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入為出應成為城市建設恪守的準則


一座以“滿城挖”著稱的中部城市,不斷提升城市定位、不斷加碼城建規模,引起了不小的爭議。而在建設工地密度增大的同時,地方政府已是債臺高筑,由于城建資金緊張,本應在2009年通車的白沙四路、白沙五路等道路今年“暫無建設計劃”。(9月22日《南方都市報》)
無獨有偶,日前有報道披露,山西大同也因“造城”面臨同樣的窘境,負債100多個億,并欲“托管”云岡石窟以解“危”。
其實,他們所面臨的城市建設境況,具有一定普遍性。長期以來,由于一些地方在城市規劃、建設上貪大求洋,而自身又缺乏應有的生成與償還能力,致使地方政府債臺高筑。一旦資金斷鏈、債務危機,就可能出現工程爛尾及一些半拉子工程。
國家發改委的一個課題組對全國12個省區的調查顯示,平均每個地級市要建約1.5個新城新區,144個地級城市竟要建200余個新城新區。城市建設就猶如吹氣球一般,在膨脹“肺活量”的鼓吹下,不僅出現了不少新城、新區,城市的邊沿也不斷外移。殊不知,城市建設缺少了經濟、產業的依托與跟進,規模越大潛伏的危機也就越大。或許,盡管城市外表光鮮美麗,但那僅是海市蜃樓,或是水中月鏡中花。這其實即是出現“空城”“鬼城”癥結所在。
小到家庭,大到國家,量入為出本應成為建設與發展恪守的準則。但不知源于何時,這竟成了因循守舊的代名詞;相反,“舉債經營”成了時尚與口號,備受青睞與推崇,并被認為是具有開拓精神。如此,大肆借債也便順理成章,而“管借不管還”又極大地在事實上助長了無視債務瘋漲只顧推動工程建設的行為。可見,這種借債與償債的權責不對等,是債務黑洞的一大推手。
為了面子“滿城挖”,卻不考慮資金來源和償還能力,這是典型的敗家子,不僅掏空了地方本就不富足的經濟根基,也將地方政府拖向債務的深淵,應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警覺,并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堅決嚴防新的債務產生,積極化解已有城建債務,警惕其拖累地方經濟。
編輯推薦:2013年城市規劃師VIP套餐 搶先熱招
最新資訊
- 注冊城鄉規劃師前景如何?三峽水電工程重磅開工,揭示背后的高端職業趨勢2025-07-21
- 注冊城鄉規劃師身價看漲?速看原由!2025-05-2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2025-05-07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的市場需求如何2025-01-08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未來前景可觀2024-12-13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2024-10-29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考試大綱抓緊修訂2024-10-25
-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冊城鄉規劃師迎來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發展前景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