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2009年公考行測言語理解考點串講


考點1 實詞辨析
【核心知識】
實詞是有實在意義的詞,可以獨立充當句子成分,一般可以單獨回答問題。每一個實詞都可以詳細解說其詞義。現代漢語實詞一般分為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也有人認為代詞屬于虛詞,因為代詞雖然很難解釋獨立語義,但畢竟其指代內容是明確的。無論在現代漢語中還是在文言文中,實詞都占有絕對多的數量,因為語言的基本作用是表意,離開有實際意義的實詞,這一作用將很難達到。
(1)名詞: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稱的詞。如:電腦、汽車、兒童、雷鋒、思維、政治等。
(2)動詞: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動作、存在及發展趨勢的詞。如:走、跑、思考、學習、有、存在、能、可以等。
(3)形容詞: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質、狀態的詞,漢語中的形容詞可以修飾名詞,也可以修飾動詞。如:老、好、漂亮、干凈、純潔、飛快。
(4)數詞:表示數目的詞。如:一、七、第三、每等。
(5)量詞:表示人或事物及動作的計量單位的詞。量詞一般與數詞連用構成數量短語。如:雙、件、輛、下、次、趟等。
(6)代詞:用來指代人、事物、狀態、過程的詞。如:我、他們、這、彼等。
【解題技巧】
1.判斷詞義的大小
一般來說,不同的實詞有其不同的使用范圍,如“開墾”“開拓”“開辟”都有“開發”的意思,但是“開墾”指的是用力把荒蕪的土地開發為可以耕種的土地;“開拓”指的是在原有的已經“開墾”的基礎上進一步加以擴充;“開辟”的意思則是新的開發,新的開創,其詞義的范圍最大,可以包括“開墾”和“開辟”兩個階段。同樣的還有“年代”和“年月”,“時代”和“時期”,“邊疆”和“邊境”等。因此,通過上下文關系,根據詞義大小可以準確確定選擇何種詞匯。
2.考查詞義的輕重
有的實詞之間基本意義相近,但是詞義的輕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來說,詞義的輕重主要是意義相近的動詞、形容詞表現出來的差別,有的詞語適用于比較重要的、較大的事物,有的則適用于一般性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有的則表示的程度淺。如“污蔑”和“誣陷”這兩個詞都指“硬是說別人做了壞事”的意思,但是“污蔑”指的是捏造事實敗壞別人的榮譽,而“誣陷”則是指妄加罪名,進行人身陷害。很明顯“誣陷”的詞義程度較重。
3.抓住詞義的側重點
不同的詞語,盡管意義差不多,但是其語義上的側重點卻不一定相同。如“憤慨”和“憤怒”,都表示極其不滿、生氣,但前者側重“慨”,后者側重“怒”。
4.分清詞義的具體與抽象
詞語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概括的反映,如“紙”和“紙張”,所指事物相同,但事物的外延有差別,前者是個體,在有的語境中也可指集體,后者一定且在所有語境中都是指稱集體。
還有一些詞語只能表達集合性的、概括的概念,不能表達具體的事物,如“家具”“工具”等。有一些實詞的差別就在具體與概括的不同上。如“船”和“船只”、“花”和“花朵”、“車”和“車輛”等。
5.注意詞語的感情色彩
詞語的感情色彩有的很鮮明,有的比較含蓄、隱蔽,使用時要特別留心。如“修飾、粉飾、裝飾”,“修飾”指梳妝打扮或修整裝點,使外表整潔美好;也可以指使語言文字生動鮮明,如“修飾語言”。它不含褒貶色彩。而“粉飾”常指裝點門面,掩蓋實際,帶有貶義,如“粉飾太平”。而“裝飾”,泛指點綴,不含貶義。同樣是貶義詞,但分量有輕有重,也要留心。譬如“唆使、指使”,“唆使”指挑動別人去做壞事,有很強的貶義;“指使”表示出主意叫別人去做某一件事,語意較輕。
6.區分實詞的語體色彩
語體色彩是指不同的詞語適用于不同的語體風格而形成風格色彩意義,如口語語體、書面語語體、小說語體、公文語體、散文語體、韻文語體等。口語語體用詞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在對話、文藝作品中常常使用口語;書面語語體用詞莊重典雅,講究分寸,多用于鄭重的場合、理論性強的文章等。有些專用詞語只適用于某一類文體。如果不注意詞語的語體色彩,用得不合適,會使人感到很不協調。如“啟程”與“動身”意思相同,但前者書面語語體色彩濃,后者是口語語體色彩濃。
7.理解實詞的態度色彩
