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熱點:政治類社會面試題實例剖析


公務員面試中,政治類時事熱點一般是作為一個背景性信息出現,考查考生結合這一社會時事背景全面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總體說來,對這一類時事熱點深層次的考查不常見,基本考查的都是一些背景性的信息,這就要求考生在備考時,廣泛閱讀相關的政策性文件,了解政策提出和實施的背景及措施。
下面以“網絡民意”入政府工作報告這個熱點作為一個示例分析如何全面備考。
背景信息: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在湖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省長周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網絡民意”首次與“院士老師”、“咨詢機構”、“社會聽證”并列,成為推進政府民主決策的重要影響力量。周強在報告中表示,要積極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發揮“院士老師”等咨詢研究機構和“社會聽證”、“網絡民意”在決策中的作用,把公開透明原則貫穿于政府決策行政全過程,提高政府的公信力。體現了政府對人民當家做主執政理念的堅守和對民意的尊重。在信息時代,“網絡民意”成為民意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在網上反映的,無論是熱點難點問題,還是意見建議,都是人民群眾以積極的主人翁姿態發出的聲音,都應引起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
一、把握背景性信息,并且進行延伸思考,了解相關熱點
這是時事備考的基本環節,這一環節的準確把握對于廣大的考生來說非常容易。就網絡民意事例來說,要掌握的就是,什么時候網絡民意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在什么背景下被列入,列入之后反響如何等等。對于這些信息的整理和搜集可以幫助考生在整體上把握這一熱點。在這里有一點需要提醒考生的是,要根據往年考查特點,提高自己識別熱點的能力。選擇熱點過程本身就是思考的過程。
二、搜集相關評論、相關觀點,并內化為自己的表述
首先,瀏覽當前主流媒體的一些評論文章,學習評論人員的思考方式和表達方式,這些有助于考生在面試中思考立意更高,同時表達更加嚴謹和充實。就這一熱點本身而言,我們首先要把握,這一熱點現象表明了什么實質問題?比如就本示例而言,反映了政府對人民當家做主執政理念的堅守和對民意的尊重。
其次,運用發散性思維,延伸思考。為什么網絡民意能夠引起政府的重視?這一現象本身又反映了一個社會現實,即當前網絡發展迅速,更多的人開始參與網絡,通過網絡表達自己對熱點的看法,這本身就是社會的進步。隨之就引申出了另外的熱點,比如“網絡征婚”“實名制發帖”等,進一步展開網絡時代媒體、網民的責任等的討論。通過這這順藤摸瓜的方法,可以把一類型或者相關的熱點整合到一個記憶網絡中,不僅有利于集中把握,更可以互相佐證,提高綜合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
最后,要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盡量提升自己答題的理論高度。只有在平時結合不同熱點多加思考,不斷鍛煉自己理論提升的能力,形成條件反射性的習慣,或者說內化成“本能”,才能在面試極端緊張的情況下出色發揮。很多考生在平時的備考中對這一點重視不夠,事實證明,理論的提升對于增加考試成功的幾率意義重大,希望各位考生多加注意,在平常的鍛煉中,自覺形成理論反思的習慣,不斷提升思維及表達的理論高度。
三、設想題型,自我考查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關于時事熱點類的考查,現有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首先,作為一個背景。這一種考查方式,重在考查考生結合這一熱點認識、思考、分析問題的能力。在設想這種題型時,要結合熱點進行思考,不能拋開熱點泛泛而談。在表述中,可以結合現有的評論觀點提出自己的認識。
再次,對熱點中一個熱點詞句進行解讀。這種考查方式說到底還是對考生對整個熱點的認識。
最后,政府相關的負面信息的評論題型。這種題型一般是針對當前社會上的一些負面信息,讓考生評論。而考生對當前政治熱點的認識可以作為一個正面的例證佐證自己的觀點,使得自己的評論有理有據。
以上三點是結合一個熱點進行學習和自我考查的完整環節,通過這樣由淺到深的解讀可以很好地把握時事,信心十足備考。后面附一些較為重要的社會熱點的基本介紹及相關評論,各位考生可按照上文介紹的方法針對熱點進行備考。
相關搜索:
“網絡民意”入政府工作報告
時間:湖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2010年1月25日—1月30日)
