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師|我國鄉村規劃的類型綜述


注意:2021年城鄉規劃師考試時間定于10月23、24日,開通“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 功能,使用該服務后即可及時免費收到各地區2021城鄉規劃師報名時間等相關節點信息等。
自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鄉村”和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我國鄉村發展建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社會各界對城鄉規劃所承擔職責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一時期,我國鄉村規劃編制實踐不僅數量快速增長,類型也更加多樣,除了傳統的鄉村規劃類型外,還出現了眾多基于國家政策要求和鄉村的多樣性需求的新規劃類型。同時,隨著各界對鄉村及鄉村規劃理解的深入,鄉村規劃在編制理念、技術和內容上也不斷創新,規劃發展進入了全面探索的新階段。本文將重點梳理當前主要鄉村規劃類型,并對部分新型鄉村規劃的特點與作用進行分析示例,以此為更好地開展鄉村領域的研究與規劃編制工作提供基礎。
鄉村規劃的發展歷程
1●1950—1970年代:萌芽階段
建國之前至建國初期,我國鄉村建設基本處于自發狀態,新中國成立之后,為促進農業生產,國家開始推行土地改革、開展人民公社運動和“農業學大寨”運動等農村合作化運動。在這一系列運動的要求下,農村統一規劃了與集體生產活動相適應的場所與建筑物。除了住宅建設以外,這一時期的鄉村規劃還涉及到與生產和文化活動相關的內容。如1958年上海郊區先鋒農業社農村規劃內容包括總體規劃和農民新村規劃等方面。這一時期鄉村發展理念遵循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大框架,鄉村建設與規劃的思路統一、缺乏多樣性。
2●1980—2005年:起步階段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開始加快農業發展、推動農村改革,農民也積極自發修建住宅。這一時期國務院頒發了《村鎮規劃原則(1981)》,明確村鎮規劃的編制包括總體規劃與建設規劃兩個階段,規劃成果應包括“兩圖一書”,成為鄉村規劃編制的指導依據,鄉村規劃開始有了理論基礎、方法和技術標準。1993年,國務院又出臺《村莊和集鎮規劃建設管理條例》,鄉村規劃正式步入有法可依時期。2003年,黨中央提出“統籌城鄉發展”,鄉村的價值和重要性得到重新認識。這一時期的相關規定為鄉村規劃提供了技術與法律支撐,但這些規定偏原則性,對鄉村的差異性和縣市級層面的規劃編制細則尚未考慮。并且在這一時期,城鎮仍處于優先發展地位,這也導致了鄉村規劃重視程度不夠高、規劃實施情況不佳。
3●2005—2010年:高速發展階段
2005 年,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鄉村第一次成為國家發展建設的焦點,新農村規劃也由此在全國迅速開展。2008年《城鄉規劃法》實施,進一步為鄉村規劃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在地方政府主導下,各地結合鄉村發展實際開展了大量實踐工作,如江蘇省“城鄉規劃全覆蓋”、浙江省 “萬村整治、千村示范”、安徽省“千村百鎮示范工程”等。繼而,各省市出臺了相關技術導則、要點和編制方法,以適應不同類型鄉村規劃的編制需求。這一時期的鄉村規劃主要包括新農村建設規劃、環境整治規劃等,偏重物質環境建設,對鄉村經濟社會發展考慮較少,并且規劃思路與理念照搬城市規劃的現象比較突出。
4●2010年至今:全面探索階段
2012年,黨的十八大提出建設“美麗鄉村”,鄉村發展建設與規劃工作進入了新高潮。各地結合已經開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組織編制了各種形式的美麗鄉村規劃,還出臺了地方建設標準等規范性文件。上海在2014年鄉村大調研摸底工作基礎上,大規模開展了以村莊改造為載體的美麗鄉村建設。浙江省總結全省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經驗,發布了全國首個美麗鄉村建設省級標準。此時的鄉村規劃,從過去重視物質環境建設逐漸轉變為綜合考慮鄉村社會經濟、文化傳承以及人居環境等各個方面。國家也相應出臺了指導鄉村規劃工作的各類政策,如2015年住建部出臺關于《改革創新、全面有效推進鄉村規劃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依據建設決策編制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指導鎮、鄉和村莊規劃編制。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將鄉村發展建設推向了國家戰略高度,并明確了鄉村振興的目標與路徑,成為引領全國鄉村發展建設工作的總綱領。這一時期的鄉村規劃數量和類型都比以往更豐富,規劃理念與技術手段均不斷創新,在關注鄉村發展長遠目標的同時,對鄉村的多樣性需求有了更為深入和理性的現實考慮(詳見表1)。
表1 鄉村規劃的發展歷程

