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考試申論優秀范文:多措并舉讓中華文化“賣出去”


多措并舉讓中華文化“賣出去”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方今之時,在風云聚變的的國際社會競爭中,文化競爭最為激烈。從“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清新韓流,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無聲”的歐美震撼大片這些文化作品爭相涌入中國市場,文化作品不僅贏得好口碑,還成為本國文化傳播的有力推手。反觀我國文化傳播卻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讓文化優質化傳播這需要創新文化內容,還要搭建創新平臺,更要政府大力支持,才能讓中國文化“賣出去”,大放異彩。
以創新文化內容為文化“賣出去”增添活力。不管是“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還是“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亦或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都體現創新的思想猶如一顆顆珍珠在中華文化中熠熠生輝。然而,時至今日,我國文化作品粗制濫造,缺乏新意,同質化嚴重,如同雞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方面在于我國處于社會轉型期,凡事追求高效性,無法沉淀下來、靜下心來鉆研打磨創作文化精品;另一方面在于文化創作者缺少敬畏,缺乏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智慧和勇氣,一味的拿來導致我國文化作品缺乏本國特色,又無法適應適應國際市場。對此,讓文化“賣出去”就需要文化創作者少一分走捷徑的心態,自覺樹立創新意識、精品意識,才能打造獨特的中國文化作品,才能實現話語轉化,彰顯地域特色,讓中國文化遺世獨立。
以搭建國際平臺為文化“賣出去”創造機會。提升文化影響力是一個大國發展興盛的必由之路,讓文化“賣出去”是文化興盛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20世紀80年代初,《絲路花雨》代表中國文化走出國門展開對外交流,卻是將中國文化“送出去”,此類活動在中國文化走出去的過程中比比皆是,這對于文化產品出海意義不大。如今《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之旅,《戰狼》、《紅海行動》讓國外看到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中國精神。正是通過這些文化精品讓中國文化邁出了“賣出去”的這關鍵性一步,讓世界重新認識到底蘊深厚的中國文化。此外,過去的運動盛典2008年奧運會、上海世博會、一帶一路建設等活動都為我國文化的“賣出去”添磚加瓦。因此,我國應再接再厲積極搭建中華文化“賣出去”的國際平臺,以此來打破中國文化傳播的堅冰,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向世界,綻放東方色彩。
以政府支持為文化“賣出去”保駕護航。我國是文化輸出大國,文化“賣出去”成為文化傳播至海外的主旋律。然而,文化傳播中卻面臨各種困境。版權問題不僅浪費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還導致采購成本上漲;國內文化藝術市場體系不健全,其中鑒定、評估、保險、仲裁等關鍵環節“非標準化”是制約行業健康發展的最大阻礙。面對文化發展的堅冰,這就需要政府發揮有為之手的作用,加強版權公共服務,解決文化公司“買劇難,買劇貴”的問題;在管理上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為文化市場的發展明確標準,從而引導文化市場良性發展。同時政府要進一步完善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走出去的政策措施,要在在行業資源配置方面向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傾斜。唯有如此多管齊下,才能讓文化“賣出去”永葆活力。
“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文化無論在何種時代顯得尤為重要。在新時期、新征程,讓中國文化從過去的“送出去”轉變成“賣出去”這不僅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更是提高我國軟實力的良方,這就需要以政府為主導,搭建國際化平臺,不只讓傳統的中國戲曲、雜技傳播深遠,也讓電影、歌曲等現代文化絢麗綻放,同時也需要文化工作者摒棄浮躁,遠離功利,創新文化作品內容,才能為“東方巨人”增添魅力。
好好備考才是公務員考試成功上岸的不二法寶。備考時切忌一味地灌注,一定要有系統的備考方法和備考計劃,小編也會持續為大家帶來各種有關公考的資訊和備考資料,敬請關注。
最新資訊
- 寫作必看!2025年地方公務員五大申論資料積累方法2024-08-17
- 雙十一狂歡夜來襲!購2024年地方公務員課程享超值福利2023-11-10
- 雙11即將來襲!購買2024年公務員課程享折上折2023-10-25
- 2022年河北公務員考試即將進行,行測考前應該看哪些知識點?2022-03-14
- 2022年河北公務員考試行測,這個類比推理題型考前必看2022-03-14
- 廣東省考中最常考30個成語典故!趕快記一遍2021-12-28
- 2022年江蘇省考面試模擬題: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2021-12-27
- 2022年浙江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中國的二十四節氣諺語2021-12-24
- 2022年山東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上古五刑指的是什么?2021-12-16
- 2022年北京公務員考試行測定義判斷技巧之核心要點分析法例題及答案解析(11月15日)2021-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