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導游證 > 導游證備考資料 > 2020年導游考試《地方導游基礎知識》第十六章:河南省概況

2020年導游考試《地方導游基礎知識》第十六章:河南省概況

更新時間:2020-10-20 14:00:28 來源:環球網校 瀏覽74收藏29

導游證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2020年全國導游資格考試時間為11月14日,現在正是備考沖刺階段。環球網校(環球青藤旗下品牌)小編整理了2020年導游考試《地方導游基礎知識》第十六章:河南省概況,各位朋友們來和小編一起學習一下2020年導游考試《地方導游基礎知識》第十六章:河南省概況吧。

編輯推薦:2020年導游考試《地方導游基礎知識》各地概況匯總

2020年導游證考試時間為11月14日。備考沖刺階段,還沒有進入學習狀態的朋友們可要抓緊時間學習啦!雖然沖刺階段剩余的復習時間不是很多,但是也絕對是夠用的。當然,前提是你能夠好好利用剩余的時間去學習。為了節省您寶貴的復習時間,您可以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屆時由我們通知您考試時間、成績查詢時間等重要信息,您只負責安心備考就對啦!

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年導游考試《地方導游基礎知識》第十六章:河南省概況,各位要認真學習哦。

2020年導游考試《地方導游基礎知識》第十六章:河南省概況

河南省是中華民族與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中國四大發明中的指南針、造紙術、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于河南;河南為中國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歷史最長、古都數量最多的省份。從夏朝至宋朝,河南一直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河南省古稱中原、中州、豫州,簡稱“豫”。因省域大部分地區位于今黃河以南,故稱河南。

【地理環境】

河南省位于中國中東部,黃河中下游,華北平原的南部,秦嶺山系余脈的東端。東接安徽、山東,西連陜西,北接河北、山西,南臨湖北,全省土地總面積16.7萬平方千米,占全國總面積的1.73%,在全國34個省級行政區中位居第17位。

河南省地勢總體為西高東低,全省地貌可概括為“三山一原二盆地”。三山指的是西北側太行山脈、西側伏牛山脈、南側桐柏山脈和大別山脈,沿省界呈半環形分布;一原為中、東部的黃淮海大平原;二盆地為南陽盆地和洛陽盆地。河南省平原和盆地面積9.3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55.7%;山地和丘陵面積7 4萬平方千米,占全省總面積的44.3%。位于三門峽靈寶市境內的老鴉岔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最低處在信陽市固始縣的淮河出省處,海拔23.2米。

河南省境內有1500多條河流縱橫交織,流域面積超過1萬平方千米的有8條:橫跨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水系,其中淮河流域面積約占全省面積的1/2,是境內最大的水系;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414億立方米,位居全國第19位。

【氣候特征】

河南省屬典型的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具有四季分明,雨熱同期,地區差異性較大,災害性天氣頻繁的明顯特征。

全省年平均氣溫一般為12℃~16C,其中1月最冷,7月最熱;春季以4月溫度回升幅度最大,秋季以11月降溫幅度最大。

受季風氣候影響,53%的降水分布在6月、7月、8月三個月。7月最多,為169.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3%;12月最少,只有11.6毫米,僅占年降水量的1.6%。北部少,南部多,自北向南遞增,最多的是信陽的光山縣,年降水量為532 6毫米,最少的是新鄉的長垣縣,年降水量只有138.6毫米,全省年平均降水量為500~ 900毫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16年年底,河南轄鄭州、開封、洛陽、平頂山、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濮陽、許昌、漯河、三門峽、南陽、商丘、信陽、周口、駐馬店等17個省轄市,濟源1個省直管市,5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85個縣,省會鄭州市。

【歷史沿革】

距今五六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已開始在河南境內勞動、生息和繁衍,是中國舊石器時代的早期人類之一,境內分布著大量的仰韶文化遺址和龍山文化遺址。

5000年前,中華文明始祖黃帝在此出生、成長、建國,開創了中華文明的先河。4000多年前,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在河南建立,黃河中下游地區始終是夏王朝活動的中心。公元前16世紀,發源于河南商丘的商民族建立商朝,初都于毫,歷經遷移后定都于殷(今安陽),其中殷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肯定確切位置的最早的都城。

