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考試輔導:公共政策的執行分析


一、公共政策執行的一般過程
(一)政策宣傳 政策宣傳是政策執行過程的起始環節。政策執行 活動是由許多人員一起協作完成的。要使政策得到有效執行,必須首先統一人們的思想認識。政策宣傳就是統一人們思想認識的一個有效手段。執行者只有在對政策意圖和政策實施的具體措施有了明確認識和充分了解的情況下,才 有可能職極主動地執行政策。 因此,各級政策執行機構要努力運用各種手段宣傳政策的意義、目標,宣傳實施政策的具體方案和步驟。為正確有效地執行政策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政策分解 政策分解是政策實施初期的另一項功能活動。一般說來,一項政策只是指出實現政策目標的基本方向。要使政策執行順利進行,就必須在這些基本原則指導下,對總體目標進行分解,編制出政策執行活動的“線路圖”,明確工作任務指向,使執行活動有條不紊地進行。政策分解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客觀性原則。編制計劃要切實可行,積極可靠,排除主觀臆斷。二是適應性原則。編制的計劃要有適應環境變化的彈性機制,特別是要有適應意外情況發生的防范機制。三是全面性原則。編制計劃要統籌方方面面,理順各種關系,切忌顧此失彼。四是一致性原則。要求政策執行機構內部各職能部門的工作目標和政策目標保持一致、上下級的政策目標保持一致,以增強組織上的統一性和方向上的一致性。
(三)投入資源 政策執行資源一方面指組織機構設置和機構運轉的物質因素,另一方面指實現政策目標所需的方案預算和規劃要求中的物質因素。資源投入是政策執行的物質保障,主要包括資金、設備。
(四)設置組織機構與配備執行人員 1.確定政策執行機構。常規性、例行性政策的執行,如屬原機構的任務,則應由原執行機構繼續承擔,不必另建機構,但有時也可用提高原機構地位或者改組機構的方式來保證政策順利進行。如果遇到非常規性或者牽涉面較廣的政策,則可組建臨時辦公機構,以確保政策的有效執行。 2.選人用人。這是組織準備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因為人是組織中最能動、最活躍的因素,是組織行為的主體,德才兼備、“四化”標準是選人用人的基本原則。 3.制定必要的規章制度。這可以明確政策推行的準則和依據,保證政策執行有一個正常的秩序。這些規章制度主要有:目標責任制、檢查監督制度、獎勵懲罰制度。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其中,責任制是核心,檢查監督制是手段,獎懲制是杠桿,共同形成推動政策全面、有效實施的一套完整制度。
(五)政策實驗 政策實驗是政策實施過程中的重要步驟。政策實驗既可以驗證政策,發現偏差,及時反饋信息,修改和完善政策,又可以從中取得帶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東西,如實施的方法、步驟、注意事項等,為政策的全面實施取得經驗。 政策實驗一定要按照科學方法來進行,政策實驗步驟大致包括選擇實驗對象、設計實驗方案和總結實驗結果三個階段。要善于從失敗的教訓中得到啟迪,為下一步政策實驗掃清障礙。成功的經驗能回答我們應該怎么做,失敗的經驗能告訴我們不應當怎樣做。只有將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經驗結合起來,我們才能知道怎樣做。
(六)全面實施 政策的全面實施是政策實施過程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強,涉及面最具體、員廣泛的一個環節。全面實施政策要求嚴格遵循政策執行的基本原則,充分發揮政策執行的功能要素,以保證政策目標的圓滿實現。
(七)協調與監控 政策的協調與監控貫穿于實施全過程。協調工作做好了,才能使執行人員及其他有關人員做到思想觀念上的統一和行動上的一致,才能保證執行活動的同步與和諧。監控是政策實施過程的保障環節,使政策執行活動不偏離政策目標,取得預期的政策效果。
二、公共政策執行的基本手段
公共政策執行手段是指政策執行機關及其執行者為完成一定政策任務,達到一定政策目標,而采取的各種措施和方法。政策執行活動的復雜性決定了政策執行手段的多樣性。概括說來,主要有以下幾類:
(一)法律手段 法律手段是指通過各種法律、法令、法規、司法、仲裁工作,特別是通過行政立法和司法方式來調整政策執行活動中各種關系的方法。法律手段是政策執行活動得以進行的根本保障, 只有運用法律手段,才能消除阻礙政策目標實現的各種干擾,保障政策執行活動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從而有利于政策的順利實施。