現階段鄉村規劃的特點
1●規劃類型豐富
多元當前,鄉村規劃工作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規劃的數量與類型也不斷增長。并且,隨著傳統規劃在編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局限性逐漸顯現,各地出現了更多以解決問題和引導行動為導向的新型規劃,部分地區還在長期實踐過程中逐漸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規劃“體系”。如上海鄉村規劃經歷了“三個集中”、中心村規劃、新村建設等歷程之后,2014年開始了以村莊改造為目的的美麗鄉村建設,并先后組織編制了包括村莊規劃、村莊布點規劃、村莊整治規劃、村莊保護規劃、郊野公園與單元規劃、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等多種類型的鄉村規劃。浙江省自2003年啟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行動并開展村莊布局規劃以來,到2010年制定實施“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以及目前的“萬村景區化建設”,已全面形成以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為龍頭,村莊布局規劃、中心村建設規劃、農村土地綜合整治規劃、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規劃四項專業規劃為基礎的“1+4”縣域美麗鄉村建設規劃體系。四川省在2005—2014年間也先后在全省組織編制了村莊布局規劃、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農村環境衛生整治規劃、新農村綜合體建設規劃、新村建設規劃等5類鄉村規劃。
2●規劃理念與內容不斷創新
總體來看,目前我國鄉村規劃的實踐發展明顯超前于理論和技術規范發展,且隨著社會各界對于城鄉規劃應承擔的職責的期許上升,以及鄉村地區的多樣化發展需求得到進一步認識,鄉村規劃的編制工作在理念、技術與內容等方面也在不斷創新。
上海郊區在其四級法定城鄉規劃體系(包括郊區區縣總體規劃、在此基礎上的新城和新市鎮總體規劃,以及村莊規劃)基礎上,根據實際工作需求,2013年啟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并結合《上海2035》規劃編制,開展了《統籌城鄉規劃,優化完善郊區城鎮結構和功能布局研究》《上海市土地整治促進城鄉空間結構優化的路徑與方法研究》等研究工作,同時開展了郊野公園/單元規劃、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區縣層次的村莊布點規劃等創新規劃實踐工作,并出臺了《上海市村莊規劃編制導則(試行)》《上海市村莊地區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導引》等技術導引文件。2015年根據住建部提出編制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的要求,上海積極探索高度城市化和網絡化的國際大都市郊區鄉村建設規劃的編制方法,編制了區級層面的鄉村建設規劃。
江蘇省于“十二五”時期提出“美好城鄉建設行動”并全面推進“村莊環境整治行動”,以鄉村建設和村莊人居環境改善為切入點,本著“急用先編、按需編制”的原則,重點開展了以下三類主要規劃實踐工作:以村莊環境整治行動規劃來制定改善鄉村的各項決策,以全省鎮村布局規劃引導公共資源配置和村莊分類整治,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江蘇省村莊規劃導則》和《江蘇省村莊平面布局規劃編制技術要點(試行)》,據此編制村莊規劃和村莊詳細規劃,以指導村莊各項建設和整治行動。“十三五”時期,江蘇省提出“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重點開展了美麗鄉村規劃、特色田園鄉村規劃等創新規劃編制工作。
主要鄉村規劃類型
我國鄉村規劃主要包括鎮總體規劃、村鎮體系規劃、村莊規劃,以及保護規劃類如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傳統村落保護規劃等,近年來出現了各類以需求為導向的“解決問題型”和重在引導行動的“行動指導型”規劃類型。譬如,注重鄉村生態環境與資源保護、經濟產業發展、風貌與文化傳承以及社會穩定的美麗鄉村規劃;建設決策先行、注重各項建設項目落實的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以村莊人居環境整治為主的村莊整治規劃;整合自然人文資源、促進旅游產業發展的鄉村旅游規劃;此外還有農業產業示范區規劃設計等多種規劃類型。并且,在建設美麗鄉村的大背景下,鄉村建筑設計和景觀設計也受到越來越多關注。
從規劃覆蓋范圍和解決問題的角度來看,既有區、縣(市)域層面的統籌性規劃,如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村鎮體系規劃、美麗鄉村規劃、全域旅游規劃(策劃)等;也有鄉鎮層面的發展規劃,如鎮總體規劃、特色小鎮規劃等;村莊層面的規劃除法定的村莊規劃對村莊發展和村域空間作出統籌安排以外,還有針對具體問題和發展需求的行動引導規劃如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村莊整治規劃、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等(詳見表2)。

