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綜合練習題及答案


一.填空題
1、被委托組織不具有( )資格,因此,其行為后果的法律責任由( )承擔。
2、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是地方各級國家權力機關的( ),是地方國家行政機關。
3、( )是行政許可行為的主要表現形式。
4、行政強制執行,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組織拒不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由( )依法采取必要的強制措施,迫使其履行義務或者由他人代為履行以達到同樣目的的( )行政行為。
5、我國行政救濟的途徑主要有2種,即( )救濟和( )救濟。
6、行政復議機關依法對具體行政行為是否( )和( )進行審查。
7、我國《國家賠償法》規定,受害的公民死亡,其( )和其他( )有權要求賠償。
8、( )顯失公正的,可以判決變更。
9、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 )或者( )人民法院管轄。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 )的執行機關,是最高國家( )。
11、我國政府的派出機關有三種類型:一是( );二是( ); 三是街道辦事處。
12、一事不再罰原則,是指對違法行為人的同一個違法行為,不得以同一( )和( )給予兩次或再次以上的行政處罰。
13、受害的法人或其他組織終止,( )有權要求賠償。
14、行政訴訟法規定:“在訴訟過程中,( )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證人收集證據。
15、經復議的案件,復議機關決定維持原具體行政行為的,( )是被告;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 )是被告。
16、行政訴訟強制措施有訓誡、責令具結悔過、( )和( )。
17、對于起訴( )和( )的裁定,當事人不服時,有權在接到裁定書之次日起( )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
18、行政法是調整( )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19、行政職權依其來源一般分為兩大類,即( )和( )。
20、行政職務的產生主要有四種程序:即選任、委任、( )和( )。
21、以許可的性質為標準,可將行政許可分為( )和( )。
22、行政監督根據其內容,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 ),指行政系統內部上下級之間存在的法律監督;一類是( ),指行政系統內部設立的專門監督機關實施的法律監督。
23、人民法院審理行政案件,對法定受案范圍內的( )的合法性進行審查,但對( )的行政處罰,則可以進行( )審查。
24、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復議申請書之日起( )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25、行政追償,是國家向行政賠償請求人支付賠償費用以后,依法責令有( )或( )的公務員、受委托組織和人員承擔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的法律制度。
二.名詞解釋題
1、行政合法性原則
2、公務員
3、行政追償
4、行政訴訟當事人
5、行政案件的執行
6、行政法律關系
7、具體行政行為
8、行政處罰
9、行政責任
10、行政訴訟參加人
11、行政主體
12、要式行政行為
13、執行罰
14、行政訴訟參與人
15、行政訴訟強制措施
三、不定項選擇題
1、下列情形中,屬于公務員職務關系消滅的是( )。
A、降職 B、轉任 C、退休 D、辭職
2、部門規章的制定主體是( )。
A、國務院 B、國務院組成部門
C、地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 D、地方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組成部門
3、行政合同的當事人一方必須是( )。
A、行政機關 B、行政主體
C、行政組織 D、行政法律主體
4、行政訴訟的特有原則有( )。
A、具體行政行為不因訴訟而停止執行原則
B、被告負舉證責任原則
C、不適用調解原則
