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級建造師公路工程輔導:公路隧道工程


2B314011 掌握隧道結構組成
種類
隧道通常指用作地下通道的工程建筑物,一般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修建在巖層中的,稱為巖石隧道;一類是修建在土層中的,稱為軟土隧道。巖石隧道修建在山體中的較多,故又稱山嶺隧道;軟上隧道常常修建在水底和城市,故稱為水底隧道和城市道路隧道。
(―)洞門類型及構造
1.洞門類型:為了保護巖(土)體的穩定和使車輛不受崩塌、落石等威脅,確保行車安全,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當的洞門形式,修筑洞門,并對邊、仰坡進行適宜的護坡。洞門類型有:端墻式洞門、翼墻式洞門、環框式洞門、遮光式洞門等。
2.洞門構造:
(1)洞口仰坡坡腳至洞門墻背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5m.洞門端墻與仰坡之間的水溝的溝底至襯砌拱頂外圍的高度不應小于1.0m,洞門墻頂應高出仰坡坡腳0.5m以上。
(2)洞門墻應根據實際需要設置伸縮縫、沉降縫和瀉水孔。洞門墻的厚度可按計算或結合其他工程類比確定。
(3)洞門墻基礎必須置于穩固的地基上,應視地形及地質條件,埋置足夠的深度,保證洞門的穩定性。
(二)明洞類型及構造
1.明洞類型:洞頂覆蓋層較薄,難以用暗挖法建隧道時,隧道洞口或路塹地段受坍方、落石、泥石流、雪害等危害時,道路之間或道路與鐵路之間形成立體交叉,但又不宜做立交橋時,通常應設置明洞。明洞一般用明挖法施工。通常根據明洞的用途、地形、地質條件、荷載分布情況、運營安全、施工難易以及條件等進行具體分析,比較,確定明洞形式。明洞主要分為兩大類.即拱式明洞和棚式明洞。按荷載分布,拱式明洞又可分為路塹對稱型、路塹偏壓型、半路塹偏壓型和半路塹單壓型。按構造,棚式明洞又可分為墻式、剛架式、柱式等。此外還有特殊結構明洞,如支撐錨桿明洞、抗滑明洞、柱式挑檐棚洞、全剛架式棚洞、空腹肋拱式棚洞、懸臂棚洞、斜交托梁式棚洞、雙曲拱明洞等,以適應特殊場合。
2,明洞構造:
(1)拱式明洞
拱式明洞主要由頂拱和內外邊墻組成混凝土或鋼筋混凝土結構,整體性較好,能承受較大的垂直壓力和側壓力。內外墻基礎相對位移對內力影響較大,所以對地基要求較高,尤其外墻基礎必須穩固。必要時還可加設仰拱。通常用作洞口接長襯砌的明洞,以及用明洞抵抗較大的坍方推力,范圍有限的滑坡下滑力和支撐邊坡穩定等。
(2)棚式明洞
受地形、地質條件限制,難以修建拱式明洞時,邊坡有小量坍落掉塊,側壓力較小時,可以采用棚式明洞,棚式明洞由頂蓋和內外邊墻組成。頂蓋通常為梁式結構。內邊墻一般采用重力式結構,并應置于基巖或穩固的地基上。當巖層堅實完整,干燥無水或少水時,為減少開挖和節約圬上,可采用錨桿式內邊墻。外邊墻可以采用墻式、剛架式、柱式結構。
(三)洞身類型和構造
1.洞身類型:按隧道斷面形狀分為曲墻式、直墻式和連拱式等。
2.洞身構造:分為一次襯砌和二次襯砌、防排水構造、內裝飾、頂棚及路面等
(四)隧道的附屬設施