新型鄉村規劃實踐
1●村莊規劃
村莊規劃是城鄉規劃法所確定的法定規劃,也是規范性文件相對較為齊全的規劃類型。
根據《城鄉規劃法》要求,村莊規劃的內容需包括:規劃區范圍,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電、垃圾收集、畜禽養殖場所等農村生產、生活服務設施、公益事業等各項建設的用地布局、建設要求,以及對耕地等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遺產保護、防災減災等的具體安排。
但是隨著鄉村規劃日益受到重視,村莊規劃編制也更多地突破傳統的主要限于建設管控安排的內容,更多納入對村莊發展的各方面安排,成為統籌村莊發展與建設管理的規劃類型,“按需編制”特色逐漸明顯。
為此,各地在《城鄉規劃法》基礎上,制定了相應的編制技術導則。如《江蘇省村莊規劃導則》(2008)將村莊規劃分為兩個層次——村域規劃和村莊(居民點)建設規劃。村域規劃以行政村為單位,主要對村莊(居民點)布點及規模、產業及配套設施的空間布局、耕地等自然資源的保護提出規劃要求。村莊建設規劃則對居民點布局、住宅、道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等各項建設項目做出選址、規模、形態等具體安排。《上海市村莊規劃編制導則(試行)》(2010)提出村莊規劃主要包括村域規劃以及居住點和集中居住點規劃兩部分。其中村域規劃的主要內容包括用地布局、規劃重點、功能導向、人口規模、建設用地和農用地的布局及規模、各村居民點規模和建設類型、公益性公共服務設施規模、道路交通設施布局、基礎設施配置方式等內容;居住點和集中居住點規劃參照修建性詳細規劃深度編制,確定建設用地布局,對公共服務設施、市政配套設施具體安排,提出保護建筑等的保護要求,制定整治工程計劃等。

圖1 革新村用地規劃圖

圖2 革新村傳統村落保護區劃圖

圖3 革新村農村居住點布局規劃圖

圖4 革新村產業項目布局規劃圖
2●環境整治規劃
環境整治規劃是改善村莊發展基礎、提高村民生活水平的物質環境建設行動規劃。
該類規劃興起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時期的村莊整治行動,主要內容包括整治村容村貌、整理亂搭亂建、清理垃圾、改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等。最初從單個村莊整村整治開始,以新社區建設、空心村整理、城中村改造、歷史文化名村保護性整治等形式展開,逐步發展為涵蓋國家和地區級、縣級與鄉鎮級以及村莊三個層次的環境整治行動。
江蘇省建設廳于2011年在全省范圍內開展“江蘇鄉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民意愿調查”,并組織編制了《江蘇省村莊環境整治五年行動規劃(2011)》,按照調查意愿確定村莊垃圾整治、提供清潔的自來水、改善道路、清理河塘、提供公共場所等重點整治任務,并將全省自然村分為一般自然村、規劃發展村提出分類整治要求。

