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規劃師考試相關知識基礎練習(10)


單項選擇題
1. 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通過家庭手工業、個體私營企業以及批發零售商業來推動農村工業化,并以此來帶動鄉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的城鎮化模式是以( )為主導的。
A.國有企業B.鄉鎮集體經濟C.分散家庭工業D.混合型經濟答案:C
【解析】市場經濟早期以分散家庭工業為主導的城鎮化模式。在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通過家庭手工業、個體私營企業以及批發零售業來推動農村工業化,從而帶動了鄉村人口轉化為城市人口。
2. 關于城市發展階段的表述,下列哪項是不正確的?()
A.在農業社會中,城市的主要職能是政治、軍事、宗教和經濟的中心B.工業化導致了原有城市空間與職能的巨大貢獻C.在工業社會中,城市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主要載體D.在后工業社會,中心城市的服務功能將逐步得以強化答案:A
【解析】A 項,在農業社會歷史中,盡管出現過少數相當繁榮的城市(如我國的唐長安城和西方的古羅馬城),并在城市和建筑方面留下了十分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但農業社會的生產力十分低下,對于農業的依賴性決定了農業社會的城市數量、規摸及職能都是極其有限的,城市沒有起到經濟中心的作用,城市內手工業和商業不占主導地位,而主要是政治、軍事或宗教中心。
3. 我國城鎮化的基本階段中,( )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城鎮化大起大落時期。A.城鎮化的啟動階段B.城鎮化的停滯階段C.城鎮化的快速發展階段D.城鎮化的波動發展階段答案:D
【解析】城鎮化的波動發展階段(1958~1965 年)是違背客觀規律的城鎮化大起大落時期。 1958 年在大躍進的號召下,為了追求高速度,各地盲目擴大基本建設攤子,導致農村人口大規模涌入城市。但由于宏觀政策的失誤,加上天災人禍造成國民經濟萎縮,此時,國家又采取了調整政策,通過行政手段精簡職工,動員城鎮人口回鄉,并同時調整了市鎮設置。
4. 下列哪項不屬于歐洲古代經典的城市?()
A.希臘的米列都城
B.羅馬的營在城
C.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城
D.法國的“協和村”
答案:D
【解析】在公元前 5 世紀,古希臘經歷了奴隸制的民主政體,形成了一系列城邦國家。在該時期,城市布局上出現了以方格網的道路系統為骨架,以城市廣場為中心的希波丹姆模式。該模式充分體現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在米利都城得到了最為完整的體現。到了羅馬帝國時期,古羅馬城是這一時期城市建設特征最為集中的體現,城市中心是共和時期和帝國時期形成的廣場群,廣場上聳立著帝王銅像、凱旋門和紀功柱,城市各處散布公共浴池和斗獸場。法國的“協和村”是工業革命時期,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的社會改良理論和實踐活動。
5. 林德布羅姆強調在漸進方法中,規劃過程只不過是基于過去的經驗對現行決策稍加修改而已,必須保持規劃內容發展演變的( )。
A.連續性B.整體性C.合理性D.統一性答案:A
【解析】林德布羅姆強調在漸進方法中必須遵循這樣三個原則:①按部就班原則,即規劃過程只不過是基于過去的經驗對現行決策稍加修改而已,必須保持規劃內容發展演變的連續性。②積小變為大變原則,要充分考慮從一點一點的變化開始,由微小變化的積累形成大的變化,逐步實現根本變革的目的。③穩中求變原則,即要保證規劃過程的連續性,規劃內容上的結構性改變是不可取的,欲速則不達,那樣勢必會危害到社會的穩定,因此就需要通過一系列小變達到大變之目的。
6. 1996 年 5 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規劃工作的通知》,指出了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任務,未列在任務中的是( )。
A.統籌安排城市各類用地及空間資源B.綜合部署各項建設C.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D.加強土地的使用與監管答案:D
【解析】針對 l992 年以后全國各地在快速建設和發展中普遍出現的“房地產熱”、“開發區熱”等現象,l996 年 5 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強城市規劃工作的通知》,指出“城市規劃工作的基本任務是統籌安排城市各類用地及空間資源,綜合部署各項建設,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并明確規定要“切實發揮城市規劃對城市土地及空間資源的調控作用,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7. 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加劇是在()。
A.20 世紀 90 年代
B.20 世紀 80 年代
C.20 世紀 70 年代
D.20 世紀 60 年代答案:B
【解析】進入 20 世紀 80 年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日益加劇,對各個國家和城市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全球化并非僅僅只是一種經濟現象,而是在政治、社會、文化和經
