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考點:2F311021 掌握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放樣


【摘要】二級建造師考試分為基礎科目與專業實務,掌握二級建造師考試考點、歷年真題,對于知識點的融會貫通至關重要。環球網校二級建造師考試頻道特地整理二級建造師考試考點,本文為“二級建造師考點:2F311021 掌握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放樣”,希望能助各位二級建造師考生一臂之力!
相關推薦:二級建造師考試《水利水電》常見知識點匯總
2F311021 掌握水利水電工程施工放樣
1.土壩施工放樣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土壩的施工放樣內容包括:壩軸線的測設,壩身控制測量,清基開挖線、坡腳線放樣,壩體邊坡線的放樣及修坡樁的測設等。
2.如何測設土壩壩軸線?
答:直線壩型土壩壩頂中心線即為壩軸線,對于中、小型土壩的壩軸線放樣,通常由工程設計人員和勘測人員根據壩址的地質和地形情況,經方案比較現場選定。現場選定的壩軸線,可作為土壩施工控制網內的一條邊;放樣時可先在圖上根據施工坐標計算出壩軸線的放樣數據,然后通過施工控制點,采用交會法或極坐標法,將壩軸線放樣到地面上。壩軸線的兩端點應埋設永久性標志,為了防止施工時端點被破壞,可用經緯儀將其向兩端延長到不受施工影響且易于保存的地方。
3.如何進行壩身控制測量?
答:壩軸線是土壩施工放樣的主要依據,要進行土壩的細部放樣,還必須進行壩身控制測量。壩身控制測量包括平面控制測量和高程控制測量。
(1)平面控制測量。包括平行于壩軸線的控制線的測設和垂直于壩軸線的控制線的測設。
(2)高程控制測量。用于土壩施工放樣的高程控制,除在施工范圍外布設三等或四等精度的永久性水準點外,還應在施工范圍內設置臨時性水準點。臨時性水準點直接用于壩體的高程放樣,應布置在施工范圍內不同高度的地方,以便安置1~2次儀器就能放出需要的高程點。臨時水準點應根據施工進度及時設置,并與永久水準點構成附合或閉合水準路線,按等外精度施測。并要根據永久水準點定期進行檢測。
4.如何進行清基開挖線放樣?
答:為了使壩體與地面很好結合,在壩體填筑前,必須先清理壩基,為此,應放出清基開挖線,即壩體與原地面的交線。清基開挖線的放樣可根據具體條件分別采用套繪斷面法或經緯儀掃描法。
5.如何進行護坡樁的測設?
答:壩坡面修整后,為使坡面符合設計要求,需用草皮或石塊進行護坡。標定護坡樁位置的工作稱為護坡樁的測設。
護坡樁從壩腳線開始,沿壩坡面高差每隔5m布設一排,每排都與壩軸線平行。在一排中每隔10m定一木樁,使木樁在壩面上構成方格網狀,按設計高程測設于木樁上。然后,在設計高程處釘一小釘,稱為高程釘。在大壩的橫斷面方向的高程釘上拴一根線繩,以控制坡面的橫向坡度;在平行于壩軸線方向系一活動線,當活動線沿橫斷面線的繩子上、下移動時,其軌跡就是設計的壩坡面。因此,可將活動線作為砌筑護坡的依據,如果是草皮護坡,高程釘一般高出壩坡面5cm;如果是石塊護坡,應根據設計要求預留鋪蓋厚度。
6. 水閘的施工放樣主要有哪些內容?
答:水閘的施工放樣,包括測設水閘的主軸線,閘墩中線、閘孔中線、閘底板的范圍以及各細部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等。
7.如何進行閘墩放樣?
答:閘墩的放樣,是先放出閘墩中線,再以中線為依據放樣閘墩的輪廓線。放樣時,首先根據計算出的有關放樣數據,以水閘主要軸線為依據,在現場定出閘孔中線、閘墩中線、閘墩基礎開挖線以及閘底板的邊線等。待水閘基礎打好混凝土墊層后,在墊層上再精確地放出主要軸線和閘墩中線等,根據閘墩中線放出閘墩平面位置的輪廓線。
閘墩各部位的高程,根據施工場地布設的臨時水準點,按高程放樣方法在模板內側標出高程點。隨著墩體的增高,可在墩體上測定一條高程為整米數的水平線,并用紅漆標出來,作為繼續往上澆筑時量算高程的依據,也可用鋼卷尺從已澆筑的混凝土高程點上直接丈量放出設計高程。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各位二級建造師考生可進入環球網校二級建造師考試論壇,與更多考友交流學習。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教材變動《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1-16章匯總2025-09-16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機電教材:16章新增項目的安全管理內容及項目的應急管理2025-09-16
- 2026二建機電教材變動:第15章機電工程試運行及竣工驗收管理2025-09-16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機電教材變動:第十四章2025-09-16
- 2026年二建機電教材變動:十二章無變動,第十三章(新增綠色施工的定義)2025-09-16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教材變動:機電第11章施工成本管理(新增)2025-09-16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機電教材變動:9-10章2025-09-16
- 2026年二建機電教材變動第八章:施工招標投標與合同管理2025-09-16
- 2026二級建造師機電教材變動:第六章基本無,第七章組織結構模式內容全部變動2025-09-16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機電教材變動第五章相關法規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