西周初期周成王營建都城成周(今洛陽),東周建都洛陽,河南再次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春秋戰國時期眾多諸侯國的都城也均在河南境內。 秦朝建立后,在今河南境內設置三川郡;西漢初都洛陽,后遷移到今西安,東漢建都洛陽后,河南再次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東漢之后形成三國鼎立局面,曹魏定都洛陽。北魏統~北方后,孝文帝將首都遷至洛陽。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均建都于今河南安陽。

隋朝初期,以洛陽為東都,之后隋煬帝遷都洛陽,又以洛陽為中心開鑿了溝通南北的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東端起點的“絲綢之路”可以直達地中海東岸。唐代自高宗時仍以洛陽為都,稱東都。武則天稱帝后,改國號為周,史稱武周,改洛陽為“神都”,以更大規模殲鑿龍門石窟,奉先寺盧舍那大像龕便是盛唐雕刻藝術的輝煌代表。

唐朝之后,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短暫的王朝,史稱五代,這五個王朝相繼定都于洛陽和開封。

北宋建都開封,以開封為東京、以洛陽為西京、以商丘為南京。河南又一次成為全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北宋時,都城開封人口達150多萬人,為當時全球第一大城市,商業貿易額占全國的一半,各方面都極一時之盛,可以說是古代河南歷史的黃金時代。

金朝時期由于受到蒙古帝國頻繁入侵,遷都到開封,稱南京。元朝實行行省制,河南時稱河南江北行省,開封是治所,此為河南稱省的開始。明朝時期河南省下設8個府1個直隸州。清朝時期河南基本沿襲了明朝行政區劃。

新中國成立后,河南省會初定開封,1954年,河南省會從開封市遷往鄭州市。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年底,河南省總人口為10 722萬人,占全國人口總數的7.8%,位居全國第一;常佳人口為9480萬人,在全國排名第三,僅次于廣東和山東、 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480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50.69%;女性人口為4675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9.31%。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4441萬人,占常住人口的46.8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5039萬人,占常住人口的53.15%。全省各地市中,南陽市是唯一一個人口超千萬的城市,人口數量1002.12萬人.

河南省常住人口中以漢族人口為主體,占全省人口的98.34%。截至2012年年底,全省少數民族人口1441 968人,占全省總人口的1.36%。世居河南的少數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滿族和維吾爾族。其中回族1 231 858人,占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5.4%;蒙古族91 079人,占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的6.3%;滿族75 148人,占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的5.2%;其他少數民族43 883人,占全省少數民族總人口的3%。全省現有城市民族區3個,民族鄉13個,民族鎮8個。

【宗教信仰】

河南省是我國幾大宗教的重要傳播地。

東漢永平十一年(68年)。作為我國第一座官辦寺院的白馬寺在洛陽建成,歷來被佛教界尊為“釋源”和“祖庭”,在中國佛教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南北朝時,僅洛陽一地就有佛寺1367座,大規模的石窟開鑿,給河南留下了極其豐富而又輝煌的佛教雕刻藝術遺產。北魏宣武帝時,南天竺僧人菩提達摩來到嵩山少林寺,首傳禪宗,使得少林寺成為“禪宗祖庭”。隋唐兩代,洛陽成為佛教中心,唐太宗時期的玄奘前往天竺求取佛法,回國后帶回大量的佛經,共譯出大小乘佛經論75部1335卷,使中國佛經翻譯事業達到頂峰,也促使佛教在唐朝時期鼎盛發展。

道教是中國的傳統宗教,河南是道家思想的發源地,春秋時期的道家學派(創始人老子,今周口鹿邑人)和墨家學派(創始人墨子,今商丘人)是道教思想的重要淵源。道家的“道”為萬物之源和長生之根的思想,為道教的創立提供了哲學依據;墨家學派為道教提供了“天志…明鬼”的宗教思想,也為道教提供了勤勞、節用、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的倫理思想。