D、審查具體行政行為的合法性原則
5、在行政訴訟中,( )應對其所作的具體行政行為負舉證責任。
A、行政機關 B、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C、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D、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
6、行政法的法源有( )。
A、法律 B、憲法 C、地方性法規 D、單行條例
7、不能申請復議的行政行為有( )。
A、行政處罰 B、行政不作為
C、內部行政行為 D、國家行為
8、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有( )。
A、不服行政強制措施的案件
B、認為行政機關侵犯法律規定的經營自主權的案件
C、抽象行政行為
D、國防、外交等國家行為
9、如果原告向兩個以上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起訴的,由( )人民法院管轄。
A、最先立案的 B、任一 C、最先收到起訴狀的
10、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 起( )個月內提出。
A、1 B、2 C、6 D、3
11、行政法的基本原則是( )。
A、行政合理性原則 B、行政民主原則
C、行政合法性原則 D、行政公開原則
12、省、自治區人民政府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的派出機關是( )。
A、街道辦事處 B、區公所 C、行政公署 D、職能部門
13、關于行政處分表述正確地有( )。
A、行政處分的對象是違法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B、行政處分的對象一般限于行政機關隸屬的行政機關工作人員
C、行政處分屬外部行政行為
D、行政處分屬內部行政行為
14、下列組織或者人員中,( )違反行政法律法規的行為不構成行政違法。
A、行政機關 B、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
C、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D、行政管理相對方
15、在我國,涉外行政訴訟的涉外因素包括( )。
A、原告律師是外國公民 B、原告是外國公民
C、第三人是無國籍人 D、被執行人是外國組織
四、簡答題
1、簡述行政行為的特征。
2、行政處罰的特征。
3、行政責任的構成要件。
4、涉外行政訴訟的一般原則。
5、行政機關的設置原則。
6、行政委托的特征。
7、行政許可的特點。
8、行政責任的構成要件。
9、被委托組織與被授權組織的區別。
10、行政強制執行的特點。
11、行政侵權行為的構成要素。
12、行政訴訟原告的法律特征。
五、論述題
1、論述行政復議與行政訴訟的共同點與差異。
2、論述行政合法性原則。
3、論述行政法律關系的特征和構成要素。
六、案例分析題(共15分)
1、1998年,國家殘疾人基金會發售福利獎券,某縣教委規定本縣教師每人必須購買10張,學生每人必須購買5張。很多學校為了完成教委下達的任務,規定不買不準上課,許多老師及學生家長對此不滿。
問:對某縣教委下達的本縣師生必須限量購買獎券的決定不服,可否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1995年6月5日,張海將預購的100張足球票拿到位于西城區的市體育館門口倒買。當他出售球票時,被便衣民警當場抓獲。6月10日,西城區公安分局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規定,對張海處以行政拘留10天,罰款200元的行政處罰。張海不服向位于東城區的市公安局申請復議。市公安局認為,張海倒賣戲票屬實,但處罰過重,遂決定對張海處以行政拘留7天,罰款100元的行政處罰。張海仍不服,決定向人民法院起訴。
注:經查,張海系北城區某街道工人
問:本案誰是有管轄權的法院?為什么?
3、某工商局李某,因愛人突然病重,便立即駕摩托車將其愛人送往醫院,路上不慎將一位老太太撞傷,受害人家屬多次找李某所在的工商局要求該局賠償。局長說:“你們可以同他本人打官司,我們不管。”受害人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試用行政法和行政訴訟法的理論和規定分析下列問題:
(1)局長的說法正確與否?為什么?
(2)受害人能否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為什么?
