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國家公務員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模擬試卷答案


第一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1.C[解析]由原文“人類或哺乳動物的基因在細菌等原核生物”可得:細菌是一種原核生物,但原核生物并不等于細菌,故C項錯誤。
2.B[解析]根據文意,“建筑形式、建筑風格的演變,往往是一代社會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最敏感的見證”,是該段文字的中心思想,也是稱建筑為“石頭寫成歷史”的原因。
3.C[解析]A項錯在沒有談組合;B項談的是智能組合和傳統智商測驗的比較;D項中認為語言和邏輯數學為主要智能的說法是錯誤的。
4.A[解析]該段文字主要是對嗅覺信號通路理論的描述,B、C、D三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故只有A項最全面。
5.B[解析]由該段文意可得,“我們自以為優越的品質”是指智慧,即思維。“我們就要向自己的創造物雙手捧出那惟一的特權”的含義是我們與機器都會思維,思維不是人類所特有的。故由此判斷,只有B項正確。
6.C[解析]這段文字通過“蠟燭”與“香煙”的對話,突出了“蠟燭”的可貴精神,即應當把寶貴的生命用于有益事業,不干毒害他人的勾當。
7.C[解析]由原文“不同于質子和中子這類由3個夸克所構成的強子。普通介子則由一正一反的2個夸克構成”可得,C項的表述是錯誤的。
8.A[解析] 這兩句話是轉折復句,重心在第二句,主要意思是:從生產力角度看,兩極分化具有一定意義,故A正確。B、C、D都曲解了作者的意圖。
9.D[解析]該段文字講的是自然環境造成了動植物的形體和習性,而生物對其所在環境的實際影響則相對較小。故“足夠的力量”是指足以改變自然環境的力量。
10. C[解析]上述材料主要說明了精細、嚴格的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科學工作習慣的重要性,A、B兩項只是作為論據來說明這個觀點,D項在文中沒有涉及,故選C項。
11. D[解析] 轉折關系復句,第二句是關鍵句。第二句的主要意思是:科學技術是全人類的財富,不應該也不可能長期據為己有,故D正確。A、C說法錯誤,B未提及。
12. D[解析]該文字主要是說高新技術抗御“災害”的功能不健全,有時會出現難以預料的危害性。故“高新技術發展的負效應”是指高新技術因抗御“災害”功能不健全而產生的“危害性”。
13. C[解析] 這段話的主要意思是:每個人的壽命極不相同,但人類的壽命有極限,只是極限還未被發現。故C正確。A說法錯誤,B、D片面。
14. C[解析]本文重點是在說“其實你也在選擇生活”這個問題,即人們可以選擇自己對生活的態度。A項所說的不是該段文字的重點,B項表述錯誤。原文“但你可以決定明天”說的是人可以選擇對明天的生活態度,并不是說明天的生活是變幻無窮的,故D項錯誤。
15. C[解析]C項中“雖然并不表示有多么濃厚的宗教感情”錯誤,因為引用釋迦牟尼和耶穌基督的話是為了說明煩悶的意義和原因,并不對他們給予肯定或否定。
16. B[解析] 該段文字講的是貴族革命的必要性,即王權專制的黑暗性。表明要通過革命的方式推翻王權專制,故該段文字主要強調的是革命的必要性,即對王權專制的痛恨。
17. C[解析] 由該段文字可知,“趣味”是指“我們在閱讀鑒賞詠花詩詞的同時……相適應的藝術境界”。由此判斷,A項過于簡單、籠統,B項“趣味”的內涵太偏狹,D項則弄錯了對象,不應是詠花詩詞。
18. B[解析]B項中說新格言是“一種全新的體育理念”,表述不當。
19. A[解析]該段文字的重點在于說明“在一個工業化和商品化的時代,人們正在越來越遠離土地上的過程”,即勞動創造的精神愉悅越來越少,與自然的生命交流越來越少,由此判斷,只有A項正確。
20. C[解析] “不可思議”的意思是不可想像、不可理解,即原因不詳,A、B、D三項只是瑪雅文明崩潰的具體表現。
21. B[解析]該段文字主要是講科學精神,而“那些絕對的鄙厭科學的人且不必責備”的原因在文中并未提及,B項的說法屬于無中生有,故B項錯誤。
22. C[解析]A項錯在沒有談組合;B項談的是智能組合和傳統智商測驗的比較;D項中認為語言和邏輯數學為主要智能的說法是錯誤的。
23. B[解析]由原文“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發表在哪里”可知,作者對快樂的死是持否定態度的,故B項正確。A項錯誤,因為只有適當的社會活動才可以活躍思想。D項在文中沒有提及。