(二)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指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規定及規章制度 等行政方式,按照行政系統、行政層次和行政區劃來實施政策的方法。行政手段具 有較強的約束力,帶有強制性, 行政手段容易做到協調統一,令行禁止。行政手段對上級機關的要求較高,上級如有失誤將會導致連鎖反應。另外,執行過程中的無償性和下級的被動地位都不利于充分發揮下級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要把行政手段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不可濫用。
(三)經濟手段 經濟手段是指根據客觀經濟規律和物質利益原則,利用價格、工資、利潤、利息、稅收等各種經濟杠桿,調節政策執行過程中的各種不同經濟利益之間的關系,以促進政策順利實施的方法。各種經濟手段的功能是不同的,應根據不同情況采用不同的經濟手段,切不可簡單劃一地規定,更不能不加分析地套用。
(四)思想誘導手段 思想誘導手段是一種以人為中心的人本主義管理方法,它通過運用制造輿論、說服教育、協商對話、獎功罰過等非強制性手段,誘使政策執行者和政策對象自覺自愿地去貫徹執行政策,而不從事與政策相違背的活動。
三、公共政策執行的原則
1.原則性與靈活性相結合。原則性要求忠實地執行政策的精神實質,保證政策的統一性、嚴肅性和權威性。靈活性是指在不違背政策原則的前提下,根據所處的環境和實際情況靈活執行政策。 2.執行的有序性。政策執行應該保持一定的階段性順序和過程的連續性。這是政策執行程序的核心要求。這也是保持執行工作穩定開展的基礎要素。 3.執行的時限性。時限性是指政策執行中每一個環節都有時間上的要求,執行的時限性克服和防止了政策執行主體行為的隨意性和隨機性,同時,為政策執行者提供了統一化、標準化的時間標準。 4.執行的協調性 政策執行是各種政策要素在空間上的分配、重組、展開和運動的過程。任何一個要素的發展變化以及各要素的分配方式、比例、組合結構等變化都會直接影響到政策政策執行的進程。
四、公共行政執行的影響因素
1.政策本身的缺陷。政策目標不準確,政策目標太高、太絕對化、太片面化,都會致使執行者不得其要領,政策實施難以平衡。政策內容不具體,模棱兩可、含糊不清,容易引起政策界限不清河導致政策隨意變動。政策不配套會導致新老政策之間,宏觀和微觀政策之間沒有很好的銜接和配套,給政策執行帶來困難。 2.人的因素。執行者由于較低的文化理論及政策水平,只是對政策認識不深、把握不準,對政策的界限去分不清。對政策的宣傳相互矛盾,會導致政策難以執行。同時,由于政策執行會觸動政策執行者本身的既得利益,他們便會抵制政策,或者只將對自己有利的部分加以貫徹執行,使政策執行嚴重偏差。 3.體制因素。政策體制的設置、權力的分配、機制的健全、信息反饋的暢通,這些都是影響政策執行的體制因素。 4.客體因素。政策對象越多,執行就越復雜。政策實踐與政策對象之間的習慣思想、行為差距越大,執行難度就越大。政策對相對政策的認同程度越大,接受、配合政策執行的最直接因素。5.執行監控不力。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從上到下若是缺乏強有力的監控機構專門負責檢查監督各種政策的貫徹落實情況,時間一久,“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之風自然盛行。
最新資訊
- 2026年國考申論答題時間分配怎么做?考場提分關鍵策略一文掌握2025-09-15
- 2026國考申論寫作進階指南:破解無從下筆困境的四大核心策略2025-09-15
- 2026年省考與國考的區別以及備考方略,考生必看對比指南2025-08-27
- 2026年國考需要多長時間備考?不同基礎考生的復習規劃指南2025-08-27
- 2026年國考常識備考技巧:高效提升你的常識能力2025-08-26
- 2026年一個月備考國考來得及嗎?一月備考策略揭秘2025-08-26
- 2026年國考怎么備考?高效方法與沖刺策略全解析2025-08-18
- 2026年國考一個月備考來得及嗎?沖刺方法與高效復習策略解析2025-08-18
- 2025國考攻略:國考結構化面試材料題備考技巧大揭秘2025-02-16
- 國家公務員面試揭秘:國考結構化小組面試流程全詳解2025-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