實詞的態度色彩指的是詞義中包含的對某事或某人的態度。如“誕辰”和“生日”都指出生的時辰日期,但是“誕辰”帶有莊重、敬重的色彩,而“生日”則沒有,是一般性的表達。
8.分清實詞的搭配范圍
有些近義詞語有不同的使用范圍和搭配習慣,使用時也應當注意辨別。如“雄偉、宏偉”,意思相近,但“雄偉”可用于形容山峰、富有歷史意義的大型建筑,也可以指樂曲、繪畫的雄壯;而“宏偉”指大型建筑或計劃的宏大。如“宏偉的計劃”、“宏偉的藍圖”,一般不能說“宏偉的樂章”。再如“嚴密、周密”,前者側重于嚴格、緊密,沒有疏漏,多用于防范方面;而“周密”著重于周到、完備、細密,多用于思考、計劃、安排等方面。
9.區別實詞的適用對象
從詞語的搭配意義來區分,實詞還包括對詞語的適用對象的分析。如“愛戴”和“愛護”都指有深厚的感情,但是“愛戴”的意思是敬愛而且擁戴,其適用對象是“下級”愛戴“上級”,而“愛護”的意思是“愛惜并加以保護”,其適用的對象是“長輩”愛護“晚輩”,或“上級”愛護“下級”,兩者的適用對象正好相反,不能混用。
【例題精講】
【例1】對孩子來說,沒有哪種( )比同齡人的音容笑貌、一舉一動更能引起心靈的共鳴。【2008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A.方法 B.方式 C.形式 D.行為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B。引起孩子心靈共鳴應該是通過一種“方式”。“方法”多用于針對某一具體客觀的問題。“形式”側重的是“形”,即外在表現。
【老師點評】解題關鍵在于明確近義詞之間側重點的不同。
考點2 虛詞辨析
【核心知識】
虛詞的數量很多,主要涉及關聯詞、介詞、連詞、助詞,在公務員考試中,主要考查關聯詞的搭配。因此,掌握關聯詞的類型是解題的關鍵。關聯詞主要包括:
1.并列關系
所用的關聯詞語如“又……又……”“一面……一面……”“一邊……一邊……”“不是……而是……”“越……越……”等。
2.承接關系
即各個分句依次敘述連續發生的幾個動作或幾件事情,各分句的先后次序是一定的,不能顛倒。所用的關聯詞語如“(首先)……然后……”“……便……”“……就……”“……于是……”等。
3.遞進關系
即后一個分句所表達的意思比前一個分句表達的意思要更進一層。所用的關聯詞語如“不但……而且……”“不僅……并且”“……還……”“……甚至……”“不但不……反而……”等。
4.選擇關系
即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分別說出幾件事情,要從中選擇一件。所用的關聯詞語如“或者……或者……”“要么……要么……”“不是……就是……”“是……還是……”等。
5.因果關系
即前后兩個分句是原因和結果的關系。所用的關聯詞語如“由于……以致……”“既然……就……”“……因而……”等。
6.轉折關系
即一個分句敘述一個事實,但另一個分句沒有順著這個事實得出結論,而是說出了一個相反或部分相反的事實。所用的關聯詞語如“雖然……但是……”“……然而……”“……不過……”“……否則……”等。
7.條件關系
即一個分句表示條件,另外一個分句表示在該條件下出現的結果。所用的關聯詞語有“除非……才……”“只有……才……”“無論……都/也……”等。
8.假設關系
即一個分句提出一種假設,而另外一個分句則表明在該假設下會出現的結果。常常使用的關聯詞語如“如果……就……”“要是……就……”“若是……便……”等。
9.讓步關系
讓步關系指的是前一個分句承認某種事實,作出讓步,但是另一個分句從相反的方向說出正面的意思。一般來說,前一個分句所用的關聯詞語有“盡管”“即使”“固然”等,后一個分句所用的關聯詞語有“也”“都”等。
10.取舍關系
即兩個分句表示不同的事物,說話者決定取其中之一,而舍棄另一個。所用的關聯詞語主要有“與其……不如……”和“寧可……也不……”前者表示所取在后,所棄在前,而后者正好相反,表示所取在前,所棄在后。
11.目的關系
即一個分句表示目的,而另一個分句表示為了達到這個目的而采取的行動。一般所用的關聯詞語有前一個分句的“為”“為了”,和后一個分句的“免得”“以免”“以便”等。
【解題技巧】
1.把握詞性
虛詞的詞性不同,其語法特點和語法功能也不同,我們只有把握了詞性,才能做到準確使用。如:人們在異國他鄉為了生存而不得不放棄自己原有的文明,首先放棄也最難放棄的就是母語。(必須/必需)
“必須”是副詞,表示“一定要”;作狀語,后面跟動詞或動詞性短語。“必需”多作動詞使用,表示“一定要有”、“不可缺少”,可作謂語或定語。這里句子后面有動詞“放棄”,填入的詞語是狀語成分,顯然應當用“必須”。
2.分清差別
對于表達功能相近的一些近義虛詞,要辨析出它們的異同點,明確它們意義和用法的差別,然后依據具體的語境作出選擇。如:當浮力大于物體所受的重力時,物體上浮,物體下沉。(反之/否則)