指為確保交通安全和順適而設置的通風設施,照明設施、安全設施、應急設施以及公用設施。
2B314012掌握隧道施工技術
一、隧道施工的主要技術
隧道施工技術和方法的選擇主要依據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并結合隧道斷面尺寸、長度、襯砌類型、隧道的使用功能和施工技術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研究確定。
二、隧道施工常用爆破方法
(一)概述
在山嶺隧道施工中,多數情況下都需要采用鉆眼爆破進行開挖。隧道爆破通常采用掏槽爆破,即將開挖斷面上的炮眼分區布置和分區順序起爆,逐步擴大完成一次開挖,按照炮眼的位置、作用的不同有二種炮眼:即掏槽眼、輔助眼、周邊眼。
(二)炮眼的布置方法
1.掏槽眼:掏槽眼的作用是將開挖面上適當部位先掏出―個小型槽口,以形成新的 臨空向,為后爆的輔助炮開創更有利的臨空面,達到提高爆破效率的作用。掏槽眼本身只有―個臨空面,且受周圍巖石的擠壓作用,故常需要采用較大的爆藥單位消耗K值和較 大的裝藥系數A值,以增大爆破粉碎區,并利用爆炸沖擊波及爆炸產物作功,將巖石拋 擲出槽口。合理布置掏槽眼(掏槽炮)應掌握好炮眼的三度:深度、密度和斜度,并通過計算確定用藥量及放炮順序等。為保證掏槽炮能有效地將石渣拋出槽口,常將掏槽眼比設 計掘進進尺加深10~20cm,并采用反向邊裝藥和用雙雷管起爆。槽口尺寸常在1.0-2.5m2之間,要與循環進尺、斷面大小和掏槽眼方式相協調。要求掏槽眼口間距誤差和眼底間距誤差不得大于5m。
掏槽方式一般可分為斜眼掏槽和直眼掏槽兩大類。斜眼掏槽的優點:可按巖層實際情況選擇掏槽方式和掏槽角度,容易把石渣拋出槽口且掏槽眼數目較少。其缺點是眼濃度受坑道斷面尺寸的限制,不便于多臺鉆機同時鉆眼.鉆眼方向難掌握準確。直眼掏槽的優點:便于多機同時鉆眼和不受斷面尺寸對爆破進尺的限制,適用于深孔爆破,從而為加快掘進速度提拱了有利條件,且掏槽石渣拋擲距離較短。目前現場多采用直眼掏槽。但其缺點是其炮眼數目較多,炸藥單耗量K值電要加大,炮眼位置和垂直方向要求具有較高的精度,才能保證良好的爆破效果,因地質多變,幾種掏槽方式可混合使用。直眼掏槽中多采用大直徑空眼,其作用相當于為裝藥掏槽提拱臨空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掏槽效果。一般在中硬和堅硬巖層中,當設計循環進尺為3.5m左右時.采用雙宇孔形式最佳,對3.5―5.0m的深孔掏槽。宜采用三空孔形式;對3m以下的淺眼掏槽,則采用單空孔形式較好。為了保證掏槽炮眼爆炸后巖渣有足夠的膨脹窨,一般要求眼體積為掏槽槽口體積的約10%一20%為宜。
2輔助眼:輔助眼的作用是進一步擴大槽口體積和爆破量,并逐步接近開挖斷面形狀,為周邊眼創造有利的條件。輔助眼的布置主要由炮眼間距F值和最小抵抗線y值的確定,±要根據巖石軟硬和藥量多少。由土地試驗確定。其布置原則可參照后述周邊眼的布置原則進行,只是V、E值及單孔裝藥量q較大些。一般取E/V=0.6~0.8為宜。并宜采用孔底連續裝藥。輔助眼應由內向,逐層布置,逐層起爆,逐步接近開挖斷面輪廓形狀。
