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城鄉規劃師考試《規劃原理》精選例題及解析(20)


相關推薦:2020年城鄉規劃師考試報考指南
1.公路汽車站又稱為長途汽車站,關于它的分類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
A.按其性質可分為客運站、貨運站、技術站和混合站
B.按其作用可分為客運站、貨運站和停車站
C.按其車站所處的地位可分為起、終點站和區段站
D.按其功能可分為休息站和就餐站
答案:A
【解析】按車站所處的地位可分為起點站、終點站、中間站和區段站。
【考點】第五章主要專項規劃☆☆☆☆☆考點14:城市交通及對外交通的主要設施及規劃要求;
①基本概念
城市交通的概念是指人和交通運輸工具在水、陸、空線路上的流動過程。通常分為市際交通(對外交通)和城市交通。
②對外交通
(1)鐵路交通:速度快、運量大,通過性好,不受天氣、氣候限制,但一次性投資大,建成之后運輸成本較低。
站場起主要作用,包括會讓站、中間站、區段站、編組站、客運站。
客運站:位置要適中,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可以位于市區邊緣,大城市則應深入城市中心區邊緣,方便旅客。
(2)公路交通:一次性投入大,速度快,運輸方便,減少裝卸損耗,運量小,運輸成本高。
分類:國道、省道、縣道3類。
分級:高速公路(設計時速80~120km)、一級、二級、三級、四級公路。
客運站:常設在城市中心區邊緣,用城市交通性干道與公路相連。
(3)航運交通:運輸成本最低,運量大,速度低,易受天氣、氣候影響。
港口分水域和陸域兩大部分。水深10米的岸線可停萬噸級船舶。
(4)航空交通:速度高,運量小,運輸成本高,投資大,易受天氣、氣候影響。
航空港:大型機場(7000×1000m)、中型機場(5500×1000m)、小型機場(4000
×1000m)。
凈空要求:機場跑道軸線位于城市側面相切位置,跑道中心與城市市區邊緣最小距離為5~7km;軸線通過城市,則跑道靠城市一端與市區邊緣距離,至少應在15km以上。
與城市距離:交通30min以內。
第五章主要專項規劃☆☆☆考點17:長途汽車站的類型;
長途汽車站包括客運站、貨運站、技術站和混合站。
2.在市區干流兩側筑有堤防,有利于洪水流通。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為( )。
A.干流筑有堤防,在支流上游修建水庫,并可根據干流水位的高低控制水庫的蓄泄量
B.干流筑有堤防,支流的洪水由截洪溝排入下游,其余地區的地面可設排水泵站排水
C.干流筑有堤防,支流的水在汛期由于受倒灌影響難以排入干流,但其流量很小,堤內有適當的蓄水坑或洼地時,可以在附近設排水泵排水
D.市內臨近支流地段內的地面積水可以設置排水泵站用來排水泄洪
答案:D
【解析】D項應該改支流為干流。
【考點】第五章主要專項規劃☆☆☆☆☆考點30:城市防災系統規劃的基本知識;
①防災措施
可以分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兩種,也可稱為軟、硬措施。
②主要災害防災標準考試用書
(1)防洪標準:以洪水重現期大小體現。≥150萬人口城市,重現期按≥200年設計標準;150~50萬人口城市按200~100年設計標準;50~20萬人口城市按100~50年設計標準;≤20萬人口城市按50~20年設計標準。
②抗震標準:地震烈度分為12個等級,6度是強震,7度是損害震。
③消防標準:參閱《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消防站建筑設計標準》。
④人防工程:戰時留城人口約占城市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的面積標準建設人防工程.居住區則按總建筑面積的2%設置,或按地面建筑總投資的6%左右進行安排。
(3)城市生命線系統
①設施高標準設防;
②設施的地下化;
③設施節點的防災處理;
④設施的備用率。
3.不同烈度設防區域對疏散場地的要求不同,下列有關人均避震疏散面積描述有誤的一項為( )。
A.當城市設防烈度為6度時,人均疏散面積為1.0m2
B.當城市設防烈度為7度時,人均疏散面積為1.5m2
C.當城市設防烈度為8度時,人均疏散面積為2.1m2
D.當城市設防烈度為9度時,人均疏散面積為2.5m2
答案:C中 華 考 試 網
【解析】當城市設防烈度為8度時,人均疏散面積為2m2
【考點】第五章主要專項規劃☆☆☆☆☆考點30:城市防災系統規劃的基本知識;
①防災措施
可以分為政策性措施和工程性措施兩種,也可稱為軟、硬措施。
②主要災害防災標準
(1)防洪標準:以洪水重現期大小體現。≥150萬人口城市,重現期按≥200年設計標準;150~50萬人口城市按200~100年設計標準;50~20萬人口城市按100~50年設計標準;≤20萬人口城市按50~20年設計標準。
②抗震標準:地震烈度分為12個等級,6度是強震,7度是損害震。
③消防標準:參閱《建筑設計防火規范》、《高層民國建筑設計防火規范》、《消防站建筑設計標準》。
