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老妇人XXXX-天天做天天爱天天爽综合网-97SE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国产乱子伦精品无码专区

當前位置: 首頁 > 城鄉規劃師 > 城鄉規劃師行業動態 > 部委領導解讀《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部委領導解讀《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更新時間:2014-05-09 09:26:52 來源:|0 瀏覽0收藏0

城鄉規劃師報名、考試、查分時間 免費短信提醒

地區

獲取驗證 立即預約

請填寫圖片驗證碼后獲取短信驗證碼

看不清楚,換張圖片

免費獲取短信驗證碼

摘要 部委領導解讀《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2014城市規劃vip套餐

  3月19日,國務院新聞辦組織有關部門負責人專題解讀《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現就主要內容摘錄如下。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 徐憲平:一條主線、四大任務、五項改革、六個創新

  《規劃》編制歷時三年時間,國家發改委會同公安部、財政部、人社部、國土部、住建部等13個部門,組建了城鎮化規劃編制的工作小組,大家協同努力,密切配合,開展了大量專題研究和實地調研。《規劃》分八篇三十一章,主要內容可以歸納為一條主線、四大任務、五項改革、六個創新。

  一條主線

  就是要緊緊圍繞全面提高城鎮化質量,加快轉變城鎮化發展方式,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以綜合承載能力為支撐,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

  四大任務

  就是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優化城鎮化布局和形態,提高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

  五項改革

  就是要統籌推進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資金保障、城鎮住房、生態環境保護等制度改革,完善城鎮化發展體制機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的城鎮化取得了顯著成就,也積累了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F在城鎮化發展正處于一個重要關口,質量不高、粗放擴張的老路已經走不通了,必須走出一條新路。

  六個創新

  1、強調以人為本,就是要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去年我國城鎮人口有7.3億,其中包含2億多農民工及其家屬。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主體,但是他們未能享受城鎮居民的待遇?!兑巹潯诽岢鲆y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通過實施差別化的落戶政策,把有能力、有意愿、長期在城鎮務工經商的農民工及其家屬逐步轉為城鎮居民。通過實施居住證制度,使在城鎮就業居住但未落戶的城鎮常住人口能夠享受相應的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所以,《規劃》首次提出了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兩個指標,這是與以往最大的不同,也是最大的進步。

  2、強調四化同步,就是要深入推動新型城鎮化與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這也是當今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要求。工業化是發展的動力,農業現代化是發展的根基,信息化為發展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城鎮化是一個載體和平臺。新四化相輔相成,融合互動,從而推動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3、強調優化布局,就是要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我國東部地區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以2.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8%的人口,創造了36%的國內生產總值,但現在面臨的生態環境壓力和國際競爭壓力在加大,需要調整優化轉型升級?!兑巹潯诽岢?,在中西部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的地區,要培育發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如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城市群等城市群,引領國土空間的均衡發展,培育區域新的增長極。

  從城市的布局來看,現在我國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經達到了142個,1978年時只有29個。其中,10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六個,世界上也就是25個,500萬―1000萬的城市有10個。一些特大城市人口規模與綜合承載能力的矛盾在加劇,需要進行有效的調控?!兑巹潯诽岢?,要通過加強綜合交通網絡和信息網絡的連接,加強產業和公共資源布局的引導,適當疏散轉移特大城市的經濟功能和其他功能,增強城市群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集聚經濟、人口的能力。在發揮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的同時,要加快中小城市的發展,有重點地發展小城鎮。

  4、強調生態文明,就是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要節約集約利用水、土地、能源等資源,強化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推進綠色城市、智慧城市的建設,要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設運營管理模式,盡可能地減少對自然的干擾,盡可能地降低對環境的損害。

  5、強調文化傳承,彰顯城市的特色和個性,要根據不同城市的自然歷史文化的稟賦,體現差異性,倡導多樣性,防止千城一面。要注重在舊城改造中保護歷史文化遺產,注重在新城新區建設中注入傳統文化元素,發展有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特貌、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建設歷史文化底蘊厚重、時代特色鮮明的人文城市。

  6、強調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鎮化健康發展的體制機制,統籌推進人、地、錢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逐步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及城市內部的二元結構。通過改革來釋放城鎮化的發展潛力,為新型城鎮化注入活力和動力。