回放:在湖南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網絡民意”成為“熱詞”。在省長周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網絡民意”首次與“院士老師”、“咨詢機構”、“社會聽證”并列,成為推進政府民主決策的重要影響力量。周強在報告中表示,要積極推進民主政治建設,發揮“院士老師”等咨詢研究機構和“社會聽證”、“網絡民意”在決策中的作用,把公開透明原則貫穿于政府決策行政全過程,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標簽:網絡民意
評論:
欣聞“網絡民意”入政府工作報告
“網絡民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體現了政府對人民當家做主執政理念的堅守和對民意的尊重。在信息時代,“網絡民意”成為民意的重要組成部分。群眾在網上反映的,無論是熱點難點問題,還是意見建議,都是人民群眾以積極的主人翁姿態發出的聲音,都應引起各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
“網絡民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政府對于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理念的生動詮釋。《政府工作報告》是政府施政綱領性文件,未來一年,各級政府將謀劃怎樣的發展藍圖、采取怎樣的施政方針、為群眾辦哪些實事,都會在報告中有所體現。既是為群眾辦事,當然要傾聽群眾的意見。通過網絡等方式,聽取民聲、采納民意,并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就是“以人為本”的體現。
“網絡民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是一個強有力的鼓勵信號,鼓勵群眾依法通過網絡等民意渠道,反映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存在的問題,對黨政機關的工作提出意見,對社會經濟發展提出好的建議;引導黨政機關在信息公開透明的基礎上,通過網絡這座“連心橋”認真聽取民意,積極與群眾互動。這樣,不僅有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還有利于助推社會和諧發展。
期待更多的地方政府能暢通民意渠道,認真傾聽群眾呼聲,積極采納民意,根據民意制定決策,將“網絡民意”及其他渠道收集的民意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推進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政治建設。(劉克梅)
修改后的《審計法實施條例》公布
時間:2010年2月22日
回放:日前,國務院公布了修訂后的《審計法實施條例》。新條例在擴大審計機關監督范圍、規范審計監督權限和程序等諸方面都有新發展,這對維護國家財政經濟秩序和反腐倡廉來說無疑是一個。
評論:
審計“制度優化”更值得期待
近年來,審計領域可謂“風暴”迭起,但人們還有更多期待。比如水、電、氣、油、公交車、出租車不時在漲價,財政也年年補貼,可這些企業老說自己虧損,到底是真是假?我們每個月都交公積金,公積金管理中心把這筆巨額資金存起來都干嗎了?每年查處的貪污腐敗分子不少,可真正因審計東窗事發的有多少?
一方面“審計風暴”不斷,另一方面老百姓關心的審計問題似乎又沒有得到完全的解答。原因何在?可能是有些問題審計到了,但是沒有公布,所以老百姓不知道。也可能是因為審計的范圍有限、審計機關的人手有限,難免有漏網之魚。
反復出現的問題要從制度上找原因,而制度的問題則要通過制度來解決。《審計法實施條例》的修訂正是著眼于具體制度建設,讓審計機關敢于審計、敢于公布、敢于處理。
比如,為了滿足公民的知情權,真正體現審計民主,新條例擴大了可以公布的審計結果的范圍。原條例公布的范圍限于本級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要求公布的、社會公眾關注的、法律法規要求公布的三種,而新條例基本取消了范圍限制,即“以公布為原則、以不公布為例外”。為了擴大審計監督范圍、加大審計監督力度,新條例不但增加規定了審計監督的具體范圍,而且還規范和增加了審計的手段和具體程序,明確規定審計機關在特殊情況下可搞“審計突襲”……
不難看出,新條例的發布可謂是一次實實在在的“制度優化”。與之前的“風暴”相比,這種制度的“優化”更值得期待。因為只有制度健全了,審計機關才能更專注于審計工作,審計工作才能回歸監督本色,人們對審計結果的關注才會回歸常態。換句話說,只有審計領域不再刮“風暴”,審計工作才能算真正做好了。
當然,新條例畢竟是對審計法的細化,在制度實踐時也還需進一步完善。比如,對國家工作人員的經濟審計就有賴公務員財產申報制度的配套,等等。
審計制度的力量在于,它有助于解決以下的問題:對有些事項、有些人,審計機關敢不敢去審計;有些事項、有些人審計出問題了,審計機關敢不敢公布;有些事項、有些人審計出問題也公布了,審計機關是否只能“報告”、“建議”、“移交”;有些事項、有些人被“報告”、“建議”、“移交”了,能否等來令人滿意的處理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審計的“制度優化”還可以來得更多一些。(2010-2-22 趙興洪人民日報)
