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注冊會計師《審計》輔導:分析程序(四)


四、用于總體復核$lesson$
1.總體要求。
這時運用分析程序是強制要求,注冊會計師在這個階段應當運用分析程序。
2.總體復核階段分析程序的特點。
目的:以證實財務報表中列報的所有信息與注冊會計師對被審計單位及其環境的了解一致,與注冊會計師取得的審計證據一致。
因為在總體復核階段實施的分析程序并非為了對特定賬戶余額和披露提供實質性的保證水平,因此并不如實質性分析程序那樣詳細和具體,而往往集中在財務報表層次。
3.再評估重大錯報風險。
在運用分析程序進行總體復核時,如果識別出以前未識別的重大錯報風險,注冊會計師應當重新考慮對全部或部分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評估的風險是否恰當,并在此基礎上重新評價之前計劃的審計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審計程序。
【2009多選】下列關于分析程序的用法中,正確的有( )。
A.將分析程序用作風險評估程序
B.將分析程序用作實質性程序
C.將分析程序用作控制測試程序
D.將分析程序用作對財務報表進行總體復核的程序
【答案】ABD
【解析】在控制測試中不運用分析程序。
【2009多選】在確定實質性分析程序對特定認定的適用性時,A注冊會計師通常考慮的因素有( )。
A.在一段時期內是否存在可預期關系的大量交易
B.評估的重大錯報風險
C.針對同一認定的細節測試
D.數據之間是否存在穩定的可預期關系
【答案】BC
【2009多選】在確定已記錄金額和預期值之間可接受的差異額時,可能需要考慮的因素有( )。[U1]
A.各類交易、賬戶余額、列報及相關認定的重要性和計劃的保證水平
B.通過降低可接受的差異額應對重大錯報風險的可能性
C.在期中測試后是否還要針對剩余期間測試
D.財務信息和非財務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答案】ABC
【解析】注冊會計師在利用分析程序得出預期值,需要與已記錄金額進行比較,比較的結果就是差異額,對于這個差異額要判斷其是否可以接受,如果可以接受則無須進一步的調查,如果不可以接受,則需要進一步的調查,對于這個可接受差額的確定時,并不需要考慮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可分解程度。
注會輔導六折七日免費試聽
最新資訊
- 2026年注冊會計師cpa備考學習資料包:一個能用一年的學習工具2025-09-26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