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國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實務相關總結



省域國土空間規劃
考試重點:
1.城鎮職能及定位:與上位規劃、定位不匹配(定位為旅游城市,或者圖例中有歷史文化、風景名勝資源,適合發展旅游,限制工業發展;如果有旅游資源、歷史文化,城市定位及性質(是否準確)也要往這個方向靠)、資源稟賦(生態環境差、脆弱敏感確大力發展城鎮,缺水確發展化工)的關系,區域協調發展。
2.三區三線: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內容:生態功能重要區、敏感脆弱區、潛在重要生態價值區(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沙漠化;石漠化;生物多樣性維護;海岸防護及侵蝕區;防風固沙),自然保護地(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自然公園的核心區、保育區),其他(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核心區,世界自然遺產的核心區和緩沖區,其他類型禁止開發區的核心保護區)。
永久基本農田補劃:遵循“數量相等、質量相當”的原則。禁止圍湖造田、圍墾河流。
城鎮開發邊界:包括城鎮集中建設區、城鎮有條件建設區、特別用途區;特別用途區包括與城鎮關聯密切的生態涵養、休閑游憩、防護隔離、自然和歷史文化保護等地域空間。
城鎮開發邊界外不能設立開發區、工業園區。規劃區劃定不合理,應將機場和取水口等重大基礎設施劃入規劃區范圍。
三線管理:調整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需報國務院審批,調整城鎮開發邊界需報原國土空間規劃審批單位審批。
3.人口及城鎮化率:五不加,水資源短缺;能源、土地資源短缺;現狀人口呈負增長態勢;主體功能區不適宜城鎮化發展;地質災害區域;
城鎮化率,城鎮人口/總人口,不是縣城城區人口/區域總人口。(城鎮人口包括了鄉鎮城區的人口)
4.城鎮等級及規模結構:城鎮的等級規模結構呈“金字塔”狀;重點鎮的布局不合理,鎮的布局偏于集中一方,服務及帶動周邊鎮發展的作用不強。
5.產業發展:地形情況(工業布局在四周環山或者山谷地帶,由于靜風或者逆溫層現象會出現有害的工業煙氣滯留或者擴散緩慢,加重環境污染);市情情況(水資源短缺的城市不發展造紙工業,電能源短缺的城市不發展電解鋁工業,旅游資源豐富的城市不發展重化工產業);污染(有污染的產業不應布置在城市的上風向,旅游、水源保護地、生態敏感地帶、漁港等地段不宜發展造紙、化工、鋼鐵、火電等有污染且所在地不適宜的工業,河心島布置工業不合理,污染且影響行洪,危及自身安全);交通(遠離主要交通道路,運輸成本高;遠離城鎮,不利于利用城鎮資源);協作(沿海港口、工業區之間交通聯系不便,不利于產業之間的協作,不利于形成沿海經濟產業帶;相關產業要相對集中布置,有利于產業之間的協作;機場周邊宜布置精密機械及精密電子產業)
6.綜合交通:機場(城市群共享,機場周邊的產業應該沒有廢氣、煙塵、電磁污染,產業運輸應該和航空的運輸特點一致;基礎設施重復建設,造成浪費,機場周圍布置建材、機械工業區與機場運輸性質不符且影響航空安全,機場旁邊不應布置建材);港口(選址在水深岸線穩定的區域,陸上用地廣闊(有灣(凹處))水深岸穩陸闊交通好);避開自然保護區等環境敏感區(礁石海岸、沙軟潮平、紅樹林、臨海濕地、珊瑚礁、泥質海岸不能建港);疏港交通合理,高速公路沒有很好的連接中心城市和港口,沿海港口、工業區之間交通聯系不便,不利于產業之間協作及形成沿海經濟產業帶;應綜合考慮港口內部輸運系統與港口外部輸運系統,區域性鐵路、公路和城市道路的有機聯系、合理銜接;客運港與鐵路車站、長途汽車站之間有方便的聯系;公路(城鎮、工業區、區域物流園要有便捷的對外交通)(等級不合理;高速公路應遠離城市中心,采用互通式立體交叉以專用的入城道路與城市聯系;應該加強大城市與港口城市之間的高速聯系,兼顧中小城市的交通需求;路線不合理:道路穿越山體,道路穿越各類保護區;需要交通聯系的未規劃,無需交通聯系的反而規劃:城鎮或者產業區之間沒有道路相連;重要的港口需要通港鐵路運輸專線;港口、機場、高速公路之間缺乏道路聯系,無法形成公鐵水空聯運)。鐵路:一般鐵路,客貨兼顧;高速鐵路,主要連接客流量大的點,如城市、機場、景區等)
7.海洋保護:按權利,內水、領海(12海里)、毗連區(又12海里)、專屬經濟區、大陸架;按功能:漁工交游特他;岸線保護(優質沙灘、典型地質地貌景觀、重要濱海濕地、紅樹林、珊瑚礁所在海岸線為嚴格保護岸線(不占用不影響));不填海,不開發無人島。