3.周邊眼:周邊眼的作用是一種輔助炮眼,目的是成型作用。周邊眼爆破后使坑道斷面達到設計的形狀和尺寸。周邊眼的位置一般是沿著設計輪廓線均勻布置,其炮眼間距①最小抵抗線長度均比輔助眼小,目的是使爆破出坑道的輪廓較為平順和控制超欠挖量。為了保證開挖面平整,輔助眼及周邊眼應使其眼底落在同―垂直面上,必要時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炮眼的深度。
(三)光面爆破法
1.概述:光面爆破是通過調整周邊眼的各爆破參數,使爆炸先沿各孔的中心連線形成貫通的破裂縫,然后內圍巖體裂解,并向臨空面方向拋擲。這種爆破在圍巖中產生的裂縫較少,使爆破后的巖石表面能按設計輪廓線成型,表面較平順,超欠挖很小。
2.光面爆破的技術要求:根據圍巖特點合理選擇周邊眼間距和周邊的最小抵抗線。嚴格控制周邊眼的裝藥量,應使用藥量沿炮眼全長合理分布,并合理選擇炸藥品種和裝藥
3.光面爆破的分區起爆順序:掏槽眼一輔助眼一周邊眼一底板眼。輔助眼則應由里向外逐層起爆。
(四)預裂爆破法
預裂爆破法的分區起爆順序為:周邊眼一掏槽眼一輔助眼一底板眼
(五)毫秒爆破法
毫秒爆破法是以毫秒雷管嚴格按一定順序起爆炸藥包組,使爆破前后階段的時間間隔極其短促,以毫秒計算。爆破產生的巖石破壞作用力(應力波或沖擊波)可以疊加,促使巖石易于被炸碎。同時,前后段爆破傳遞到圍巖內部的沖擊波又相互干擾和相互抵消,使沖擊波對圍巖的振動破壞大為減弱。毫秒破壞一般有兩個方法:一是用毫秒雷管和毫秒起爆器(用延長儀器控制延發時間);另―方法是使用毫秒雷管起爆。
三、新奧法施工方法
(一)新奧法
新奧法是新奧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簡稱,是采用噴錨技術,監控量測等并與巖石力學理論構成的一個體系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工程施工方法。
(二)新奧法的施工順序
在坑道開挖后,在巖體松散破壞之前,及時修筑一層柔性薄壁襯砌(第一次襯砌),通過施工中的量測監視,確定圍巖變形穩定之后,修筑防水層及第二次襯砌。
(三)新奧法施工的基本原則
少擾動、早噴錨、勤量測、緊封閉。
(四)隧道開挖
1.全斷面開挖法:全斷面開挖法是按設計開挖斷面一次開挖成型。
(1)全斷面開挖法的優缺點:
1)全斷面開挖有較大的工作空間,適用于大型配套機械化施工,施工速度快,因單工作面作業,便于施工組織和管理。一般應盡量采用全斷面開挖法。但開挖面大,圍巖相對穩定性降低,且每循環工作量相對較大,因此要求且有較強的開挖、出渣能力和相應的支護能力。
2)采用全斷面開挖,則有較大的斷面進尺比(即開挖斷面面積與掘進進尺之比),可獲得較好的爆破效果,且爆破對圍巖的震動次數較少,有利于圍巖的穩定。但每次爆破震動強度卻較大,因此要求進行嚴格的控制爆破設計,尤其是對于穩定性較差的圍巖。
(2)采取全斷面法開挖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摸清開挖面前方的地質情況,隨時準備好應急措施(包括改變施工方法),以確保施工安全。尤其應注意突然發生的地質條件惡化,如地下泥石流。
2)各工序使用的機械設備務求配套,以充分發揮機械設備的使用效率和各工序之間的協調進行,在保證隧道穩定安全條件下,提高施工速度。
