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注會《審計》輔導:審計抽樣(4)


第二節 審計抽樣的基本原理
審計抽樣的步驟:
1、樣本設計階段
2、選取樣本階段
3、評價樣本結果
(一)樣本設計——在設計審計樣本時,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審計程序的目標和抽樣總體的屬性。
1.確定測試目標
2.定義總體與抽樣單元
(1)總體
在實施抽樣之前,注冊會計師必須仔細定義總體,確定抽樣總體的范圍。總體可以包括構成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的所有項目,也可以只包括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中的部分項目。
總體應具備下列兩個特征:
a.適當性,注冊會計師應確定總體適合于特定的審計目標,包括適合于測試的方向。
b.完整性,注冊會計師應當從總體項目內容和涉及時間等方面確定總體的完整性。
(2)定義抽樣單元
在定義抽樣單元時,注冊會計師應使其與審計測試目標保持一致。在控制測試中,抽樣單元通常是能夠提供控制運行證據的文件資料;在細節測試中,抽樣單元可能是一個賬戶余額、一筆交易或交易中的一項記錄,甚至為每個貨幣單位
(3)分層
如果總體項目存在重大的變異性,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分層。分層是指將一個總體劃分為多個子總體的過程,每個子總體由一組具有相同特征(通常為貨幣金額)的抽樣單元組成。分層可以降低每一層中項目的變異性,從而在抽樣風險沒有成比例增加的前提下減小樣本規模。注冊會計師可以考慮將總體分為若干個離散的具有識別特征的子總體(層),以提高審計效率。
當實施細節測試時,注冊會計師通常按照貨幣金額對某類交易或賬戶余額進行分層,以將更多的審計資源投入到大額項目中。
對某一層中的樣本項目實施審計程序的結果,只能用于推斷構成該層的項目。如果對整個總體做出結論。注冊會計師應當考慮與構成整個總體的其他層有關的重大風險。
3.定義誤差構成條件——識別誤差的標準
注冊會計師必須事先準確定義構成誤差的條件,否則,執行審計抽樣程序時就沒有識別誤差的標準。
4.確定審計程序
注冊會計師必須確定能夠最好的實現測試目標的審計程序組合。
注冊會計師應當將交易類型、賬戶余額,以及列報和披露的認定與重大錯報風險的評估和進一步審計程序的設計及實施相聯系。通常關于財務報表列報和披露的審計證據不采用抽樣的方法。
環球網校2010年注冊會計師考試網上輔導招生簡章
2010年注冊會計師輔導優惠套餐 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最新資訊
- CPA分錄大全:《會計》核心分錄2025-09-19
- 2025注會各科難度分析,助力26年考生把握重點2025-09-08
- 2025年注會考情分析:各科考試難度及26年備考建議2025-08-28
- 2025年CPA六科考前必背200句精煉匯總.pdf版,高效復習工具2025-08-21
- 救急小紙條:2025年注會考前必背200句,最后兩天就背它了2025-08-21
- 考生必存!2025注冊會計師《戰略》必背200句濃縮考點,拒絕無效備考2025-08-20
- 免費下載:2025注會《財務成本管理》必背200句口訣2025-08-20
- 2025年cpa《經濟法》必背200句,考前就背它了2025-08-20
- 考前三天背完!2025注冊會計師《稅法》必背200句濃縮講義2025-08-20
- 2025年注會《審計》沖刺必備:200句高頻考點速記手冊2025-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