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員考試土建實務考點: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


鋼筋混凝土工程施工
一、鋼筋工程
(一) 鋼筋驗收
鋼筋進場應有出廠質量證明書或試驗報告,每捆(盤)鋼筋應有標牌,并分批驗收堆放。驗收內容包括查對標牌、外觀質量檢查及力學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
鋼筋的外觀檢查:熱軋鋼筋表面不得有裂縫、結疤和折疊。鋼筋表面的凸塊不允許超過螺紋的高度;冷拉鋼筋表面不允許有裂紋和縮頸;鋼鉸線表面不得有折斷、橫裂和相互交叉的鋼絲,表面無潤滑劑、油漬和銹坑。
鋼筋進場時應按規定抽取試件做力學性能檢驗,其質量必須符合有關標準的規定。
鋼筋進場時一般不做化學成分檢驗。鋼筋在加工過程當發現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例題:鋼筋進場驗收內容不包括[ ]。
A、查對標牌 B、外觀質量檢查
C、力學性能 D、化學成分檢查
答案;D
分析:驗收內容包括查對標牌、外觀質量檢查及力學性能,合格后方可使用。
鋼筋進場時一般不做化學成分檢驗。鋼筋在加工過程當發現脆斷、焊接性能不良或力學性能顯著不正常等現象時,應對該批鋼筋進行化學成分檢驗或其他專項檢驗。
(二)鋼筋的加工與安裝
1.鋼筋加工
鋼筋的加工一般包括冷拉、調直、除銹、剪切、彎曲、綁扎、焊接等工序。
(1)鋼筋冷拉
是在常溫下對鋼筋進行強力拉伸,使鋼筋拉應力超過屈服點產生塑性變形,以達到提高強度 (屈服強度)的目的。冷拉時,鋼筋被拉直,表面銹渣自動剝脫,因此冷拉不但可提高鋼筋的強度,而且同時完成了調直、除銹工作。鋼筋的冷拉可采用控制應力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
(2)鋼筋調直
采用機械方法,直徑4―14的鋼筋可用調直機進行調直,粗細筋還可用機動錘錘直或扳直;
(3)鋼筋下料剪斷
可用鋼筋剪切機或手動剪切器。
(4)鋼筋彎曲宜
采用彎曲機。在缺乏機具的情況下,也可在成型臺上用手搖板手彎曲鋼筋,用卡盤與板頭彎制粗鋼筋。
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應符合下列規定:
HPB235級鋼筋末端應做180度彎鉤,其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2.5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3倍;當設計要求鋼筋末端做135度彎鉤時,HRB335級、HRB400級鋼筋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4倍,彎鉤的彎后平直部分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鋼筋做不大于90度的彎折時,彎折處的彎弧內直徑不應小于鋼筋直徑的5倍。
除焊接封閉環式箍筋外,箍筋的末端應做彎鉤,彎鉤形式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箍筋彎鉤的彎弧內直徑除滿足受力鋼筋的彎鉤和彎折的有關規定外,尚應不小于受力鋼筋的直徑;
箍筋彎鉤的彎折角度:對一般結構,不應小于90度;對有抗震等要求的結構,應為135度
箍筋彎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
例題:箍筋彎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于箍筋直徑的[ ]倍;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 ]倍。
A、5,8 B、10,15
C、3,9 D、5,10
答案: D
分析:箍筋彎后平直部分長度:對一般結構,不宜小于箍筋直徑的5倍;對有抗震要求的結構,不應小于箍筋直徑的10倍。
2.鋼筋安裝
鋼筋安裝或現場綁扎應與模板安裝配合。柱鋼筋現場綁扎時,一般在模板安裝前進行;柱鋼筋采用預制時,可先安裝鋼筋骨架,然后安柱模,或先安三面模板,待鋼筋骨架安裝后再釘第四面模板。梁的鋼筋一般在梁模安裝好后再安裝或綁扎,梁斷面高度較大或跨度較大、鋼筋較密的大梁,可留一面側模,待鋼筋綁扎或安裝后再釘;樓板鋼筋綁扎應在樓板模板安裝后進行,并應按設計先劃線,然后擺料、綁扎。