(3)當事人應該怎么辦?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參考答案
一.填空題
1、行政主體 委托的行政機關
2、執行機關
3、許可證
4、行政機關 具體
5、行政機關 司法機關
6、合法 適當
7、繼承人 有撫養關系的親屬
8、行政處罰
9、被告所在地 原告所在地
10、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行政機關
11、行政公署 區公所
12、事實 理由
13、承受其權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要求賠償
14、被告
15、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
16、罰款 拘留
17、不予受理 駁回起訴 十日
18、國家行政機關
19、固有職權 授予職權
20、調任 聘任
21、行為許可 資格許可
22、一般行政監督 專門行政監督
23、具體行政行為 顯失公正 合理性
24、2個月
25、故意 重大過失
二.名詞解釋題
1、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內容。它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適用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
2、是指在各級國家行政機關及法律授權的組織中依法行使國家行政權力,執行國家公務,除工勤人員以外的工作人員。
3、是指,國家向行政賠償請求人支付賠償費用以后,依法責令有故意或重大過失的公務、受委托組織和人員承擔部分或全部賠償費用的法律制度。
4、是指因具體行政行為發生爭議,以自己的名義到法院起訴、應訴和參加訴訟,并受法律裁判約束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以及行政機關。
5、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法律文書,在負有義務的一方當事人拒不履行義務時,強制其履行義務,保證生效法律文書的內容得到實現的活動。
6、是指為行政法所調整和規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與義務內容的各種社會關系。
7、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在管理活動中依法對具體事項和特定的人采取措施及進行處理的行為。
8、是行政機關及法定的組織對違反行政法律規范的,但尚不構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而實施的制裁措施。
9、是指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的人員因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違反其法定職責和義務而應依法承擔的否定性的法律后果。
10、是指因與行政爭議存在直接利害關系而參加行政訴訟的整個過程或主要階段的人及與他們的訴訟地位相類似的人。包括當事人和訴訟代理人。
11、指享有國家行政權力,能以自己的名義從事行政管理活動,并獨立承擔由此產生的法律責任的組織。
12、指必須根據法定方式進行或者必須具備法定的形式才能產生法律后果的行為。
13、指義務人逾期不履行其應當履行而其他人又不能代為履行的義務時,行政機關以賦予義務人財產上新的義務的方式。
14、指除審判人員、書記員、執行人員以外的參與行政訴訟的人。
15、指人民法院在審理行政案件過程中,為保證審判活動的正常進行和人民法院裁判的順利進行,對有妨害訴訟秩序行為的人所采取的強制手段。
三、不定項選擇題
1、C、D 2、B 3、A
4、A、B、C、D 5、A、C 6、A、B、C、D
7、C、D 8、A、B 9、C
10、D 11、A、C 12、C
13、B、D 14、D 15、B、C、D
四、簡答題
1、答:一,是行政主體所為的行為;二,必須依法進行;三,是行使行政職權、執行公務的行為;四、是行政主體就行政管理所進行的直接或間接產生法律效果的行為。
2、答:一,是以對違法行為人的懲戒為目的,而不是以實現義務為目的;二,適用主體是行政機關或有行政管理職能的其它組織;三,適用對象是不特定的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屬于外部行政行為。
3、答:一,行政責任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的人員;二,行政責任產生的前提條件是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三,行政責任必須為行政法律規范所確認,是一種法律責任,不是政治上或道義上的責任;四,承擔行政責任須朋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
4、答,一,適用行政訴訟法原則;二,同等原則;三,對等原則;四,適用有關國際條約原則;五,委托中國律師代理訴訟原則。
5、答:一,適應需要原則;二,精簡原則;三,高效率原則;四,依法設置原則。
6、答:一,委托人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其他非行政機關的委托不能稱為行政委托。二,委托事項必須在行政機關的職權范圍內,不能超出行政機關的行政職權范圍。三,被委托的對象可以為行政機關,也可以為企事業單位、其它社會組織和公民個人。
7、答:特點有:一,是行政主體對管理相對方所為的具體行政行為。二,是依申請的行政行為。三,是承認被許可人某種能力或資格的行為。四,是要式行政行為。
8、答:一,行政責任的主體是行政主體及其執行公務的人員。二,產生前提條件是行政違法或行政不當。三,必須為行政法律規范所確認,是一種法律責任,不是政治上或道義上的責任。四、承擔行政責任須有主觀上的故意或過失。
9、答:一,性質不同。被委托組織不具有法律、法規授予的職權,不是行政主體,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體的名義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而被授權組織則享有法律、法規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職權,屬于行政主體。
