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注冊會計師《會計》講義:第八章(5)


(三)資產組計提減值準備
一般情況下,企業應按照單項資產計提減值,但企業難以對單項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的,應當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確定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
1.資產組的概念
資產組是企業可以認定的最小資產組合,其產生的現金流入應當基本上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資產組應當由創造現金流入的相關資產組成。或者說資產組就是最小的現金產出單元。
2.認定資產組應當考慮的因素
(1)資產組的認定,應當以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入是否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的現金流入為依據。因此,資產組能否獨立產生現金流入是認定資產組最關鍵因素。比如,企業的某一生產線、營業網點、業務部門等,如果能夠獨立于其他部門或者單位等創造收入、產生現金流,或者其創造的收入和現金流入絕大部分獨立于其他部門或者單位的,并且屬于可認定的最小的資產組合的,通常應將該生產線、營業網點、業務部門等認定為一個資產組。
【例9】某礦業公司擁有一個煤礦,與煤礦的生產和運輸相配套,建設有一條專用鐵路。該鐵路除非報廢出售,其在持續使用中,難以脫離與煤礦生產和運輸相關的資產而產生單獨的現金流入,因此,企業難以對專用鐵路的可收回金額進行單獨估計,專用鐵路和煤礦其他相關資產必須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資產組,以估計該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
(2)在資產組的認定中,企業幾項資產的組合生產的產品(或者其他產出)存在活躍市場的,無論這些產品或者其他產出是用于對外出售還是僅供企業內部使用,均表明這幾項資產的組合能夠獨立產生現金流入,在符合其他相關條件的情況下,應當將這些資產的組合認定為資產組。
3.資產組計提減值準備的賬務處理
資產組計提減值準備和單項資產相一致,即企業需要預計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和計算資產組的賬面價值,并將兩者進行比較,如果資產組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的,應當確認相應的減值損失。減值損失金額應當按照下列順序進行分攤:
(1)首先抵減分攤至資產組中商譽的賬面價值;
(2)然后根據資產組中除商譽之外的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占比重,按比例抵減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
應特別注意:以上資產賬面價值的抵減,應當作為各單項資產(包括商譽)的減值損失處理,計入當期損益。抵減后的各資產的賬面價值不得低于以下三者之中最高者:該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 (如可確定的)、該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如可確定的)和零。因此而導致的未能分攤的減值損失金額,應當按照相關資產組中其他各項資產的賬面價值所占比重進行分攤。
【例10】某公司有一條甲生產線,該生產線生產某精密儀器,由A、B、C三部機器構成,成本分別為40萬元、60萬元和100萬元。使用年限均為10年,凈殘值為零,以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
A、B、C三部機器均無法單獨產生現金流量,但整條生產線構成完整的產銷單位,屬于一個資產組。2007年甲生產線所生產的精密儀器有替代產品上市,到年底,導致公司精密儀器的銷路銳減40%,因此,在2007年12月31日對該生產線進行減值測試。
整條生產線已經使用5年,預計尚可使用5年。
根據上述資料,2007年12月31日A、B、C三部機器的賬面價值分別為20萬元、30萬元和50萬元。
經估計A機器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5萬元,B和C機器都無法合理估計其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以及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
同時通過估計整條生產線未來5年的現金流量及其恰當的折現率后,得到該生產線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為60萬元。由于公司無法合理估計生產線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公司以該生產線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為其可收回金額。
鑒于在2007年12月31日,該生產線的賬面價值為100萬元,可收回金額為60萬元,生產線的賬面價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額,因此該生產線發生了減值,公司應當確認減值損失40萬元,并將該減值損失分攤到構成生產線的3部機器中。由于A機器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5萬元,因此,A機器分攤減值損失后的賬面價值不應低于15萬元。具體分攤過程如下:
|
機器A |
機器B |
機器C |
整個生產線(資產組) |
賬面價值 |
200 000 |
300 000 |
500 000 |
1 000 000 |
可收回金額 |
|
|
|
600 000 |
減值損失 |
|
|
|
400 000 |
減值損失分攤比例 |
20% |
30% |
50% |
|
分攤減值損失 |
50 000 |
120 000 |
200 000 |
370 000 |
分攤后賬面價值 |
150 000(不能低于) |
180 000 |
300 000 |
|
尚未分攤的減值損失 |
|
|
|
30 000 |
二次分攤減值損失 |
|
11 250(30 000×3÷8) |
18 750 |
30 000 |
二次分攤后應確認減值損失總額 |
|
131 250 |
218 750 |
|
二次分攤后賬面價值 |
150 000 |
168 750 |
281 250 |
600 000 |
注:按照分攤比例,機器A應當分攤減值損失8萬元(40萬元×20%),但由于機器A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為15萬元,因此機器A最多只能確認減值損失5萬元(20萬元—15萬元),未能分攤的減值損失3萬元(8萬元—5萬元),應當在機器B和機器C之間進行再分攤。
根據上述計算和分攤結果,構成甲生產線的機器A、機器B和機器C應當分別確認減值損失50 000元、131 250元和218 750元,會計分錄如下:
借:資產減值損失——機器A 50 000
——機器B 131 250
——機器C 218 750
貸: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機器A 50000
——機器B 131250
——機器C 218750
最新資訊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
- 2025年注會《審計》沖刺必備:200句高頻考點速記手冊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