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注冊會計師《經濟法》預習:法律關系


法律關系
(一)法律關系概述
法律關系是指根據法律規范產生的,以主體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社會關系。
(二)法律關系的主體
法律關系主體,又稱權利主體,即法律關系的參加者,是法律關系中權利的享受者和義務的承擔者。享有權利的一方稱為權利人,承擔義務的一方稱為義務人。
【注意】法律上所稱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自然人是指有生命并具有法律人格的個人;法人是指具有法律人格,能夠以自己的名義獨立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組織。
1、法律關系的主體包括:
(1)公民(自然人);
(2)法人和其他組織;
(3)國家(在特殊情況下)。
2、要成為法律關系的主體,應當具備權利能力和相應的行為能力。
(1)權利能力。權利能力是權利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資格,它反映了權利主體享有權利和承擔義務的可能性。
(2)行為能力。行為能力是指權利主體能夠通過自己的行為取得權利和承擔義務的能力。
【相關考點1】個人獨資企業雖然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卻是獨立的民事主體,可以自己的名義從事民事活動。
【相關考點2】只要具備民事主體資格,公民(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都具有票據權利能力。
(三)法律關系的內容
權利與義務是法律關系的內容。
(四)法律關系的客體
法律關系客體,是指法律關系主體間權利義務所指向的對象。
1、物。法律意義上的物是指法律關系主體支配的、在生產上和生活上所需要的客觀實體。它可以是自然物,如森林、土地,也可以是人的勞動創造物,如建筑物、機器、各種產品。
2、行為。一定的行為結果可以滿足權利人的利益和需要,可以成為法律關系的客體。如旅客運輸合同的客體是運送旅客的行為。
3、人格利益。如公民和組織的姓名或名稱,公民的肖像、名譽、尊嚴、公民的人身、人格和身份等。
4、智力成果。如文學藝術作品、科學著作、科學發明等。
(五)法律關系的變動原因――法律事實
所謂法律事實,是指法律規范所規定的,能夠引起法律后果即法律關系產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現象。
1、事件
與當事人意志無關,但能夠引起法律關系發生、變更和消滅的客觀情況。
(1)人的出生與死亡。人的出生與死亡能夠引起民事主體資格的產生和消滅,也可能導致人格權的產生和繼承的開始等。
(2)自然災害與意外事件。
(3)時間的經過。時間的經過可以引起一些請求權的發生或消滅。(例如:票據權利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行使而消滅)
2、人的行為
人的行為指人的有意識的活動,包括自然人和法人的活動。
(1)法律行為。法律行為是以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為要素的行為。
(2)事實行為。事實行為是與表達法律效果、特定精神內容無關的行為。例如創作行為,從事發明創造的行為,侵權行為等。
2013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招生簡章 2012年注冊會計師考后交流及真題分享
最新資訊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
- 2025年注會《審計》沖刺必備:200句高頻考點速記手冊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