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用城市設計譜寫美麗的空間交響曲


當前,南京的城市發展已經進入以創新驅動為特征的新階段,要求城鄉規劃以更高的眼界、站位和水準來完成自身的重構與工作轉型,從大開大闔轉向精雕細琢,兼顧規劃在宏觀層面的引領和設計在微觀層面的控制引導,以精致規劃、精品設計來順應并引導城市從“量”的擴張轉向“質”的提升。伴隨這一變化,城市設計這一規劃上的專業術語逐漸成為一個熱門名詞,越來越多地見諸于報端和公眾的視野。
在優化城市的產業布局、完善城市的空間形態、塑造城市的風貌特色、創造宜人的活動空間、提高城市的綜合運行效率等諸多方面,今天的城市設計究竟具有什么樣的內涵、地位和作用?我們不妨就從這個簡單的規劃術語談起。
城市設計的概念:以城市空間塑造為對象和舞臺
顧名思義,城市設計是以城鎮空間組織與優化為目的,對包括人、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在內的城市形體和空間環境所進行的研究和設計。城市設計應城市而生,其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遙遠的古代,我國不少歷史悠久的古都堪稱這方面的范例,諸如建筑、街道、廣場、影壁、牌坊、寺塔、亭臺等,在空間布局、視線對景、體型比例等方面都經過精心設計,構成各具特色的空間環境。
然而,城市設計作為一門學科,直到上世紀50年代才逐漸為世人所認知,其理論和方法也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逐步臻于完善。城市設計的概念自上世紀80年代引入我國后,不少知名學者也給予了不同解釋。齊康院士認為,“城市設計是一種思維方法,是一種意義通過圖形付諸實施的手段。”
總體而言,城市設計是對城市體型和空間環境所作的整體構思和安排,貫穿于城市規劃的全過程。比如在城市總體規劃中,諸如城市空間結構、特色分區、綜合交通、與自然環境的協調以及城市中心區的布局等,均涉及到城市設計的內容。住建部于2006年頒發實施的《城市規劃編制辦法》明確指出,編制控制性詳細規劃應當“提出各地塊的建筑體量、體型、色彩等城市設計指導原則”。
江蘇省住建廳擬定的《江蘇省城市設計導則》則對城市設計進行了更詳細的闡釋,“城市設計是以城鎮發展和建設中空間組織與優化為目的,對包括人、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在內的城市形體環境對象所進行的研究和設計。”
通俗地說,城市設計就是規劃工作者通過對城市的歷史人文、環境風貌、地區特色、產業和社會發展、建筑功能和形態等各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使人―建筑―環境的關系實現最優化,為市民塑造一個良好的有秩序的和諧的城市環境和城市生活。和城市規劃相比,城市設計更直觀,更具體。它是依據城市規劃,對一定區域內的城市空間進行的三維設計。和建筑設計相比,城市設計更綜合,它可以為建筑設計提供指導,解決單體建筑設計解決不了的城市功能和景觀問題。
面對復雜和多樣的現代城市,今天的城市設計站在歷史和未來錯綜的交叉點上,其內涵和外延已經不僅僅局限于以往的規劃、建筑、景觀等狹義層面和物質空間,也逐漸擴展到城市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城市功能、產業經濟、歷史人文、環境風貌、社會發展等關系日趨綿密復雜。
近年來,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城市設計在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和發展活力,彰顯城市歷史和特色,提高全體市民幸福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求全面加強和改進城市設計,并以城市設計為有效的載體,統籌和落實城市、片區和特色地段的產業、功能、景觀、格局和建筑。
這也意味著,為適應社會轉型和創新驅動的發展新模式,南京今后的城市設計工作思路必須實現“五位一體”,即城市設計成果應當包含城市功能的發展策劃、規劃設計、空間形態設計、道路交通設計和環境景觀設計這五個方面的內容。其中,要著重加強對城市功能發展策劃的研究,完善各類公共服務設施,塑造優美的空間形態,改善和優化地區交通組織,注重人的體驗,營造以人為本的人居環境,并推動南京城市規劃工作在已有的基礎上邁上新臺階。
當代城市設計的動向:理念、尺度和新思維
