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房地產估價師 > 房地產估價師備考資料 > 2019房地產估價師《制度與政策》教材講義:第二章第一節

2019房地產估價師《制度與政策》教材講義:第二章第一節

更新時間:2019-03-26 14:33:29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183收藏54

房地產估價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教材是備考房地產估價師考試的重要參考資料,環球網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2019房地產估價師《制度與政策》教材講義:第二章第一節,希望對考生們備考有所幫助。

相關推薦:2019房地產估價師《制度與政策》第二章講義匯總

第一節集體土地征收

集體土地是指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于農民集體所有。 集體土地的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用于非農業建設;但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并依法取得建設用地的企業,因破產、兼并等情形致使土地使用權依法發生轉移的除外。

征收集體土地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將集體所有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并給予補償的行為。

2004年3月14日,十屆人大第二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將憲法第十條第三款修改為:“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根據憲法修正案,2004年8月28日,十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區分了“征收”和“征用”。

土地征收是指國家為了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據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批準權限,并依法給予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及農民補償后,將農民集體所有土地變為國有土地的行為。

土地征收指國家依據公共利益的理由,強制取得民事主體土地所有權的行為。 我國土地征收的前提是為公共利益。

土地征用是指國家依據公共利益的需要,強制取得民事主體土地使用權的行為。

征收和征用既有共同之處,又有不同之處。

共同之處:都是為了公共利益需要,都要經過法定程序,都要依法給予補償。

不同之處:征收的實質是強制收買,主要是土地所有權的改變,不存在返還的問題。征用的實質是強制使用,是有條件的使用權的改變,被征用的土地使用完畢,應當及時返還被征用人,這是一種臨時使用土地的行為。

【例題】《憲法》規定,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 )并給予補償。

A.征收      

B.征用

C.征收或者征用  

D.征購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集體土地的特點。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規定對土地實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給予補償。參見教材P19。

【例題】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用集體土地,其土地所有權不發生轉移。( )

『正確答案』正確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集體土地的特點。征用是在土地所有權不變的前提下,有條件的使用權的改變。參見教材P19。

【例題】下列關于集體土地征收或者征用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征收或者征用都是為了公共利益需要

B.征收或者征用都要依法給予補償

C.征收是國家行為,征用是企業行為

D.征收是土地所有權發生改變,征用是土地使用權發生改變

E.征收是強制性的,征用是非強制性的

『正確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集體土地的特點。征收和征用都是強制性的。征收或者征用都是為了公共利益需要。參見教材P19。

《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規定的公共利益的范圍包括:

①國防和外交的需要;

②由政府組織實施的能源、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要;

③由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環境和資源保護、防災減災、文物保護、社會福利、市政公用等公共事業的需要;

④由政府組織實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的需要;

⑤由政府依照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組織實施的對危房集中、基礎設施落后等地段進行舊城區改建的需要;

⑥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公共利益的需要。

【2013年真題】征收集體土地是國家依法強制取得集體土地( )的行為。

A.所有權    

B.使用權

C.承包經營權  

D.地役權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集體土地的特點。征收集體土地是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將集體所有土地轉變為國有土地并給予補償的行為。參見教材P19。

相關推薦:2019房地產估價師《制度與政策》第二章講義匯總

一、 征收集體土地的特點(考點)

征收土地具有以下三個明顯的特點:

一是具有一定的強制性。征地是國家的特有行為,被征地單位和人員要服從國家的需要。

二是要妥善安置被征地單位和人員的生產和生活,用地單位向被征地單位給予經濟補償;保證被征地農民的生活水平不因征收土地而降低。

三是被征收后的土地所有權發生轉移,即集體土地變為國有土地。

二、征收集體土地應遵守的原則(考點)

在征收土地時,土地管理部門和用地單位必須嚴格遵守下列原則:

①珍惜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則;

②保證國家建設用地的原則;

③妥善安置被征地單位和農民的原則;

④有償使用土地的原則;

⑤依法征地的原則。

(一)珍惜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則

中國耕地具有四個明顯的特點:

①人均占有耕地少;

②耕地總體質量差;

③生產水平低;

④退化嚴重,后備資源不足。

在征收土地時,必須堅持“一要吃飯、二要建設”的方針,必須堅持“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

