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短命成為城市通病


9月份,上世紀云南第一高樓――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宮爆破拆除,“壽命”不到30年。云南省委書記秦光榮不久前在昆明城市規劃建設調研座談會上對此“狠批”:昆明過去在城市更新改造中,基本上采取大拆大建的開發方式,致使許多積淀豐富人文信息的歷史街區被拆除。這對昆明歷史文化是一種毀滅性的打擊。
記者在全國一些城市調研獲悉,“建筑短命”正成為城市“通病”,現在不少城市拆除的都是上世紀80年代建筑,而當下規劃失當、品位低劣的建筑又成為未來拆除對象。大拆大建不僅耗費大量資源能源,造成嚴重浪費,也不利于城市文化延續,廣為詬病。城市規劃老師建議,推進城市化過程中,應增強城市規劃權威性、科學性和預見性,妥善處理城市快速發展與拆舊建新的矛盾,提高城市建筑品位和品質,打造“百年建筑”和高品位城市。
“短命建筑”頻現 浪費嚴重公眾痛心
記者調查發現,昆明市老工人文化宮只是不斷拉長的“短命建筑”名單上新添的一個,而且遠不是極端案例。耗資8億元、使用壽命僅9年的遼寧沈陽綠島體育中心,落成不滿10年、耗資3000多萬的海南海口“千年塔”,建成僅13年的江西南昌著名地標五湖大酒店,投資2.5億元興建的沈陽五里河體育場,浙江杭州西湖邊上的最高樓――年僅13歲的浙江大學湖濱校區3號樓……
我國《民用建筑設計通則》規定,重要建筑和高層建筑主體機構耐久年限為100年,一般性建筑為50――100年。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一位官員表示,中國是世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國家,每年新建面積20億平方米,使用了世界上40%的水泥、鋼筋,建筑平均壽命卻只能維持25至30年。不少建筑并非質量差,而是未到使用年限即被人為拆除。
在英國、法國、美國,建筑統計平均使用壽命分別為132年、85年和80年。中國青年報一項受訪者達4916人的調查顯示,超過85%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過“短命建筑”,而超過一半受訪者對所在城市規劃不滿意。一些市民和城市規劃老師表示,我國部分城市規劃就像擺積木,不是看誰的建筑品格獨特、結實耐用,而是比誰拆的快、建的新,導致城市缺乏文化積淀和歷史韻味。
現在城市拆除的很多建筑都建于上世紀80年代,而一些規劃不合理的爛尾建筑、低品位建筑,往往又成為未來不久的拆除對象。大拆大建,不僅制造了大量建筑垃圾、消耗了大量能源資源,政府投資數億元興建的建筑說拆就拆,也嚴重浪費財政資金。
建筑“短命”現象原因復雜
記者梳理發現,我國學者對“短命建筑”歸納了“質量問題”“規劃調整”“追求政績”“暴利驅使”等多個原因。而因質量問題拆除的地標性建筑是少數,其中一些建筑還是“樓堅強”,如遼寧科技館因建筑質量過硬,爆破時不得不加大炸藥用量。大量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火柴盒民房,因規劃品位低、建筑質量差、設施不完善而被拆遷改造。
部分業內人士表示,中國式大拆大建背后,有著政府官員和開發商等群體依靠城建拉升GDP創造政績、牟取房地產建設暴利等因素。而城市規劃缺乏權威性和連續性,也是重要原因。
“我國很多短命建筑的產生是由于空間布局的不合理性,或者是因為政府規劃的改變。”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原主任牛鳳瑞表示,城市規劃缺乏預見性和政府盲目追求利益導致政策的不連續性是造成“短命建筑”頻現“罪魁禍首”。如果政府能在規劃前或者拆除前綜合考慮,很多不必要的浪費完全可以避免。
一些城市規劃老師表示,規劃朝令夕改的短視觀念、利益驅動是短命建筑的直接推手。無論是拆還是建,都“全靠領導一句話”。其中有的城市,換個領導,就要變個樣。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潘家華、河北省建筑設計研究院老師蔣群力等表示,我國規劃法律地位和權威性不強,缺乏連續性,政府為了增加賣地收入、拉動GDP增長、提高政績而熱衷于大拆大建,“一任市長一個規劃”現象并不罕見。無論是現有規劃,還是已落成的建筑,動輒就推倒重來。
業內老師表示,一般而言,城市總體規劃是以20年為期限進行編制,而經濟社會發展是“5年計劃”,這就容易造成城市規劃趕不上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
多措并舉打造“百年建筑”
當前,我國城鎮化進程快速發展。一些老師擔憂,除了大城市,當前中小城市盲目建設的低品位、低質量的“短命建筑”也有可能不斷增多。“建筑短命”現象違背城市發展規律,沒有文化積淀的鋼鐵水泥森林式城市,難以充分體現城市價值。政府在地價升值、發展經濟方面獲益,但在文化、歷史、民意以及能源消耗等方面也存在隱形損失。
根據老師測算,如果合理規劃,有效提升建筑使用年限,每年可節約數百億元資金,減少大量建筑垃圾、環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現在,我國建筑技術日臻成熟、現代化,未來因建筑質量低劣而短命的建筑可能只是極少數,當務之急是處理好發展速度、規模和合理科學規劃的關系,克服地方政府僅注重解決城市暫時困難而忽視未來長遠發展的弊病,盡量避免走彎路。
強化監管,增強規劃權威性、嚴肅性、延續性和執行力,重大工程隨意拆建造成嚴重浪費,應嚴肅問責。“當前,短命建筑產生后,無人調查和問責,也縱容了此類現象多發。”潘家華說,房子是誰規劃的?花了財政多少錢?為何要拆?拆了以后干什么?如果對每個大型建筑來龍去脈都搞清楚,建設和拆除都有透明程序,都要明確責任,就不會產生這么多的浪費。
提高建筑規劃的透明度,讓公眾參與決策,遏制拆建的隨意性。目前,我國一些城市探索了設立意見箱和電子信箱、邀請市民參加有關展示會、評審會、論證會或聽證會等活動,或聘請市民為城市規劃監督員。未來,還應建立公眾參與長效機制,將公眾參與規劃進行立法,要求規劃的審批應有公眾意見,保證規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編輯推薦:2013年城市規劃師VIP套餐 搶先熱招
最新資訊
- 注冊城鄉規劃師前景如何?三峽水電工程重磅開工,揭示背后的高端職業趨勢2025-07-21
- 注冊城鄉規劃師身價看漲?速看原由!2025-05-2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2025-05-07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的市場需求如何2025-01-08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未來前景可觀2024-12-13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2024-10-29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考試大綱抓緊修訂2024-10-25
-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冊城鄉規劃師迎來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發展前景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