溫馨提示:2021年城鄉規劃師考試已經結束, 進入成績查詢階段。為了幫助考生及時獲知考試相關信息,防止錯過。小編建議提前填寫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屆時我們會提醒2021年城鄉規劃師成績查詢等通知。
中心城區規劃
1.規劃區范圍:應將與城市發展關系密切的城市水源地、機場、風景名勝區、歷史文化遺存地區、工礦點等劃入范圍。
2.三線劃定: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的保護;城鎮開發邊界,集中建設區+彈性發展區(集中建設區的8%-15%)+特別用途區(與城鎮空間密切的山體水系游憩隔離空間);總面積可以是集中建設區的1.5倍;管控要求:邊界外不能有開發區,可以有線性工程、郊野公園、風景游覽、歷史文化保護、鄉村。
3.城市規模:新建城市的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指標應在85.1-105㎡/人內確定;首都的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指標應在105.1-115㎡/人內確定;邊遠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城市,以及部分山地城市、人口較少的工礦業城市、風景旅游城市等,應專門論證確定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指標,且上限不得大于150㎡/人。(例:規劃城市建設用地規模超標準,城鎮規劃人均建設用地120㎡/人,違反了相關規范標準,城市人均建設用地為65-115㎡/人;現狀人均建設用地為106.1㎡,按照規范,規劃人均城市建設用地面積指標允許調整幅度為-15--0.1㎡/人,其規劃人均建設用地只能減少,不應增加至108㎡/人);鎮,人均超過100不能增加,超過140,要調整到140以內。
4.城市建設用地結構:居住用地(25%-40%),人均(一、二、六、七氣候區28-38㎡;三、四、五氣候區23-36㎡);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5%-8%),人均5.5㎡;工業用地(15%-30%);道路與交通設施用地(15%-25%),人均不小于12㎡;綠地與廣場用地(10%-15%),人均10㎡;(例:居住用地占比偏高,違法了相關法律法規)。
5.用地拓展方向:城市主要聯系方向,避開基本農田,選址荒地;綜合判斷是否要跨河、鐵路、高速公路發展。
6.用地布局:居住用地:環境好(無污染、景觀好、上水上風向)、配套好,交通暢(結合軌道交通站點布置);居住用地應協調與城市就業區和商業中心等功能地域的相互關系,以減少居住與工作間的鐘擺式交通,居住與消費的出行距離與時間,(居住用地不應安排在防洪堤內,影響排洪和危及自身安全)。商業用地:交通便利,人氣足。但不能被交通性干道穿越,(例:衛生院不宜與過境交通干道相鄰,過境交通將對醫院造成噪音和粉塵影響;衛生院和小學位于縣城東南部,對縣城北部服務不便,小學服務半徑不足;大型商業過于集中在古城北部,不利于古城保護;大型商業過于集中在古城北部,不利于古城的保護);工業用地:職住平衡;對外交通,有與工業特點匹配的對外交通,大宗貨運可建鐵路專線;污染小,有污染的工業選址應選擇對城市影響小的地段,遠離居住區,設置防護綠地,風向水向;集約用地,工業向開發區集中。倉儲用地:交通關系,依托鐵路、公路、港口、機場設置,布置在低地價的地段,危險品倉儲布置在城外獨立地段。(倉儲用地布局不合理,應相對集中在鐵路貨運站一側,與工業互相協作)綠地:公園綠地(人均不小于8㎡),防護綠地,河流、鐵路、公路、有害氣體工廠周邊設置,高速公路、鐵路等兩側要設防護綠地,工業與居住區之間要設防護綠地,污染性強,有爆炸危險的用地要設防護綠地,(工業、倉儲及油庫臨近河岸占滿岸線資源布置不合理,應增加生活岸線)。
7.城市交通:對外交通,國省道,不穿越城區,組團布局的從組團之間穿過;高速公路,出入口位置,間距(不小于4),數量;與城市道路的連接,與交通性干道連接;鐵路,高鐵,車站設置在中心城區內,普通鐵路,設置防護綠地,考慮對城市交通的影響,車站位置,客運要便于服務居住用地,貨運要便于服務工業;城際鐵路站,靠近中心城鎮和城市主要中心。機場,和城市距離正確(干線最小20km,支線最小10km),和城市聯系方便(快速路、高速公路、軌道交通相連接);內部交通,路網密度,工業及物流是4,中心城區及居住區是8,商業區及就業密集區是10-20;路網與城市結構協調,快速路不穿組團,在組團間通過,不同組團之間至少2條干道連接。交叉口,不畸形(例:錯位相交、5條道路相交、夾角70°以上)。間距合理(立交為1.5km,其他極限最小150m)。支路不宜直接和主干道相交,支路不和過境國道相交;軌道交通:道路紅線寬度(小于20萬人,最寬40米;20-50萬人,最寬55米;大于50萬人,最寬70米)。軌道交通,站點800米內步行系統可達性好,站點與地面公共交通結合性好。貨運交通,對外貨運,地區性貨運中心臨近對外貨運交通樞紐;內部貨運,管道運輸,長輸油輸氣管道不穿越居住區;