“反之”和“否則”都引出對立的另一面,但“反之”是與之前所述完全相反,是中性詞;“否則”是與之前所述內容不同,含貶義,多用于不好的結果。句子所說的是一種物理現象,應當選用“反之”。
3.注意搭配
有些虛詞需要與實詞或者其他虛詞搭配使用,搭配有一定規矩,有的已形成固定格式,不能隨意更改。否則就違背了語言習慣,影響語意表達。如:老百姓說得好,常年無災情,不可一日不防備。(寧可/寧愿)
此題要求在“寧可”、“寧愿”兩個詞語中選擇,作為表示取舍關系的關聯詞搭配是“寧可……不可”或“寧愿……不愿”。后面的句子用的是“不可”,從關聯詞搭配的習慣來看,這里應當選擇“寧可”。
【例題精講】
【例1】允許媒體發言,是一種文明,()允許媒體存在一定的處于真實的謬誤,也是保證媒體有效發言的文明,()這種文明,()祛除任何對于真實的畏懼。【2008年廣西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50題】
A.一旦只有才能 B.甚至只有才能
C.一旦只要就能 D.甚至只要就能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B。本句兩個允許之間通過“是……也是……”體現一種遞進關系,因此第一空只能填入“甚至”,排除A、C項。長句的后半部分表示必要條件,因而只能選用表示必要條件的關聯詞“只有……才能……”,排除D。“只要……就能……”是表示充分條件關系的關聯詞。
【老師點評】考查關聯詞的用法。句子較長,注意上下文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
考點3 成語及四字習語辨析
【核心知識】
成語及四字習語是語言詞匯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它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于現代漢語。其中有古書上的成句,也有從古人文章中壓縮而成的詞組,還有來自民間的習用語。很多不能通過字面意思來理解,特別是典故式的和從文章中壓縮成的,還需要我們探究其來源,才能領會它的含義。成語由于飽含色彩濃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和精煉的語言特色,凝聚了漢語中的精華,發展到今天,詞條繁多,含義深刻,我們很難全部掌握,只能對常用的成語有個大概的了解。
【解題技巧】
1.區分成語的本意和引申義
成語經過長時間的積淀,除了它的本意以外,還可能產生其他的含義。例如“高山流水”這個詞語,如果不了解它的本意,只從字面意思理解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只是對山水的一個表述。這就和它的本意大相徑庭了。“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湯問》,是講述春秋時期有個叫俞伯牙的著名琴師和鐘子期成為知音的故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2.緊扣成語的感情色彩
成語的感情色彩分為褒義、貶義和中性。貶詞褒用,例如:“在學習上也是這樣,要善于動腦筋,師心自用,才能學深學透。”“師心自用”意思是固執己見,自以為是,用在該句和語境不合適。褒詞貶用,例如:“昨天上午,三名罪大惡極的犯罪分子被執行槍決,群眾拍手叫好,認為他們死得其所。”“死得其所”指死得有價值,有意義,是褒義詞,不能用于犯罪分子。
3.體會成語的具體語境
人物稱謂有謙稱和敬稱之說,成語也有謙詞和敬詞之別。有些成語是謙詞,只能對己;有些成語是敬詞,只能對人。如果辨析不清,就會犯謙敬色彩混淆的錯誤。
有些成語詞義有輕重之分,有的詞語有時態色彩和行業色彩,這些都要根據特定的語境來區別。
4.遵循成語造句的邏輯性
由于成語意義比較獨特,有著很豐富的附加意義,因此在使用時,還要注意成語在句子中的意義表達是否與整個句子在邏輯性上保持了一致。如“陜西的剪紙粗獷樸實,簡練夸張,同江南一帶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正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這一句子中應該用“各有千秋”而刪去“半斤八兩”。
5.記憶成語的特殊用法
成語大多是古代沿用下來的,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有時其在用法上也有著特殊性。如“望其項背”的意思是能夠看見別人的脖子和后背,比喻能夠趕得上或者比得上。一般來說,這個成語必須用于否定句或表示否定意義的反問句當中,否則就是錯誤的。如“這家公司的雄厚財力是其他公司難以望其項背的。”即使意思符合,其一般也不能用于肯定句中。