3)在軟弱破碎圍巖中使用全斷面法開挖時,應加強對輔助施工方法的設計和作業檢查,以及對支護后圍巖的動態量測與監控。
2.臺階開挖法
臺階開挖法一般是將設計斷面分上半斷面和下半斷面兩次開挖成型。也有采用臺階上部弧形導坑超前開挖的。
(1)臺階開挖法的優缺點
1)臺階開挖法可以有足夠的工作空間和適當的施工速度。但上下部作業有干擾。
2)臺階開挖雖增加對圍巖的擾動次數,但臺階有利于開挖面的穩定。尤其是上部開挖支護后,下部作業就較為安全,但應注意下部作業時對上部穩定性的影響。
(2)臺階開挖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臺階長度要適當。按臺階長短可分為長臺階、短臺階、微臺階,選用何種臺階,應根據兩個條件來確定:其一是初期支護形成閉合斷面的時間要求,圍巖穩定性愈差,閉合時間要求愈短;其二是上半斷面施工時開挖、支護、出渣等機械設備所需的空間大小的要求。
2)解決好上:、下半斷面作業的相互干擾問題。微臺階基本上是合而為一工作面進行同步掘進;長臺階基本亡拉開,干擾較小;而短臺階于擾就較大,要注意作業組織;對于長度較短的隧道,可將上半斷面貫通后,再進行下半斷面施工。
3)下部開挖時,應注意上部的穩定。若圍巖穩定性較好,則可以分段順序開挖;若圍巖穩定性較差,則應縮短下部掘進循環進尺;若穩定性更差,則可以左右錯開,或先拉中槽后挖邊幫。
3.分部開挖法
分部開挖法是將隧道斷面分部開挖逐步成型,且一般將某部超前開挖,,故也可成為坑超前開挖法。常用的有上下導坑超前開挖法等。
(1)分部開挖法的優缺點
1)分部開挖因減少了每個坑道的跨度(寬度),能顯著增強坑道圍巖的相對穩定性,且易于進行局部支護,因此它主要適用于圍巖軟弱破碎嚴重的隧道或設計斷面較大的隧道中。分部開挖由于作業面較多,各工序相互干擾較大,且增加了對圍巖的擾動次數,若采用鉆爆掘進,則更不利于圍巖的穩定,施工組織和管理的難度也較大:
2)導坑超前開挖,有利于提前探明地質情況,并予以及時處理。但若采用的導坑斷面過小,則施工速度就較慢。
(2)分部開挖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1)因工作面較多,相互干擾大,應注意組織協調,實行統一指揮。
2)由于多次開挖對圍巖的擾動大,不利于圍巖的穩定,應特別注意加強對爆破開挖的控制。
3)應盡量創造條件,減少分部次數,盡可能爭取用大斷面開挖。
4)凡下部開挖,均應注意上部支護或襯砌的穩定,減少對上部圍巖及支護、襯砌的擾動和破壞,尤其是邊幫部位開挖時。
(五)噴射混凝土
1.噴射作業應分段、分片由下而上順序進行,每段長度不宜超過6m。
2.一次噴射厚度應根據設計厚度和噴射部位確定,初噴厚度不得小于4~6cm。
3.噴射作業應以適當厚度分層進行,后一層噴射應在前一層混凝土終凝后進行。
4.回彈率應予控制,拱部不超過4e%,邊墻不超過30%,掛鋼筋網后,回彈率限制可放寬5%。
(六)錨桿支護的施工
1.錨桿安設作業應在初噴混凝土后及時進行。
2.鉆孔前應根據設計要求定出孔位,鉆孔方向宜盡量與巖層主要結構面垂直。
3.灌漿作業:注漿開始或中途暫停超過30min時,應用水潤滑灌漿罐及其管路漿孔口壓力不得大于0.4MPa。