(二)保證國家建設用地原則

在征收土地時,應反對兩種做法:一是以節約土地為理由,拒絕國家征收;二是大幅度提高征地費用,以限制非農業部門占用土地。

(三)妥善安置被征地單位和農民的原則

妥善安排被征地范圍內的單位和農民的生產、生活,這是必須堅持的原則。

妥善安置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①對征收的土地要合理補償;

②對因征地給農民造成的損失要合理補助;

③對征地造成的剩余農民勞動力要適當安排;

由于中國土地遼闊,各地情況差異較大,補償、補助標準不應簡單統一。但補償、補助不能因為征收土地而降低被征地農民的生活水平。

(四)有償使用土地的原則

有償使用土地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核心內容,是管好土地、促進節約用地和合理利用土地、提高土地效益的經濟手段。國有土地供應原則上都應實行有償使用,土地有償使用將成為今后國有建設用地供應的基本制度。一般來說,除了國家核準劃撥的以外,凡新增建設用地均實行有償有限期使用。有償使用土地有多種形式,如土地使用權出讓、土地租賃、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入股等。

目前對國有土地沒有全部實行有償使用,即依然是土地使用權有償出讓和土地使用權劃撥兩種制度并行。《城市房地產管理法》對兩種國有土地使用制度的適用范圍有明確規定。

(五)依法征地的原則

凡無征地手續,或無權批準使用土地的單位批準使用的土地,或超權限批準使用的土地,均屬非法征地,不受法律保護。

近年來,征地違法違規形式有一個新變化,其中的最主要形式就是“以租代征”。所謂“以租代征”,即通過租用集體土地進行非農業建設,擅自擴大建設用地規模。其實質是規避法定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征收審批,在規劃計劃之外擴大建設用地規模,同時逃避了繳納有關稅費、履行耕地占補平衡法定義務。此外,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擴大開發區用地規模、未批先征等行為都是當前違法征地的主要表現形式。

【例題】下列不屬于征收土地必須嚴格遵守的原則是( )。

A.珍惜土地,合理利用土地

B.滿足建設用地需要

C.依法征地

D.有償使用土地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集體土地應遵守的原則。原則包括:珍惜耕地,合理利用土地的原則;保證國家建設用地原則;妥善安置被征收單位和農民的原則;有償使用土地的原則;依法征地的原則。參見教材P20。

【2015年真題】國家重點開發建設項目可用“以租代征”的形式使用農村集體土地。 ( )

『正確答案』錯誤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集體土地應遵守的原則。“以租代征” 即通過租用集體土地進行非農業建設,擅自擴大建設用地規模。其結果必然會嚴重沖擊用途管制等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影響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落實和耕地保護目標的實現。

相關推薦:2019房地產估價師《制度與政策》第二章講義匯總

三、征收、征用集體土地的政策規定(考點、重點、難點)

(一)征收土地的范圍

《物權法》規定: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體土地。對于征收的集體土地,其土地所有權屬于國家,用地單位只有土地使用權。

(二)征收土地批準權限的規定

在征地依法報批前,當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告知征地情況、確認征地調查結果、組織征地聽證。當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應將擬征地的用途、位置、補償標準、安置途徑等,以書面形式 告知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對擬征土地的權屬、地類、面積以及地上附著物權屬、種類、數量等現狀進行調查,調查結果應與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和地上附著物產權人共同確認。對擬征土地的補償標準、安置途徑,被征收土地的集體組織和個人有申請聽證的權利。

征收土地批準權限的規定:

①征收土地實行兩級審批制度,即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審批;

②建設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

③征收基本農田,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由國務院審批;

④其他用地和已經批準農用地轉用范圍內的具體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審批并報國務院備案。

【例題】征用( ),不需國務院批準。

A.基本農田10公頃以下的

B.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不超過35公頃的

C.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70公頃的

D.其他土地不超過35公頃的

E.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

『正確答案』B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土地批準權限的規定。征收基本農田,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由國務院審批。參見教材P22。

【2010年真題】征用農地的,應先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再辦理征地審批手續。 ( )

『正確答案』錯誤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土地批準權限的規定。經國務院批準農用地轉用的,同時辦理征地審批手續,不再另行辦理征地審批。參見教材P249。