④人防工程:戰時留城人口約占城市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的面積標準建設人防工程.居住區則按總建筑面積的2%設置,或按地面建筑總投資的6%左右進行安排。
(3)城市生命線系統
①設施高標準設防;
②設施的地下化;
③設施節點的防災處理;
④設施的備用率。
4.從形式上,常見的城市道路網可歸納為( )。
A.四個方面:方格網式道路系統、環形放射式道路系統、自由式道路系統和混合式道路系統
B.三個方面:方格網式道路系統、環形放射式道路系統、自由式道路系統
C.四個方面:方格網式道路系統、環形放射式道路系統、自由式道路系統和方格網加環形放射式道路系統
D.三個方面:方格網式道路系統、環形放射式道路系統、混合式道路系統
答案:A
【解析】常見的方格網加放射式道路是城市混合式道路系統的一種。另外還有一種鏈式道路網。
【考點】第五章主要專項規劃☆☆☆☆考點8:城市道路系統的空間布局;
①干道網類型:方格網、環形放射、自由式、混合式。
②道路網性質:常規和快速。
③功能:交通性路網、生活服務性路網。
④道路銜接:低速讓高速,次要讓主要,生活性讓交通性,適當分離。
5.在城市布置中,下列有關客運交通樞紐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為( )。
A.客運交通樞紐與城市客運交通干道無密切的聯系,但不能沖擊和影響客運交通干道的暢通
B.城市客運交通樞紐是指城市對外客運設施和城市公共交通樞紐站
C.鐵路、水運、航空等城市對外客運設施的布置主要取決于城市對外交通在城市中的布局
D.公路長途客運設施一般布置在城市中心區邊緣附近或靠近鐵路客站、水運客站附近,并與城市對外公路干線有方便的聯系
答案:A
【解析】客運交通樞紐必須與城市客運交通干道有方便的聯系,可采取組織立體交通的方式。
【考點】第五章主要專項規劃☆☆☆☆☆考點9:城市交通樞紐布局;
城市交通樞紐包括貨運交通樞紐、客運交通樞紐及設施性交通樞紐3類。
停車場包括城市中心停車場、城市主要出入口停車場、超級市場和大型城外游憩地的停車場。
城市公共停車場的用地總面積按照城市人口每人0.8~1.0m2安排。
受疫情影響,2020年城鄉規劃師考試報名有推遲的可能性。大家務必開通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報考時間一旦公布,將會及時短信告知各位。
6.財政機制在城市規劃實施中有著重要地位,其表現之一為( )。
A.政府可以按城市規劃的要求,通過公共財政的預算撥款,直接投資新建某些重要的城市設施,特別是城市重大基礎工程設施和大型公共建設設施
B.政府可以自由發行財政債券來籌集城市建設資金,以加強城市建設
C.政府可自由調節稅率,實現城市規劃的目標
D.政府可以雇傭工作人員,直接投入資金,以實現城市規劃的目的
答案:A中 華 考 試 網
【解析】財政是關于利益分配和資源配置的行政。
【考點】第六章城市規劃的實施☆☆☆考點8:城市規劃實施的財政機制;
財政是國家為實現其職能,在參與社會產品分配和再分配過程中與各個方面發生的經濟關系,是關于利益分配和資源分配的行政權利和行為。
政府可以按規劃要求通過公共財政預算撥款,投資興建某些重要城市設施。通過資助方式促進公共工程建設。還可發行債券籌集城市建設資金,加強城市建設。通過稅收杠桿促進和限制某些投資和建設,實現規劃目標。
7.英國在( )產生了第一部城市規劃法。
A.1909年
B.1908年
C.1907年
D.1906年
答案:A中 華 考 試 網
【解析】1909年英國產生第一部城市規劃法《住房和城市規劃法1909》。這部法律授予地方當局編制用于控制新住宅區發展規劃的權力。
8.人類社會第二次勞動大分工的標志是( )。
A.手工業與農業的分工
B.商業、手工業與農牧業的分工
C.農業與畜牧業的分工
D.手工業與畜牧業的分工
答案:B
【解析】提示:隨著人類對生產方式的改進,生產力得到提高,逐步出現剩余產品,商品交換形式出現后,產生商業,并成為專門者,于是商業與手工業從農業中分離出來,這就是人類的第二次勞動大分工。原來的居民點也發生變化,以農業為主就是農村,具有商業及手工業職能的就是城市。因此,也可以說城市是生產發展和人類第二次勞動大分工的產物。
【考點】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考點3:城市形成的主要動因;
城市與人類勞動大分工:第一次人類勞動大分工,即農業與畜牧業的分工,在原始社會產生了固定居民點;第二次人類勞動大分工,即商業和手工業與農牧業的分工,在從原始社會向奴隸社會過渡的時期出現了城市。
據考古發現,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城市出現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
建立在工業化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是城市形成的根本動因。一方面是農村的推力,另一方面是城市的引力。
9.城市化水平是指( )。
A.城市數量的多少
B.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C.城鎮規模的大小
D.工業化程度的高低
答案:B