【例題精講】
【例1】“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古往今來,寫明月和相思的詩文可謂( ),我卻獨愛此兩句。【2008年內蒙古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A.多如牛毛 B.難以忘卻 C.盈篇滿籍 D.罄竹難書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C。根據句意可知,填入句中的詞應該是形容詩文很多的一個成語,B項首先排除。D項“罄竹難書”多形容某個人所犯罪惡很多,與文意不符,排除。C項比A項更適合形容詩文的豐富,故選C。
【老師點評】在兩個成語意思相近時,選擇與被描述對象最貼切的一個。
【例2】有些人說了許多似乎很有道理的話,卻讓人摸不著邊際,有些人只說了一兩句,卻有( )之效。
A.相見恨晚 B.穿云破霧 C.醍醐灌頂 D.如釋重負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C。相見恨晚:形容一見如故、意氣相投,只恨相見太晚。穿云破霧是形容速度快。醍醐灌頂: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體。故用來比喻灌給人智慧,使人頭腦清醒。舊時也比喻聽了精辟的言論深受啟發。如釋重負指像放下重擔那樣輕松,形容責任已盡,身心輕快。從題干看,選擇C正確。
【老師點評】本題考查成語的使用,難度不大,只要體會了題干的前后關系就能解答。
【例3】對一篇規范的論文,因版面限制而去砍綜述、刪注釋,實在是的不智之舉。【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22題】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削足適履 B.揚湯止沸 C.矯枉過正 D.舍本逐末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A。該題是典型的成語辨析題。A項的削足適履指的是鞋小腳大,把腳削去一些以適應小鞋,比喻過分遷就現成條件,或生搬硬套。B項的揚湯止沸指的是把開水從鍋中舀出來,再倒回去,以阻止鍋中的水沸騰。比喻暫時救急或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C項的矯枉過正指的是把彎曲的東西扭直,結果過了頭,又歪向另一方,比喻糾正錯誤超過了應有的限度。D項舍本逐末指的是放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形容輕重倒置。根據文段表述的意思是“本來是規范的文段,生生要砍去內容而去適應版面”,因此A項的“削足適履”最為合適。
【例4】晚清的新學之士,提及開通民智,總是首推報館與學校。二者同為“教育人才指導”、“傳播文明”之“利器”,卻因體制及利益不同,無法_____。【2008年浙江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53題】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珠聯璧合 B.相輔相成 C.相得益彰 D.取長補短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A。橫線處填入的詞應能體現報館與學校放在一起都具有“開通民智”的積極作用的特點。珠聯璧合形容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塊兒,比喻優秀的人物或美好的事物匯集在一起。該詞用在這里比較合適。相輔相成指相互補充,相互配合。相得益彰指互相配合和補充更能顯出長處、發揮作用。取長補短指吸取別人的長處,用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文段中未提到報館與學校各自所具有的優勢和劣勢,因此相互補充及配合也就無從談起。
【例5】無論遇到多么緊急的情況,他總是_______________。【2008年浙江省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B類卷-26題】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驚惶失措 B.從容不迫 C.迫不及待 D.井井有條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B。橫線處需要填入的是表示“他”在“緊急情況”之下的狀態,分析句子結構可知,這是一個轉折復句,因此空格處應填入與“緊急”相對的“不急”。從容不迫指行止舒緩得度,無急迫之態。
