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工程建筑智能化工程安裝技術復習指導
2H312071 掌握建筑智能化系統的組成
一、建筑智能化系統
建筑智能化系統包括通信網絡系統、火災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安全防范系統、建筑設備自動監控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等。
(一)通信網絡 (CNS)
通信網絡系統是建筑物內的語音、數據、圖象傳輸的基礎,同時與外部通信網絡(電話網、綜合業務數字網、計算機互聯網、數據通信網、衛星通信網及有限電視網等)相聯,確保信息暢通。
1。電話通信系統(電話網)主要包括用戶交換設備、通信線路和用戶終端設備三大部分。其中,用戶交換設備包括程控數字用戶交換機PABX或虛擬交換機等,通信線路為常規傳輸線路或綜合布線,用戶終端設備是電話機、傳真機等。
2。計算機網絡系統(局域網LAN)是應用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多媒體技術、信息技術等先進技術及服務器、集線器、路由器等設備和傳輸網絡構成的計算機網絡平臺,是辦公自動化系統和建筑設備自動監控次同的主要信息通道。
3。有線電視系統(有線電視網CATV,CCTV)由信號源裝置、前端設備、干線傳輸系統和用戶分配網絡組成。其中:信號源裝置為公用天線、衛星電視接受天線和DVD錄放設備等,前端設備為調制器、頻道處理器、解調器、混合器等,干線傳輸系統為光纜、同軸電纜、放大器等,用戶分配網絡為同軸電纜、電視分支器、電視分配器、用戶終端等。
4。綜合布線系統是建筑物內部或建筑群之間的傳輸網絡,它使建筑物內部或建筑群之間的通信設備、信息交換設備、建筑設備、物業管理設備彼此相連,也能使建筑物內部通信網絡設備與外部通信網絡設備相聯,傳輸語音、數據、圖象以及各類控制信號。
綜合布線系統由工作區子系統(信息插座等)、水平布線子系統(三類或五類四對對絞線等)、設備間子系統(樓層配線架、集線器等)、垂直干線子系統(大對數線纜、多模光纜等)、管理間子系統(配線架、服務器、光纖連接器等)、建筑群子系統(線纜、光纜等)組成。
5。廣播音響系統
廣播音響系統可以為大樓內部、多功能廳、會議廳等各種場所營造一個不同的聽音環境,廣播各種信息和要聞。主要設備有音源設備、應聲處理設備、擴音設備和放音設備等。
(二)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FAS)
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是一項綜合性消防技術,主要功能為火災參數的檢測,火災信息的處理與自動報警,消防設備聯動與協同控制,消防系統的計算機管理等。
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由火災探測器、輸入模塊、報警控制器、聯動控制器與控制模塊等組成。
(三)安全防范系統(SAS)
建筑的安全防范系統是根據不同的防范類型和防范風險,為保障人身和財產的安全,運用計算機通信、電視監控及入侵報警等技術形成的綜合安全防范體系。
1。門禁系統(出入口管理系統)主要由對講門機和電控鎖組成。對講門機有普通對講門機和可視對講門機。電控鎖有鑰匙電控碩、磁卡電控鎖、IC卡電控鎖、密碼電控鎖和指紋電控鎖等。
2。入侵報警系統(周界防越報警系統、防盜報警系統)主要由入侵報警探測器、中央報警控制器和報警裝置等組成,防止沒有授權的非法入侵,避免人員受傷害和財產損失。該系統由入侵報警探測器、報警裝置、中央報警控制器等組成。
3。電視監控系統包括模擬式電視監控系統(CATV、CCTV)和數字視頻監控系統(DVR)。
4。巡更系統有采用模塊化信息鈕和信息采集(巡更)棒的離線式巡更,以及利用報警系統和門禁系統的設備(按鈕、讀卡器等)實現在線式巡更。
5。停車場自動管理系統以計算機為核心,配備自動感應器、讀卡器、出票機、自動閘門機、控制器、收費機、顯示器、車位計數器等,可自動管理或半自動管理。
(四)建筑設備自動監控系統(BAS)
建筑設備自動監控系統(BAS)是采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和控制技術對建筑物內空調、采暖通風、給排水、變配電和照明等設備進行監視、控制和管理。使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節省人力和物力,優質而快捷地為人們服務,提供舒適的生活和工作環境。
1。建筑設備自動監控系統由計算機、現場控制器(直接數字控制器DDC)、電量(電壓、電流、頻率和功率)傳感器;非電量(溫度、壓力、液位和流量)傳感器、執行器(電磁閥、電動調節閥)等組成。
2。建筑設備自動監控系統的功能包括對暖通、空調系統的監控、給排水系統的監控、電氣系統的監控等。