鋼筋在混凝土中應有一定厚度的保護層(一般指在主筋外表面到構件外表面的厚度)。
(三)鋼筋連接
1.焊接連接
常用焊接方法有:閃光對焊、電弧焊、電阻點焊、電渣壓力焊、埋弧壓力焊、氣壓焊等。
鋼筋的焊接效果與鋼材的可焊性和焊接工藝有關。當環境溫度低于―5oC,即為鋼筋低溫焊接,這時應調整鋼筋焊接工藝參數。當風力超過4級時,應有擋風措施。當環境溫度低于―20。時,不得進行焊接。
(1)閃光對焊
閃光對焊廣泛應用于鋼筋縱向連接及預應力鋼筋與螺絲端桿的焊接。其原理是把電能轉化為熱能。待鋼筋被加熱到一定溫度后,即施加軸向壓力擠壓(稱為頂鍛)便形成對焊接頭。
(2)電弧焊
電弧焊是利用弧焊機使焊條與焊件之間產生高溫電弧,使焊條和高溫電弧范圍內的焊件金屬熔化。電弧焊廣泛應用在鋼筋的搭接接長,鋼筋骨架的焊接,鋼筋與鋼板的焊接,裝配式結構接頭的焊接和各種鋼結構的焊接。
(3)電阻點焊
鋼筋骨架或鋼筋網中交叉鋼筋的焊接宜采用電阻點焊。鋼筋通電發熱至一定溫度后,加壓使焊點金屬焊合。
(4)電渣壓力焊
電渣壓力焊是利用電阻熱將鋼筋端部熔化,然后施加壓力使鋼筋焊接為一體。適用于現澆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直徑14-40mm的鋼筋豎向接長。
(5)氣壓焊
這種焊接方法屬于固相焊接,其機理是在還原性氣體的保護下,鋼材發生塑性流變后相互緊密接觸,促使端面金屬晶體相互擴散滲透、再結晶、理排列,形成牢固的對焊接頭。氣壓焊不僅適用于豎向鋼筋的連接,也適用于各種方面布置的鋼筋連接。當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兩鋼筋直徑差不得大于7mm。
例題:氣壓焊不僅適用于豎向鋼筋的連接,也適用于各種方面布置的鋼筋連接。當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兩鋼筋直徑差不得大于[ ] mm。
A.3 B.5
C. 7 D.10
答案: C.
2.綁扎連接(P61)
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于鋼筋直徑,且不應小于25mm。 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2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于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于同一連接區段。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應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對梁類、板類及墻類構件,不宜大于25%;
對柱類構件,不宜大于50%;
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應大于50%;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應按設計要求配置箍筋。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箍筋直徑不應小于搭接鋼筋較大直徑0.25倍;
受拉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5倍,且不應大于lOOmm。
受壓搭接區段的箍筋間距不應大于搭接鋼筋較小直徑的10倍,且不應大于200mm。
當柱中縱向受力鋼筋直徑大于25mm時,應在搭接接頭兩端外lOOmm范圍內各設置兩個箍筋,其間距宜為50mm。
3.機械連接
鋼筋機械連接有擠壓連接和錐形螺紋連接。
(1)鋼筋套筒擠壓連接
使鋼筋產生塑性變形,靠變形后的鋼套筒對鋼筋的握裹力來實現鋼筋的連接。
(2)鋼筋螺紋連接
錐形螺紋連接是采用錐形螺紋靠機械力連接鋼筋的方法。它自鎖性能好,能承受拉、壓軸向力和水平力,可在施工現場連接同徑或異徑的豎向、水平或任何傾角的鋼筋。
例題:接頭不宜設置在有抗震設防要求的[ ];
A、框架梁端的箍筋加密區
B、框架柱端的箍筋疏間區
C、框架梁端的箍筋疏間區
D、框架板端的箍筋加密區
答案:A
二、模板工程(P62)
模板結構由模板和支架兩部分組成。
模板是新澆混凝土結構或構件成型的模型,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設計所要求的形狀和尺寸;支架部分的作用是保證模板形狀和位置。