4.錨桿可以采用早強水泥砂漿錨桿和楔縫錨桿(包括脹殼式錨桿)。
(七)二次襯砌
二次襯砌的施作,應在圍巖和錨桿支擴變形墓本穩定后進行。圍巖變形較大,流變特性明顯時,應加強初期支護并及早施作仰拱和二次襯砌。
四、傳統的礦山法施工
(一)傳統的礦山法施工的基本原則
傳統的礦山法施工是以鉆爆法開挖與鋼木支撐的一項傳統的施工技術。施工的基本原則可以歸納為“少擾動、早支撐、慎撤換、快襯砌”。
(二)開挖
1.先墻后拱法亦可稱為順作法。它通常是在隧道開挖成形后,再由下至上施作模筑混凝土襯砌。開挖可以采用全斷面法、臺階法或導坑超前法。這種方法常用于較為穩定的圍巖條件。但當圍巖穩定性較差或隧道斷面較大時,則可以先將墻部開挖成形并施作邊墻襯砌后,再將拱部開挖成形并完成拱部襯砌,如側壁導坑法及洞柱法等。這種方法也可用于圍巖更為軟弱破碎松散的淺埋隧道中。先墻后拱法的施工速度較快,施工各工序及各工作面之間的相互干擾較小;襯砌的整體性好,受力狀態較好。
2.先拱后墻法亦稱為逆作法。它是先將隧道上部開挖成形并施作拱部襯砌后,再開挖下部并施作邊墻襯砌。先拱后墻法施工速度較慢,上部施工較困難。但上部完成后,下部施工就較安全和快捷。由于先拱后墻,使得襯砌的整體性較差,受力狀態不好。且拱部襯砌沉降量較大,要求的預留沉落量較大,增加了開挖工作量。
五、明挖法
是指挖開地面,由上向下開挖土石方至設計標高后,自基底由下向上順作施工隧道主體結構,最后回填基坑或恢復地面的施工方法。
六、蓋挖法
是由地面向下開挖至一定深度后,將頂部封閉,其余的下部的工程在封閉的頂蓋下進行施工,主體結構可以順作,也可逆作。
七、淺埋暗挖法
是參考新奧法的基本原理,開挖中采用多種輔助施工措施加固圍巖,充分調動圍巖的自承能力,開挖后即時支護,封閉成環,使其與圍巖共同作用形成聯合支護體系,有效地抑制圍巖過大變形的一種綜合施工技術。
八、山嶺隧道的洞口、明洞與淺埋段施工技術
(一)洞口施工
隧道洞口各項工程應通盤考慮,妥善安排,盡快完成,為隧道洞身施工創造條件。隧道引道范圍內的橋梁墩臺、涵管、下擋墻等工程的施工應與棄渣需要相協調,盡早完成。
洞口支擋工程應結合土石方開挖一并完成。當洞口可能出現地層滑坡、崩塌、偏壓時,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開挖進洞時,宜用鋼支撐緊貼洞口開挖面進行支護,圍巖差時可用管棚支護,支撐作業應緊跟開挖作業,穩妥前進。
洞門襯砌拱墻應與洞內相聯的拱墻同時施工,連成整體。如系接長明洞,則應按設計要求采取加強連接措施,確保與已成的拱墻連接良好。洞門端墻的砌筑與墻背回填應兩側同時進行,防止對襯砌邊墻產生偏壓。洞門襯砌完成后,及時處治洞門上方仰坡腳受破壞處。當邊(仰)墳地層松軟、破碎時,應采取坡面防護措施。
(二)明洞工程
1.當邊坡能暫時穩定時,可采用先墻后拱法
2.當邊坡穩定性差,但拱腳承載力較好,能保證拱圈穩定時,可采用先拱后墻法。
3.半路塹式明洞施工時.可采用墻拱交替法,且宜先做外側邊墻,繼作拱圈,再做內側邊墻。 ’
4.當路塹式明洞拱腳地層松軟,不能采用先拱后墻法施工時,可待起拱線以上挖成后,采用跳槽挖井法先灌注兩側部分邊墻,再做拱圈,最后做其余邊墻。
5.具備相應的機具條件時.可采用拱墻整體灌注。