24. D[解析]該段文字簡單敘述了虛擬學校的教學方法,并對前景作了扼要說明,A、B、C三項在文中并沒有提及,只有D項符合。
25. D[解析]“此”是指示代詞,一般承前句指代,由此判斷,A項錯誤,B、C兩項都不全面,只有D項符合。
26. C[解析]原文“飽和現象”后面的文字是對“飽和現象”的說明,其主要特點是“現代科學發展比較緩慢”,“雖然都有新的發展,但速度與本世紀中葉不同”。由此判斷,只有C項符合。
27. C[解析]該文段的主旨就是“詩一旦成為詩人的手段,詩人就不成其為詩人”。“詩人的手段”是指謀生或商業行為。由此判斷,C項是對該主旨的曲解。
28. B[解析]由該段文意可得,沙塵不僅在土壤的分布和補充上扮演著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環上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從這點上看,沙塵是決定全球生態平衡的因子,而不起保持生態平衡的作用。
29. B[解析]該段文字主要強調的是動物的體細胞的核也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即發育能力,由此判斷,只有B項符合。
30. A[解析]“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是承接前一句“即使穿過普通的透明材料……”來說的,因此這里“影響”一詞應該是指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所以A項正確。文中“加強這種影響”應該是指加強普通透明材料使光的速度降低,而不應該指加強光對于所通過材料的原子的作用。B項錯誤。此外C項和D項所涉及的內容都離畫線處較遠,不可能是“影響”一詞的意思。
第二部分 數量關系
一、數字推理
二、數學運算
36. A[解析]任意兩個數的和是2的倍數,所以這些數的奇偶性相同。任意三個數的和是3的倍數,所以這些數除以3,所得余數必定相同(否則在三個數的和中換一個數,和將不是3的倍數)。于是、這些數除以6所得余數相同,故這最小的四個數為1、7、13、19。所以這四個數的和為1+7+13+19=40。
37. B[解析]設小明存入銀行x元,則小紅存入銀行(x+20)元。由題意可得:(x-12)×3=(x+20)-12,故x=22。所以兩人原來共存入銀行22+(22+20)=64(元)。
38. D[解析]設船數為x,則10x+2=12(x-1),故x=7,所以人數為7×10+2=72,由“每人可節省5角錢”可得一條船的租金是72×5=360(角)=36(元)。
39. A[解析]由題意可得,書的1/12用2包還多5本(14÷7=2,35÷7=5),因此書的5/12用10包還多25本(2×5=10,5×5=25),即1包(1=11-10)裝35+25=60本,這批書共有60×(14+11)=1500(本)。
40. C[解析]從題目的條件與問題來看,應把公共汽車與小轎車行一定距離所需時間之比轉化為它們的速度之比,得2.5∶4,設步行每小時的速度是x千米,于是得x=1*2*2.5*60/3*5*4 =5,故步行每小時的速度是
41. B[解析]船第一次順流航行21千米,第二次順流航行12千米,21-12=9,也就是第一次順流多用了航行
42. C[解析]每人如果都搬5塊,則共余下的塊數:(7-5)×12+(6-5)×20+148=192(塊);把另一種分配方法改為,每人都搬10塊,則磚總數不足:(10-8)×30+(10-9)×8-20=48(塊)。設學生人數為x,則:5x+192=10x-48,故x=48(人)。
45. A[解析]至少要買129瓶汽水,因為買129瓶汽水,可得到129個空瓶,換得125÷5=25瓶汽水,得到25+(129-125)=29個空瓶,再換得25÷5=5瓶汽水,得到5+(29-25)=9個空瓶。先換1瓶汽水,共得1+(29-25)=5個空瓶,仍可換1瓶汽水,總共喝汽水129+25+5+1+1=161(瓶)。
46. B[解析]張強加工160個零件時,王充加工200-48=152(個)零件,因此當張強加工200個零件時,王充加工200/160×152=190(個)零件,還有200-190=10(個)零件沒有加工。
47. D[解析]根據文氏圖
可得三個興趣小組的總人數為25+24+30-(5+2+4)+1=69(人)。所以答案選D。
48. C[解析]甲工地的工作,需要總人數的(3/4-7/12)工人工作半天。乙工地需要總人數的(3/4+7/12)÷3/2的工人工作半天。第一天上、下午在乙工地已有總人數的1/4和5/12,還缺總人數的的工人工作半天,因此總人數是4×2÷8/36=36(人)。
49. B[解析]根據題意,可知丁丁原有棋子的1/4恰好等于寧寧原有棋子的1/5。即丁丁原有棋子是寧寧的4/5。270÷(1+4/5)=150(粒)。
