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審計》解析:風險應對


一、總體應對措施
(一)總體應對措施
1.向項目組強調在收集和評價審計證據過程中保持職業懷疑態度的必要性;
2.分派更有經驗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審計人員,或利用老師的工作;
3.提供更多的督導;
4.在選擇進一步審計程序時,應當注意使某些程序不被管理層預見或事先了解;
5.對擬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做出總體修改。
(二)當控制環境存在缺陷時的考慮
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環境。
如果控制環境存在缺陷,注冊會計師在對擬實施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做出總體修改時應當考慮:
1.在期末而非期中實施更多的審計程序;
2.主要依賴實質性程序獲取審計證據;
3.修改審計程序的性質,獲取更具說服力的審計證據;
4.擴大審計程序的范圍。
(三)增加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方法
1.增加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思路
注冊會計師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提高審計程序的不可預見性:
(1)范圍:對某些未測試過的低于設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風險較小的賬戶余額和認定實施實質性程序;
(2)時間:調整實施審計程序的時間,使被審計單位不可預期;
(3)選樣:采取不同的審計抽樣方法,使當年抽取的測試樣本與以前有所不同;
(4)地點:選取不同的地點實施審計程序,或預先不告知被審計單位所選定的測試地點。
2.增加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實施要點
(1)注冊會計師需要與被審計單位的高層管理人員事先溝通,要求實施具有不可預見性的審計程序,但不能告知其具體內容。注冊會計師可以在簽訂審計業務約定書時明確提出這一要求。
(2)雖然對于不可預見性程度沒有量化的規定,但項目組可根據對舞弊風險的評估等確定具有不可預見性的審計程序。
(3)項目負責人需要安排項目組成員有效地實施具有不可預見性的審計程序,但同時要避免使項目組成員處于困難境地。
例題14-1
在下列針對銷售和應收賬款的審計程序中,可能提高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的有( )。
A.函證以前經常關注的銷售交易的應收賬款賬戶
B.在不事先通知被審計單位的情況下,選擇一些以前未曾到過的盤點地點對存貨實施監盤
C.改變函證日期,將函證賬戶的截止日期提前或退后
D.實施更細致的分析程序,比如使用計算機輔助審計技術審閱銷售及顧客賬戶
【答案】CD
例題14-2
以下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設計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的依據是注冊會計師識別的風險是否重大
B.財務報表層次的重大錯報風險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環境
C.如果多項控制活動能夠實現同一目標,注冊會計師不必了解與該目標相關的每項控制活動
D.被審計單位通常有一些與審計無關的控制,注冊會計師無需對其加以考慮
【答案】A
(四)對擬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總體方案的影響
1.擬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總體方案包括實質性方案(以實質性程序為主)和綜合性方案(控制測試+實質性程序)。
2.總體應對措施影響擬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總體方案:當評估的財務報表層次重大錯報風險屬于高風險水平(并相應采取更強調審計程序不可預見性、重視調整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等總體應對措施)時,擬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總體方案往往更傾向于實質性方案。
201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招生簡章 2011年注冊會計師考后交流及真題分享
二、進一步審計程序
(一)含義和要求
1.含義:包括控制測試和實質性程序(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
注冊會計師更關注實質性程序的性質。
2.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時的考慮因素
(1)風險的重要性;
(2)重大錯報發生的可能性;
(3)涉及的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的特征;
(4)被審計單位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質;
(5)注冊會計師是否擬獲取審計證據,以確定內部控制在防止或發現并糾正重大錯報方面的有效性。
【注意】
(1)注冊會計師對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為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總體方案奠定了基礎。
如果注冊會計師在風險評估時預期內部控制運行有效,隨后擬實施的進一步審計程序包括控制測試,且實質性程序自然會受到之前控制測試結果的影響。
(2)由于綜合性方案審計成本通常要低。注冊會計師有時出于成本效益的考慮,通常可以采用綜合性方案設計進一步審計程序,即將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與實質性程序結合使用。
(3)如僅通過實質性程序無法應對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就必須實施控制測試,才可能有效應對評估出的某一認定的重大錯報風險;
(4)如注冊會計師的風險評估程序未能識別出與認定相關的任何控制,或注冊會計師認為綜合性方案很可能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注冊會計師可能認為僅實施實質性程序就是適當的。
(二)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
1.進一步審計程序性質的含義
(1)通過實施控制測試以確定內部控制運行的有效性。
(2)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以發現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
類型:檢查、觀察、詢問、函證、重新計算、 重新執行和分析程序。
2.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的選擇――最重要