6.明洞襯砌邊墻基礎和遮光棚支柱基礎等應設置在穩固地基上。如邊墻基礎挖到設計標高后,地質情況及允許承載力與設計要求不符時,應及時進行處理。基礎混凝土灌注前必須排除基坑內積水,并對基底進行固化處理。邊墻基礎應采用與邊墻同級混凝土一次澆筑而成。
7.明洞襯砌完成后進行回填時,墻背回填應兩側同時進行。墻背與巖壁空隙不大時,可采用與墻身同級混凝土回填;空隙較大時,可采用片石棍凝土或漿砌片石回填密實。明洞拱背回填應對稱分層夯實,回填至拱頂齊平后,應立即分層滿鋪填筑至要求高度。使用機械回填應待拱圈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且由人工夯實填至拱頂以上1.0m后方可進行。拱背回填需作黏土隔水層時,隔水層應與邊、仰坡搭接良好,封閉緊密,防止地表水下滲影響回填體的穩定。
8.明洞與暗洞銜接施工宜采用先拱后墻法。在仰坡暫時能穩定時,宜由內向外進行施工;在仰坡易坍塌的情況下,宜先將明洞拱圈灌筑到仰坡腳,再由內向外做洞內拱圈,并確保仰坡穩定。明洞與暗洞拱圈應連接良好。
(三)淺埋段工程
淺埋段和洞口加強段的開挖施工,應根據地質條件、地表沉陷對地面建筑物的影響及保障施工安全等因素選擇開挖方法和支護方式,并應符合下列規定:
1.根據圍巖及周圍環境條件,可優先采用單側壁導坑法、雙側壁導坑法或留核心小開挖法;圍巖的完整性較好時,可采用多臺階法開挖。嚴禁采用全斷面法開挖。
2.開挖后應盡快施作錨桿、噴射混凝土、敷設鋼筋網或鋼支撐。當采用復合襯砌時,應加強初期錨噴支護。V級以下圍巖,應盡快施作襯砌,防止圍巖出現松動。
3.錨噴支護或構件支撐,應盡量靠近開挖面,其距離應小于l倍洞跨。
4.淺埋段的地質條件很差時,宜采用地表錨桿、管棚、超前小導管、注漿加固圍鏟等輔助方法施工。
九、山嶺隧道的排水與防護施工技術
隧道施工防排水設施應與營運防排水工程相結合。隧道施工防排水工作應按防、截、排、堵相結合的綜合治理原則進十;。隧道施工前應根據工程地質、水文地質資料制定防排水方案。施工巾應按現場施工方法、機具沒備等情況,選擇不妨礙施工的防排水措施。隧道進洞前應先做好洞頂、洞門、輔助坑道門的地面排水系統,防止地表水的下滲和沖刷。施工中應對洞內的出水部位、水量大小、涌水情況、變化規仟、補給來源及水質成分等做好觀測和記錄,并不斷改善防排水措施。當防排水設計不符合實際情況,設計中有遺漏或施工中有增減時.施工單位應及時提請變更設計。
(一)施工防排水
隧道兩端洞口及輔助坑道洞(井)口應按設汁要求及時做好排水系統;覆蓋較薄和滲透性強的地層,地表積永應及早處理。洞內順坡排水,其坡度應與線路坡度一致,洞內反坡排水時,必須采取機械抽水。洞內有大面積滲漏水時,宜采用鉆孔將水集中匯流引入排水溝。其鉆孔的位胃、數量、孔徑、深度、方向和滲水量等應作詳細記錄,以便在襯砌時確定拱墻背后排水設施的位冒,洞內涌水或地下水位較高時,可采用井點降水法和深井降水法處理。嚴寒地區隧道施工排水時.宜將水溝、管埋設在凍結線以下或采取防寒保溫措施。洞頂上方設有高位水池時應有防滲和防溢水沒施。當隧道覆蓋層厚度較薄且地層小水滲透性較強時。水池位置應遠離隧道軸線。
(二)結構防排水施工