【解析】提示:城市化也可以稱為城鎮化,因為城市與鎮均是城市型的居民點,城市化水平指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表示工業化的程度。
【考點】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考點14:城市化的含義;
城市化是工業革命后出現的一種重要現象,有一定的規律。
城市化就是向城市發展,是人口集中到城市的過程。表現為城市數目增多,城市人口增加,鄉村城市化。
城市化的本質是:產業經濟結構城市化,社會結構城市化,文化結構城市化,空間建設環境城市化,城市職能結構與內在結構的城市化。
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考點15:掌握城市化的含義;
城市化水平的度量:城鎮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
10.根據城市經濟基礎理論,城市經濟分為( )兩大部類。
A.主要經濟和次要經濟
B.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
C.基本經濟和從屬經濟
D.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
答案:C
【解析】提示:根據城市經濟基礎理論,城市經濟分為基本經濟和從屬經濟兩大部類。基本經濟部類是為了滿足來自城市外部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從屬經濟部類則是為了
滿足城市內部的產品或服務需求。
【考點】第一章城市與城市發展☆☆☆☆☆考點7:城市發展的基本規律;
①城市發展與基本經濟部類、城市經濟基本理論:
城市經濟,可以分為基本的和從屬的兩種部類。
基本經濟部類:是為了滿足來自城市外部的產品和服務需求,即以出口為主的經濟活動,是城市發展的動力。
乘數效應:城市基本部類每一次的投資、收入和職工的增加,最后在城市所產生的連鎖反應的結果總是數倍于原來投資、收入和職工的增加,城市基本活動所引起的這種放大機制被稱作乘數效應。
非基本經濟部類:為了滿足城市內部的產品或服務需求。
城市發展過程:專門化、綜合化、成熟化、區域化。
②城市發展與經濟結構轉型:
絕對集中時期:工業化初始期,城市人口不斷增長。
相對集中時期:工業化成熟期,城市人口增長比郊區人口增長多。
相對分散時期:后工業化初期,郊區人口增長超過城市人口增長。
絕對分散時期:后工業化成熟期,城市人口下降,郊區人口上升。
③城市發展與區域空間經濟:增長極核理論
經濟增長不可能在各地同時出現,而只能以不同的強度發生在有限的區域極點內,然后以不同的程度擴散到周圍地區。經濟活動在空間上集中于少數幾個城市比分散狀態能形成更快、更有效的區域發展。區域中各個城市發展并不是均衡的。
④城市發展與國際勞動分工、經濟全球化理論:
與全球化直接相關的研究是城市的信息化和網絡化。
工業化的發展使發展中國家產生大量的剩余勞動力可以使制造業成本降低,因此,在新一輪國際勞動分工中,發展中國家成為生產/裝配基地,在世界范圍內呈擴散式空間分布;發達國家成為控制/管理中心,呈集聚式空間分布。
以上內容為:2020年城鄉規劃師考試《規劃原理》精選例題及解析(20),僅供大家學習參考。受疫情影響,2020年城鄉規劃師考試報名有推遲的可能性。大家務必開通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報考時間一旦公布,將會及時短信告知各位。小編還為大家整理了一級建筑師精華考點、模擬試題、真題解析等備考資料,點擊下方按鈕即可免費下載!
最新資訊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萬人模考試題免費下載,助你高效備考2025-09-08
- 考前自測入口:2025城鄉規劃師模擬考試2025-09-0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章節練習|城鎮化及其發展2025-06-03
- 2025年城鄉規劃師考試題-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2025-05-29
- 2025年城鄉規劃師考試題-城鄉規劃原理2025-05-26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章節練習|城市的形成與發展規律2025-05-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題庫(附在線刷題入口)2025-05-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章節練習|行政法2025-05-22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章節練習|法律與法律規范2025-05-19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章節練習|城市與鄉村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