模板及其支架應根據工程結構形式、荷載大小、地基土類別、施工設備和材料供應等條件進行設計。模板及其支架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澆筑混凝土的重量、側壓力以及施工荷載。
模板安裝應滿足下列要求:
模板的接縫不應漏漿;
模板與混凝土的接觸面應清理干凈并涂刷隔離劑,
澆筑混凝土前,模板內的雜物應清理干凈;
對長度不小于4m的鋼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應按設計要求起拱;當設計無具體要求時,起拱高度宜為跨度的1/1000-3/1000。
(一)模板的支設
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模板系統是由模板、支撐及緊固件等組成。
模板及支撐支設時應符合下列要求:
(1)保證結構和構件各部分的形狀、尺寸和相互間位置的正確性;
(2)具有足夠的穩定性、剛性和強度,能可靠地承受所澆筑混凝土的重量和側壓力 以及在施工過程中所產生的荷載;
(3)構件簡單,裝拆方便,能多次周轉使用;
(4)模板的接縫嚴密,不得漏漿。
1.現澆整體式結構模板支設方法
(1)階梯形柱基礎模板
第一階由四塊邊模拼成,第二階模板通過轎杠置于第一階上。
(2)矩形柱模板
柱箍要有一定的強度,以抵抗混凝土澆筑時的側壓力及保證板的剛度。柱模底部留有清掃口,上部開有與梁模板連接的缺口。沿高度每隔2m左右開有供澆筑混凝土的澆筑口。獨立柱子應在模板四周支上斜撐,以保證其垂直度。
(3)矩形單梁模板
下面用支柱支承,間距1m左右。
編輯推薦:
(4)樓板模板
樓板模板一般用定型模板支承在楞木(又稱擱柵)上,楞木支承在梁側模板外的托板上。
(5)樓梯模板
一般先支平臺梁橫板,再裝樓梯斜梁或樓梯底模板。
2.組合鋼模板連接
一般有兩種方式,一是在邊框上不鉆孔,用楞木來固定模板;二是在邊框上按一定模數鉆孔,用回形銷、U形卡或螺栓連接。
3.臺模支設程序
組裝與就位---脫模---飛出。
4.塑料模殼支設
繪制支模排列圖---立鋼支柱---按裝鋼龍骨---安放模殼;模殼的排列在一個柱網內應由中間向兩端排放。
(二)模板拆除(P64)
模板拆除必須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才能進行,拆模程序一般是先拆非承重部分、后拆承重部分,先拆側模、后拆底模。
框架結構模板的拆除順序一般是柱---樓板---梁側模---梁底模。
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構件,側模宜在預應力張拉前拆除;底模支架不應在結構構件建立預應力前拆除。
例題:混凝土模板的拆模順序是( )。
A.先拆承重模,后拆非承重模 B. 先拆非承重模,后拆承重模
C.先拆底模,后拆側模 D.后支后拆,先支先拆
答案:B
三、混凝土工程(P64)
(一)混凝土的制備
水泥進場時應對其品種、級別、包裝或散裝倉號、出廠日期等進行檢查,并應對其強度、安定性及其他必要的性能指標進行復驗,其質量必須符合國家標準規定。
當在使用中對水泥質量有懷疑或水泥出廠超過3個月(快硬硅酸鹽水泥超過1個月)時,應進行復驗,并按復驗結果使用。
鋼筋混凝土結構、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中,嚴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劑。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當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劑時,混凝土中氯化物的總含量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規定。
混凝土用的粗骨料,其最大顆粒粒徑不得超過構件截面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過鋼筋最小凈距的3/4。對混凝土實心板,骨料的最大粒徑不宜超過板厚的1/3,且不得超過40mm。
1.混凝土配合比
混凝土應根據實際采用的原材料進行配合比設計,并進行試驗、試配,不得采用經驗配合比。在混凝土拌制前應測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據測試結果調整材料用量,提出施工的配合比。
加上施工配合比的換算和投料量計算!