  《規劃》還提到了解決三個“1億人”的城鎮化問題。這里先講一下第一個“1億人”,就是到2020年要努力實現1億左右的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鎮落戶?,F在的80后、90后新生代農民工已經超過1億人,在流入地居住五年以上的農民工有 5000萬人以上,舉家遷徙的農民工大概有5500萬人。預計到2020年,城鎮常住人口中,農民工及其家屬的總量會達到3億多。先解決1億人左右,占到三分之一,主要是存量。這個既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此外,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在《規劃》編制過程中給我們提供了不少參考建議,主要涉及到城市的節能環保和綠色低碳,建設智慧城市以及提高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等方面,相關的意見建議我們都進行了研究采納,在此也表示感謝。

  公安部副部長 黃明:戶籍制度改革的兩個方向

  根據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關于加快戶籍制度改革的部署,去年公安部和發改委以及在座的各個部委,同心協力,調查研究,在總結這些年來各地經驗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文稿,在去年廣泛征求了意見。12月召開了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之后,我們根據會議的精神進行了認真的修改完善。今年2月中旬,國務院辦公廳再次印發各部門、各地廣泛征求意見,目前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盡快報黨中央、國務院審批。

  關于如何改革,由于文稿還沒有正式出臺,在這里我可以回答兩個方面的原則意見。

  1、戶籍改革的政策與《規劃》是配套的,改革的原則即尊重意愿、自主選擇,因地制宜、分步推進,存量優先,帶動增量。改革的重點,就是以農業轉移人口為重點,兼顧其他常住人口。要優先解決好進城時間長、就業能力強的人口落戶的問題,要提高高校畢業生、職業技術院校畢業生、技術工人等人口的城鎮落戶率。

  2、戶籍改革與新型城鎮化的目標是一致的,改革的措施與目標也是相適應的。最近公安部會同國家統計局,對戶改的政策進行了研究預測,我們認為這個目標,包括1億左右的人落戶城鎮,是符合實際的,也是切實可行的。當然,這個目標真正的實現不僅是要依靠戶籍政策的調整,還要依靠城鎮化建設的健康發展,尤其是加快中小城市和建制鎮的建設發展,還要依靠與戶籍制度相配套的相關政策,包括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落實到位,而且要充分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

  此外,關于戶籍政策與規劃配套以及嚴格控制城市人口規模方面,我重點說兩個內容。

  1、嚴格控制500萬以上人口的特大城市人口規模,這是中國的國情決定的,人口多、不平衡,大城市的優勢明顯,聚集了大量的外來人口。像北京,2000年到2012年這12年間,流動人口增加了517萬,每年增長43萬。上海每年增長53萬,廣州這12年每年增長43萬,深圳每年增長56萬。這些城市資源環境的壓力太大,確實需要減負。所以我們的戶籍政策與規劃是配套的,要嚴格控制這些城市的人口規模,要堅持從緊。

  2、今年各地的“兩會”,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就有一個重要的信號,就是要科學定位城市功能,適當疏散一些城市功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要轉移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產業,優化人口結構。這就是說,嚴格控制人口規模不僅是一個戶籍政策,它是要綜合考慮的,還有其他多種措施,引導人口有進有出,使城市人口結構更加科學合理,更加有利于城市經濟社會發展。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 楊志明:新型城鎮化滿足農民工就業創業需求

  中國是個勞動力資源大國,也是農業勞動力轉移大國,還可以說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民工大國。農民工就業,在新型城鎮化規劃的指導下,主要是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就業,鼓勵就地就近就業,扶持返鄉創業。目前,農民工進城務工經商,總量在增長,增幅放緩,分布有變化,也就是說,農民工正在由無限供給走向有限供給。從今以后,農民工就業形勢會有新的變化,既有農民工就業難的問題,也有容納農民工大的城市和企業,都程度不同地出現招工難的問題。普工的短缺反映的是農民工供給的有限性,技工的短缺反映的是農民工中高技能人才的短缺性。應該說,農民工就業招工兩難的情況都是市場選擇的結果?!兑巹潯穼π碌氖忻?、農民面臨的安居問題也做出了安排。