1.洞內永久性防排水結構物施工時.防排水結構物的斷面形狀、尺寸、位置和埋設深度應符合設汁要求。襯砌背后設置排水暗溝、盲溝和引水管時,應根據隧道的滲水部位和開挖情況適當選擇排水設施位置,并配合襯砌進行施工。設在襯砌背后和隧底的縱橫向排水設施,其縱橫向坡應平順,并配合其他作業同時施工;當隧底巖層松軟有裂隙水時,應視具體情況加深側溝或中心水溝的溝底,或增沒橫向盲溝,鋪沒滲水濾層及仰拱等。襯砌背后采用壓注水泥砂漿防水時,壓漿地段混凝土襯砌達設計強度70%時,方可進行壓漿,如遇流沙或含水土質地層,不宜采用水泥砂漿作防水層;注漿地段襯砌背面宜用干砌片石回填緊密,并每隔20m左右用lm厚漿砌片石或混凝七作阻漿隔墻,分段進行壓漿。壓漿順序從下而上,從無水、少水的地段向布水或多水處。從下坡方向往上坡方向,從兩端洞口向洞身中間壓漿。隧道襯砌采用防水混凝土時,必須經現場試驗達到規定要求后方可使用。
2.襯砌的施工縫和沉降縫采用橡膠止水帶或塑料止水帶防水時,止水帶不得被釘子、鋼筋或石子刺破。在固定止水帶和灌筑混凝土過程中應防上止水帶偏移。應加強混凝土振搗,排除止水帶底部氣泡和空隙,使止水帶和混凝土緊密結合。
3.復合式襯砌中防水層的施工應滿足下列要求:防水層應在初期支護變形基本穩定后,盡二次襯砌施作前進行。防水層可在拱部和邊墻按環狀鋪設,并視材質采取相應的接合方法。開挖和襯砌作業不得損壞防水層,當發現層面有損壞時應及時修補。防水層縱橫向一次鋪設長度應根據開挖方法和設計斷面確定。鋪設前,宜先行試鋪,并加以調整。防水層在下一階段施工前的連接部分,應保護好,不得弄臟和破損。防水層屬隱蔽工程.二次襯砌灌筑前應檢卉防水層質量,做好接頭標記,并填寫質量檢查記錄。
4.停車帶與正洞連接處的防排水工程應與正洞同時完成,其搭接處應平順,不得有破損和折皺。
2B314013熟悉隧道圍巖分級
一、圍巖分級的判定方法
1.隧道圍巖分級的綜合評判方法宜采用兩步分級,并按以下順序進行:
(1)根據巖石的堅硬程度和巖體完整程度,兩個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巖體基本質量指標,綜合進行初步分級。
(2)對圍巖進行詳細定級時,應在巖體基本質量分級的基礎上考慮修正因素的影響,修正巖體基本質量指標值。按修正后的巖體基本質量指標,結合巖體的定性特征綜合評判、確定圍巖的詳細分級。
2.圍巖分級中巖石堅硬程度、巖體完整程度兩個基本因素的定性劃分和定量指標及其對應關系應符合有關規定。
3.圍巖詳細定級時,如遇下列情況之一,應對巖體基本質量指標進行修正:
(1)有地下水;
(2)圍巖穩定性受軟弱結構面影響,且由一組起控制作用;
(3)存在高初始應力。
案例
1背景材料:
某公路隧道最大埋深約180m,設計凈高50m,凈寬140m,隧道長940m。隧道區域內主要為微風化黑云母+長花崗巖,設計階段對圍巖定級為以Ⅱ/Ⅲ級,施工過程中,圍巖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評定。隧道區域內地表水系較發育,區域內以基巖裂隙水為主,淺部殘坡積層賦存松散巖類孔隙水,洞口圍巖變化段水系較發達。施工單位擬采用新奧法施工。
2問題:
(1)根據背景材料,圍巖詳細分級時,在哪些情況下應對巖體基本質量指標進行修正?
(2)根據背景材料,光面爆破的分區起爆順序是什么?
(3)根據背景材料,采用新奧法施工時要遵守哪些基本原則?什么叫新奧法施工?