8.歷史文化保護:主干道路不穿越,歷史城區外圍可設環路。生活延續性,用地性質不能偶大量的商業、工業。
9.兩種設施:自來水廠,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距離20萬人以下城市2公里,20萬人以上城市5公里,距離居民點500米,周邊100米綠地);
村莊規劃
1.村莊分類:集聚提升(人多錢多條件好,規劃重點編制);城郊融合(城郊附近,建成區外,城鎮開發邊界內的村莊;規劃考慮城鄉產業融合發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公共服務共建共享);特色保護(歷史文化名村、傳統村落、少數民族村寨、特色村莊,規劃要保護布局完整);搬遷撤并(生態脆弱、環境惡劣、自然災害頻繁、項目建設需要搬遷的村莊;不單獨編制);
2.規劃編制:編制主體是鄉鎮人民政府;村莊規劃在報送審批前應在村內公示30日,報送審批時應附村民委員會審議意見和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的決議;規劃批準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規劃成果應通過“上墻、上網”等多種方式公開,30個工作日內,規劃成果逐級匯交至省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疊加到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上。
3.用地布局:選址:避開洪澇、滑坡、泥石流、地震斷裂帶等自然災害影響地段;宅基地布局:農村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兩種設施用地:設施農業用地包括農業生產中直接用于作物種植和畜禽水產養殖的設施用地。其中,作物種植設施用地包括作物生產和為生產服務的看護房、農資農機具存放場所等,以及與生產直接關聯的烘干晾曬、分揀包裝、保鮮儲存等設施用地;畜禽水產養殖設施用地包括養殖生產及直接關聯的糞污處置、檢驗檢疫等設施用地,不包括屠宰和肉類加工場所用地(工業應集中到工業園區),設施農業能使用一般耕地,不轉用、不審批、不占補平衡;經營性用地: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使用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建設用地興辦企業或者與其他單位、個人以土地使用權入股、聯營等形式共同舉辦企業的,應當持有關批準文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準。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五個條件:一是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二是符合規定的用途,僅限于工業和商業等經營性用途;三是權屬清晰;四是經集體依法決策,應經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村民會議三分之二以上成員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五是簽訂流轉合同。留白用地;不超過5%的建設用地機動指標,村民居住、公益設施、文旅設施及新產業新業態等用地可申請使用;
4.產業用地:不安排工業,工業向工業園區集中;直接服務種植養殖業的農產品加工、電子商務倉儲保鮮冷鏈、產地低溫直銷配送要在建設用地范圍內布置;用本地資源開展農產品分揀、初加工、發展休閑觀光旅游而必須的配套設施建設可在建設用地外少量安排,但不能占生態紅線,占基本農田、突破建設用地指標及破壞歷史文化;宅基地可以復合利用發展民宿、農產品初加工、電子商務。
5.歷史文化保護: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整體特色保護,不大拆大建、不拆真建假;保護村落的傳統選址、格局、風貌;嚴禁以保護利用為由將村民全部遷出。不改變街巷空間尺度和風貌;保護原有肌理、鄉村風貌及建筑特色;核心保護區不新建、不拆;文物保護單位按文物保護要求保護;歷史建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禁止沒有依據的重建和仿制。