  我國農民工現有2.69億人,不僅為我國過去城鎮化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還將為我國新型城鎮化繼續作出更大的貢獻。農民工享受基本公共服務,和戶籍制度改革緊密相連。在勞動就業、技能培訓、社會保障方面,主要是要著力穩定和擴大農民工就業,著力維護農民工基本勞動權益,著力提高農民工技能素質,著力促進農民工融入企業,子女融入學校,家庭融入社區,群體融入社會。

  在現階段,努力做到“十有”,即:

  進城有工作,上崗有培訓,勞動有合同,報酬有保障,參保有辦法,維權有渠道,住宿有改善,生活有文化,子女有教育,發展有目標。

  通過政府、企業、農民工共同努力,實現兩個基本轉變,一是使大多數農民工成長為現代產業技術工人,二是使有條件、有意愿的農民工轉為新市民。

  我們實施新型城鎮化規劃,在農民工轉型方面要重點做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大農民工技能培訓的力度,解決技工短板的問題。

  二是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解決農民工就業需求持續增長的問題。

  三是要扶持有條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有人說,我們鼓勵海外留學人員回國創業,是海歸,那么在城市中學到技能、積累了資金、也懂點營銷、還有點辦廠魄力,當然和農村還有感情的“五有”農民工返鄉創業,我們把他們稱為“城歸”。

  四是還要發揮全國就業信息網的作用,解決農民工跨地區就業信息互聯互通的問題。總體上,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勞動力轉移具有就業帶動、保留地權、漸進落戶的特點,為推動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發展,我們將繼續做好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

  具體來講,《規劃》中以專欄的形式設立了《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主要包括了五類培訓:

  一是開展農民工就業技能培訓,每年培訓一千萬人,到2020年使每個農民工都可以得到一次政府補貼的技能培訓,基本消除無技能上崗的現象;

  二是開展在崗農民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到 2020年前,每年培訓一千萬人,使大多數在崗農民工都可以由普工發展為新型技工。

  三是開展高技能人才培訓和創業培訓,每年培訓一百萬人,主要是高級工、技師和高級技師;

  四是開展社區的公益性培訓;

  五是面向農村未繼續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開展勞動預備制培訓,并且對退役轉業軍人組織開展勞動預備制技能儲備培訓。

  計劃中還提出,要支持建設一批富有特色的、校企合作的農民工技能培訓基地起示范作用。總之,讓農民工學到技術,拿到證書,找到工作,增加收入,從根本上逐步解決多年來基層的農民工缺少技能形成的就業招工“兩難”的局部性矛盾,為新型城鎮化提供人力資源開發的有力支撐。

  財政部副部長 劉昆: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資金保障是推進城鎮化的一個重要條件。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我們在資金方面主要是通過體制上的創新等方面來解決。我們要加快財稅體制和投融資機制的改革,創新金融服務,放開市場準入,逐步建立多元化可持續的資金保障機制。

  在推動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方面,目前財政部已經完善了均衡性轉移支付辦法,在測算各地區標準財政支出時適當考慮外來人口的因素,以解決流動人口帶來的遷入遷出地公共服務保障規模不相匹配的問題,我們下一步還將按照三中全會《決定》精神和《規劃》的有關內容,落實好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的要求,進一步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推動城鎮社會保障、醫療衛生、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和全覆蓋。

  在保障城鎮化建設資金方面,財政部將重點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地方政府債券支持城鎮化建設的力度,依法賦予地方政府適度舉債權限,完善現行的地方政府債券制度,探索一般債券與專項債券相結合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辦法。

  二是推廣使用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模式,也就是PPP模式,政府通過特許經營權、合理定價、財政補貼等公開透明方式,事先明確收益成本機制,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鎮基礎設施建設。

  三是進一步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的管理,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行為,厘清企業與政府的關系,正確引導市場預期,防范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 王世元:新型城鎮化土地制度改革抓好三個方面內容

  在城鎮化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作為成員單位參與了《規劃》的編制、論證工作。

  第一是我們利用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數據成果,及時提供了規劃所需要采用的土地基礎數據,因為這個時間段正好合拍。

