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考前串講(四)


2013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考前串講(四)
本章主要是以客觀題為主進行考核。
一、審計證據
【一】影響審計證據充分性和適當性的因素
1.審計證據的充分性(數量特性)
審計證據的充分性是對審計證據數量(樣本量)的衡量。審計證據的數量不是越多越好。
影響審計證據的充分性的兩大因素:
(1)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多);
(2)審計證據的質量(審計證據質量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可能越少)。
2.審計證據的適當性(質量特性)
(1)審計證據的相關性
?、偬囟ǖ膶徲嫵绦蚩赡苤粸槟承┱J定提供相關的審計證據,而與其他認定無關
②針對同一項認定可以從不同來源獲取審計證據或獲取不同性質的審計證據
?、壑慌c特定認定相關的審計證據并不能替代與其他認定相關的審計證據
(2)審計證據的可靠性
影響審計證據的充分性的兩大因素:
①審計證據的來源;
?、趯徲嬜C據的性質。
審計證據的可靠性判斷標準:
①從外部獨立來源獲取的審計證據比從其他來源獲取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趦炔靠刂朴行r內部生成的審計證據比內部控制薄弱時內部生成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壑苯荧@取的審計證據比間接獲取或推論得出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④以文件、記錄形式存在的審計證據比口頭形式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輳脑@取的審計證據比從傳真件或復印件獲取的審計證據更可靠。
3.充分性和適當性之間的關系
(1)審計證據質量越高,需要的審計證據數量可能越少。即,適當性“會”影響充分性。
(2)審計證據的質量存在缺陷,不能靠提高數量來彌補。即,充分性“不會”影響適當性。
【二】獲取審計證據時的特殊考慮
1.對文件記錄可靠性的考慮(熟悉其表述)
(1)審計工作通常不涉及鑒定文件記錄的真偽;
(2)應當“考慮用作審計證據的信息的可靠性,并考慮與這些信息生成與維護相關控制的有效性”。
2.證據相互矛盾時的考慮
注冊會計師應當“追加必要的審計程序”。
3.獲取審計證據時對成本的考慮
(1)可以考慮獲取審計證據的成本;
(2)不應以獲取審計證據的困難和成本為由減少不可替代的審計程序。
【三】函證(結合應收賬款部分學習)
1.函證的內容
(1)函證銀行存款、借款及與金融機構往來的其他重要信息(必要性程序)
應當向銀行(包括零余額賬戶、在本期內注銷的賬戶)函證實際存在的銀行存款余額、借款余額“以及”抵押、質押及擔保情況
(2)應收賬款(必要性程序)
兩種情況下可不函證,但應在在工作底稿中說明理由:
(1)有充分證據表明應收賬款對財務報表不重要;
(2)注冊會計師認為函證很可能無效。
如果不對應收賬款函證,注冊會計師應當
(3)函證的其他內容(選擇性程序)
根據具體情況對收入、費用、往來款項、由他人代管的存貨;或有事項等向第三方函證
2.函證的時間
(1)注冊會計師通常以“資產負債表日為截止日”,在“資產負債表日后適當時間”內實施函證。
(2)如果重大錯報風險評估為低水平,注冊會計師可選擇資產負債表日前適當日期為截止日實施函證,并對所函證項目自該截止日起至資產負債表日止發生的變動實施實質性程序。
3.管理層要求不實施函證時的處理【記憶】
(1)如果認為管理層的要求“合理”,應當實施替代審計程序。
(2)如果認為管理層的要求“不合理”,應當視為審計范圍受到限制。
分析管理層要求不實施函證的原因,并考慮:
①管理層是否誠信;
?、谑欠窨赡艽嬖谥卮蟮奈璞谆蝈e誤;
?、厶娲鷮徲嫵绦蚰芊裉峁┡c這些賬戶余額或其他信息相關的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4.詢證函的設計
函證的方式有兩種:積極式函證和消極式函證。
當同時存在下列情況時,注冊會計師可考慮采用消極的函證方式(熟悉):
?、僦卮箦e報風險評估為低水平;
?、谏婕按罅坑囝~較小的賬戶;
③預期不存在大量的錯誤;
?、軟]有理由相信被詢證者不認真對待函證。
5.函證的實施與評價(注意實務改錯題)
(1)函證實施過程的控制
注冊會計師應當對選擇被詢證者、設計詢證函以及發出和收回詢證函保持控制。
(2)以電子形式回函時的處理
