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國家公務員申論模擬試題(六)


一、注意事項
1.申論考試是對考生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的測試。
2.作答參考時限:閱讀資料40分鐘,作答110分鐘。
3.仔細閱讀給定的資料,然后按作答要求依次作答,答案書寫在指定位置。
二、給定材料
材料一:"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第一幅月面圖像中國國家航天局26日正式對外公布了"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第一幅月面圖像,此舉標志著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取得圓滿成功。對此,外電予以普遍關注,并報道指出,探月工程的成功顯示中國已躋身世界科技強國的前列。
材料二:社會各界反響"嫦娥一號"雖然比世界上第一顆探月衛星--蘇聯的"月球1號"晚了48年9個月又22天,但是揭開了中國航天航空探測時代新篇章的繞月探測工程,仍然廣受國際社會的關注。在"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升空后,外媒立即就此發表評論。
美聯社:中國邁出了登月第一步美聯社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宣布星箭成功分離之后,立即發出《中國成功發射探月衛星》的報道:"中國成功發射首顆探月衛星,邁出了雄心勃勃為期十年的將登陸車送上月球并且返回地球計劃的第一步。中國國家電視臺播出了火箭騰空而起的畫面……"路透社:"嫦娥"為登月計劃作準備英國路透社24日發表評論文章說:伴隨著對太空的夢想、科技的進步和愛國主義熱情,中國發射了第一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文章說,"嫦娥一號"繞月工程是中國實施的第一次太空探測活動,這項工程是為2010年的月球車及之后的登月計劃作準備。
法新社:標志中國全球地位的提升法新社24日發表文章說:中國首次發射探月衛星,這一創舉標志著中國全球地位的提升。
歐洲航天局發言人雷內。奧斯特林克稱,探月競賽正在逐步展開,美國也正準備復興探月計劃,目標建造永久月球基地,以便開展火星探險。
越南通訊社:中國太空探索史的里程碑越南通訊社24日發表文章說:"中國邁出了三階段探月計劃的第一步,是中國太空探索史的新里程碑……"韓國《朝鮮日報》:實現中國人的千年夢想韓國《朝鮮日報》首席評論員吳泰鎮24日以《嫦娥一號實現中國人千年夢想》為題寫道:"中國發射探月衛星,實現'千年夢想',全國都為此沸騰,而我們只能在旁邊靜靜觀看了。"印軍司令開會研究中國探月10月23日至28日,印度陸軍和海軍分頭在新德里召開聯合司令官會議。會議期間恰值中國"嫦娥一號"探月衛星發射,因此,中國探月工程和航天整體實力成了這些高級將領熱議的話題,并進一步刺激了印度三軍籌建"天軍"的熱情。
據《印度時報》10月23日披露,繼印度空軍去年宣布籌建航天司令部之后,印度陸軍和海軍也借本年度司令官會議推出了各自的"天軍"考慮,并且分別在各自的司令部中成立了"太空小組".印度陸軍的一名高級軍官透露,眼下。印度陸海空三軍都在積極探討太空的戰術、戰法和戰略的應用問題,因為印度三軍決策層均認為,未來的戰爭如果離開了"太空資源"就不用打了,因為"現代化的軍事對太空的各項技術、各種系統有著嚴重的依賴".讓印度三軍感到十分迫切的是,中國2008年1月進行的太空試驗對于印度來說"如同晴天霹靂",加上探月工程又走在印度的前面,相形之下,印度甚至還沒有長遠的太空具體打算,因此,三軍司令官們都覺得有"迫切感",印度國防部日前拋出了《2020國防太空展望》。這份戰略性的指導文件強調,在2012年之前,印度軍方將致力于發展太空情報、偵察、偵測、通信與導航領域。為實現這一目標,印度得完成l000余項相關科研項目,發射升空多顆軍用間諜衛星。即便完成上述目標,印度離實現軍方的適時軍事通信、偵察情報傳輸、導彈早期預警、精確炸彈的衛星信號制導,以及干擾敵方的網絡等且標也非常遙遠。
俄羅探探月I程總設計師格奧爾吉。波利修克在祝賀"嫦娥一號"成功傳回拍攝的月球照片后對新華社記者說:"中國已將航天員送入太空,標志著中國已成為一個航天大國,而'嫦娥一號'項目的成功,則開辟了中國宇航事業的新紀元。"波利修克說:"任何一個國家的探月計劃都是從繞月探測開始的,但是中國的繞月探測并不是重復別人走過的路,中國的許多研究方向是之前其他國家的探月計劃所沒有涉及的。"波利修克解釋說:"首先,'嫦娥一號'配備的多個科學探測儀器在世界上均屬首次使用,其次,'嫦娥一號'的儀器搭配堪稱典范,衛星選用的科學探測儀器搭配協調,可以發揮衛星的最大探測功效。"中國的探月計劃分三步實施。對此波利修克認為,"可以看出中國探月計劃是經過深思熟慮后制訂的".他說:"中國的探月計劃每隔數年為一個階段,這是很好的一個周期,可以總結上一階段經驗,并為下一階段做準備。預計到第三階段時,中國已經和俄、美站在探月的同一個水平線上了。"波利修克認為,近年來國際上出現了一股探月熱潮。中國發射了第一顆探月衛星,印度計劃近年開展月球探測,美國宇航局也計劃發射探月衛星。出現探月熱潮說明,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國家的航天科技已經比較成熟。