隋末唐初,伊斯蘭教傳人中國,唐代的管城已是兩京通往沿海各地的水陸碼頭,一些過往的阿拉伯使節和商人或寄寓,或留居,成為今天鄭州回族的最早來源。北宋和金代,許多穆斯林來到當時的京都開封。蒙古軍西征東歸時,又將大批中亞人、波斯人、阿拉伯人帶到中原,很快形成了回族人皆以中原為家之勢。明初,分散在河南各地的穆斯林通過同漢族通婚,大大增加了伊斯蘭教的教徒人數,全省近半數縣出現了伊斯蘭教徒聚居區,清真寺達700座以上。清朝,從陜西、河北、山東遷來許多穆斯林,進一步增加了河南地區伊斯蘭教的信眾。新中國成立以來,河南省除了少數幾個縣外,大多數縣都有穆斯林聚居區,至2011年年底,河南全省共有伊斯蘭教清真寺842座,其他伊斯蘭教活動固定處所131處。

作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基督教,最早傳人河南的是天主教。自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始,意大利籍神父艾儒略等先后到開封傳教,發展教徒數百人。清初(1660-1665年),法國傳教士恩理格以開封為據點逐步向外傳播,河南天主教信徒達3000余人。鴉片戰爭之前,基督教(在我國單指基督教新教)已傳人中國。1865年,英國傳教士戴德生在上海建立一個專門人內地傳教的跨宗派組織一一中華基督教內地會。戴德生分兩路派人進入河南傳教:一是豫東商埠周口鎮(今周口市),水路可直通上海;二是豫西南商埠賒旗鎮(今社旗

縣),其水路發達,交通便利。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所支持的基督教各差會,爭相派遣傳教士來河南傳教。各教會為了擴大各自傳教范圍,協議劃定傳教區域和各自的勢力范圍,以開辦學校和醫院作為傳教、吸收教徒的主要手段。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入河南,大部分外國傳教士相繼回國,教會經濟來源斷絕,教徒四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河南省基督教實行中國教會自治、自養、自傳的“三自革新”運動,成立了“三自愛國運動委員會”,截至2011年年底,全省有基督教教堂2525座,其他基督教活動固定處所4002處。

【交通狀況】

河南省是中國承東啟西、連南貫北的重要交通樞紐所在地,擁有鐵路、公路、航空、水運、軌道交通等相結合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航空方面,河南目前擁有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洛陽北郊機場、南陽姜營機場、信陽明港機場、商丘觀堂機場等五大民用機場,均可起降大型客機。其中鄭州新鄭國際機場按照國際化標準設計,可滿足波音747—400型客機全載起降,2016年1月7日,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第二跑道啟用,成為中部地區唯一擁有雙航站樓雙跑道的機場。截至2016年年底,鄭州機場有運營客運航空公司40家(國內31家、國際9家),開通客運航線162條(其中國際航線25條),客運通航城市86個(其中國際城市19個),鄭州新鄭國際機場的航線網絡通達性進一步增強,已成為國內除上海浦東、廣州白云、深圳寶安機場之外的第四大貨運機

場;在全球前20位貨運樞紐機場中,開通12個航點,基本形成覆蓋歐美和東南亞主要貨運樞紐的航線網絡。

河南的鐵路交通優勢尤其突出,國家鐵路主通道“三縱三橫”(“三縱”:京廣、京九、焦柳鐵路;“三橫”:隴海、寧西、新荷兗日鐵路)貫穿河南全省。其中,鄭州車站是全國特等客運站之一,也是全國最大的旅客中轉站和行包中轉站,素有中國鐵路客運的“心臟”之稱;鄭州北站是亞洲作業量最大的鐵路樞紐編組站;鄭州貨運東站是全國最大的零擔貨運站;鄭州東站是亞洲最大的高鐵站,也是世界第一座、世界最大規模的設計時速350千米及以上高速鐵路十字樞紐火車站,全國唯一的一座“米”字形高鐵樞紐。鄭西高鐵、京廣高鐵、鄭徐高鐵等高鐵干線已經開通。中原城市群城規劃的7條城際交通軌道,最終形成以鄭州為

中心、洛陽為副中心,以京廣、隴海為主軸,連接中原城市群地區的“十字加半環線”網絡構架,覆蓋中原城市群的“一小時交通圈”。

【自然資源】

截至2016年年底,河南已發現的礦種144種,已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10種,已開發利用的礦種93種,其中能源礦產6種、金屬礦產23種、非金屬礦產62種、水氣礦產2種。河南優勢礦產可歸納為煤、石油、天然氣“三大能源礦產”和鉬、金崩、銀“四大金屬礦產”。

