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練習題(33)


2021年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練習題(33)
1.地球自身儲存著豐富的能量,雷雨、洪澇、臺風、海嘯、地震等自然災害會帶來巨大的破壞,有些物理學家發現了地球自然破壞力、影響力中的軍事意義和價值,通過不斷研究自然現象的特征和規律,試圖掌握自然災害對軍事的影響,并通過一些物理學的方法對自然能量進行利用。如人為制造大風、降雨、閃電、潮汐、海嘯、霧氣等,達到軍事進攻與防御的目的;利用人工引雷的方法,可以有效驅趕厚重的云層,減少閃電的能量與時間,從而讓軍事行動的指揮控制設施不受干擾。
對這段文字概括最恰當的是( )
A.各國都注重利用地球物理技術,提高軍事實力
B.地球自然破壞力具有兩面性,不能片面歸結于災害
C.地球物理技術為軍事領域有效利用自然能量開辟新方向
D.地球物理技術在現代軍事發展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軍事技術
2.從世界經濟發展歷史來看,從未有一個大的經濟體能夠長期依賴出口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當前,世界經濟處于后金融危機時代,各主要經濟體都必須主要依靠拓展內需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而從實際情況來看,中國經濟卻出現了嚴重的結構性失衡,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促內需是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B.內需不足是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癥結
C.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D.內需是一國經濟發展的基礎
3.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已經進行了10年。這10年來,人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從比較陌生到逐步了解,雖然經歷一個艱難的過程,但這無疑是中國傳統文化之幸。當前,隨著城鎮化的發展和工業文明的沖擊,許多農耕時代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開始呈現片段化、碎片化狀態,致使一些老師感慨“諾大的城市里,已經容不下一張童年的灶王像!”對于這樣的感慨,我們不妨追問一句:有必要在城市里制造爐灶、恢復祭灶的習俗嗎?即使爐灶有了,祭灶的習俗就能在城市里復活嗎?
這段文字的主要觀點是( )
A.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面臨嚴峻挑戰
B.農耕時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終將退出歷史舞臺
C.并非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需要“復活”
D.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對于延續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4.藍田玉是近期人們比較追捧的玉種,但資源非常有限。我們理應百倍的珍惜節約使用,不能貪圖眼前的蠅頭小利而濫采濫挖,粗率加工。和田玉經過數千年的采用已近絕跡,而中國人世世代代重玉愛玉的文化情結,還要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藍田玉身負的使命,不言而喻。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我們理應合理開發利用藍田玉資源
B.和田玉的地位將被藍田玉所取代
C.現在藍田玉存在過度開發問題
D.藍田玉承載著傳承中國玉文化的重任
5.在中國,中秋節是僅次于春節的重要節日,這是因為人們在農耕文化發展過程中,認識到季節的重要性,故很早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習俗。古人發現“月到中秋分外明”,所以在公元1世紀后從祭月、拜月發展到賞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紀后中秋節成型,八月十五秋季正中,故稱中秋。此時正是桂花飄香之際,人們面對人間桂,聯想月中桂,于是在賞月、拜月之外又添了賞桂的習俗。最遲在9世紀,吃月餅的中秋習俗已經出現。
這段文字意在說明( )
A.中秋節的形成過程
B.古人重視中秋節的原因
C.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D.農耕文化對中秋習俗的影響
溫馨提示:點擊下頁查看2021年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練習題(33)的答案。2021年北京公務員考試將于今年12月份舉行,小編推薦各位考生使用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預約成功可在2021年北京公務員報名時間、筆試時間確定時收到短信通知,提醒大家提前做好準備。
1.【解析】C。文段指出地球自身蘊藏著豐富的能量,一些物理學家發現了地球自然破壞力、影響力中的軍事意義和價值,不斷研究自然現象,試圖掌握自然災害對軍事的影響,在軍事中利用自然能量,并舉出實例加以例證。A項的“各國”,文段并未提及;B項未涉及“軍事”;D項“不可或缺”無中生有,均排除。因此C項當選。
2.【解析】A。文段首先說明從歷史來看,任何經濟體都不能長期依賴出口需求來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接著指出從目前的世界經濟特點來看,各主要經濟體都必須依靠拓展內需來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最后指出中國經濟卻并非如此,而是出現了嚴重的結構性失衡,發展面臨巨大挑戰。由此可知,文段意在強調中國應通過促內需來促進經濟發展。B項“內需不足”無中生有,排除。C項的“機遇”在文段中找不到依據,排除。D項過于籠統,排除。因此A項當選。
3.【解析】C。文段首先指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接著指出當前許多農耕時代形成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呈現片段化、碎片化狀態,最后由對感慨的追問引出主旨:“有必要在城市里制造爐灶、恢復祭灶的習俗嗎?即使爐灶有了,祭灶的習俗就能在城市里復活嗎?”兩個問句表明了并非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需要“復活”。A、D兩項非文段主旨所在。B項表述過于絕對,排除。因此C項當選。
4.【解析】A。文段通過闡述藍田玉資源有限、身負傳承中國玉文化使命等內容,呼吁人們珍惜藍田玉資源,應對其合理開發利用。B、C兩項文段未涉及,D項非文段重點。因此A項當選。
5.【解析】A。文段主要介紹了中秋節的形成過程:很早以前,古人就有祭月、拜月的習俗;公元1世紀后發展為賞月,但未固定在哪一天;8世紀后中秋節成型,定在八月十五,并有了“中秋”之稱,添了中秋賞桂的習俗;最遲在9世紀,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已經出現。因此A項當選。
以上是“2021年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理解練習題(33)”的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到各位考生。溫馨提示:為及時獲知2021年北京公務員考試公告發布時間、報名時間、考試時間等信息,推薦使用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預約成功可盡早獲得通知。同時,可點擊下方“免費下載”按鈕,獲取更多公務員考試資料。
最新資訊
- 寫作必看!2025年地方公務員五大申論資料積累方法2024-08-17
- 雙十一狂歡夜來襲!購2024年地方公務員課程享超值福利2023-11-10
- 雙11即將來襲!購買2024年公務員課程享折上折2023-10-25
- 2022年河北公務員考試即將進行,行測考前應該看哪些知識點?2022-03-14
- 2022年河北公務員考試行測,這個類比推理題型考前必看2022-03-14
- 廣東省考中最常考30個成語典故!趕快記一遍2021-12-28
- 2022年江蘇省考面試模擬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21-12-27
- 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2021-12-24
- 2022年山東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上古五刑指的是什么?2021-12-16
- 2022年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定義判斷技巧之核心要點分析法例題及答案解析(11月15日)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