計算機;網絡計算機;計算機病毒。?

  3.信息科學:信息隱藏技術;數字水印;數字指紋。?

  4.通信技術:藍牙技術;光纖通信;IP電話;全球定位系統。?

  5.因特網與信息高速公路。?

  (六)生命科學技術與能源科學技術

  (七)新材料科學與先進制造技術

  (八)現代交通與航空航天技術

  十一、環境保護?

  (一)環境與生態系統

  1.環境的概念。?

  2.環境問題。?

  3.生態系統的概念及功能。?

  4.生態平衡是動態平衡;生態系統的反饋機能。?

  5.影響生態平衡的因素。?

  (二)環境問題

  1.大氣污染。?

  2.水體污染。?

  3.土壤污染。?

  4.噪聲、電磁輻射、光和放射性輻射等污染。

  (三)當前世界面臨的主要環境污染

  1.生態破壞。?

  2.環境污染。?

  3.地球變暖。?

  4.臭氧層破壞。?

  5.酸雨危害。?

  (四)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1.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

  2.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形成。?

  3.我國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進展。?

  4.人與生物圈計劃。?

  十二、陜西省情知識?

  (一)地理與氣候

  1.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陜北黃土高原;關中盆地;陜南秦巴山地。?

  3.主要山脈:太白山;化龍山;終南山;子午嶺。?

  4.主要河流:黃河水系的主要河流;長江水系的主要河流。

  (二)工業、農業與資源

  1.工業。?

  2.農業。?

  3.自然資源。?

  4.旅游資源。?

  (三)交通、人口與民族

  (四)歷史概述

  1.陜、秦、三秦稱謂的由來。?

  2.陜西行政區劃的歷史演變。?

  3.當前陜西省行政區劃。?

  (五)絢麗多彩的現代文化

  1.陜西的戲劇。?

  2.陜西畫派。?

  3.陜西影視。?

  4.陜西的文學。?

  (六)豐富多姿的文化藝術

  1.陜北文化藝術。?

  2.關中文化藝術。?

  3.陜南文化藝術。?

  (七)陜西省十市一區

  1.西安、咸陽、寶雞、渭南、楊凌概況。

  2.銅川、延安、榆林概況。

  3.漢中、安康、商洛概況。

  (八)陜西省社會經濟發展的戰略與規劃

  1.省情特點:區位優勢;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源地和生態建設的重要地區;科技和高等教育大省;重要的歷史文化中心;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

  2.發展戰略和發展規劃。?

  (九)陜西省“十五”建設成就和“十一五”發展規劃

  1.“十五”建設主要成就。?

  2.“十一五”發展規劃。?

  3.建設西部強省是新時期陜西省發展的歷史任務。

  (十)民生八大工程

  1.民生八大工程的提出。?

  2.民生八大工程的內容。?

  3.民生八大工程的初步實施。?

  4.實施民生八大工程的意義。

  十三、時事政治?

  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所發生的國際國內重大事件。

·2010年陜西省公務員考試招考公告

·陜西省2010年公務員考試公共科目大綱

更多信息請訪問:公務員頻道   陜西公務員考試網  公務員考試論壇    公務員博客圈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國家公務員資格查詢

國家公務員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國家公務員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