(五)辦公自動化系統(OAS)
1。辦公自動化系統組成:硬件(計算機、掃描機、打印機和繪圖機)和軟件(系統軟件、應用軟件和測試軟件等)。
2。辦公自動化應用于:電子數據交換;電子商務;查詢及引導系統;行政管理辦公系統;賓館酒店信息系統;綜合業務處理系統;物業管理系統。
二、智能化系統集成模式
(一)建筑設備管理模式(BMS)
建筑設備管理系統集成(BMS)是通過接口和協議把各子系統繼承在BMS管理平臺中,實現BMS信息管理和聯動控制。也可以以BA為基礎,把消防、安防、車庫管理等系統集成在BA系統中進行管理。
(二)智能建筑綜合管理模式(IBMS)
1。智能建筑綜合管理模式(IBMS)將建筑物內各個子系統在物理上、邏輯上和功能上連接在一起,實現信息和資源共享,實現對各個子系統的實時監控和實時管理。
2。智能建筑綜合管理系統能實現二個共享和五個管理,二個共享是智能建筑信息共享和設備資源共享。五個管理是集中監視、聯動和控制的管理;信息采集、處理、查詢和建立數據庫管理;決策管理;專網的安全管理;系統運行、維護管理和流程自動化管理。
三、住宅(小區)智能化系統組成
1。通信網絡系統包括電話網、有線電視網、寬帶接入網、家庭網、控制網。
2。物業管理系統包括建筑設備監控裝置、物業管理系統、緊急廣播與背景音樂、車輛出入與停車管理、自動抄表系統。
3。安全防范系統包括周界防越報警裝置、電視監控裝置、電子巡更裝置、訪客對講及電控鎖裝置、家庭安全防范系統、求助系統、消防報警系統。
2H3102072 了解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的技術要求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實施程序
(一)建筑智能化工程承包模式
1。系統分別承包模式:業主選定各系統產品型號,與各承包方簽訂系統安裝承包合同,業主和監理負責對各系統的施工管理和協調。工程承包方負責深化設計,設備、材料供應和運輸,安裝施工,系統調試開通及通過有關管理部門的驗收,直至交付使用。這種承包模式適用于中小型新建或改造工程。
2。系統主承包→安裝分包模式:業主選定系統產品型號后,主承包方負責系統深化設計,設備材料供應,系統調試,系統集成,項目管理,最終交付使用。安裝分包方負責管線施工,設備的安裝及檢測。業主與主承包方和安裝分包方簽定合同。此承包模式適用于大中型工程。
3。管理型主承包→技術分包→勞務分包模式:系統主承包方負責項目管理、協調或系統集成。各系統由業主選定產品型號,技術承包方(產品供應商)負責深化設計,設備材料供應、運輸,系統調試開通。管線施工及設備安裝由勞務分包方承擔。業主與系統住承包方和技術分包方簽定合同。此管理型(三級)承包模式適用于大型工程。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實施程序
建筑結構、用途和用戶需求的研究→智能化系統方案的設計與評審→工程招標文件的制定→設備供應商與工程承包商的確定→工程施工圖深化設計→工程實施及質量控制→智能化系統工程檢測→智能化系統管理人員培訓→智能化系統驗收開通→智能化系統投入運行。
(三)建筑智能化工程實施要求
1。工程實施前應進行施工工序交接,做好與建筑結構,建筑裝飾裝修,建筑給排水,建筑電氣,采暖、通風與空調和電梯等分部工程的接口確認。
2。工程實施及質量控制應包括前期工程項目的交接和工程施工條件準備,進場設備和材料的驗收,隱蔽工程檢查驗收,工程安裝質量檢查,系統自檢和試運行等。
3。在設備、材料的選購中要確定智能化系統設備供應商和被監控的設備供應商之間的界面劃分;明確設備、材料的型號規格符合設計標準和國家標準,各子系統的設備接口必須相匹配。
4。智能化工程的各個子系統應具有開放式結構,協議和接口都應標準化和規范化,使用綜合布線系統和計算機網絡技術,將各自分離的設備、功能和信息集成到互相關聯的系統中。
5。火災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由消防局統一驗收,安全防范系統有公安部門統一驗收,自成一個系統。因此,獨立建設的系統可以通過接口、協議互相開放,交換數據。
二、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術要求
智能化工程施工主要內容有深化設計、工程實施、質量控制、系統檢測和竣工驗收。
(一) 一般施工技術要求
1. 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設計的要求,對設備和材料進行進場驗收。 設備和材料的質量檢查重點應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電磁兼容性等項目。
2. 智能化設備的安裝應在土建和裝飾工程完工并合格后進行,各種探測器、傳感器的安裝應與建筑裝飾和機電施工協調定位。
3. 施工單位在安裝完成后,應依據合同文件和設計要求,以及規范規定的檢測項目、檢測數量和檢測方法對系統進行自檢。