二,產生依據不同。被委托組織的權限、范圍,只能依行政主體的行政委托行為產生,被授權組織的行政主體資格則由法律、法規授權產生。
三,行為后果不同。被委托組織的行為后果的法律責任,由行使委托權的行政主體承擔。被授權組織則對其行為后果獨立承擔法律責任。
10、答:一,行政強制執行以行政相對方不履行行政法上的義務為前提。二,強制執行的主體是法律規定的行政機關或人民法院。三,強制執行的對象范圍廣泛。四,在強制執行過程中,不發生和解問題。
11、答:一,實施行政侵權行為的人必須是國家行政機關的公務員或者其它被授權或委托行使國家行政管理職能的人員。二,行政侵權行為必須是執行行政職務的行為。三,行政侵權行為必須是違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它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行為。
12、答:一,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二,以自己的名義向人民法院起訴。三,受人民法院裁判的拘束。
五、論述題
1、答:二者都是行政法律救濟制度的有機組成部分,共同點主要表現為:一,客體相同;二,提起主體相同;三,適用的實體法相同。
差異主要表現為四方面:一,性質不同;二,主持機關不同;三,受案范圍不同;四、適用程序不同。
2、答:一,行政合法性原則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內容。它是指行政權力的設立、適用必須依據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與法律相抵觸。
二,行政合法性原則包括實體合法和程序合法兩方面內容。
三,行政合法性原則應包括三方面:(1)任何行政職權都必須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職權的行使應依據法律、遵守法律,不得與法律相抵觸,這就要求行使行政權力不僅應遵循實體法規范,而且應遵循程序法規范,兩者不能偏廢。(3)任何行政職權和委托及其運用都必須具有法律依據,符合法律宗旨。
四,行政合法性原則在行政違法責任方面的要求主要體現在對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的違法行為必須予以追究,尤其是對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違法行為更應嚴格追究其法律責任。
3、答:行政法律關系是指為行政法所調整和規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權利與義務內容的各種社會關系。
行政法律關系的特點有:
一,在行政法律關系雙方當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體。
二、行政法律關系當事人的權利義務由行政法律規范預先規定。當事人不能自由選擇,也不能隨意放棄。
三、行政法律關系具有不對等性。雙方當事人地位不平等;行政主體可以單方面設立或變更行政法律關系。
四、行政主體的權利義務具有統一性。
五、行政法律關系引起的爭議,在解決方式及程序上有其特殊性。行政爭議實行行政主體先行裁決制度;司法程序也不同于解決民事爭議、刑事案件的司法程序。
六、案例分析題
1、答:可以向法院起訴。因為,購買福利獎券,應當由當事人自愿決定,而不能強制購買。某縣教委通過行政手段,強制該縣師生購買獎券,屬于行政機關違法要求履行義務行為,對此行為,行政訴訟法規定屬于行政訴訟受案范圍,因此,本案可以提起行政訴訟。
2、答:本案有管轄權的法院是:西城區法院、東城區法院和北城區法院。
因為我國法律規定:(1)一般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即由被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2)經復議的行政案件,復議機關改變原具體行政行為的,既可以由作出原具體行政行為的行政機關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復議機關所在地法院管轄。(3)對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強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訴訟,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
(4)結合本案情況看,西城區法院、東城區法院和北城區法院都有管轄權。
3、答:(1)局長的說法正確。因為李某并非因公行使職權的公務行為,而是在處理家事過程中的事故所致。此時,李某的身份為公民身份,其行為是個人行為,其行為后果由個人負責,行政主體不承擔責任。
(2)受害人不能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因為該案不是因公務員的行政行為而引起的行政案件,不符合行政訴訟的特點,不屬行政訴訟受理范圍。
(3)受害人可依法提起民事訴訟。
最新資訊
- 2026年行測國考模擬題下載指南:高效備考的必備資源2025-09-11
- 2025年國家公務員行測時政模擬題匯總(三 )免費下載2024-10-12
- 2025年國家公務員行測時政模擬題匯總(二 )2024-10-11
- 2025年國家公務員行測時政模擬題匯總(一 )2024-10-11
- 2024國考備考:全國“兩會”熱點模擬題(免費下載)2024-09-26
- 習題分享!2025年國考行測模擬練習題2024-09-04
- 點擊查看!2025年國考行測模擬題2024-01-11
- 2025年國考行測例題:邏輯思維與智力測試2024-01-08
- 點擊查看!2025年國考行測模擬題2023-12-17
- 2024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測模擬試題及答案解析2023-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