【2011年真題】征收基本農田須經( )批準。

A.國務院

B.省級人民政府

C.市級人民政府

D.縣級人民政府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土地批準權限的規定。征收基本農田,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由國務院審批。參見教材P22。基本農田即使是一畝也必須由國務院審批。

(三)申請征地不得化整為零

一個建設項目需要征收的土地,應當根據總體設計一次申請批準,不得化整為零。分期建設的項目,應當分期征地,不得先征待用。鐵路、公路和輸油、輸水等管線建設需要征收的土地,可以分段申請批準,辦理征地手續。

(四)對被征地單位和農民進行安置、補償和補助

征收土地由用地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

(五)聯營使用集體土地政策

全民所有制企業、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投資興辦的聯營企業所使用的集體土地,必須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按照國家基本建設程序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者其他批準文件,由聯營企業向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用地申請,按照國家建設用地的批準權限,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經批準使用的土地,可以按照國家建設用地的規定實行征收,也可以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協議將土地使用權作為聯營條件。聯營企業用地,可以不改變土地權屬性質。

【例題】下列關于全民所有制企業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共同投資興辦的聯營企業所使用的集體土地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由全民所有制企業向有關部門提出用地申請

B.經批準使用的土地,必須按照國家建設用地的規定征地

C.不計算土地補償費和各種補助費

D.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按照協議將土地使用權作為聯營條件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聯營使用集體土地政策。選項A是由聯營企業申請;選項B可以是聯營使用;選項C征收土地由用地單位支付土地補償費等。參見教材P22。

(六)征收土地公告

依照《土地管理法》等有關規定,被征收土地所在的市、縣人民政府,在收到征收土地方案后,10日內應以書面或其他形式進行公告。

(1)征收土地公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①征收批準機關、文號、時間和用途;

②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權人、位置、地類和面積;

③征地補償標準和農業人口安置途徑;

④辦理征地補償的期限、地點。

(2)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應包括下列內容:

①被征收土地的位置、地類、面積、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種類、數量,需要安置農業人口的數量;

②土地補償費的標準、數量、支付對象和方式;

③安置補助費的標準、數量、支付對象和方式;

④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和支付方式;

⑤農業人口具體安置途徑;⑥其他有關征地補償安置的措施。

(3)未進行征地、補償、安置公告的,被征地單位和個人,有權拒絕辦理征地相關手續。

(七)合理使用征地補償相關費用

建設用地單位支付的各種勞動力的就業補助和應發的各種補償及其他費用,應按有關規定管理和使用。耕地占用稅用于土地開發和農業發展;菜田基金、土地復墾費、土地荒蕪費、防洪費用于菜田開發建設和土地的調整和治理;征地管理費用于土地管理部門的各種業務開支。

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占用或挪作他用。

(八)特殊征地按特殊政策辦理

(1)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收土地的補償費標準和安置費用,由國務院另行規定;

(2)征收林地、園林等按林業管理部門的規定辦理;

(3)征收土地發現文物、古跡、古樹等應報主管部門處理后方可征地;

(4)遷移烈士墓、華僑墓按主管部門規定辦理;

(5)用地范圍內的國防設施,經協商后方可征收。

注:國務院《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實施日期:2006.09.01)第二十二條規定,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收耕地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之和為該耕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16倍。

 

相關推薦:2019房地產估價師《制度與政策》第二章講義匯總

四、征收集體土地補償的范圍和標準

補償原則:

在征地告知后,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

補償依據和類別: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費。《物權法》還規定,除要依法足額支付上述費用外,還應當安排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保障被征地農民的生活,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一)土地補償費

土地補償費的標準為:

(1)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為該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6至10倍。

(2)征收其他土地的補償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補償費標準規定。

(二)安置補助費

安置補助費按照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計算。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數,按照被征收的耕地數量除以征地前被征地單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數量計算。每一個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為該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即人均耕地平均年產值的4至6倍。但每公頃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最高不得超過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15倍。

征收其他土地的安置補助費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參照征收耕地的安置補助費標準規定。

在人均耕地特別少的地區,按前述標準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費之和不得超過該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進一步完善征地補償的辦法,規定依照現行法律規定支付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導致無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批準增加安置補助費。

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達到法定上限,尚不足以使被征地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當地人民政府可以用國有土地有償使用收入予以補貼。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要制訂并公布各市縣征地的統一年產值標準或區片綜合地價,征地補償做到同地同價,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必須將征地費用足額列入概算。對有穩定收益的項目,農民可以經依法批準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