  第二是我們共同測算了2020年規劃期城市建設的規模,特別是城市人均建設規模一百平方米的規劃目標。

  第三是同步開展了規劃編制中涉及土地管理改革方面的政策研究,我們開展了一系列政策研究,在這個基礎上,及時提供了7個方面27條的政策建議,對《規劃》給予了有力支撐。

  在促進和推進城鎮化發展過程當中,我們重點要抓好三個方面工作的落實:

  1、將保護耕地作為城鎮化發展的基礎和前提,始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耕地保護優先、數量和質量并重的原則。

  當下我們正在會同有關部門探索經濟社會發展、城市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多規合一”的試點,也就是依據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成果,合理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空間上做好與相關規劃的銜接,這個《規劃》就是底盤,將資源生態、基本農田、城市邊界這三個底盤畫出來,將紅線劃出來。嚴格控制建設用地的發展規模,確實需要發展的,要按照串聯式、組團式、衛星城市的布局來發展,這樣既有利于保護優質耕地,也能夠起到生態保護的功能。

  下一步,我們要逐步減少新增建設用地計劃指標。2014年我們跟發改委商量,可能這個年度計劃指標要有所下降,重點控制東部地區,尤其是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城市群的新增建設用地規模。這些城市群還是要立足于內涵挖潛,中小城市發展空間還是比較大的。同時我們還要建立健全耕地保護目標責任制,把這個制度進一步完善起來。還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占補平衡制度,加強高標準的基本農田建設。通過以上工作,無論是守住耕地紅線、保護現有耕地數量和質量基本穩定都會產生積極的效果。

  2、將節約集約用地作為推進城鎮化轉型發展的關鍵和核心任務。

  要始終堅持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進一步提高城鎮建設用地的效率。按照中央提出的控制增量,盤活存量,優化結構,提升效率的要求,創新土地管理制度,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在挖掘存量用地上,重點是城鎮村低效用地再開發,提高土地利用強度,完善各類用地標準,建立存量建設用地的退出機制。包括城鎮工業用地、農村的宅基地以及其他建設用地,要有鼓勵和激勵的退出機制。我們還要規范土地整治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的平臺,來提高農村土地利用的效率。以土地的節約集約利用,來促進城鎮化轉型發展,著力提升城鎮土地對人口、產業的集聚吸納能力,以此來提高城鎮化的發展質量。

  3、將維護農民合法權益作為以人為本推進城鎮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時深化城市的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當前國土資源部正在緊鑼密鼓地會同相關部委研究制定改革總體方案和試點方案,這其中包括國有土地怎么深化改革,怎么擴大使用范圍。

  對于集體土地,要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堅守耕地保護紅線、維護農民權益,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許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來入市,同時要在完善征地制度、宅基地使用制度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政策措施。通過這些制度改革和措施,切實抓好落實,我們就能做到既保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合理用地,又能保障糧食安全和農民的權益。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 齊驥:住房總量基本平衡 住房結構基本合理 嚴格控制好“四線”

  這次解讀新型城鎮化規劃,涉及到住房問題,建議大家格外關注規劃中的兩點:

  第一點,對落戶農民要實現住房保障的全覆蓋。也就是說符合落戶城市住房保障條件的農民家庭全部納入到住房保障范圍,當然保障方式是多樣的。

  第二點,就是要逐步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無論你是落戶還是不落戶,只要在城市長期工作,換句話說已經基本上定居了,但是他沒有得到城市的戶籍,對這部分群體也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這兩個新提法,是在新型城鎮化規劃當中涉及到城鎮居民及常住人口住房問題的兩個策。

  房價的問題,對于進城的農民來說,在許多大城市當中都是過不去的坎兒。因此在我們新型城鎮化規劃當中專門有一章,第26章,叫健全城鎮住房制度。在這個制度設計當中,我們提出了幾個原則,叫市場配置資源和政府保障相結合,以市場為主,來推動形成總量基本平衡。