【例6】很多大學生希望畢業后找到一份工作,穩步發展,可是也有許多人不愿__________,他們有相對穩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卻在尋找生活的另一種可能性。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A.按部就班 B.墨守成規 C.人云亦云 D.步人后塵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A。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條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原指寫文章時結構安排得當,選詞、造句合乎規范。墨守成規:墨守指戰國時墨翟善于守城,故稱善守為墨守;成規指現成的規矩、制度。墨守成規指思想固執保守,守著老規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人云亦云:人家怎么說,自己也跟著怎么說,指沒有主見,只會隨聲附和。步人后塵:踩著人家腳印走,比喻追隨、模仿別人。根據題意,大學生畢業后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這應該是常態,但是家庭背景穩定的人有條件不按常態,所以選“按部就班”。
【例7】柏克和阿倫特等思想家把博愛和同情視為感傷主義,是濫情、不理智的表現,認為結果會_____,達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貧困等問題的解決還是要靠政治,而非部分人的善心。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A.適得其反 B.事與愿違 C.南轅北轍 D.雪上加霜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B。適得其反:恰恰得到與預期相反的結果。事與愿違:指事情沒能按照預想的方向發展。南轅北轍: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雪上加霜:比喻接連遭受災難,苦上加苦。題干中只是說“達不到改善弱者境遇的效果”,而“雪上加霜”強調境遇進一步惡化,很明顯應排除;“適得其反”“南轅北轍”表示向相反的方向發展,也不符合。
【例8】互聯網并非_____,整齊劃一的技術革命的產物,而是在各種混亂、爭論和復雜的利益糾葛中發展成今天的規模和影響力,正是一個個小的草根網絡,最終匯集成一個_____的大潮流。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A.一呼百應 鋪天蓋地 B.自上而下 不可逆轉
C.有條不紊 舉世矚目 D.運籌帷幄 波濤洶涌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B。此題有一定的迷惑性,很多考生認為應選C,認為“有條不紊”與“整齊劃一”近義,與“混亂”反義,故當選,其實不然。我們應統觀整句話的含義,“自上而下”其實是與“一個個小的草根網絡”相對應的,正是由于草根文化匯聚成了大潮流,打破了互聯網自上而下的發展規律,故而排除其他三項。再看第二個空,草根網絡不斷壯大,其匯聚成的大潮流自然是“不可逆轉”的。
【例9】作家、出版社、圖書零售商依然依靠傳統的紙質書利潤分成系統獲取各自最主要的收入,網絡盜版被視為這一系統利益的首害_____。2000年曾于電子出版的許多出版社后來都放緩了推出電子化新書的腳步,主要原因便是擔心這樣會加快網絡盜版_____的速度,減少圖書的銷售量。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A.沖擊 爭先恐后 B.侵蝕 躍躍欲試
C.破壞 摩拳擦掌 D.分割 躊躇滿志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B。解此題建議從后一個空入手。爭先恐后:爭著向前,唯恐落后。在2000年電子出版作為新興出版形態還存在一定的風險,故各出版社不可能爭先恐后,排除A。摩拳擦掌:形容戰斗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躊躇滿志:形容心滿意足,從容得意的樣子。這兩個詞顯然不符合語意,排除C、D。躍躍欲試:形容急切地想試試。符合電子出版剛剛興起時各出版社急切想要嘗試的心態,符合題意;再看第一個空填“侵蝕”,符合句子結構的要求和感情色彩的要求。