中國大學生代表:嫦娥一號發射成功體現了中國強大的綜合國力以及相關的尖端科技,是中國發展軟實力的又一象征,表明了中國在有效地掌握和利用太空巨大資源、實現科研創新、凝聚民心、增強國家競爭力等一系列遠大目標的決心與行動。嫦娥一號在十七大勝利閉幕之際成功發射升空,無疑是對中共十七大的最好禮物。這將極大地振奮全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提高中共的執政威信。歷史已經多次證明,在事關全民族利益、指向國家改革開放深化的重大時代事件面前,民眾與中央上下同心,其產生的集中效應不但能確保"嫦娥奔月"成功,也能在以后的日常建設中起到領航燈作用,保證社會又好又快地和諧發展。嫦娥奔月的成功,還將意味著在國際空間開發和探測上,中國必將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具有發言權。這也是中國在發射嫦娥一號探月衛星后,要求成為國際空間站第17個成員國的原因所在。
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將帶動信息、材料、能源、微機電、遙感科學等其他新技術的提高,對于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隨著我國空間技術的進步和高空探測的深入,對相關材料的需求必將促進相關行業、產業得到更大的發展。,同時,月球'上特有的礦產資源和能源是對地球上礦產資源的補充和儲備,將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月球表面具有極其豐富的太陽能,月壤中蘊藏的豐富的氦一3也能提供新型核聚變的材料,應用前景廣闊。
嫦娥一號發射成功,表明我國的導彈打衛星和激光摧毀衛星的技術已經日臻成熟。雖然這次嫦娥一號衛星沒有攜帶任何與軍事有關的設備,但是中國的運載火箭可以在發射出現故障時實施緊急關機,飛船和衛星可以在外太空實施數次變軌,當衛星發生故障,可以用彈道導彈或者激光予以摧毀,顯示我國如果要在外太空實現軍事用途也并非難事。
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它將促進中國航天技術實現跨越式發展和中國基礎科學的全面發展。月球探測將推進宇宙學、比較行星學、月球科學、地球行星科學、空間物理學、材料科學、環境學等學科的發展,而這些學科的發展又將帶動更多學科的交叉滲透。目前中國科學家對月球的了解和認識往往依賴于他國提供的材料,這樣就喪失了許多研究月球的機會。
嫦娥一號的發射成功具有重要的啟蒙意義。探月給人類本身帶來了社會發展理念的"顛覆性改變",人類第一次將思維與身軀同時掙脫地心引力的束縛,進入到地球以外的無限宇宙空間中,實地接觸了月球表面,人類之前所摸索出的各種科學理論得到部分驗證或反證。人類文明編年史從國家疆域、地球視野進入到"光速世界",堪稱又一大跨越。嫦娥奔月的成功帶給中國人的是加快發展的堅定信心,就如當年中國爆炸原子彈之后全世界華人的欣喜:中國歷來都是一個大國,可是中國卻在很久以前丟掉了自己的強國地位。每一次成功帶來的國家強大的希望對于中國入都是激勵,這種激勵又進一步刺激了新的成功,中國的改革開放正是在一步一個腳印的前進中,獲得巨大的內生動力。"嫦娥奔月"所帶來的攻堅精神、創新意識都將成為全民的寶貴精神財富。"嫦娥奔月"是舉國關注的公共事件,通過媒體以各種形式傳播"嫦娥奔月"的科普知識、時代意義,公眾接受到了氛圍良好的愛國主義教育和科學啟蒙。
材料三:"嫦娥"凝聚民族精神"嫦娥"傳回第一張月球成像圖片,這是億萬國民繼上月24日親眼目睹中國首顆月球衛星"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后,又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嫦娥"脈搏的跳動一一雖然發射成功后不斷傳來"嫦娥"運行的新消息,又是近月點制動成功,又是不斷傳回數據,但對普通國民來講,那只是遠在天外的抽象數據、實驗室模擬的場景和航天老師的轉述,他們看不到"嫦娥"繞著月球實際工作的影子,在這種技術隔閡中輿論甚至傳出過種種的猜疑。而這張"嫦娥"拍攝的月球圖片,又形象真切地讓公眾感受到了她的存在。所以繼上次親眼目睹發射成功后,這張月球圖片,再一次激起公眾的愛國熱情和民族自信心。
繞月探測工程總指揮欒恩杰說過。沒有哪一項事業能像航天這樣表現高科技的實力和綜合科技的發展;沒有哪一項事業,它的成功能如此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振奮全民族的精神。