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方案
(1)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
(2)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產生的原因。
(三)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時間
1.含義:
(1)注冊會計師何時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
(2)注冊會計師獲取的審計證據適用的期間或時點。
2.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時間的選擇
(1)注冊會計師可以在期中或期末實施控制測試或實質性程序。(優缺點)
(2)當重大錯報風險較高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實施實質性程序,或采用不通知的方式,或在管理層不能預見的時間實施審計程序。
3.注冊會計師在確定何時實施審計程序時應當考慮的幾項重要因素:
(1)控制環境;
(2)何時能得到相關信息;
(3)錯報風險的性質;
(4)審計證據適用的期間或時點。
(四)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
1.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的含義
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是指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數量,包括抽取的樣本量(實質性程序),對某項控制活動的觀察次數(控制測試)等。
2.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范圍時考慮的因素
(1)確定的重要性水平。(2)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3)計劃獲取的保證程度。
例題14-3
注冊會計師對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的選擇時以下恰當的是( )。
A.在確定進一步審計程序的性質時,注冊會計師首先需要考慮的是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
B.注冊會計師應當根據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選擇審計程序
C.如果在實施進一步審計程序時擬利用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生成的信息,注冊會計師應當就信息的可靠性獲取審計證據
D.除了從總體上把握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結果對選擇進一步審計程序的影響外,在確定擬實施的審計程序時,注冊會計師接下來應當考慮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產生的原因
【答案】ABD
201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招生簡章 2011年注冊會計師考后交流及真題分享
三、控制測試
(一)含義和要求:控制測試指的是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如何;是否一貫;由誰或者何種方式)
要求:當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時,注冊會計師應當實施控制測試:
(1)在評估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時,預期控制的運行是有效的。――出于成本效益
(2)僅實施實質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認定層次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二)控制測試的性質
1.控制測試的程序:詢問、觀察、檢查、重新執行。
(1)重新執行:通常只有當詢問、觀察和檢查程序結合在一起仍無法獲得充分的證據時,注冊會計師才考慮通過重新執行來證實控制是否有效運行。
例如:為了合理保證計價認定的準確性,被審計單位的一項控制是由復核人員核對銷售發票上的價格與統一價格單上的價格是否一致。但是,要檢查復核人員有沒有認真執行核對,僅僅檢查復核人員是否在相關文件上簽字是不夠的,注冊會計師還需要自己選取一部分銷售發票進行核對,這就是重新執行程序。
(2)詢問本身并不足以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注冊會計師應當將詢問與其他審計程序結合使用,以獲取有關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
(3)觀察提供的證據僅限于觀察發生的時點,本身也不足以測試控制運行的有效性;將詢問與檢查或重新執行結合使用,通常能夠比僅實施詢問和觀察獲取更高水平的保證。
2.確定控制測試的性質時的要求
如何對一項自動化的應用控制實施控制測試。對于一項自動化的應用控制,由于信息技術處理過程的內在一貫性,注冊會計師可以利用該項控制得以執行的審計證據和信息技術一般控制(特別是對系統變動的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作為支持該項控制在相關期間運行有效性的重要審計證據。
3.實施控制測試時對雙重目的的實現
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針對同一交易同時實施控制測試和細節測試,以評價控制是否有效運行和發現認定層次的重大錯報,實現雙重目的。
4.實施實質性程序的結果對控制測試結果的影響
(1)如果通過實施實質性程序發現某項認定存在錯報,注冊會計師應當評價該錯報對相關控制的運行有效性的影響(降低對相關控制的信賴程度;調整實質性程序的性質;擴大實質性程序的范圍)。
(2)如果實施實質性程序發現被審計單位沒有識別出的重大錯報,通常表明內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注冊會計師應當就這些缺陷與管理層和治理層進行溝通。
(三)控制測試的時間
1.控制測試的時間的含義
(1)何時實施控制測試。(2)測試所針對的控制適用的時點或期間 。
2.如何考慮期中審計證據
(1)獲取這些控制在剩余期間發生重大變化的審計證據
① 如果這些控制在剩余期間沒有發生變化,注冊會計師可能決定信賴期中獲取的審計證據;
② 如果這些控制在剩余期間發生了變化(如信息系統、業務流程或人事管理等方面發生變動),注冊會計師需要了解并測試控制的變化對期中審計證據的影響。
(2)確定針對剩余期間還需獲取的補充審計證據
針對期中證據以外的、剩余期間的補充證據。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下列因素:
(1)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的重要程度;
(2)在期中測試的特定控制;
(3)在期中對有關控制運行有效性獲取的審計證據的程度;
(4)剩余期間的長度;
(5)在信賴控制的基礎上擬縮小實質性程序的范圍;
(6)控制環境;
(7)測試被審計單位對控制的監督。
3.如何考慮以前審計獲取的審計證據