當代城市設計精品,在我國暫時還不像歐美城市那樣隨處可見。這和我們目前的生活方式、城市建造模式、公共空間管理機制,甚至社會意識等有密切關系,當然也和我們的城市設計思路有關。在太多的城市設計里面,內容多是對建筑形體、構筑物設施、綠化以及小品的直接描繪,鮮見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尺度、比例以及質感等的精心推敲,更難得看見對空間中活動的人的分析與研究。由這樣的設計開始,自然就隨處可見規模失當的街坊、街道上不連續的人行道、參差不齊的街墻,以及沒有宜人設施的布景似的廣場。
因此,城市設計首先要與城市發展策略結為一體,立足城市空間總體結構和發展重點,保障城市空間的整體秩序,并在此基礎上體現城市特色,提升和織補城市肌理。整體協調的城市設計應當有效規避城市到處可見標志性建筑帶來的混亂,這種無序的建設就像渾身披金戴銀的暴發戶,由于缺乏重點、各個片區的建設彼此沖突,最終腐蝕和模糊城市的個性和特色。
其次,城市設計必須回歸人的尺度,注重每個市民在城市空間中的體驗,強調人的存在,以及由人所構成的社會、文化、經濟、生態等對城市的影響。這就要求城市設計融入市民,浸潤文化,并規避宏偉壯觀的空間意象。國內不少地方由于認為視覺形象的改善可以吸引投資,于是就一味追求大尺度的街道、繁瑣裝飾的街景和巨大的公共開敞空間,但值得深思的是,這些街道和空間都缺乏人的活動,市民在城市公共空間中很難找到與之交融的親切感覺,這樣的城市設計對于城市中的人,似乎就成了一個難以接近、過于昂貴的奢侈品。
第三,城市設計要注重綜合性,變平面的規劃為立體的設計,在全面考慮功能、景觀、格局和特色的同時,在微觀層面要重點關注建筑之間、交通組織、地下空間等要素,對城市公共空間的尺度、比例、質感以及關聯性進行深入分析和精心推敲。好的城市設計就好比為鋼琴調音,既需要全盤考慮,又要反復調校每個局部,每個細微處,以達到最好的效果。
最后,城市設計還要順應和引導城市發展方向,密切關注未來低碳城市和生態城市的建設。這就要求城市設計更加重視土地利用的復合性,實現資源和要素的集約、集聚;在交通組織上更加重視公共交通和慢行交通,并提高居民出行的便捷性;在展現城市特色,塑造空間意象方面,更加重視保護自然山水格局和歷史文脈,使城市空間、建筑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同時,強加空間特色的個性塑造,對具有城市特色的地名、習俗、植被、建筑形式和材料等進行梳理,彰顯特征。此外,還要以現代綠色技術為支撐,更加重視能源節約、生態循環和可持續發展。
面對南京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城市設計無疑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提升空間。要使我們的城市空間成為引以為豪的家園,為市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規劃工作者還有很多方面、很多事情要做。但可以相信,只要我們以城市總體設計確定的南京空間特色和景觀美學為共識,強調生態、低碳的發展理念,堅持以人為本,并與項目實施緊密結合,未來一定可以構建一個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內涵豐富、開放多元、交通便捷、空間宜人的 “山水城林”交融的美麗南京。
城市設計的四個階段:
逐層遞進,漸次細化
在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城市設計扮演著聯系上下(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協調整體的重要角色。大到整個城市三維空間架構的制定,城市片區內外部空間的安排和協調,小到一條街道里巷的改造,一棟歷史建筑物的保護更新,乃至街道指示牌、樹種的選擇、道路鋪地,都可以包含在城市設計的范圍內。大致來說,南京的城市設計可以分為四個不同的階段,由整體到局部,由表及里,在不同尺度下逐層深入和細化。
第一個層面是對南京城市的整體設計和定位,它需要提出對城市總體格局、特色意圖區、城市空間景觀、建設開發高度的控制要求,還要細化對城市主要軸線、景觀視廊、街道界面、重要節點的控制研究。在這方面,南京新一輪的《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南京市空間景觀特色意圖區規劃》對城市空間特色已經進行了總體設計,為今后城市設計工作的開展和深入奠定了必要條件。在一個時空交錯的坐標軸上,南京是龍蟠虎踞、山水交融的綠色都會,是古今輝映、歷史文化積淀深厚的六朝古都、十朝都會,在邁向現代化人文綠都的進程中,也是一個多心組團式發展的現代都會。這就要求南京城市設計的原則,必須延續山川形勝的總體格局,彰顯底蘊豐厚的歷史文化,培育多中心、開敞式的現代都市。
