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邏輯判斷:因果關系


在19世紀的英國,勤勞的農民至少有兩頭牛,而好吃懶做的人通常沒有牛。于是,有個改革家建議給每個沒有牛的農民兩頭牛,從而使他們勤勞起來。
我們很容易看出這位改革家的建議是荒謬可笑的,但是他犯的錯誤到底是什么呢?這就涉及到我們在這里討論的“因果性”問題。因果聯系是世界萬物之間普遍聯系的一個方面,也可以說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某個(或某些)事物或現象會引起另一個(或另一些)事物或現象,這時,我們就說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結果。科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把握事物之間的因果聯系,從而為人類社會造福。
但是問題正是出在這里,判斷兩個事物或現象之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果關系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并不是任意兩個現象之間都存在因果關系,即使存在這一關系判定這二者誰為因、誰為果也要頗費周折。
關于這一點我們要從因果關系的“共存性”和“先后性”說起。所謂共存性是指原因和結果之間在時空上總是相互接近的,所謂“先后性”是指一般來說,原因在結果之先發生。 但是恰好是共存性和先后性增加了辨認因果關系的困難,因為并非只有原因和結果之間才具有“共存性”和“先后性”。如果僅根據這兩種關系就判定因果關系的存在就會犯邏輯錯誤。
1.“在此之后,因此只故”。因果關系往往具有先后性,但是具有先后性未必是因果關系,如果根據前者判定后者就犯了“在此之后,因此之故”的邏輯錯誤。比如閃電總是在雷鳴之前發生,但是閃電并不是雷鳴的原因,兩者有一個共同原因,帶電云塊之間的碰撞;春天總在夏天之前,但是夏天并非春天的結果。該錯誤是很多迷信的根源。比如中國民間信仰“夜貓子進宅無事不來”,由于在重病患者臨死前經常會有貓頭鷹飛來,所以認為貓頭鷹是不祥之兆。其實病人的死亡并不是貓頭鷹引起的,相反,由于病人臨死前,軀體已經開始輕度腐爛,散發出的氣味吸引了食腐的貓頭鷹。
2.“倒因為果”。由于原因和結果具有共存性,在很多情況下,二者同時存在,我們并不知道何者是在先發生的,此時就容易發生“倒因為果”的錯誤,誤把結果當成原因。這就是我們在文章開頭提到的英國改革家所犯的錯誤:本來牛的數目增加是辛勤勞動的結果,但是改革家卻認為牛的增多可以消除懶惰,也許他覺得,牛的數目如果增多,為了保證牛都活下來,懶漢不得不花力氣照顧牛,久而久之養成了勤勞的習慣。
古代希伯萊人發現,健康人身上有虱子,有病發燒的人身上沒有虱子,于是認為虱子能使人健康。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一個人發燒時,虱子會覺得不舒服,于是逃離人體。
在行測考試的邏輯判斷題型中,很多題目考查的就是考生對因果性的理解,特別是對“倒果為因”的錯誤是否自覺。
?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申論輔導
?200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能力輔導
?2009年公務員面試全程指導
更多信息請訪問:公務員頻道 公務員面試輔導 公務員考試論壇 公務員博客圈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紙模板:6類萬能框架+50個主題金句庫(附格式避坑指南)2025-04-03
- 2025年國考備考資料免費下載:高頻成語辨析早讀講義助你突破語言關2024-12-12
- 2025國考申論范文下載:以創新為翼,翱翔制造強國藍天2024-11-15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教養之光,文明社會的金鑰匙2024-11-14
- 2025國考申論寫作范文:以“中國精神”為筆,繪就民族脊梁新篇章2024-11-14
- 2025年國考行測答題技巧:片段積累小技巧,彎路走的少之疑問句2024-11-02
- 【國考必贏】2025國考申論備考:講解稿的滿分秘籍2024-10-23
- 2025國考常識備考之中國山脈2024-10-1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創新引領未來,奮斗鑄就輝煌2024-09-20
- 2025年國考申論范文:守護綠水青山,共繪金山銀山新畫卷2024-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