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農作物有78種之多。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甘薯等;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煙葉、芝麻、油菜籽、花生、茶葉、藥材、花卉、食用菌、果樹等。糧、棉、油、芝麻、煙葉等的產量穩居全國前列。

河南省水力資源蘊藏量490.5萬千瓦,可供開發量315萬千瓦。中國跨世紀的特大型水力樞紐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已于2001年全都竣工投入使用。

河南省已知陸生脊椎野生動物520種,占全國總數的23.9%;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5種,二級保護動物75種。已知的高等植物3979種,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的珍稀野生植物有40種。林業用地470.2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7.32%,林木覆蓋率23.77%。全省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35個,國際級自然保護區11個,總面積75.69萬公頃。

【文化藝術】

中原文化是以中原為基礎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稱,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約6000年至公元前約3000年的中國新石器時代。中原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源頭和核心組成部分,它既是一個歷史概念,也是一個空間概念。

神龍文化:河南是龍的故鄉。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吳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叉一“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后,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一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今天的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濮陽蚌龍距今6400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在“華夏第一都”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學者命名為“中國龍”。

漢字文化: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志,并對朝鮮、韓國、日本等國文字文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連續4000多年的漢字文化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中原漢字史,漢字的產生及其每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中原大地上:黃帝時代倉頡造字、安陽甲骨文出土;上蔡人李斯幫助秦始皇“書同文”、制定規范書寫“小篆”;漯河人許慎編寫世界第一部字典,歸納漢字生成規律、統一字義解析,他在家鄉完成了《說文解字》;規范性字體“宋體”字產生在河南開封,活字印刷術也發明于河南。

姓氏文化:中華姓氏無論肇始與大量衍生都與中原關系密切。《中華姓氏大典》中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于河南的有1834個。在當今的前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前1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78個。無論是李、王、張、劉為代表的中華四大姓,還是林、陳、鄭、黃為代表的南方大姓,其根均在河南。姓氏文化是河南獨有的文化現象。

詩歌文化: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河南篇目作品100多篇,占總篇目的1/3。歷史上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左思《三都賦》創造了“洛陽紙貴”的佳話。唐代三大詩人河南有其二一一“詩圣”杜甫、“詩魔”白居易。著名文學家有蔡文姬、潘安、謝靈運、江淹、韓愈、劉禹錫、元稹、李賀、李商隱等。

中醫文化:中原醫學文化以整體的治療思想、多角度觀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療技術、和諧的用藥手段而著稱于世,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國粹。黃帝被后人公認為中醫藥的創始人,中醫藥文化起源并發達于中原。南陽人張仲景被尊稱為“醫圣”,其《傷寒雜病論》被譽為中醫瑰寶,享譽中外。

武術文化:中原武術文化技冠天下。少林功夫最具代表性,最具文化內涵,最具宗教文化底蘊,最具完整性體系,最具權威性,已成為中國武功的主流學派。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創立的陳氏太極拳,博采眾長、陰陽相合、剛柔相濟,是中國武術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

戲曲文化:民間戲曲與曲藝是廣大民眾喜聞樂見的精神產品,活躍于中原大地田間地頭、鄉村城市。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繼承、改革和創新發展起來的,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地方劇種,居全國各地方戲曲之首。其唱腔以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昧醇美、生動活潑,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從清朝末期至今已經形成四大聲腔,即祥符凋(以開封為中心)、豫東調(以商丘為中心)、豫西調(以洛陽為中心)、沙河調(以豫東南沙河流域為中心)。經常被談論的有陳(素真)派、常(香玉)派、崔(蘭田)派、馬(金風)派,閻(立品)派,桑(振君)派等旦角六大流派;老生(即須生、紅臉)唐(玉成)派、唐(喜

成)派、劉(忠河)派;凈行李(斯忠)派和丑行牛(得草)派等。在中原大地上,還有以申鳳梅、毛愛蓮等一批藝術家為代表的越調,以張新芳、馬琪等一批藝術家為代表的曲劇。此外,大平調、懷梆、宛梆、二夾弦、道情、馬街書會等都是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特產美食】