具體到空間布局上,南京城市總體設計在市域、主城、老城三個層面劃定了城市的“特色意圖區”,確定了以長江為軸、擁江發展的空間發展戰略,以明城墻風光帶和百里長廊(明外廓和秦淮新河)構成兩個環狀的開敞空間,以組團跳躍的方式在老城外建設現代化新城,并以一系列自然特色片區來彰顯南京的“山水城林”特色。
城市總體設計也是關乎一座城市的自然山水、歷史人文、現代文明和社會經濟、空間景觀的最頂層設計,是為城市量身定做的身份證明,也是以下各個層面城市設計的基礎。
次一個層面的城市設計是以片區為對象,包括南京老城、主城、副城、新城、新市鎮等。在這個階段,城市設計首先要妥善處理自然山水格局、歷史人文特色的關系。在注重土地混合使用,提高綜合效益,深化細分功能的同時,為有效地規避城市中常見的高層建筑和城市天際線混亂、建筑密度過高、交通混亂等弊端,需要對片區內的建筑物的高度進行合理分區,建立有序的城市空間,與自然山水對話,形成疏密有致,特色鮮明的城市空間。
同時,要加強中心區、軸線和濱水地區等重要地段和特色地區的設計控制,提出初步的空間關系意向。還要全盤考慮不同功能區的空間需求和人的活動,強化交通組織,以人為尺度,明確體驗城市空間的感知路徑,并對兩側的用地功能、開發強度、建筑尺度、綠化環境等提出原則性的控制或引導要求。
第三個層面是上一個階段城市設計的自然延伸,是針對特定地段開展的城市設計。需要對城市核心區、門戶地區、濱水地區、主干道沿線、鐵路沿線、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街區、歷史軸線等重點地區和特色地段,進一步放大比例尺,細化地段內的空間關系,提出規劃控制和設計引導要求,以更加彰顯空間特色。
世界各國在這方面都進行了較為豐富的城市設計實踐,包括城市中心區、舊城區和成片舊街道的重建和改建,各種類型的新城、新居住區、城市廣場和公共活動中心、大型交通運輸樞紐、大型綠化地帶等。例如,業已成為歐洲金融中心的英國倫敦金融城、澳大利亞堪培拉中心區、以“綠色翡翠”項鏈著稱的美國波士頓查爾斯河岸,都堪稱經典范例。近年來,南京也同樣不乏成功的案例,如河西新城中心區設計塑造了獨特的CBD“綠軸”、連續步行長廊和有序的街墻,外秦淮河沿線城市設計以河道水體為主軸,兩側親水空間為輔軸,構筑帶狀的綠色開放空間的整體空間風貌,連通周邊城市重點風貌區段,形成層次豐富、有機整體的外秦淮河風貌帶。
最底層的城市設計則依據上述三個層面的城市設計,與控制性詳細規劃相結合,它直接面對具體的開發地塊,提出詳盡的城市設計導則,以指導項目設計和開發。對公眾來說,這個階段的城市設計可能最直觀也最容易體認,這時候的比例尺通常已經細化到1:1000或1:500,其內容也更加林林總總,不遺巨細,包括建筑高度控制、街道界面、交通組織、開敞空間、地下空間和互通,乃至建筑體量、風格、色彩、環境設施、鋪裝等等。設計導則的制定使城市設計意圖的最終“落地”,使城市空間和諧有序,各種物質資源達成最優化的綜合效益,用人的尺度去衡量理性的物質空間,使其更富有人性和活力。
另一個方面,城市設計導則規范控制的,是基本的、共性的有序空間,與建筑設計的個性并不形成沖突,正如對位法并不會阻礙作曲家的創作。它就像一個特定的舞臺,建筑設計師在其間可以盡情展現獨特個性和才華。
編輯推薦:2013年城市規劃師VIP套餐 搶先熱招
最新資訊
- 注冊城鄉規劃師前景如何?三峽水電工程重磅開工,揭示背后的高端職業趨勢2025-07-21
- 注冊城鄉規劃師身價看漲?速看原由!2025-05-2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2025-05-07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的市場需求如何2025-01-08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未來前景可觀2024-12-13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2024-10-29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考試大綱抓緊修訂2024-10-25
-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冊城鄉規劃師迎來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發展前景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