【例題】某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人均耕地面積0.2公頃,國家建設征收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耕地面積10公頃,該耕地近3年平均年產值為10000元/公頃。下列關于征收該耕地的表述中,不正確的是( )。

A.不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安置的人員,安置補助費發放給個人

B.該耕地的土地補償費最少為60萬元

C.每公頃耕地需要安置的農業人口為5人

D.由國家支付土地補償費,由用地單位支付安置補助費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安置補助費。國家建設征收土地,除支付補償外,還應當支付安置補助費。參見教材P24。

【例題】對有穩定收益的項目,農民可以將依法批準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 )

『正確答案』正確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安置補助費。對有穩定收益的項目,農民可以經依法批準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入股。參見教材P25。

(三)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等

被征收土地上的附著物和青苗的補償標準,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地上附著物是指依附于土地上的各類地上、地下建筑物和構筑物,如房屋、水井、地上(下)管線等。青苗是指被征收土地上正處于生長階段的農作物。

征收城市郊區的菜地,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資金。城市郊區菜地,是指連續3年以上常年種菜或養殖魚、蝦的商品菜地和精養魚塘。

【例題】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包括( )。

A.土地補償費     

B.征地管理費

C.地上附著物補償費  

D.青苗補償費

E.安置補助費

『正確答案』ACDE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集體土地補償的范圍和標準。B征地管理費是征地時實際要支付的費用,但不屬于補償費用,要交給政府的相關費用。參見教材P23~25。

【2011年真題】關于征收耕地的補償費用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B.土地補償費歸農民個人所有

C.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一定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D.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歸附著物和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E.安置補助費一定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正確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集體土地補償的范圍和標準。安置補助費用三種歸屬情況,取決于誰來安置剩余勞動力。參見教材P23~25。

【2010年真題】征收集體土地的補償費歸( )所有。

A.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

B.鄉(鎮)人民政府

C.土地使用者

D.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合理使用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參見教材P25。

(四)臨時用地補償

征用臨時用地,應當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簽訂臨時用地協議,并按該土地前3年平均年產值逐年給予補償。但臨時用地逐年累計的補償費最高不得超過按征收該土地標準計算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

(五)合理使用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

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

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歸地上附著物和青苗的所有者所有。

由農村經濟集體組織安置的人員,安置補助費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人員,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人員,補助費發放給個人。

【例題】下列關于征收土地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土地補償費均為該土地被征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6~10倍

B.安置補助費只能發放給安置單位

C.并非所有的征地都要支付青苗補償費

D.只有所征土地連續三年以上常年種菜,才需繳納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集體土地補償的范圍和標準。在人均耕地特別少的地區,按前述標準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農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可以增加安置補助費。但土地補償和安置補助費之和不得超過該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由農村集體組織安置的人員,安置補助費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人員,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人員,補助費發放給個人。參見教材P23~25。

【例題】下列關于征地的表述中,正確的有( )。

A.根據(憲法)規定,集體土地依法轉為國有土地的行為是“征收”而非“征用”

B.任何時候征地均須向農民給付青苗補償費

C.征地安置補助費歸農村集體組織所有

D.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之和最高不得超過被征用前3年平均年產值的30倍

E.征地時所稱的地上附著物包括地下管線

『正確答案』ADE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集體土地補償的范圍和標準。在征地告知后,凡被征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在擬征土地上搶栽、搶種、搶建的地上附著物和青苗,征地時一律不予補償。由農村經濟集體組織安置的人員,安置補助費由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理和使用;由其他單位安置的人員,安置補助費支付給安置單位;不需要統一安置的人員,補助費發放給個人。參見教材P23~25。

【例題】征收集體土地,土地補償費應當歸( )所有。

A.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

B.鄉(鎮)人民政府

C.農村集體經濟組織

D.土地使用者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合理使用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土地補償費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參見教材P25。

相關推薦:2019房地產估價師《制度與政策》第二章講義匯總

五、征收集體土地的工作程序(考點、難點)

根據《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和《建設用地審查報批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號),征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外的土地一般按照下列工作程序辦理:

(一)申請用地

建設單位持經批準的設計任務書或初步設計、年度基本建設計劃以及地方政府規定需提交的相應材料、證明和圖件,向土地所在地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申請建設用地,同時填寫《建設用地申請表》,并附下列材料:

①建設單位有關資質證明;

②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批復或其他有關批準文件;

③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出具的建設項目用地預審報告;

④初步設計或者其他有關材料;

⑤建設項目總平面布置圖;

⑥占用耕地的,提出補充耕地方案;

⑦建設項目位于地質災害地區的,應提供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

⑧提供地價評估報告。

(二)受理申請并審查有關文件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門負責建設用地的申請、審查、報批工作,對應受理的建設項目,在30日內擬定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編制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報上一級土地管理部門審查。

注:建設用地項目呈報材料“一書四方案”包括: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征地方案和供地方案。

(三)審批用地

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收到上報土地審批文件,按規定征求有關部門意見后,實行土地管理部門內部會審制度審批土地。

(四)征地實施

經批準的建設用地,由被征收土地所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1)征地公告。公告的內容包括:批準征地的機關、文號、土地用途、范圍、面積、征地補償標準、農業人口安置辦法和辦理補償的期限等。

(2)支付土地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

(3)安置農業人口。

(4)協調征地爭議。

(五)簽發用地證書

(1)有償使用土地的,應簽訂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

(2)以劃撥方式使用土地的,向用地單位簽發《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和《建設用地批準書》;(注:《國有建設用地劃撥決定書》自2008年7月1日起執行。國土資源部1999年印發的《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同時停止執行。)

(3)用地單位持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或相關材料辦理不動產登記手續。

(六)征地批準后的實施管理

建設用地批準后直至頒發不動產權證之前,應進行跟蹤和管理,其主要任務是:

①會同有關部門落實安置措施;

②督促被征地單位按期移交土地;

③處理征地過程的各種爭議;

④填寫征地結案報告。

(七)建立征收土地檔案

建立征收土地檔案的基本要求:

一是整理和收集征收土地過程中形成的各種文件;

二是收集存檔的文件一律要原件;

三是市、縣范圍內的土地檔案應統一格式。

征收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建設用地范圍內的土地,由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擬訂農用地轉用方案、補充耕地方案和征收土地方案(無供地方案),編制建設項目用地呈報說明書,經同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后,報上一級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只征收農民集體所有建設用地的,市、縣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只需擬訂征收土地方案和供地方案(無農用地轉用方案和補充耕地方案)。

【例題】某市甲房地產開發公司(以下簡稱甲公司)在A省B市,擬建一經濟適用住房小區,小區占地面積為44公頃,其中10公頃系市區的土地,其余為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甲公司合法取得該地塊的土地使用權(建設用地使用權),應( )。

A.向B市的規劃管理部門申請用地規劃并經批準后,經B市人民政府批準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繳納相關費用后,到B市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劃撥手續

B.向B市的土地管理部門提出用地申請后,經A省人民政府批準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繳納相關費用后,到B市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出讓手續

C.向B市的規劃管理部門批準用地申請后,經國務院批準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繳納相關費用后,到B市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劃撥手續

D.向B市的規劃管理部門申請用地規劃并經批準后,經A省人民政府批準辦理農用地轉用手續,繳納相關費用后,到B市土地管理部門辦理土地使用權劃撥手續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土地批準權限的規定。根據“小區占地面積為44公頃,其中10公頃系市區的土地,其余為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也就是需征收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34公頃,征收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不超過35公頃以及農用地轉用手續,由省級政府審批。參見教材P22。

【2013年真題】下列征收集體土地中,屬于應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征收的有( )。

A.基本農田1Ohm2

B.基本農田20hm2

C.其他土地60hm2

D.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20hm2

E.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40hm2

『正確答案』CD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征收土地批準權限的規定。征收土地批準權限的規定:①征收土地實行兩級審批制度,即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②建設占用土地,涉及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的,應辦理農用地轉用審批手續;③征收基本農田,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超過35公頃的,其他土地超過70公頃的,由國務院審批;④其他用地和已經批準農用地轉用范圍內的具體項目,由省級人民政府審批并報國務院備案。參見教材P22。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19房地產估價師《制度與政策》教材講義:第二章第一節,備考過程中需要歷年真題及考試大綱,可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分享到: 編輯:yangman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房地產估價師資格查詢

房地產估價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房地產估價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房地產估價師各地入口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