6.生態保護:慎砍樹、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
7.配套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村委會、文化中心、養老托老;市政設施:污水、垃圾處理。
8.耕地保護:一般耕地保護:設施農業看護房只能是一層,養殖設施可以是多層;禁止任何單位和個人閑置、荒蕪耕地。已經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業建設占用耕地,一年內不用而又可以耕種并收獲的,應當由原耕種該幅耕地的集體或者個人恢復耕種,也可以由用地單位組織耕種;一年以上未動工建設的,應當繳納閑置費;連續兩年未使用的,經原批準機關批準,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無償收回用地單位的土地使用權;該幅土地原為農民集體所有的,應當交由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恢復耕種;要嚴格控制鐵路、公路兩側用地范圍以外綠化帶用地審批,道路沿線是耕地的,兩側用地范圍以外綠化帶寬度不得超過5米,其中縣鄉道路不得超過3米。永久基本農田:不種樹、不種草、不種林果、不挖塘養魚;破壞耕作層的、養殖設施不能有基本農田;連續兩年拋荒,收回。
居住區規劃
1.住區結構:體現新的發展理念:共享、TOD、降低用地強度、增加綠地面積、養老與步行系統;TOD的特點,軌道交通站點周邊布局公寓、公租房等高密度用地;居住街坊:0.1-0.3萬人,用地面積2—4公頃,配套為便民服務設施,包括物業管理、便利店、活動場地、生活垃圾收集點、停車場等設施;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0.5—1.2萬人,用地8—18公頃;包含3—4個居住街坊+配套的中心,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合建用地不低于0.3公頃(設社區居委會、幼兒園、文化站)(社區服務站、文化活動站、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商業網點等服務設施,宜集中布局、聯合建設,并形成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十分鐘生活圈居住區:1.5-2.5萬人,用地32—50公頃;包含3-4個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配套的中心(設小學);十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5-10萬人,用地130-200公頃;包含3-4個十分鐘生活圈居住區+配套的中心;街道綜合服務中心合建用地不低于1公頃(設街道辦事處、初中、司法所、派出所、社區醫院);
2.主要指標:居住街坊最大容積率3.1,最小容積率1.0,最大建筑高度80米,最大建筑密度高層22%,多層最大值32%;高層建筑的街坊綠地率最低35%,多層住宅綠地率最低為30%;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人均居住用地面積最小值是18㎡。
3.建筑布局:有水或綠地時,與景觀的關系(沿江注意空間布局關系,形成沿江布置底層,遠離江面布置高層,注意保留視線通廊,例如:小區周邊有景區要形成視線關系,注意與保護建筑的關系,保證住宅景觀視線的均好性,又不會對沿江景觀視線造成影響);建筑朝向(北方建筑布局不宜采用圍合式布局,會造成拐角建筑日照不足);整體布局,空間豐富、避免呆板;
4.交通組織:與城市道路的關系,街坊之間是城市支路,紅線寬度14-20米,支路不開向快速路、主干道及其他道路交叉口;滿足“小街坊、密路網”的要求,支路間距宜為150-250米,不應超過300米,采取穩靜化措施;街坊內部的道路系統,至少兩個車行道與城市道路連接,主要附屬道路寬4米,其他附屬道路寬2.5米,道路距離建筑、圍墻極限最小值1.5米;人車關系,步行系統的合理性,便捷、通公共交通站點方便,關注步行系統,安全便捷、尺度適宜、公交優先、步行友好的基本原則。步行系統應連續、安全、無障礙,并應便捷連接公共交通站點;人車干擾小,車輛不停在住宅單元入口附近;人行出入口間距不宜超過200米;規劃支路不能開向城市道路交叉口,與大中城市主干道交叉口的距離,自道路紅線交叉點量起不應小于70米,出入口的距離,兩個出入口間距是否太近,機動車道對外出入口間距不應小于150米,規劃道路和城市道路的角度宜垂直,規范規定大于75°;停車,停車位數量,地上停車位應優先考慮設置多層停車庫或機械式停車設施,地面停車位數量不宜超過住宅總套數的10%,地下停車場出入口位置。