2.混凝土攪拌機
混凝土攪拌機按其工作原理,可以分為自落式和強制式兩大類。
自落式混凝土攪拌機適用于攪拌塑性混凝土。
強制式攪拌機的攪拌作用比自落式攪拌機強烈,宜攪拌干硬性混凝土和輕骨料混凝土。
3.攪拌制度(P65)
除合理地選擇攪拌機外,還必須正確地確定攪拌制度,即一次投料量、攪拌時間和投料順序等。
投料順序有二種:一次投料法、二次投料法。
一次投料法:強制式是將砂、石、水泥裝入料斗,一次投入攪拌機內,同時加水進行攪 拌;對自落式則是先投入砂(或石子),再投水泥,然后投入石子(或砂),將水泥夾在砂、石之間,最后加水攪拌。
二次投料法:分為預拌水泥砂漿法和預拌水泥凈漿法。
預拌水泥砂漿法是先將水泥、砂和水投入攪拌筒內進行攪拌,成為均勻的水泥砂漿后,再加入石子攪拌成均勻的混凝土;
預拌水泥凈漿法是先將水泥和水充分攪拌成均勻的水泥凈漿后,再加入砂和石攪拌成混凝土。
兩次加水法:亦稱“裹砂石法混凝土攪拌工藝”。先將全部的石子、砂和70%拌合水投入攪拌機,拌合15s,使骨料濕潤,再投入全部水泥攪拌30s左右,然后加入30%拌合水再攪拌60s左右即可。
例題:確定攪拌制度中投料順序有[ ]
A、二次投料法 B、一次投料法
C、三 次投料法 D、兩次加水法
E、一次加水法
答案:ABD
(二)混凝土的運輸
混凝土的運輸應以最少的轉運次數和最短的時間,到達澆筑地點,初凝前澆筑完畢;運輸中應保持混凝土的均質性;混凝土的運輸應保證混凝土工程的澆筑量。
混凝土的運輸方法分為地面運輸、垂直運輸和樓地面運輸。
地面運輸:采用預拌混凝土時,多采用自卸汽車或混凝土攪拌運輸車;采用現場攪拌時,多采用小型機動翻斗車,雙輪手推車等。
混凝土垂直運輸多采用塔式起重機、混凝土泵、快速提升架和井架等。
混凝土樓面運輸一般以雙輪手推車為主。
混凝土泵是一種能一次連續完成混凝土的水平運輔和垂直運輸的設備,配以布料桿還可以進行混凝土的澆筑。
不同型號的混凝土泵,其排量不同,水平運距和垂直運距亦不同,常用的為混凝土排量30-90m3/h,水平運距200-900m,垂直運距50―300m。
例題:常用的混凝土泵排量,水平運距和垂直運距為[ ]為,
A. 混凝土排量30-90m3/h B. 水平運距200-900m,
C. 水平運距200-6000m, D. 垂直運距50―100m。
E. 垂直運距50―300m。
答案:A.B.E
分析:不同型號的混凝土泵,其排量不同,水平運距和垂直運距亦不同,常用的為混凝土排量30-90m3/h,水平運距200-900m,垂直運距50―300m。
常用的混凝土輸送管為鋼管、橡膠管和塑料軟管,直徑為75-200mm,其每段長約3m,。
將混凝土泵裝在汽車上便構成混凝土泵車,在泵車上還裝有可以伸縮或屈折的布料桿,其末端是一軟管,可將混凝土直接送至澆筑地點。
混凝土用混凝土泵運輸,稱為泵送混凝土。混凝土能否在管中順利流通是泵送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混凝土在管道中的流動能力稱為混凝土的可泵性。
泵送混凝土對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出了要求:碎石最大粒徑與輸送管內徑之比一般不宜大于1:3,卵石可為1:2.5;泵送高度在50-lOOm時宜為1:3-1:4,泵送高度在lOOm以上時宜為1:4-1:5,以免堵塞。砂宜用中砂。最小水泥用量為300kG/m3。為減少泵送阻力,用前先泵送適量的水和水泥漿或水泥砂漿以潤滑輸送管內壁,然后進行正常的泵送。
(三)混凝土的澆筑
1.一般規定
澆筑前應檢查模板、鋼筋、預埋件是否符合設計及規范要求,鋼筋及模板內的雜物要清掃干凈;澆筑應由低向高處分層澆筑,分層厚度應符合要求;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鋪底漿,澆筑高度不得超過3m;澆筑應連續進行,其必須間歇時間不得超過規定要求。
例題:澆筑豎向結構混凝土前應鋪底漿,澆筑高度不得超過[ ] m;
A.2 B. 3
C.3.5 D.4
答案: B.
