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定調樓市走向:解決好“三個1億人”的新型城鎮化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今后一段時期內,著重解決好現有“三個1億人”問題,促進約1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改造約1億人居住的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引導約1億人在中西部地區就近城鎮化。
城鎮化是解決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問題,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去年12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又討論了《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要堅持“以人為本”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鎮人口從1978年的1.7億到2012年的7.1億,城鎮化率基本達到世界平均水平。但與此同時,大城市高企的房價、難解的擁堵以及不均等的公共服務也彰顯出中國城鎮化已積累了大量突出矛盾和問題。
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城鎮化率為53.37%,實際人口城鎮化率僅為35%左右,遠低于2011年世界52%的平均水平。以農民工市民化為重點的相關改革如果取得突破,我國城鎮化率有望以年均1%-1.2%的速度遞增,至2020年新增城鎮人口將達4億左右,成為新增中等收入群體的“后備軍”。在以人為本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市民化成為破題關鍵。
“城鎮化不是簡單的搬家上樓,首位任務是農民要有一技之長,通過產業鏈帶動農民致富,讓農民在城鎮化過程中實現物質和精神雙方面生活基礎”,全國人大代表、青島農業大學教授董雅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五局董事長魯貴卿看來,“三個1億人”其中就有1億人是農民變為城市居民,而建筑行業企業又是農民工聚集的一個行業,如何使這1億人變成城市居民,關鍵在于如何去培訓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農民工只要收入高了他就會買房,在城市里住下來。另外,由于勞務公司的成立讓他的工作單位也有了著落。然后再配套醫療、教育、社保等,這樣就使得農民市民化了。”魯貴卿代表對新華網記者表示,他已就這個問題提出了相關的議案和建議。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建中央專職副主席辜勝阻稱,新型城鎮化過程中,需要把握好五個關鍵因素:人、業、錢、地、房。其中,“人”是核心,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要解決好人的問題,只有基本公共服務完善,人的市民化才能真正實現。其次,必須大力發展新型城市群,為進城務工的農民提供相對穩定的流入地,同時調整產業結構,發展服務業,進城的農村人口提供穩定就業。
避免變“空心村與空城”
在過去的城鎮化過程中,明顯存在兩個問題:空心村和空城。大量農民工外出務工導致農村田地荒蕪、生活配套落后;不少二三線城市地方政府為了追求形象工程,大興土木,只顧修建高樓和別墅,忽視了產業的發展和支撐造成空城的局面。
伴隨城鎮化的膨脹,高樓大廈滿目,卻空置率極高,鮮有人居住,鄂爾多斯“空城”現象迅速蔓延。有媒體報道稱,缺乏產業、收入和人口支撐的空城在國內東南西北到處上演,總數量不下50個,而這一趨勢仍在繼續擴大。警惕盲目造城,切勿“一刀切”照搬,建設與區域發展和產業發展相結合,提供就業、收入機會,符合農民生活方式的新型城鎮化或才是我們未來的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揭新民認為:“我們以前說的城鎮化,或者叫做城市建設,大家都認為那是一個消費,在花錢。但事實上,我們說現在的新型城鎮化在觀念上就要改變,建設城市本身也是拉動經濟的一種方式。”揭新民表示,一方面,新型城鎮化有一些“新”的內容在里面;另一方面,城鄉一體化,不是城鄉一樣化,新型城鎮化建設與以往的城市建設不同。
全國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長葛紅林認為,推進新型城鎮化應該做好“補欠賬、明產權、提保障”三個前提工作。首先,國家應確定城鄉公共服務的基本標準,標準化地建設好農村中小學、鄉鎮衛生院、農村敬老院、鄉鎮道路等農村基礎設施;其次,明晰農村各項產權,確保新型城鎮化過程中農業轉移人口能夠安心進城;最后,通過建立無縫銜接、多繳多得、城鄉居民無差異化的社保,做好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工作,解決養老后顧之憂,為新型城鎮化的健康發展打下扎實基礎。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表示,“城鎮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鎮化,而不是簡單的征地蓋樓”。當前地方政府一方面希望城鎮化成為新一輪增長的推動力,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人對新型城鎮化缺乏正確理解,導致“貴城”與“空城”同時出現的現象,影響了新型城鎮化的順利推進。
下一步還要準備什么
“決不能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城鎮化管理創新和機制建設,要更大規模加快棚戶區改造,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為指導,做好相關規劃統籌銜接。探索建立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擔、多元化城鎮建設投融資等機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就“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也表示,今年中央預算內投資中將集中1000億元用于加大對一些基礎性、全局性和戰略性項目的支持,主要是用于棚戶區改造、保障房建設和配套基礎設施,加強“三農”等。
“實際上3個1億人都解決好了,中國的城鎮化會提升很大的比例。那么下一步的著力點就是從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不斷延伸。”全國人大代表、河南建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胡葆森稱。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廳長何健說,城鎮化決不能一邊高樓林立、一邊棚戶連片。如果城市中低收入群體和進城農民都居住在棚戶區、城中村,這不是人們想要的城鎮化。加大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既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也能提升城市面貌,更重要的是促進住房市場結構合理化,改善中低收入人群居住水平,促進社會公平。
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工商聯主席、渝商集團董事長、金科股份董事局主席黃紅云也表示,在新型城鎮化的大潮中要注意合理規劃城市承載力,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加強公共服務和配套。
除了堅持公平共享,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更要重視“心靈安置”。全國政協委員、江蘇省政協副主席、民進江蘇省委主委朱曉進認為,要采取多種方式和途徑滿足新市民的情感交流需求,增強他們對城市的認同,在不間斷的潛移默化中與城市生活產生共鳴。
實際上,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也是擴大內需和促進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因此,中國的城鎮化不僅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對世界也是一大機遇。
如何走好城鎮化下一步,不光需要頂層設計的智慧,還需要符合國情并腳踏實地去實施。
編輯推薦:2014年城市規劃師VIP套餐
最新資訊
- 注冊城鄉規劃師前景如何?三峽水電工程重磅開工,揭示背后的高端職業趨勢2025-07-21
- 注冊城鄉規劃師身價看漲?速看原由!2025-05-2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2025-05-07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的市場需求如何2025-01-08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未來前景可觀2024-12-13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2024-10-29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考試大綱抓緊修訂2024-10-25
-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冊城鄉規劃師迎來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發展前景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