【例10】判斷一家公司是否具有成長性,這家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沒有市場_____至關重要。有些公司可能有幾年時間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但是如果所從事的行業空間有限,就注定了高增長只是_____。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A.份額 過眼云煙 B.需求 無源之水
C.前景 空中樓閣 D.潛力 曇花一現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D。根據“是否具有成長性”可較容易排除A、B。再看第二個空,空中樓閣:空中所顯現的閣樓,懸掛在空中的樓房亭閣,指脫離實際的理論、計劃或虛構的東西,也可喻為高明通達。曇花一現: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很快就消失。題干中“有幾年保持了較快的增長”表明已經出現過,故選“曇花一現”。
【例11】今天的漢語變化之快,已經是字典的改版_____的了,而所有這些的背后,是一個_____的社會。【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鞭長莫及 紛繁復雜 B.望塵莫及 日新月異
C.難以企及 欣欣向榮 D.措手不及 瞬息萬變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B。題干大意為字典的改版已經跟不上漢語變化之快了,這反映出社會變化之快。解此題可先看第二個空,只有“日新月異”“瞬息萬變”表示發展之快,故排除A、C。再看第一個空,望塵莫及:望見前面騎馬的人走過揚起的塵土而不能趕上,比喻遠遠落在后面,現在多用于形容在某些事物上明顯比不過別人。措手不及:事出突然,來不及應付。很顯然,漢語的變化再快也不是突然發生的,只能說字典的改版不能趕上漢語的變化,排除D。
【例12】【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歷史是前進的歷史,歷史是革命的歷史、輝煌的歷史、悲哀的歷史。人民總會在_____之后,認認真真地_____歷史的是非功過。然而,無論什么樣的歷史,什么時段的歷史,當它面對一個人的時候,總是會毫不留情地_____他的靈魂。
填入劃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事過境遷 評價 拷問 B.塵埃落定 回顧 凈化
C.痛定思痛 檢驗 感化 D.物是人非 反省 觸動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A。事過境遷:事情已經過去,情況也變了。塵埃落定:比喻事情經過許多變化,終于有了結果;或經過一陣混亂后將結果確定下來。痛定思痛:指創痛平復或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后,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物是人非:東西還是原來的東西,可是人已不是原來的人了,多用于懷念故人。根據句意排除CD。再看第三個空,很顯然“毫不留情”應對應“拷問”,排除B。
》》易錯點撥
【例1】中國古代數學家對“一次同余論”的研究有_____的獨創性和繼承性,“大衍求一術”在世界數學史上的崇高地位是不容的。正因為這樣,在西方數學史著作中,一直公正地稱求解一次同余組的剩余定理為“中國剩余定理”。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24題】
A.完全 否定 B.明確 忽視
C.絕對 動搖 D.明顯 懷疑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D。這道題目考查了詞語的搭配。根據文中第二個空白處“不容……”通常與之搭配的為“懷疑”、“置疑”這類詞條。
【易錯點撥】 C項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是正確的表述應該為“地位不可動搖”,并非“不容動搖”,因此C項予以排除。