50. C[解析]原來兩盒總價相等,交換之后,又添了2支鋼筆,這時總價又相等,這就相當于把添的2支鋼筆平分給了大、小兩盒,每只盒的總價都比原來多了1支鋼筆的錢數,對于小盒來說,拿10支圓珠筆的錢數等于7支鋼筆的錢數。即:
7支鋼筆的錢數=10支圓珠筆的錢數……………………………………………………(1)
從大盒中取10支鋼筆放進小盒,再從小盒內取8支圓珠筆放進大盒,小盒內增加的錢數是:10支鋼筆的錢數減去8支圓珠筆所得的錢數。
大盒內減少的也是這個錢數,大、小盒總價相同,這么一交換,一個增加這么多,一個減少這么多,相差的就是它的2倍,也就是44元。所以:
10支鋼筆的錢數減去8支圓珠筆所得錢數為22(元)………………………………(2)
(2)×5也就是50支鋼筆的錢數減去40支圓珠筆所得錢數為110(元)。
(1)×4也就是28支鋼筆的錢數=40支圓珠筆的錢數。
所以,每支鋼筆的價錢是110÷(50-28)=5(元)。
第三部分 判斷推理
一、圖形推理
51. A[解析]第一行圖形中出現的元素在第二、三行中都分別會再次出現。
52. C[解析]此題可能誤選AB,需注意的是空白格也是元素,每組圖形的空白格總量也應保持一致。
53. B[解析]仔細觀察第三行前兩個圖,與上兩行圖進行比較,所缺少的元素即為所選項。
54. C[解析]可利用列表法尋找到不同元素。
55. B[解析]此題比較簡單,直接觀察所缺元素即可。
56. B[解析]原圖可拆分四個部分,再通過重新組合,A、C、D選項的拆分部分與原圖不符。故選B。
57. A[解析]圖中的圓形部分可隨意轉動,但不可翻轉。
58. A[解析]該圖形沿兩條對角形分成四個部分,重新組合,A選項正確。
59. B[解析]原圖分為四部分,各部分不能翻轉,選項B正確。
60. A[解析]原圖沿三角形中的三條直徑分成六部分圖形,六部分圖形經重新拼湊,可知選項A正確。
二、定義判斷
61. C[解析]A項屬于起訴。B項中的“檢察院”與定義中的主體不符,D項所述機關不屬于“審判機關”,故正確答案為C。
62. C[解析]定義中關鍵的兩處:隨意傷害人身健康和特指國家的強制力量,只有C項都符合上述條件。
63. D[解析] 根據定義,“社會工作是一種真正的服務過程”即是對助人活動的看法;“(社會工作)不是社會工作者在行使手中的權力”即是對自己的看法;“尊重受助者的權力和選擇”即強調對受助者進行判斷,而對社會的看法在定義中沒有提及,所以答案為D。
64. D[解析]此定義中應抓住幾個關鍵點:(1)合法主體;(2)帶有約束性或強制性的內容;(3)在行為上遵從。A、B、C三選項都不完全符合以上條件,只有D項完全符合。
65. C[解析]此題關鍵在于企業不考慮各子市場的特性,只注意市場的共性。A、D兩個選項都不符合這一特征;B項的行為目的與定義中描述不符;C項符合定義,故選C。
66. D[解析]A項所述屬于不合法的事實。B項是肯定不能發生的,不符合定義中的“不確定的事實”。C項屬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為。故正確答案為D。
67. D[解析]D項不符合定義中的“若干消費者群”,故正確答案為D。
68. C[解析]此題注意把握兩處關鍵點:一在于在時間、空間上產生較大變動;二在于與之前的情形完全不同。完全符合上述特征的只有C項。
69. D[解析]D項的三百萬元不屬于“毒品犯罪、黑社會性質的組織犯罪、走私犯罪的違法所得及其產生的收益”,故正確答案為D。
70. D[解析]A不屬于“貫徹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發布行政法規和規章,請示和答復問題,指導和商洽工作,報告情況,交流經驗”,B不屬于公務活動,C沒有特定格式。故正確答案為D。
三、類比推理
71. A[解析] 題干中兩個詞語屬對立關系,注意詞性都為形容詞。
72. C[解析] 題干中的詞組是種屬關系,仿宋屬于一種字體。
最新資訊
- 2022年國考行測數量關系之行程問題2021-03-24
- 2021年國考面試模擬題:科技造就新生活2021-01-18
- 2021年國考面試模擬題:什么是抗疫精神2021-01-18
- 2021年國考面試模擬題:談談你對河長制的看法2021-01-18
- 2019年國家公務員考試地市級申論真題卷(網友回憶)2019-09-29
- 2015年河南公務員考試面試真題(1月10日)2016-01-12
- 2016年江蘇省公務員考試行測習題匯總2016-01-07
- 2015年深圳市公務員考試行測題庫2015-12-29
- 2015年河南省考面試題庫之如何處理危機事件2015-12-25
- 2015年河南省考面試題庫之"WiFi哥"叫賣201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