河南省特產眾多,類型豐富。旅游工藝品有汝瓷、鈞瓷、洛陽唐三彩、南陽玉雕、西平棠溪寶劍、開封汴繡、朱仙鎮木板年畫、浚縣泥咕咕、淮陽泥泥狗、洛陽鏟、麥稈畫等。名酒有杜康酒、寶豐酒、仰韶酒、張弓酒、宋河糧液等。土特名產有四大懷藥(懷地黃、懷牛膝、懷菊花、懷山藥)、新鄭大棗、靈寶蘋果、信陽毛尖、原陽大米、河陰石榴、中牟大蒜、信陽板栗、黃河鯉魚、西峽中華獼猴桃等。

特色飲食有鄭州燴面、洛陽水席、開封灌湯包子、道口燒雞等。特色小吃有洛陽漿面條、開封花生糕、杞縣醬菜、武陟油茶、胡辣湯、海蟾宮松花蛋、沁陽驢肉、開封套四寶、烙饃卷菜、吊爐燒餅、鶴壁石子饃、濮陽壯饃等。

【民俗風情】

河南歷史悠久,民俗風情豐富多彩。

臘八棗樹“吃”米飯。在漢族傳統的臘八節,我國大多數地區都要吃臘八粥,在豫北,臘八早上熬好粥之后,第一件事是將粥喂給棗樹。在棗樹樹身上砍一些小口子,再虔誠地把粥抹在樹痕上,這是源自一個用粥敬棗樹后,棗樹豐收的傳說。其實這個風俗里包含了科學道理,棗樹上的小口子可以讓棗樹將營養集中供應地上部分,保證果實的營養需求。當地有民謠:臘八棗樹“吃”米飯,棗兒結得干連蛋。

祭灶。農歷臘月二十三是“祭灶節”。每到臘月二十三這天,中原城鄉噼噼啪啪燃放起新年的第一輪鞭炮。城鎮居民忙于購買麻糖、火燒等祭灶食品。而在廣大農村,祭灶儀式多在晚上進行。祭灶人跪在灶爺像前,懷抱公雞。也有人讓孩子抱雞跪于大人之后。焚燒香表后,男主人斟酒叩頭,祭灶人高喊一聲“領”,然后執酒澆雞頭。若雞頭撲棱有聲,說明灶爺已經領情。若雞頭紋絲不動,還需再澆。祭灶儀式結束后,人們開始食用灶糖和火燒等祭灶食品。在河南,人們把祭灶節看作僅次于中秋的團圓節。

二月二炒黃豆。這天是龍抬頭節,也叫青龍節,河南的鄉村會炒黃豆。相傳除非金豆開花,玉帝才能饒恕玉龍。百姓發現玉米和黃豆就是金黃金黃的,炒炒不就是金豆開花么,所以各家各戶都炒金豆供起來,玉龍回到天上后嘩嘩下起雨,此時正是“春雨貴如油”的季節。

廟會。河南有許多趕廟會的風俗。如農歷三月三,盤古山廟會,一般持續5天,善男信女抬著整豬整羊等供品,一路焚香燃表,吹吹打打到盤古寺祭拜,之后會安排戲班唱戲等活動。還有中岳廟會,春季農歷三月初十和秋季十月初拉開序幕,會期長達10天,活動豐富,熱鬧非凡。還有浚縣一年一度的“正月廟會”聞名遐邇,是中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2007年,“浚縣古廟會”和“浚縣民間社火”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同時被評為河南民俗經典。

【旅游資源】

河南省是一個旅游資源大省,既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也有豐富的人文旅游資源。

云臺山、嵩山、伏牛山、王屋山一黛眉山被列入世界地質公園,寶天曼自然保護區被列人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此外,云夢山被稱為“中華第一古軍校”,白云山被稱為“中國最美的地方”,雞公山被稱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太行山大峽谷被稱為“中國四大峽谷之一”,林慮山國際滑翔基地被稱為“亞洲第一、世界一流”,都具有很高的旅游價值。

黃河流經河南700多千米,其間從中游到下游,既有三門峽水庫的碧波蕩漾,又有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的波瀾壯闊,還有治理開發黃河的關鍵性工程——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更有高出地面14米的開封“懸河”奇觀。伴隨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全線開通,自浙川境內的陶岔閘首由丹江水庫向中國北方地區輸送水源,沿線地區又形成了一道新的景觀。人工天河——紅旗渠,更向世人展示了中原兒女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大無畏精神。

