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注會《經濟法》輔導:第七章節(6)


三、財務困境、管理者激勵與信息 $lesson$
(一)財務困境與企業價值(權衡理論)
1、權衡理論含義:應該綜合考慮財務杠桿的利息稅盾收益與財務困境成本,以確定企業為最大化的企業價值而該籌集的債務額。也就是對有杠桿的債務稅盾收益和財務困境成本兩者進行權衡。
有杠桿企業價值=無杠桿企業價值+PV(利息稅盾)-PV(財務困境成本)
2、財務困境成本現值的定量決定因素
(1)發生財務困境的概率:財務困境出現的概率隨企業負債(相對于企業的資產)的增加而增加。還隨企業現金流量和資產價值的波動而增加。
(2)企業遭遇財務困境的成本大?。喝Q于這些成本來源的相對重要性,而且成本大小也因行業而異。
3、權衡理論作用:
(1)財務困境成本的存在可以解釋,為什么企業選擇的債務水平過低以至于不能充分利用利息稅盾。
(2)財務困境成本的大小和現金流量的波動性能夠解釋不同行業間杠桿水平的差異。
(二)管理者激勵、債務的代理成本和代理收益
1、債務的代理成本
債務的存在可能會激勵管理者和股東從事減少企業價值的行為。股東的獲利都是以債權人的損失為代價的。但是,同財務困境成本一樣,這些代理成本最終還是要由股東來承擔。
了解“過度投資問題”及“投資不足問題”的含義。
2、債務的代理收益
債務的存在使得企業承擔了未來支付利息的責任和義務,從而減少了企業剩余的現金流量,進而減少了管理者的浪費性投資。此外,企業的債務水平較高時,債權人自己也會密切監督管理者的行為,從而為抑制管理者的疏忽失職提供了額外的防護。
3、權衡理論的擴展
有杠桿企業價值=無杠桿企業價值+PV(利息稅盾)-PV(財務困境成本)-PV(債務的代理成本)+PV(債務的代理收益)
(三)信息不對稱與資本結構
1、作為可靠信號的債務
從某種程度上投資者會將公司債務水平的增加視為管理者信心的一個可靠信號。
2、排序理論
認為企業股權價值被低估的管理者,將會偏好使用留存收益或債務為投資活動籌資,而不是偏好股票籌資。
3、結論:
考慮信息不對稱和逆向選擇,管理者偏好首選留存收益籌資,然后是債務籌資,而將發行新股作為最后的選擇,這一觀點通常被稱為排序理論。
最新資訊
- 2026年注冊會計師cpa備考學習資料包:一個能用一年的學習工具2025-09-26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