5.日照:住宅日照,最低標準為大寒日2小時;其他日照,老年人建筑為冬至日2小時,幼兒園建筑為冬至日3小時。
6.消防:建筑形態,高層建筑的塔樓要有一個長邊,或者1/4的周長落地;消防間距,滿足多層與多層之間的建筑間距為6米,多層與高層是9米,高層之間是13米;消防車道,沿街建筑物長度大于150米或總長度超220米,設消防車道穿越建筑,尺寸為4米*4米,能連通所有的撲救場地;撲救場地,距離建筑物5-20米,寬10米,大于50米建筑長度與建筑等長。
7.綠地布局:公共綠地(G),內部包含10%-15%的體育活動場地;集中綠地(R),最小寬度大于8,1/3在日照陰影外,內部包含老人兒童活動場地;提高綠地比例,十五分鐘,2㎡/人,十分鐘,1㎡/人,五分鐘,1㎡/人,居住街坊,0.5㎡/人,上不包括下,總為4.5㎡/人。
8.配套設施:養老設施,托老所,5分鐘生活居住圈配置,環境良好地段;養老院,15分鐘生活圈居住區配置,環境良好地段,老年人設施場地范圍內的綠地率,新建不應低于40%,擴建和改建不應低于35%;教育設施,中學,15分鐘生活圈居住區配置,服務半徑1000米;小學,10分鐘生活圈居住區配置,服務半徑500米;中小學上學不應穿過城市主要道路,注意校區內不得有架空高壓輸電線、長輸天然氣管道及輸油管穿過,周邊不能有易燃易爆的工業及倉儲;不設在干道交叉口,出入口不能正對交通性道路,出入口距離道路交叉口大于100米;中小學要有活動場地,至少要有200米環形跑道;還要有球類場地;運動場長軸要為南北向;教學樓長邊、教學樓和運動場地邊緣的距離不應小于25米;周邊不能有醫院、殯儀館、監獄、車站等有不良影響的場所;避開干道交叉口;教學用房設置窗戶的外墻與鐵路的距離不應小于300米;與高速路、地上軌道及城市主干道的距離不應小于80米;幼兒園,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配置,服務半徑300米,層數不超過3層,3班及以下可合建,室外活動場地生均4㎡,不少于1/2面積在當地標準日照陰影范圍之外,綠地率最低為30%,幼兒園不應該與變電站、公交車首末站、大型停車場、垃圾中轉站等相鄰,避開長輸油輸氣管道及高壓走廊(例如:不應與住宅樓合建,缺少獨立活動場地,日照不滿足要求);商業,社區商業不開向快速路及主干道。
以上內容為2021年全國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實務總結(部分),僅供大家學習參考。此外小編為大家收集整理了2021年城鄉規劃師真題及答案,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在官網公布2021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成績之前,大家可以根據小編整理的真題及答案預估考試成績。此處也會持續更新城鄉規劃師考試大綱、教材變動、模擬試題、高頻考點等備考資料,供大家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2025年城鄉規劃師考試:考前一天提醒與考場發揮提分法(9月20-21日適用)2025-09-19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考前一天提醒與拿分技巧清單(9月20–21日適用)2025-09-19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備考全攻略:學習規劃+資料領取助力高分2025-09-09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怎么備考?高效提分方法與備考資料領取指南2025-09-09
- 2025北京城鄉規劃師答題技巧全攻略:抓住高分關鍵點2025-09-05
- 2025城鄉規劃師報考技巧全解析:高效備考不走彎路2025-09-05
- 2025注冊城鄉規劃師如何備考?高效通關的經驗與技巧分享2025-09-05
- 2025城鄉規劃師備考經驗分享:高效通關的實用指南2025-09-05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備考經驗:高效備考策略與實用技巧分享2025-08-26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備考經驗:提升備考效率,輕松應對考試挑戰2025-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