3●美麗鄉村規劃
不同于以往的以物質環境整治建設為主的規劃,美麗鄉村規劃強調鄉村物質環境和社會經濟文化的全面提升,注重從鄉村經濟產業、生態保護、文化生活、人居環境等方面制定發展策略與行動計劃。
總體而言,各地主要基于地方鄉村發展基礎,以及對美麗鄉村建設內涵的解讀開展規劃實踐,其規劃形式、內容與范圍不盡相同,“按需編制”特點明顯。規劃通常一方面注重從鄉村產業經濟、人口用地、生態保護、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強村富民等不同范疇提出統籌性策略,另一方面則高度重視行動策略,提出近期建設項目甚至預算。
浙江省于2003年開展“千村示范、萬村整治”行動,在此基礎上制定實施了“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從人居環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著手,逐步拓展建設內容,整體推進全省美麗鄉村建設與規劃工作;江蘇省于2017年開始推進特色田園鄉村建設,通過打造“生態優、村莊美、產業特、農民富、集體強、鄉風好”的特色田園鄉村以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目標,通過美麗鄉村規劃、特色田園鄉村規劃等指導全省鄉村建設工作;貴州省2013年提出“四在農家·美麗鄉村”創建活動,重點在村莊實施“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電、小康訊、小康寨”基礎設施建設六項行動計劃,以此改善鄉村發展基礎、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4●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
2015年,住建部明確要求各縣級人民政府組織編制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后,該類規劃在全國各地廣泛開展。
根據住建部文件,該規劃主要用于統籌鄉村空間、資源、設施和建設,并作為實施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直接依據,強調對建設項目的統籌以及近期建設項目的落實。目前尚無指導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編制的具體技術文件,各地紛紛根據實際情況開展規劃編制探索,已經產生了一些比較有特色的規劃實踐。
安徽歙縣認為此類規劃應重點探討鄉村空間聚集模式、鄉村發展重大問題、指導鄉村建設的關鍵性技術和中觀層面重大建設項目四個方面內容;上海市嘉定區從大都市周邊鄉村地區的發展方向和功能定位出發,提出構建扁平化的鎮村網絡、以低效工業用地減量為契機的集約化土地利用模式、“強一產、優二產、一三聯合發展”的產業發展策略、以城鄉均等化為目標服務配套方式等重點內容;廣州市增城區提出“體系搭建、三生共融、人地掛鉤、制度建設”的技術方法,重點研究以鄉村集群為主導的村鎮體系、“人地掛鉤”導向的人口與用地“減量增長”模式、以居民需求為依據的城鄉生活圈公共服務體系等,并以“美麗鄉村群”為組織單元落實具體的建設引導措施;云南省宣威市域鄉村建設規劃重點探索“建設決策先行”的內涵與決策落實機制,提出規劃遠期對接城市總體規劃發展目標、完善鄉村體系,近期統籌各項政策計劃并制定建設項目庫,指引保障建設項目落實的規劃重點。
5●全域旅游規劃
該類規劃主要通過市縣域層面的整體旅游策劃和規劃,來盤整地方發展資源并進行統籌安排,帶動鄉村地區環境整治和發展建設。
推進該項工作,需要在全域層面整理各項發展資源,并重點從推動旅游發展的角度進行評估和統籌安排。對于村落量大面廣、地域廣闊的鄉村地區,特別是有著較好休閑旅游發展潛力的大都市近郊而言,該規劃具有靈活且針對性強的突出特點,并且便于與多方主體在溝通中辨識發展資源,并根據發展策略進行資源的整合安排。同時,通過地區整體安排,對鄉村整體環境的整治乃至村莊聚落的整治和布局優化也會加以考慮,因此往往可以與整體層面的美麗鄉村規劃相結合,具有較好的適應性。
6●郊野單元規劃
上海市郊野單元規劃具有整合鎮(鄉)城市開發邊界外區域的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的職能,是推進鎮(鄉)級“多規合一”的實施性、策略性規劃。
在土地規劃體系中,郊野單元規劃是鎮(鄉)城市開發邊界外區域的土地整治規劃,是鎮(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推進和動態完善的管理平臺,也是鄉鎮建設用地減量化、土地整治和增減掛鉤的實施依據。規劃按規定程序批準后,納入鎮(鄉)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
在城鄉規劃體系中,郊野單元規劃是統籌鎮(鄉)城市開發邊界外區域各類用地的專項規劃,也是控制性詳細規劃和村莊規劃的整合平臺。
郊野單元規劃主要依據鎮(鄉)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新市鎮總體規劃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編制,規劃重點包括統籌鎮(鄉)域城市開發邊界外的建設用地、農用地和生態用地,推動郊區低效建設用地減量、生態文明建設、風貌品質提升、產業轉型升級和村莊有機更新,促進城鄉發展一體化。
規劃內容包括制定近期發展目標、統籌空間布局、細化空間落地和土地利用(含建設用地規劃、農用地規劃、生態用地規劃)、整合重點建設項目并實行單元圖則管理等。
2021城鄉規劃師考試備考進行中,小編將為大家整理城鄉規劃師考試精華考點、各科目模擬試題、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可以點擊下方按鈕免費下載。本次考試不理想的考生或者想要報名2021年城鄉規劃師考試的考生,可以使用這些資料提前復習!
最新資訊
- 注冊城鄉規劃師前景如何?三峽水電工程重磅開工,揭示背后的高端職業趨勢2025-07-21
- 注冊城鄉規劃師身價看漲?速看原由!2025-05-2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最新實施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文件2025-05-07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的市場需求如何2025-01-08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未來前景可觀2024-12-13
- 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城市公共交通條例》2024-10-29
- 我國注冊城鄉規劃師增至4.7萬余人,考試大綱抓緊修訂2024-10-25
- 自然資源部關于加強自然資源要素保障促進現代物流高質量發展的通知2024-10-25
- 注冊城鄉規劃師迎來重大利好政策2024-10-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發展前景2024-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