  第一個是總量基本平衡,第二個是結構基本合理,第三個是房價與消費能力相適應。

  結構基本合理的含義就比較寬泛了,既有商品房的供應,也有保障性房建設。對于一些既不屬于保障對象,因為他的收入或其他方面不是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但是他確實還買不起商品房,對于這一類的群體,我們提出要建設供應政策性商品住房。也就是說要發展共有產權住房,即在一定時期內實行共有產權,政府和購房者共有產權,通過這樣的模式,來解決買不起市場房又不符合住房保障條件的“夾心層”。

  我們要保證市場平穩,還要保證房價與消費者的支付能力相平衡。這里面地區之間可能會有很大的差距。如果進城的農民買不起商品房的話,符合條件他可以走保障房這條路。如果他收入也相對高一些,不符合保障條件,但是夠不上市場,中間共有產權住房這個品種就可能會再覆蓋相當一批。這個政策不單單覆蓋農民工,也包括從其他地方移居到大城市當中的新就業人口。

  應該說在中國的好多城市是逐步發展形成的。比如說有些地方基礎設施本來是放在城郊區的,包括污水處理廠也好,垃圾填埋場也好,一開始的時候是建造在城市的郊區,隨著城市的擴張,結果就把原來設計建設在城邊郊區的一些設施變成城里了,因為城市的擴大把它包圍掉了。此外還有一些所謂“城中村”,沒有一個是在城市里人為建造的,一定是原來的自然村落由于城市蔓延,最后把它包圍了,村本來應該在城市的外部,結果變成了城市的內部了,所以社會上俗稱為“城中村”。

  這一次新型城鎮化規劃當中,特別提出了四線控制,有綠線、藍線、紫線、黃線。

  綠線指的是保證綠化,藍線指的是保證水源,紫線指的是保護文物,黃線是城市建設過程當中,凡是納入到黃線控制內的,包括各種基礎設施,也包括您剛才講到的這些重化工的管道,它要嚴格跟城市的居住區、行政區分離的。這是新一版的規劃當中,我們總結教訓,特別強調下一步從事城市建設的同事可能會感覺到,無論是黃線、綠線、藍線還是紫線,包括現在已經存在的紅線,都是城市建設當中不可逾越的限制條件。

  最后,我講一下三個“1億人”中的第二個“1億人”,就是要通過棚戶區和城中村的改造,改善約1億人的居住條件,主要是指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當中居住的準備棚改的市民??偫碓诮衲甑恼ぷ鲌蟾娈斨斜容^生動地講,他說決不能一邊是高樓聳立,另一邊是棚戶一片。我理解就是包括北京上海在內仍有少量的棚戶區,但是在一些中部和西部的城鎮,可能城鎮的棚戶區比例更大一些。因此提出了到2020年,我們要使一億左右的人脫離棚戶區。我們從“十二五”開始,大規模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這個大家可能都知道。我們提出了五年要新開工建設3600萬套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其中40%以上是棚戶區?!笆濉?600萬套的任務,到2013年底已經開工了2400多萬套,今年、明年還有兩年,每年還要完成600萬。

  本屆政府提出,從2013年到2017年,要再推進1000萬套以上的棚戶區改造的任務。2013年是本屆政府第一年,我們實際開工改造了323萬套,今年我們的計劃是470萬套以上。大家可以算得出,這兩年加一起,我們就新開了800萬套。本屆政府還有三年,按照地方目前的安排,到2017年的時候,我們可以在1000萬的基礎上躍到1500萬,就是本屆政府可以達到1500萬。以2008年開始大規模棚戶區改造,到2012年是一個節點, 2013、2014、2015、2016、2017再是一個節點。到2012年年底為止,各地改造棚戶區是1260萬,如果本屆政府再完成1500萬的話,就是2760萬。我們計劃,成片的棚戶區改造到本屆政府結束的時候,就是2017年基本上改造完。

 

編輯推薦:2014城市規劃師VIP套餐

           2013城市規劃師考試成績查詢

           城市規劃師歷年真題匯總

分享到: 編輯:環球網校

資料下載 精選課程 老師直播 真題練習

城鄉規劃師資格查詢

城鄉規劃師歷年真題下載 更多

城鄉規劃師每日一練 打卡日歷

0
累計打卡
0
打卡人數
去打卡

預計用時3分鐘

環球網校移動課堂APP 直播、聽課。職達未來!

安卓版

下載

iPhone版

下載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