每年4月,洛陽牡丹甲天下,一年一度的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吸引了四方賓朋云集古都洛陽;每年I J月,開封菊花世無雙,傲霜怒放迎游人,真可謂“萬里游燕客,十年歸此臺。只今秋色里,忍為菊花來”。

河南省是一個人文旅游資源大省,在中華民族文化乃至東方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大量的史書記載和多年的考古發掘證明,距今五六十萬年前,南召猿人已開始在河南境內勞動、生息和繁衍。從公元前21世紀中國第一個王朝——夏朝到公元13世紀的金朝,先后有20多個王朝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遷都于河南,留下了數不勝數的名勝古跡。

河南省是文物資源大省,地下文物總量居全國第1位,地上文物總量居全國第2位,各類博物館、紀念館150余座,收藏各類文物140萬余件,約占全國的1/8,被譽為“中國歷史的自然博物館”。中國八大古都中,河南占據了半壁江山(洛陽、開封、安陽、鄭州),數量居全國第1位。有洛陽、開封、安陽,南陽、鄭州、商丘、濮陽、浚縣等8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0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神重鎮、荊紫關鎮、賒店鎮、朱仙鎮、古滎鎮、竹溝鎮、冢頭鎮、道日鎮、嵖岈山鎮、白雀園鎮),2個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郟縣堂街鎮臨灃寨、郟縣李口鄉張店村),21座省級歷史文化名城。

截至2016年7月,河南省擁有世界文化遺產6項25處,分別是長城(河南段)、龍門石窟、殷墟、天地之中——嵩山歷史建筑群、隋唐大運河(河南段)、絲綢之路(河南段);截至2016年年底,河南省擁有各類重點文物3萬多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8處,人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13個,國家SA級旅游景區13處(嵩山~少林寺、龍門石窟、云臺山一神農山一青天河、殷墟、白云山、清明上河園、堯山一中原大佛、老君山一雞冠洞、龍潭大峽谷、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一伏牛山一老界嶺、嵖岈山、紅旗渠一太行大峽谷、芒碭山),世界地質公園4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2處(嵩山、龍門石窟、萬仙山、雞公山、王屋山、云臺山、堯山、神農山、青天河、林慮山、桐柏山一淮源、鄭州黃河風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3處(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豫北黃河故道濕地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焦作太行山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南陽恐龍蛋化石群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伏牛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寶天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雞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連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小秦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丹江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河南大別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樂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國家森林公園34處;《禪宗少林·音樂大典》《大宋東京夢華》等實景演出已成為河南省文化旅游的知名品牌。

宗教建筑遍布全省,比較著名的有:中國第一座官辦寺院——洛陽白馬寺,祥宗祖庭、武術勝地——登封少林寺,北宋名寺——開封大相國寺,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龍門石窟,我國目前最高大、歷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大型琉璃磚塔——開封鐵塔,道教第六小洞天——嵩山中岳廟,全真教創始人王重陽傳教地——開封延慶觀,老子歸隱西去、在此著《道德經》五千言的靈寶函谷關等。

偃師二里頭夏文化遺址、鄭州商城遺址、殷墟遺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并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鄭韓故城遺址、漢魏洛陽故城遺址、隋唐洛陽故城遺址、北宋東京城遺址、裴李崗遺址、仰韶遺址、大河村遺址等遍布全省;太吳陵、韓王陵、漢梁孝王墓群(中國規模最龐大的漢墓群)、邙山陵墓群、北宋皇陵、張衡墓、張仲景墓、范仲淹墓、歐陽修墓等帝陵及名人貴族墓地眾多;內鄉縣衙(中國四大古代官衙之一)、關林(海內外三大關帝廟建筑之一,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經典建筑群)、武侯祠、康百萬莊園(全國三大地主莊園之一)、嵩陽書院(北宋四大書院之首)等建筑價值較高。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0年導游考試《地方導游基礎知識》第十六章:河南省概況。小編還為大家整理了2020年導游證考試大綱、教材變動情況、歷年高頻考點、各章課后練習、歷年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導游證資格查詢

導游證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導游證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