參考答案:
(1)圍巖詳細定級時,如遇下列情況之一,應對巖體基本質量指標進行修正:
1)有地下水;
2)圍巖穩定性受軟弱結構面影響,且由一組起控制作用;
3)存在高初始應力。
(2)光面爆破的分區起爆順序:掏槽眼一輔助眼一周邊眼一底板眼。輔助眼則應由里向外逐層起爆。
(3)1)新奧法施工的基本原則:少擾動,早噴錨,勤量測,緊封閉。
2)新奧法:是新奧地利隧道施千方法的簡稱,它是奧地利學者在長期從事隧道施下實踐中,從巖石力學的觀點㈩發而提出的一種合理的施下方法,是采用噴錨技術、監控量測等并與巖石力學理論構成的一個體系而形成的一種新的工程施工方法。
1明洞主要分為(A)和棚式。
A拱式
B端墻式
C環框式
D遮光式
2隧道洞口受塌方、落石、泥石流等危害時,通常應設置(D)
A仰坡
B擋土墻
C攔水帶
D明洞
3公路隧道圍巖分為( D )級。
A3
B4
C5
D6
4隧道圍巖為堅硬巖,巖體較完整,塊狀或厚層狀結構,其圍巖基本質量指標為550~451MPa,該圍巖屬于(B )級。
A I
B Ⅱ
C III
D Ⅳ
5隧道圍巖為堅硬巖,巖體破碎,碎裂結構,其圍巖基本質量指標為350―251MPa,該圍巖屬于( D )級。
AI
BII
C Ⅲ
DIV
6采用噴錨技術,監控量測等并與巖石力學理論構成一個體系而形成的隧道施工方法稱為( A )。
A,新奧法
B礦山法
C明挖法
D蓋挖法
7由地面向下開挖至一定深度后,將頂部封閉,其余的下部工程在封閉的頂蓋下進行施工的方法屬于( )。
A淺埋暗挖法
B明挖法
C蓋挖法
D地下連續墻
8洞內反坡排水時,必須采取(A)
A機械抽水
B井點降水
C深井降水
D順坡排水
9修建在巖層中的隧道稱為(BC)
A軟土隧道
B巖石隧道
C山嶺隧道
D城市地下隧道
E水底隧道
10修建土層中的隧道稱為(ADE)
A軟土隧道
B巖石隧道
C山嶺隧道
D城市地下隧道
E水底隧道
11隧道的洞門類型主要有(ABCD)
A端墻式
B翼墻式
C環框式
D遮光式
E人工式
12拱式明洞可分為(ABCD)
A路塹對稱型
B路塹偏壓式
C半路塹偏壓型
D半路塹單壓式
E半路塹擋土型
13淺埋及軟土隧道施工通常采用(ABC)
A明挖法
B地下連續墻法
C蓋挖法
D掘進機法
E沉管法
14山嶺隧道施工通常采用(AD)
A鉆爆法
B地下連續墻法
C蓋挖法
D掘進機法
E沉管法
15軟土隧道通常修建在(A)地下
A水底和城市
B山嶺和城市
C水底和山嶺
D水底和危巖
相關鏈接: 二級建造師考試簡介
最新資訊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教材變動《機電工程管理與實務》1-16章匯總2025-09-16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機電教材:16章新增項目的安全管理內容及項目的應急管理2025-09-16
- 2026二建機電教材變動:第15章機電工程試運行及竣工驗收管理2025-09-16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機電教材變動:第十四章2025-09-16
- 2026年二建機電教材變動:十二章無變動,第十三章(新增綠色施工的定義)2025-09-16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教材變動:機電第11章施工成本管理(新增)2025-09-16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機電教材變動:9-10章2025-09-16
- 2026年二建機電教材變動第八章:施工招標投標與合同管理2025-09-16
- 2026二級建造師機電教材變動:第六章基本無,第七章組織結構模式內容全部變動2025-09-16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機電教材變動第五章相關法規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