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規劃新取向:宜居生態規劃


宜居生態
“因地制宜”是關鍵
什么是宜居生態?董衛教授說這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基本是以城市為單位,注重綠化園林建設、水文水利建設、綜合性精神文化建設項目,以各種指標來衡量宜居的理想程度。它至少包括“宜居規劃”和“人性設計”兩層概念,除了在細節設計上要遵循人性化,在整體規劃上更是要符合區域內固有的生態循環結構,最關鍵的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根據區域的自身特點做規劃,尊重自然,不違反自然生態。
破壞歷史人文景觀去大興土木、在規劃設計時不考慮未來入住人群需求特點等常見問題,都無法達到生態規劃的要求。居住者應該是可以與周邊環境和諧共存的,而不需要強制的改造。董衛教授還打了個比方:現在開發商普遍將小區綠化率作為賣點,這就說明了我們現在的城市里缺少綠化,不得已只能尋求空間內相對的高綠化率。
“但是,地產開發往往是在前期規劃建房子的時候,大肆破壞原有綠化和生態系統,而在后期又為了提高綠化率而多鋪草皮來補救,這一來一去早就破壞了生態系統,也造成了大量的資源浪費。”
城市化
城鄉發展不需要二元對立
近十年來,城市人口的增加,外來人員的入駐,給住宅供應造成了很大壓力,城市擴容必然走向城郊。“兼村變城”是一個大趨勢。在宜居生態規劃思想背景下,董衛教授與東大社會學何志寧教授等一批學者共同提出了“城鄉共存發展”的建議。即在高速發展城市化的同時,對于城市周邊的鄉村地塊并不進行完全化的改造,適當保留一部分有特色、對生態系統有促進作用的風貌與人文。
何志寧教授說道:“幾年前,我看到過有人在市內秦淮河岸邊放羊,當時覺得這樣的風貌蠻好,城市中出現合理規模的農業化生活生產不僅不會影響到城市運行,還可以增加城市文化的多元性。南京北郊盛產蘆蒿的八卦洲,在近幾年基礎設施、社會事業、民用住宅升級發展中,取得了不錯的成果,但其傳統農業也還依然占據著一席之地,并能獲得不錯的經濟效益、口碑效益,城鄉共存恰恰正是宜居規劃思想的一種很好體現。”
未來路徑
開發商因地制宜 規劃者按需所取
針對南京近些年的城市規劃,董衛教授談到:南京近幾年在宜居生態規劃上做得還算不錯,尤其是老城歷史文化保護做得很好,但也積累了不少城市病。
對于開發商,董衛教授的建議還是那四個字,“因地制宜”。他建議:做地產開發不要破壞區域內的生態結構和歷史人文風貌。像目前住宅多為高層建筑,相對于傳統的多層,高層在解決居住壓力上的能力的確優于多層,但董教授還是建議不要在南京老城核心區域建造密集型高樓。高層建筑在哪里什么時期都可以建造,但南京老城的文化底蘊卻會受到不協調的高樓影響。
董衛教授最后說,要想達到城市整體的生態化,作為城市規劃者,未來除了要做到“因地制宜”更要做到“按需所取”,要根據居住的實際需求來做規劃、出讓土地,以避免造成浪費或住宅供應的緊缺的局面,這就要求規劃者對市場作出精確的預估。”雖然很困難,但這恰恰是宜居生態規劃的基礎。
最新資訊
- 注冊城鄉規劃師前景如何?三峽水電工程重磅開工,揭示背后的高端職業趨勢2025-07-21
- 注冊城鄉規劃師身價看漲?速看原由!2025-05-2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2025-05-07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的市場需求如何2025-01-08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未來前景可觀2024-12-13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2024-10-29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考試大綱抓緊修訂2024-10-25
-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冊城鄉規劃師迎來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發展前景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