濟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結果,并在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產生效應。在全球化進程中,全球范圍內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全面的重組,從而導致了城市和區域體系的演化。
8. 下列有關經濟全球化對城市發展效應的描述中,( )是不正確的。A.城市之間跨地區甚至跨國的橫向聯系更加密切B.城市與城市之間形成垂直性的地域分工體系C.全球化對城市的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D.全球化主要是對世界經濟中心城市和特大城市產生影響,對中小城市的影響很弱答案:D
【解析】B 項,在全球化的進程中,隨著空間經濟結構重組,全球整體的城市體系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由原來的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相對獨立的以經濟活動的部類為特征的水平結構改變為緊密聯系且相互依賴的以經濟活動的層面為特征的垂直結構,城市與城市之間構成了垂直性的地域分工體系。AD 兩項,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和經濟活動在城市中的相對集中,城市與附近地區的城市之間、城市與周圍區域之間原有的密切關系也在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主要體現在城市與周邊地區和周邊城市之間的聯系在減弱。由于各類城市生產的產品和提供的服務是全球性的,都是以國際市場為導向,其聯系的范圍極為廣泛,即使是一個非常小的城市,它也可以在全球城市網絡中建立起與其他城市和地區的跨地區甚至是跨國的聯系,它不再需要依賴于附近的大城市而對外發生作用。從這樣的意義上講,任何城市都可以成為建立在全球范圍內的網絡化聯系的城市體系的一分子。
9.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1996 年度科學、技術和產業展望》提出“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概念,其定義是( )。
A.以知識創造財富B.將知識直接投入到生產、分配的環節C.知識經濟直接以生產、分配和利用知識與信息為基礎D.知識、信息直接利用的生產、銷售和分配答案:C
【解析】聯合國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在 1996 年發表的《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首先使用了“知識經濟”這一概念。根據這一報告,知識經濟是指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分配和使用基礎上的經濟。通常認為,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信息技術和網絡建設為核心,以人力資本和技術創新為動力,以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以強大的科學研究為后盾。
10. 與環境規劃的基本原則不符合的是()。
A.通過倡導公共交通,縮短出行距離,節約和有效利用土地B.減少對自然生態的破壞和自然資源的消耗C.維持現有能源使用的方式,進一步開發可再生能源D.減少污染排放,提高廢棄物的再生利用程度答案:C
【解析】環境規劃的基本原則主要包括:①土地使用和交通。縮短通勤和日常生活的出行距離,提高公共交通在出行方式中的比重,提高日常生活用品和服務的地方自足程度,采取以公共交通為主導的緊湊發展形態。②自然資源。提高生物多樣化程度,顯著增加城鄉地區的生物量,維護地表水的存量和地表土的品質,更多使用和生產再生的材料。③能源。顯著減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更多地采用可再生的能源,改進材料的絕緣性能,建筑物的形
式和布局應有助于提高能效。④污染與廢棄物。減少污染排放,采取綜合措施改善空氣、水體和土壤的品質,提高廢棄物的總量,更多采用“閉合循環”的生產過程,提高廢棄物的再生利用程度。
最新資訊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萬人模考試題免費下載,助你高效備考2025-09-08
- 考前自測入口:2025城鄉規劃師模擬考試2025-09-08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章節練習|城鎮化及其發展2025-06-03
- 2025年城鄉規劃師考試題-城鄉規劃管理與法規2025-05-29
- 2025年城鄉規劃師考試題-城鄉規劃原理2025-05-26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章節練習|城市的形成與發展規律2025-05-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考試題庫(附在線刷題入口)2025-05-23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章節練習|行政法2025-05-22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章節練習|法律與法律規范2025-05-19
- 2025年注冊城鄉規劃師章節練習|城市與鄉村2025-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