對以電子形式收到的回函(如傳真或電子郵件),采取一定的程序和技術確認回函者身份和回函的可靠性。
(3)積極式函證未收到回函時的處理
如果采用積極的函證方式實施函證而未能收到回函,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
①與被詢證者聯系,要求對方作出回應或再次寄發詢證函。
?、谌绻晕茨艿玫奖辉冏C者的回應,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替代審計程序。
【注】采用消極的函證方式,如果收到回函,能夠為財務報表認定提供說服力強的審計證據。采用積極的函證方式,只有收到回函,才能為財務報表認定提供審計證據。
(4)對不符事項的處理
?、倏紤]不符事項是否構成錯報及其對財務報表可能產生的影響;
?、诳紤]不符事項發生的原因和頻率。
③確定是否是記賬錯誤或舞弊,建議必要的調整和進一步的審計程序。
【四】分析程序
1.用途一:風險評估程序
目的:以了解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識別重大錯報風險。
必要性:強制使用
特點:通常包括對賬戶余額變化的分析,并輔之以趨勢分析和比率分析,其程序不足以提供很高的保證水平
2.用途二:實質性程序
目的:識別認定層次重大錯報
必要性:選擇使用
適用條件:當使用分析程序比細節測試能更有效地將認定層次的檢查風險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時,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實質性程序。
實質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適用于重大錯報風險較低,在一段時期內存在預期關系的大量交易,且數據之間具有穩定的預期關系
3.用途三:總體復核
目的:最終證實財務報表整體是否與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的了解一致及與所取得的證據一致,評價報表仍然存在重大錯報風險而未被發現的可能性,考慮是否需要追加審計程序。
必要性:強制使用
總體復核階段分析程序的特點
(1)與風險評估階段的分析程序比較:兩者使用的比較和分析的手段基本相同,但目的不同。
實施分析程序的時間和重點也不同,以及所取得的數據的數量和質量也不同。
(2)與實質性分析程序比較:在總體復核階段實施的分析程序并非為了對特定賬戶余額和披露提供實質性的保證水平,因此并不如實質性分析程序那樣詳細和具體,而往往集中在財務報表層次。
二、審計抽樣
簡答題,考核抽樣的基本理論知識點及其計算(樣本量、推斷錯報或錯報上限)
【一】基本理論知識
1.審計抽樣的適用的范圍
不適于抽樣的程序
(1)風險評估程序。風險評估程序通常不涉及審計抽樣。
(2)于未留下運行軌跡的控制進行控制測試(如詢問、觀察等)。
(3)實質性分析程序。
對選取的樣本項目實施的審計程序通常也與使用的抽樣方法無關。
2.抽樣風險(由抽樣引起的風險)與非抽樣風險
(1)抽樣風險(由抽樣引起的風險)
只要有抽樣就存在抽樣風險,抽樣風險與樣本量和抽樣方法相關。樣本量越大,抽樣風險越低。
影響審計效率的風險:賴不足風險,誤拒風險;
影響審計效果的風險:信賴過度風險,誤受風險。
(2)非抽樣風險
非抽樣風險是指由于某些與樣本規模無關的因素而導致注冊會計師得出錯誤結論的可能性。
3.統計抽樣與非統計抽樣
選擇原則:考慮成本效益。統計抽樣可能發生額外的成本。
本質區別:統計抽樣能夠客觀地計量抽樣風險,并通過調整樣本規模精確地控制風險,非統計抽樣不能精確地測定出抽樣風險。
適用性:如果設計適當,非統計抽樣也能提供與設計適當的統計抽樣方法同樣有效的結果。
共同點:都可以量化樣本量;在設計、實施和評價樣本都應當運用職業判斷。
【二】樣本規模(與樣本量的關系要熟練)
1.控制測試中影響樣本規模的因素:
可接受的信賴過度風險――反向變動
可容忍偏差率――反向變動
預計總體偏差率――同向變動
總體變異性――不考慮
總體規模――影響很小
2.細節測試中影響樣本規模的因素:
可接受的誤受風險――反向變動
可容忍錯報――反向變動
預計總體錯報――同向變動
總體變異性――同向變動
總體規模――影響很小
環球網校友情提示:如果您在此過程中遇到任何疑問,請登錄環球網校注冊會計師頻道及論壇,隨時與廣大考生朋友們一起交流!
最新資訊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
- 2025年注會《審計》沖刺必備:200句高頻考點速記手冊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