中央政府采購6999元硬盤
時間:2010年2月25日
回放:近日,有網友在某網站發帖披露,中央政府采購網上朗科K208-500G硬盤價格高達6999元。中央國家機關政府采購中心稱,經查6999元為朗科公司填報的該款產品媒體價,不是政府采購中標價和實際成交價,該產品實際協議供貨最高限價為999元。
評論:
他們說是疏忽我們姑且相信
天價硬盤一出,驚煞世人,若果真屬實,相關部門也太慷納稅人之慨了。如今,無論是采購部門還是廠商都出來辟謠,異口同聲“疏忽”。原來是一場誤會,公眾虛驚了一場,錯怪了政府采購部門。但轉念一想,實在覺得不對勁。首先,朗科K208-500G硬盤價格高達6999元是三四年前投標時的標價,本應嚴苛的采購部門怎能如此“疏忽”,且“疏忽”長達三四年之久?更奇怪的是,網友剛剛揭曝天價硬盤,采購網上的該標價便不翼而飛,反應如此迅速,不免讓人產生曖昧的聯想。
眾所周知,媒體價就是市場價,是經銷商在大眾媒體上或通過其他途徑公示的商品價格。一般來說,媒體價確實比成交價要高出一些,但也不會高得離譜。然而,反觀朗科K208-500G硬盤,實際價格不過區區數百元,廠商敢于標出數千元的媒體價,真是咄咄怪事。最關鍵的是,按照常理,要價須有度,媒體價自然不例外。是實際價格10倍左右的媒體價,如果不是廠商的行為藝術,就足以說明廠商缺乏基本的經商素養,因為在競爭對手虎視眈眈之際,漫天要價等同于自殺,只會讓競爭對手竊喜,也只會把有采購意愿的采購部門嚇跑。在正常情況下,6999元的硬盤根本就入不了政府采購部門的法眼,遑論議價并最終采購。簡言之,媒體價也得靠譜,不能過度虛高,否則,除了冤大頭之外,沒有人會理睬。
當然,我等不好做誅心之論,簡單認定這起天價硬盤風波背后必然存有貓膩。但毋庸諱言,坊間所譏諷的一些政府采購“只買貴的,不買對的”,并非虛妄之言,日前媒體披露的格力空調事件即是一例。自2003年1月1日開始施行的《政府采購法》,其立法初衷,即為了規范政府采購行為,提高政府采購資金的使用效益,維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保護政府采購當事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廉政建設。同時,該法規定,政府采購應當遵循公開透明原則、公平競爭原則、公正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反觀當前,政府采購亂象可謂屢見不鮮,讓人憂心。天價硬盤風波如何平抑輿論?有些人可能會建議,在信息不對稱的前提下,不妨“相安無事”:他們說是疏忽,我們姑且相信。但這絕對不是有關部門對待民意詰問敷衍了事的理由。
事業單位全面推行公開招聘制
時間:2010年2月26日
回放:近期,各地事業單位改革的新聞屢見報端,從不同角度反映了改革進程中出現的問題。分析這些信息與輿情,不難發現,人們對事業單位的改革有更高期待。
標簽:政府
評論:
簽了合同就叫“聘用制”嗎?
縱觀各地落實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舉措,基本都把“建立全員聘用制”作為改革核心與關鍵,希望通過“能上能下”的聘用,打破“鐵飯碗”,告別職務終身制,擺脫事業單位各種官僚習氣,實現用人上的公平公正。來自人保部的數據稱,截至2009年底,全國事業單位簽訂聘用合同人員比例為80%。
從統計數字來看,改革推進頗為順利,改革前景值得樂觀。但幾天前媒體曝光的“突擊特批”事件則給了我們極大警示:廣東和平縣縣長在《廣東省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辦法》正式實施前,突擊特批200人進入事業單位。當事人雖否認特批為收錢,卻承認特批是因為求情者太多。求情者大多數是當地的干部和老領導,“得罪不起”。這番高論,反映出一個嚴峻的問題:在公務員公開招考“門檻”抬高之后,事業單位成了一些人安排子女就業的好地方。溫州市龍灣區甚至公開發文,以“為穩定干部隊伍”的名義安排干部子女進事業單位就業,引發輿論嘩然。
在有的地方,事業單位常常成了“唐僧肉”,有權的有錢的有關系的,都想分一杯羹。現實中,一些事業單位的聘用,仍然是自行確定名單后打報告給“有關領導”審批。只要“大筆一揮,想用誰就用誰”,所謂簽訂合同之類,不過是走個過場。
可見,實現全員聘用固然重要,但解決怎么聘用的問題更重要。表面簽合同、搞聘用容易,但實現公開、公平的競爭聘用則很難。因此,從一開始就應對改革難度有充分估計,對改革縱深有充分設計。
“聘用制”既然是一套制度,就當然要包括公開選拔、公平競爭、透明監督等一系列的措施,不能只剩下“簽聘用合同”這一件事。為什么有的地方在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人員之前,把親朋好友瘋狂地往事業單位里塞?就是他們從《辦法》中看到了一旦公開招聘,按照考試、面試、公示等一套程序,他們的關系背景可能失效。