2.施工縫(P67)
施工縫宜留置在結構受剪力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在施工縫處澆筑混凝土時,必須待已澆筑混凝土的抗壓強度不小于1.2N/mm:以后才可進行。
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筑混凝土前,應清除表面的水泥薄膜和松動石子或軟弱混凝土層,然后用水沖洗干凈,并保持充分濕潤,澆筑前,在施工縫處先鋪一層水泥漿或與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應將施工縫處的混凝土搗實,使新舊混凝土結合緊密。
3.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澆筑(p66)
凡屬建筑工程大體積混凝土,一般都要求連續澆筑,不留施工縫。由于體積大,水化熱聚積在內部不易散發,澆筑初期混凝土內部溫度顯著升高,而表面散熱較快,這樣形成較大的內外溫差,如溫差過大則易于在混凝土表面產生裂縫。在澆筑后期,當混凝土內部逐漸散熱冷卻產生收縮時,由于受到基底或已澆筑的混凝土的約束,便會產生裂縫,甚至貫穿整個混凝土斷面,由此帶來嚴重的危害。
要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澆筑后產生裂縫,就要降低混凝土的溫度應力,這就必須減少澆筑后混凝土的內外溫差。為此就應優先選用水化熱低的水泥,在滿足設計強度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減少水泥用量,摻適量的粉煤灰,降低澆筑速度和減小澆筑層厚度,澆筑后宜進行測溫,采取蓄水法或覆蓋法進行降溫或進行人工降溫措施。控制內外溫差不超過25度,必要時經過計算和取得設計單位同意后可留施工縫且分層分段澆筑。
大體積混凝土結構的澆筑方案,可分為全面分層、分段分層和斜面分層三種。目前應用較多的是斜面分層法。
例題:要防止大體積混凝土結構澆筑后產生裂縫,常采取的措施有[ ]。
A、優先選用水化熱低的水泥 B、盡可能多用水泥,
C、降低澆筑速度和減小澆筑層厚度, D、進行人工降溫措施
E、不可留施工縫且分層分段澆筑
答案:ACD
4.混凝土的搗實
混凝土的振搗必須在混凝土初凝以前進行搗實以確保混凝土的密實性。
混凝土的振搗分為人工振搗和機械振搗。
振搗機械又可分為內部振搗器、表面振動器、外部振動器等。
內部振動器又稱插入式振動器,是施工現場使用最多的一種,為使上下層混凝土結合成整體,振動棒插入下層混凝土的深度不應小于5cm。
表面振動器又稱平板振動器,適用于振搗樓板、地面、板形構件和薄殼等薄壁構件。
外部振動器又稱附著式振動器,它是直接固定在模板上,適用于振搗斷面較小或鋼筋較密的柱、梁、墻等構件。
(四)混凝土養護(p68)
有標準養護、熱養護和自然養護三種方法。
1.標準養護
混凝土在溫度為20度(土3度),相對濕度為90%以上的潮濕環境或水中的條件下進行的養護,稱為標準養護。
2.熱養護
為了加速混凝土的硬化過程,將其置于較高溫度條件下進行硬化的養護,稱為熱養護。常用的熱養護方法是蒸汽養護。
3.自然養護
在常溫下(平均氣溫不低于+5度)采用適當的材料覆蓋混凝土,并采取澆水潤濕、防風防干、保溫防凍等措施所進行的養護,稱為自然養護。混凝土的自然養護應符合下列規定:
(1)應在澆筑完畢后的12h以內對混凝土加以覆蓋并保濕養護。當日平均氣溫低于5~C時,不得澆水;
(2)混凝土澆水養護的時間:對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對摻用緩凝型外加劑或有抗滲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當采用其他品種水泥時,混凝土的養護時間應根據所采用水泥的技術性能確定;
(3)澆水次數應能保持混凝土處于濕潤狀態,混凝土養護用水應與拌制用水相同;
(4)采用塑料布覆蓋養護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應覆蓋嚴密,并應保持塑料布內有凝結水;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9月27日場二級造價工程師考試考前1周,這3頁紙別錯過(可下載打印)2025-09-19
- 考前10天!2025年二級造價師《造價管理》常用公式抓緊背2025-09-18
- 山東、江蘇、海南3地2025年二造考試臨近《考前模擬卷》+《考點速記》免費領2025-09-18
- 山東2025年二級造價師考試備考資料包:高頻考點、模擬題、考前3頁紙、歷年真題等2025-09-12
- 2025年江蘇二級造價師備考資料:必備十頁紙+練習題2025-09-11
- 考前加油包!2025年二級造價師考試考前模擬卷+考點速記(免費領取中)2025-09-09
- 考前這份公式清單請收好!預祝2025年陜西二級造價師考試能順利通過2025-09-08
- 考前急救~陜西2025年二造《安裝工程》23個核心考點免費下載打印2025-09-05
- @陜西考生!2025年二級造價《土建工程》這27個考點要掌握2025-09-02
- 免費下載~2025年陜西二級造價師《造價管理》23個考點速記手冊202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