誠然如此!繞月工程充分展現了我國航天領域的強大科技實力,使中國站穩了"月球國際俱樂部"中的位置,并可能極大地改變百姓的生活。在這個仍然是憑實力發言、憑實力獲取資源、憑實力保障國家安全、憑實力才能贏得尊重的國際政治秩序中,那張清晰的月球圖片,象征著一種綜合實力。"嫦娥一號"衛星所有零部件都是自主研制的,嫦娥工程完全是一個自主創新的工程,國民有著充分的理由因"嫦娥一號"而振奮,因"嫦娥一號"而抒發民族自豪感。
一個經濟正在起飛的大國,也需要這種民族自豪感的滋養和民族精神的凝聚。市場經濟的發展與價值多元化必然會促成社會的高度分化和離心傾向,像韋伯所說的那樣形成一個民族的"政治市儈主義"和"軟乎乎的幸福主義".離散多元的社會需要不斷有一些激起集體認同的東西來凝聚人心,來強化民族整體向心力。宏大的繞月工程成功地把一個發展中大國每個人的關注力吸引到了月球想象中,起到了巨大的凝聚作用,國民的民族榮譽感和成就感空前高漲。
一個正在和平發展的大國,也需要嫦娥工程強化和平吁求的話語分量。可以想象,假如中國沒有原子彈沒有衛星會怎樣,沒有嫦娥工程同樣如此。現在,外太空領域主要由幾個大國主導,如果這個秩序不被打破,就有可能產生新的"太空冷戰"或太空"軍備競賽".而"嫦娥"能使中國在空間中爭取到比較平等的權利和力量,也就有資本謀求一種更和諧、更公正合理的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為和平發展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
一個經濟正在轉型的大國,也需要依賴嫦娥工程推動產業升級。拿當年美國的阿波羅登月計劃來說,這個計劃派生出了大約3000種應用技術專利,這些技術滲透到美國國民經濟的各個角落,帶動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高新技術的全面發展與工業繁榮--不得不承認中國在當下世界經濟交往中的不平等地位,一個常說的事實是"出口千萬件襯衫才能換一架飛機",只能游離于邊緣仰人鼻息,只能靠一些下游產業為發達國家打工。國富民強顯然不能依賴襯衫,必須能擁有自主技術和占據上游的產業。而此次月球探測將帶動和促進中國一系列科學技術的發展,并將在民用領域得到延伸、推廣和二次開發。記得"嫦娥"發射成功后國民民族自豪感高漲時,立即有媒體提出了批評,認為"嫦娥一號…'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中國人應有當年美國登月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個人一小,步,人類一大步"那樣的全球視野和人類胸襟。
更有精英批評"過分沉迷民族情感是不理性的",不應將航天事業與民族自豪感掛鉤。
這種站在人類視野看"嫦娥"的高蹈論調聽起來很優美動聽,但在這個仍以民族國家為基本政治單位的國際叢林中,主宰國際政經秩序的游戲規則依然是實力至上和勢力均衡。浪漫、高蹈、美妙的辭令也只能在嘴上說說,不能過于當真。
維護本國的空間利益,靠的還是實力,這是今天的客觀現實。說探測月球資源需要國際合作,但如果你沒有實力,誰會伸出手來與你合作,你根本沒有參與合作的資格,任何真正的高科技國際合作都需要一張以實力為資本的門票。說世界共享月球權益,但不是你什么都不做就可以等著強國與你分享,你必須主動掌握了空間權力,才可能在未來的月球探索和開發中掌握相應的話語權。中國只有首先成為太空利益的攸關方,才能在勢力均衡的國際空間秩序中使;月球資源轉化為人類共享的資源。脫離這種現實的世界主義是矯情的,脫離這種現實的理想主義是淺薄的,脫離這種現實的浪漫主義是虛幻的,脫離這種現實的人類主義是廉恥的。
三、作答要求
1.根據給定材料,概述以上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內容。不超過l00字。要求:概括準確,語言簡練。(20分)
2.根據大學生代表的評說,用不超過250字的篇幅,概括大學生對嫦娥一號發射成功意義的理解。要求:概括全面,準確簡練。(30分)
3.假設你是某位國家主管科技工作的高級領導的秘書,就嫦娥一號成功發射,為領導起草一篇要通過電視臺向全國人民發表演講以表示祝賀的講話稿。要求:不少于1200字。(50分)
?2009年公務員新手考試:考試分類及流程
公務員考試輔導科目
精講班
報 名
答 疑
論 壇
主 講
課 時
講座
行政能力測試
伊強
30
報名
申論
陳亞飛
20
報名
公務員面試指導
張玲莉
10
報名
最新資訊
- 2026年行測國考模擬題下載指南:高效備考的必備資源2025-09-11
- 2025年國家公務員行測時政模擬題匯總(三 )免費下載2024-10-12
- 2025年國家公務員行測時政模擬題匯總(二 )2024-10-11
- 2025年國家公務員行測時政模擬題匯總(一 )2024-10-11
- 2024國考備考:全國“兩會”熱點模擬題(免費下載)2024-09-26
- 習題分享!2025年國考行測模擬練習題2024-09-04
- 點擊查看!2025年國考行測模擬題2024-01-11
- 2025年國考行測例題:邏輯思維與智力測試2024-01-08
- 點擊查看!2025年國考行測模擬題2023-12-17
-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