事業單位改革的要害,就在于探索一套程序制度,觸動權力就業、官僚鐵飯碗等根本性弊病。改革難免要觸動既得利益,如果只有樂觀數字,一切都風平浪靜,就一定要警惕——改革是否遭遇了“變通”,政策是否遭遇了“對策”?此外,既然事業單位帶有濃厚的行政依附色彩,就應該考慮以管理公務員的方法,確保公開公正,比如用人狀況完全公開,采取“誰簽字誰負責”等方式實現社會監督。總之,只有全套的、貨真價實的公開聘用改革,才能激活“以崗定薪”等其他各項措施的“內涵”,才能滿足國人的殷殷期待。(2010-2-9 畢詩成人民日報)
“三農”新問題
時間:2009年1月31日
回放:伴隨著迎接2010年的新年鐘聲,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了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這是新世紀以來連續發出的第7個聚焦“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充分表明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堅定決心,再次向全黨全社會發出只有鞏固發展農業農村好形勢、才能使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獲得堅實支撐的明確信號。
標簽:三農
評論:
“三農”,新跨越需要新動力
把一個又一個一號文件的精神轉化為支持“三農”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以農村改革促統籌,抓農民增收惠民生,令農業強基增后勁。
正如億萬農民所盼,中央第七個一號文件又姓“農”。
在往年支農投入三個“高于”的要求基礎上,今年提出三個“優先”,仍然把鞏固“三農”發展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以往四項補貼的基礎上,今年又提高補貼標準、擴大補貼范圍;在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的基礎上,又搞建材下鄉試點;還推進新一輪電網改造、新一輪菜籃子工程……第七個一號文件,亮點紛呈。
遭遇歷史罕見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剛走出“困難”年,又面對“復雜”年,黨中央、國務院連續下發第七個一號文件,提出“統籌城鄉發展”,“夯實農業基礎”,充分體現了農村政策的連續性。
對于廣大農民而言,只要政策不變,實惠不減,心里就踏實,積極性就高。對于推動“三農”發展來說,連續7個一號文件,政策保持穩定,改革方向不變,強農信號不弱,這比多少錢都重要。穩定是最高的含金量。
之前連續6個一號文件,強農惠農年年有策、“大禮包”。好政策獲得了好收成。糧食生產“六連增”,連續3年穩定在1萬億斤的臺階上,農民收入增幅連續6年保持在6%以上,新農村建設欣欣向榮。這讓一些人產生了松勁情緒,認為支農工作到頭了,政策空間不大了。事實上,當前我國“三農”發展仍然處于艱難的“爬坡”階段,向前看,成就喜人;向后看,任務艱巨。要鞏固農村改革發展成果,保持農業農村發展的好勢頭,必須堅持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動搖。
回頭看看農村改革30多年,有農村變化很大的時候,也有徘徊不前、困難重重的時候;有農民積極性煥發、干勁十足的時候,也有農民怨聲沸騰、矛盾尖銳的時候。總的來看,農村發展的深層次矛盾沒有根本解決,促進“三農”發展的長效機制尚未根本建立。一些地方,農民負擔過重、收入增長緩慢,拋荒撂荒嚴重、糧食生產滑坡。一些時候,基層干部甚至發出“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的呼聲。
新時期,中央確立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方略,察國情,順民意,改革的意志更加堅定,步伐更加穩健,體制機制空前突破,取消農業稅,種糧補貼,新農合,新農保,農村義務教育……
新的起點上,“三農”發展如何實現新跨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經濟增長要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第一、二、三產業協調帶動轉變。提高現代農業裝備水平,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農業農村發展迎來新的契機。
新跨越需要新動力。動力從哪里來?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著力解決制約“三農”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否則,病灶不除,隱憂猶存。統籌城鄉剛開篇,反哺“三農”剛開頭。“三農”發展歷史欠賬不少,要補的課仍然很多。在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的時代背景下,農村改革必須堅定不移地走進“深水區”,開掘“凍土層”,把一個又一個一號文件的精神轉化為支持“三農”發展的法律法規和制度,以農村改革促統籌,抓農民增收惠民生,令農業強基增后勁。(2010-2-2 張毅人民日報)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