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注會 審計 輔導講義:第八章(6)


三、重要性水平的確定$lesson$
計劃審計工作(審計計劃階段)
從性質、數量方面考慮確定重要性初步判斷數(報表層重要性水平\特定交易類別、賬戶余額和披露)
實際執行的重要性
實施階段對計劃階段重要性水平的調整
評價審計過程識別的錯報累積識別出的錯報
錯報的溝通和更正
評價未更正錯報的影響
(一)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時應考慮的因素(p159)
注冊會計師在確定計劃的重要性水平時,需要考慮以下主要因素:
(1)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了解;
(2)審計的目標,包括特定報告要求;
(3)財務報表各項目的性質及其相互關系;
(4)財務報表項目的金額及其波動幅度。
(二)從性質方面考慮重要性(p159-160)
1.對財務報表使用者需求的感知。他們對財務報表的哪一方面最感興趣。
2.獲利能力趨勢。
3.因沒有遵守貸款契約、合同約定、法規條款和法定的或常規的報告要求而產生錯報的影響。
4.計算管理層報酬(獎金等)的依據。
5.由于錯誤或舞弊而使一些賬戶項目對損失的敏感性。
6.重大或有負債。
9.可能的違法行為、違約和利益沖突。
(三)從數量方面考慮重要性(P160)
1. 評估方法
注冊會計師通常先選擇一個恰當的基準,再選用適當的百分比乘以該基準,從而得出財務報表層次的重要性水平。
2.在選擇基準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
(1)財務報表要素(如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和費用);
(2)是否存在特定會計主體的財務報表使用者特別關注的項目;
(3)被審計單位的性質、所處的生命周期階段以及所處行業和經濟環境;
(4)被審計單位的所有權結構和融資方式(例如,如果被審計單位僅通過債務而非權益進行融資,財務報表使用者可能更關注資產及資產的索償權,而非被審計單位的收益);
(5)基準的相對波動性。
對于以營利為目的的實體,通常以經常性業務的稅前利潤作為基準。如果經常性業務的稅前利潤不穩定,選用其他基準可能更加合適,如毛利或營業收入。
3.適當的百分比
注冊會計師通常運用職業判斷合理選擇百分比,據以確定重要性水平。例如:
(1)以營利為目的的制造行業實體,可能認為經常性業務的稅前利潤的5%是適當的;(2)對非營利組織,注冊會計師可能認為總收入或費用總額的l%是適當的。
【注意】不需要考慮與具體項目計量相關的固有不確定性
2012年注冊會計師輔導套餐限期五折優惠 (通過率) (七天免費試聽)
最新資訊
- 2026年注冊會計師cpa備考學習資料包:一個能用一年的學習工具2025-09-26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