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經濟法》第二章:法律行為生效


2014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備考已開始。環球網校建議2014級考生盡早投入到預習狀態中!如果您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歡迎您登錄環球網校注冊會計師頻道隨時與老師、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下面是《經濟法》知識點,以便更好的提高效率,隨后還會有經典試題與備考技巧,敬請期待!
法律行為的生效概念
指已經成立的法律行為因為符合法律規定的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認可的效力。法律行為的成立是法律行為生效的前提。
1.法律行為有效的實質要件
(1)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
【相關考點1】合伙人為自然人的,應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相關考點2】無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限制行為能力人訂立的與其年齡、智力、健康狀況不相適應的合同;行為人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訂立的合同無效。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但如果是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是與其年齡、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合同當然有效。
【相關考點3】《票據法》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票據上簽章的,其簽章無效。
(2)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真實。
意思表示不真實的民事行為,可以撤銷或宣告無效。意思表示真實包括兩個方面:
①意思表示自愿,任何人不得強迫。
②意思表示真實,即行為人的主觀意愿和外在意思表示一致。
(3)不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
2.法律行為的形式有效要件
這是指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形式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如果行為人進行某項特定的法律行為時,未能采用法律規定的特定形式的,則不能產生法律效力。
法律行為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口頭形式。如當面交談、電話交談等。
(2)書面形式。包括電報、電傳、傳真、電子數據交換和電子郵件。
(3)推定形式。當事人并不直接用口頭形式或書面形式進行意思表示,而是通過實施某種積極的行為,使得他人可以推定其意思表示的形式。如在超市購物,向售貨員交付貨幣的行為就可推定為行為人購買物品的意思。
(4)沉默形式。沉默形式是指行為人不用行為表示,而是以消極的不作為進行意思表示的形式。只有法律有明文規定或當事人雙方有約定時,才可以將行為人的沉默作為意思表示的一種形式,產生相應的法律后果。
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注冊會計師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
- 2025年注會《審計》沖刺必備:200句高頻考點速記手冊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