【例2】不同管理層次、不同崗位上的人員,不管其工作內容有多大的____,均有其工作的目標和重點。我們必須____目標,抓住重點,有所取舍,集中____做屬于我們該做的事。【2008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填入畫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差距 制定 物力 B.差別 明確 精力
C.區別 實現 財力 D.差異 確定 人力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B。這道題目考查了詞語的搭配和辨析。解題的突破口在于最后一個空白處,A項“物力”、C項“財力”和D項“人力”均屬并列性詞語,如有一詞入選,那么其他兩個詞也都可以填入空白處,因此均予以排除。所以正確答案為B項,集中“精力”干某事。此外也可以根據前兩個空白處加以佐證。
【易錯點撥】其中A項的“差距”指事物之間的差別程度,強調程度不同。B項的“差別”指形式或內容上的不同。D項“差異”指的是差別、不同,與“差別”可以混用。C項“區別”指的是彼此不同的地方。此外“制定”一般與“政策”、“法規”搭配,而不與“目標”搭配。“明確”、“確定”、“實現”都可以與“目標”搭配。
【例3】發展與壯大文化產業,既要盯著市場做文章,_____文化生產部門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讓文化產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場是從,一味_____市場低層次需求,讓那些格調不高的文化產品大行其道。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20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A.擴大 限制 B.維護 滿足
C.提高 降低 D.增強 迎合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D。這道題目的難度較低,考生作答時主要尋找提示性信息考慮搭配即可辨別出正確答案。原文中“一味……市場低層次需求”與之搭配最為恰當的是“迎合”,因此正確答案為D項。
【易錯點撥】 A項的“擴大”和B項的“維護”均與原文中的“生存能力”搭配不當,因此排除。C項“降低”的表述與原文意思相悖,因此也可排除。
【例4】雖然很多員工覺得很難控制工作中的壓力,但是至少當他們回家時是_____的,然而,隨著工作本質的變化,家也已經不再是曾經的避難所了。
填入橫線部分最恰當的一項是( )。
A.愉快 B.清閑 C.悠閑 D.輕松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D。此題的難度不大,考生只要把握文中的關鍵詞與之對應即可。原文中提到了工作中的“壓力”一詞,因此接下來的“回家時”應該與“壓力”相對應。最恰當的詞為D項的“輕松”。
【易錯點撥】 A項“愉快”指的是心情上的愉悅,B、C兩項的語義主要側重點在于“閑”字,以上三項均不是和“壓力”相對應的,因此不妥當。
【例5】與常規的計算機相比,生物計算機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優點。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電子元件,_____將比硅芯片上的電子元件要小得多,可小到幾十億分一米。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獨特的立體化結構,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電路高10萬倍。
下列依次填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2007年河南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真題】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只是 也許 可見
C.如果 甚至 而且 D.雖然 也許 然而
【解析】本題正確答案為C。這道題目考查了考生關聯詞語搭配的掌握情況。文中簡簡單單一個“將”字就明確了文段的時態為假設的未然性時態,與“如果”搭配表示一種假設關系。因此正確答案應該是C項。
【易錯點撥】 A項“由于”表示原因,通常與“所以”搭配。B項“只是”表示弱轉折,與文意不符。D項“雖然”通常與“但是”搭配表示強轉折,因此也應排除。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