4.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的檢測應以系統功能及性能檢測為主,同時對現場的安裝質量、設備性能及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記錄進行抽查和復核。
(二) 機房環境、電源及接地施工要點
1. 機房應敷設架空防靜電地板,地板高度能滿足地下管線的敷設;機房高度有足夠的配線空間,滿足配線架裝設。工作面水平照度不小于國家規范標準。
2. 供電應為兩路電源,并在末端自動切換。
3. 弱電系統的接地應采用等電位聯結。弱電豎井應設有單獨接地干線,弱電設備的接地應與接地干線相連接。
(三) 設備、元件安裝要點
1. 現場控制器的位置應安裝在便于調試和維護的地方。
2. 各類傳感器的安裝位置應裝在能正確反映其檢測性能的位置,并便于調試和維護。管道上傳感器的開孔與焊接,必須在被測量管道的壓力試驗、清洗、防腐和保溫前進行。
3. 各類探測器應根據產品的特性及保護警戒范圍的要求進行安裝。
4. 設備安裝應整齊牢靠,便于維護和管理。
(四) 線纜、光纜施工技術要點
1. 線纜和光纜的型號、規格應符合合同文件和設計要求。綜合布線系統所選用的線纜、連接硬件、跳接線等類別必須一致。
2. 多模光纜和單模光纜到施工現場時,要測試光纖衰減常數和光纖長度。
3. 綜合布線的對絞線纜端接時,每對對絞線應盡量保持扭絞狀態,非扭絞長度要小于規范規定的長度。
(五) 系統檢測要求
1. 系統檢測應待系統已安裝完成,進行了初步調試,并有相應的技術文件和檢測方案后實施。產品功能、性能等項目的檢測應按國家標準進行;有特殊要求的產品,可按合同約定或設計要求進行。
2. 火災自動報警及消防聯動系統與其他系統具備聯動關系時,其檢測應依據合同文件和設計文件,以及規范規定的檢測項目、檢測數量和檢測方法,制定系統檢測方案。
3. 建筑設備監控系統安裝完成后,系統承包商要對傳感器、執行器、控制器及系統功能進行現場測試。
4. 綜合布線系統性能檢測,光纖布線應全部檢測,對絞線纜布線以不低于10%的比例進行隨機抽樣檢測,抽樣點必須包括最遠布線點。
5. 通信系統的測試包括初驗測試和試運行驗收測試。
6. 安全防范系統的檢測應包括重點防范部位和要害部門的設防情況,有無防范盲區,安全防范設備的運行是否達到設計要求。
7. 系統集成檢測應檢查系統的接口、通信協議和傳輸的信息等是否達到系統集成要求。計算機網絡系統的檢測應包括連通性檢測、路由檢測、容錯功能檢測、網絡管理功能檢測。
(六) 智能化系統竣工要點
系統竣工驗收應按“先產品,后系統;先各系統,后系統集成”的順序進行。系統驗收方式有分項、分部驗收;交工、交付驗收。
三、建筑智能化系統集成原則
智能化系統集成應統一規劃,分期實施。
統一規劃就是各子系統的接口、協議等符合統一標準,各子系統的供應商應遵守承諾統一的通信協議,為系統集成創造條件。
分期實施就是各子系統在設備訂貨時應預留接口,等各子系統運行正常并條件成熟后,在完成系統集成。
系統集成應具有可靠性、開放性、容錯性和可維護性。
(一) 設備接口選用原則
設備承包商提交系統接口標準,接口標準應在合同簽訂時由合同簽訂部門負責審定。系統承包商應根據接口標準制定接口測試方案,接口測試方案可自行檢測或由檢測機構實施,系統接口測試應保證接口性能符合設計要求,實現規定的接口各項功能,不發生兼容性及通信瓶頸問題,并保證系統接口的產品質量和安裝質量。
(二) 通信協議選用原則
由系統承包商編制的用戶軟件、接口軟件和應用軟件,是一個多廠商、多操作平臺、多系統軟件和面向多種應用的體系結構。系統集成的關鍵是在于解決各系統之間的互聯和互操作性問題,系統集成應采用統一的通信協議,才能解決各類設備之間或系統間的通信等問題。系統集成可根據需求采用功能集成、網絡集成、軟件界面集成等各種集成技術。
最新資訊
- 2026年二級建造師備考:水利水電實務內容介紹及學習建議2025-11-10
- 4色設計助力學習!2026年二建高頻考點口袋書與報考時間全解析2025-11-10
- 高頻考點口袋書幫助科學備考,附2026二級建造師報考時間2025-11-10
- 2026二級建造師高頻考點口袋書推薦:四色學習法+報名考試時間速覽2025-11-10
- 2026二級建造師備考:高頻考點口袋書助力高效通關2025-11-10
- 2026二建公路實務章節內容重點學習計劃2025-11-09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機電章節重點及學習計劃2025-11-09
- 2026二級建造師市政實務各章節內容重點(附學習計劃)2025-11-08
- 2026二級建造師建筑章節內容重點及學習計劃2025-11-08
- 2026年二級建造師《法規》章節內容重點及學習計劃2025-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