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應化“被動”為主動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3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會議特別強調,要堅持質量第一,嚴禁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和滋生腐敗的“豆腐渣工程”,真正做到建設為民、惠民,以實際行動取信于民。
近來,城市內澇造成的慘劇、交通道路設施不合理引發的車禍、高溫烤問大地時人們對納涼場所的殷切眼神……當以上這些屢屢見諸報端時,我們身感受到了當前的城市基礎建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這些不足有一些是因為在動工之前沒有做到科學規劃,有些是因為在施工過程中偷工減料,其結果或是這些基礎設施建設不合理,或是每臨大事便不堪一擊。面對此情此景,不禁要問,難道只有當“天災人禍”、“人命關天”時,這些問題才會得到重視嗎?何時才能不讓城市基建“被動”的被這些因素牽著鼻子走呢?
不得不說,這次會議出臺的有關城市基建的方針政策確為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下了一劑“猛藥”。中央強調,要提高城市建設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法制化水平。在科學規劃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抓緊在建項目施工,加快新項目開工。堅持質量第一,嚴禁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和“豆腐渣工程”。雖然寥寥數語,卻點出了百姓內心所想,道盡了群眾心中所盼。
的確,城市基建不應總是慢氣候變化和民生問題一步。說來簡單,但這需要一整套完備的體系來為惠民工程“保駕護航”。在工程實施前,市政部門和相關老師應該根據實際需要和方針政策,提前設計好各種方案,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方便群眾,有前瞻性和遠見性地預設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應急設施和預案;在施工過程中,工程單位應當認真按照預設方案分毫不差地完成任務,并要及時進行的監理檢驗和測試;在施工完成投入使用后,要根據民眾反映和實際效果進行不斷地修整,并對已出現的問題嚴肅追究,必須責任到人。唯有如此嚴密的制度和落實,方能讓基建工程不再“短命”,也才能快“天災人禍”一步。
做好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同醫療衛生體系的構建一樣重要,也是在和百姓生命、健康“賽跑”著,可以避免許多本不應該發生的悲劇。因此,需要政府社會共同關注,也需要群眾積極建言獻策,讓我們的家園變得更加美好!
編輯推薦:2013年城市規劃師VIP套餐 搶先熱招
最新資訊
- 注冊城鄉規劃師前景如何?三峽水電工程重磅開工,揭示背后的高端職業趨勢2025-07-21
- 注冊城鄉規劃師身價看漲?速看原由!2025-05-2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2025-05-07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的市場需求如何2025-01-08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未來前景可觀2024-12-13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2024-10-29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考試大綱抓緊修訂2024-10-25
-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冊城鄉規劃師迎來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發展前景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