(1)基本思路
情況條件程序
本期發生變化考慮以前審計獲取的有關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是否與本期審計相關如果擬信賴的控制自上次測試后已發生變化,注冊會計師應當在本期審計中測試這些控制的運行有效性
本期未發生變化不屬于旨在減輕特別風險的控制運用職業判斷確定是否在本期審計中測試其運行有效性,以及本次測試與上次測試的時間間隔,但每三年至少對控制測試一次(分散性)
(2)在確定利用以前獲取的有關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是否適當以及再次測試控制的時間間隔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的因素或情況包括:
A內部控制其他要素的有效性
B控制特征(人工控制還是自動化控制)產生的風險
C信息技術一般控制的有效性
D控制設計及其運行的有效性
E由于環境發生變化而特定控制缺乏相應變化導致的風險
F重大錯報的風險和對控制的信賴程度
G如果擬信賴以前審計獲取的某些控制運行有效性的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應當在每次審計時從中選取足夠數量的控制,測試其運行有效性。
(3)不得依賴以前審計所獲取證據的情形
鑒于特別風險的特殊性,對于旨在減輕特別風險的控制,不論該控制在本期是否發生變化,注冊會計師都不應依賴以前審計獲取的證據,應當在每次審計中都測試這類控制。
(四)控制測試的范圍
含義:是指某項控制活動的測試次數。
確定控制測試范圍的考慮因素
因素要求
1.在整個擬信賴的期間,被審計單位執行控制的頻率控制執行的頻率越高,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
2.在所審計期間,CPA擬信賴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時間長度擬信賴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時間長度不同,在該時間長度內發生的控制活動次數也不同。CPA需要根據擬信賴控制的時間長度確定控制測試的范圍。擬信賴期間越長,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
3.為證實控制能夠防止或發現并糾正認定層次重大錯報,所需獲取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對審計證據的相關性和可靠性要求越高,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
4.通過測試與認定相關的其他控制獲取的審計證據的范圍針對同一認定,可能存在不同的控制。當針對其他控制獲取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和適當性較高時,測試該控制的范圍可適當縮小
5.在風險評估時擬信賴控制運行有效性的程度CPA在風險評估時對控制運行有效性的擬信賴程度越高,需要實施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
6.控制的預期偏差控制的預期偏差率越高,需要實施控制測試的范圍越大。如果控制的預期偏差率過高,針對某一認定實施的控制測試可能是無效的
例題14-4
下列有關注冊會計師對控制測試時間的考慮中錯誤的是( )。
A.如果注冊會計師總體上擬信賴被審計單位的控制,則控制環境越薄弱,注冊會計師需要獲取的剩余期間的補充證據越多
B.當被審計單位控制環境薄弱或對控制的監督薄弱時,注冊會計師應當縮短再次測試控制的時間間隔或完全不信賴以前審計獲取的審計證據
C.如果擬信賴的控制自上次測試后已發生變化,注冊會計師應當在本期審計中測試這些控制的運行有效性
D.如果需要獲取控制在某一期間有效運行的審計證據,注冊會計師可以獲取與該時點相關的審計證據即可
【答案】D
201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招生簡章 2011年注冊會計師考后交流及真題分享
四、實質性程序
(一)實質性程序的含義和要求
1.實質性程序的含義
(1)含義:實質性程序是指注冊會計師針對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實施的直接用以發現認定層次重大錯報的審計程序。
(2)類別:實質性程序包括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的細節測試以及實質性分析程序。
(3)要求:無論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結果如何,注冊會計師都應當針對所有重大的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實施實質性程序。
2.針對特別風險實施的實質性程序
(1)如果認為評估的認定層次重大錯報風險是特別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專門針對該風險實施實質性程序。
(2)如果針對特別風險僅實施實質性程序,注冊會計師應當使用細節測試,或將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結合使用,以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
(二)實質性程序的性質
1.實質性程序的性質的含義
(1)細節測試是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的具體細節進行測試,目的在于直接識別財務報表認定是否存在錯報。細節測試被用于獲取與某些認定相關的審計證據,如存在、準確性、計價等。
(2)實質性分析程序主要是通過研究數據間關系評價信息,只是將該技術方法用作實質性程序,以識別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及相關認定是否存在錯報。實質性程序通常更適用于在一段時間內存在可預期關系的大量交易。
2.細節測試和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適用性
(1)細節測試適用于對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認定的測試,尤其是對存在或發生、計價認定的測試;
(2)對在一段時期內存在可預期關系的大量交易,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實施實質性分析程序。
3.細節測試的方向
(1)針對存在或發生認定的細節測試,選擇財務報表項目追蹤至原始業務憑證;
(2)針對完整性認定的細節測試,選擇獲取原始業務憑證,表明該業務包含在財務報表金額中。
4.設計實質性分析程序時考慮的因素
(1)對特定認定使用實質性分析程序的適當性;
(2)對已記錄的金額或比率做出預期時,所依據的內部或外部數據的可靠性;
(3)做出預期的準確程度是否足以在計劃的保證水平上識別重大錯報;
(4)已記錄金額與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
2012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招生簡章 2011年注冊會計師考后交流及真題分享
最新資訊
- 2026年注冊會計師cpa備考學習資料包:一個能用一年的學習工具2025-09-26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