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會計師考試20個問的最多的問題你有嗎?



20個問得最多的問題
1.注冊會計師的前景怎么樣?
答:就目前來說,注冊會計師還是非常有發展的,一方面,考試通過后進入會計師事務所,有兩年獨立審計工作經驗后可申報轉為執業注冊會計師;二是不進入事務所,可先加入會計師協會,成為非執業會員,非執業會員入會后要參加繼續教育,才能使資格永久保留。否則,證書5年后作廢。執業證書取得后可以進行注冊會計師的本行行業,一般去會計事務所,可進行鑒證。
當然如果想在審計行業發展,進入會計師事務所成為執業會員,具有簽字權,這才體現了注冊會計師的真正價值。
2.考注冊會計師有用嗎?
答:這要看自己的職業規劃了,如果想從事審計行業,注冊會計師證書當然是有用的,不過也要看個人能力,注冊會計師是一證書,它并不是萬能的。日前在網上看見有人說“CPA無用論”,本人不敢茍同,CPA行業目前還是緊缺人才的。其實,注冊會計師證書只是一塊敲門磚,有了它便有了更好的選擇。
3.注冊會計師的待遇如何?
答:注冊會計師待遇到底怎么樣,這要取決于所在城市、事務所的規模及個人能力。像北、上、廣、深一線城市待遇要好一些,非常有競爭力。如果是大所,比如四大,待遇當然非常好。但最終待遇還要取決于個人能力的。一般地,初入會計師事務所前兩年,工資不算高,但三年后隨著個人能力的提升,工資待遇會有大幅度提高。
4.注冊會計師是什么職稱?
答:注冊會計師不屬于職稱系列,它是一種執業資格。會計系列的職稱有會計員、助理會計師、會計師和高級會計師幾種,不包括注冊會計師。執業的注冊會計師可以簽署審計報告;非執業的注冊會計師不可簽署審計報告,可以到企業做財務經理或財務總監。總之,注冊會計師的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5.如何成為一名注冊會計師?
答:考生首先應參加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在連續五個年度內通過專業階段六門考試,之后通過綜合階段考試,即可獲得注冊會計師考試全科合格證書。再從事獨立審計業務工作兩年以上,可以向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會計師協會申請注冊。注冊通過后便成為了執業注冊會計師。
6.注冊會計師掛靠多少錢?
答:注冊會計師掛靠價格這幾年一直在下降。本人嚴重不同意將CPA證書掛靠,掛靠是有風險的,如果掛靠成執業的,人家用你的章蓋報告,出了事你要承擔責任,掛靠風險太高,請三思而后行。關于掛靠價格,每個地區都不一樣,大多都不高。注冊會計師本身就難考,所以拿著CPA證還是執業吧。
7.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規劃是怎樣的?
答:一是考試通過后進入會計師事務所,有兩年獨立審計工作經驗后可申報轉為執業注冊會計師;二是不進入事務所,可先加入會計師協會,成為非執業會員,可到企業做財務經理或財務總監,非執業會員入會后要參加繼續教育,才能使資格永久保留。否則,證書5年后作廢。
8.注冊會計師教材內容每年變化大嗎?
答:變化大與否并不是固定的,會計的變化是取決于《企業會計準則》的,審計的變化是取決于《審計準則》的,稅法的變化是取決于我國的稅收政策的。不過,每年教材都會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相對來說,財管教材是CPA六門中最穩定的,戰略教材則是CPA六門中最不穩定的,會計和審計基本保持穩定,稅法和經濟法每年都會有很多細微的變化。
9.報考CPA是否需要初級會計職稱?
答:不需要,只要大專以上學歷或者具有會計或者相關專業中級以上技術職稱即可報名。雖然零基礎有很多成功通過注冊會計師考試的,零基礎應首選考會計,而在學會計之前,應先將初級會計實務看一遍或是報考一兩門培訓班,僅靠自己看書的話,入門比較困難。
10.注冊會計師考試的免試條件是什么?
答:(1)免試規定:具有會計或相關專業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包括學校及科研單位中具有會計或相關專業副教授、副研究員以上職稱者),可以申請免試一門專長科目。申請者應填寫《202X年度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免試申請表》,并向報名所在地省級財政部門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地方考試委員會辦公室)提交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證書,經地方考試委員會及有關部門審核確定并報財政部注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以下簡稱全國考試委員會)核準后,方可免試。
11.注冊會計師考試成績幾年有效?
答:CPA考試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專業階段需要在連續五個考試年度內全部通過(以第一科通過年為起算點),專業階段通過后可參加綜合階段考試,綜合階段考試現在沒有年限。如果時間比較充裕,推薦每年報考2~3門,這樣可以在3年之內通過專業階段,避免將戰線拉得太長而造成疲憊。
12.在校生可以考注冊會計師嗎?
答:如果是大專、本科在校生,則不可以考CPA,但應屆畢業生可以報考,需要進行兩次審核。在校研究生和專升本考生可以報考CPA。對于不符合報考要求的在校生,可以先學習待滿足報名資格要求時再報考,提前學習對于鞏固基礎是非常有利的,待滿足報名資格時可一次報考多門,而且對于以后綜合階段的考試也是有一定的幫助的。
13.求注冊會計師考試方法?
答:CPA專業階段六門各有其特點,會計側重于理解,審計和戰略側重理解和記憶,財管側重于理解和計算,稅法側重于記憶和計算,經濟法側重于記憶。備考時應先預習,然后報班聽課,聽課之后要看教材消化,一章之后要多做習題。定期復習是王道。注意避免只靠聽課而不看書也不做題的誤區,老師只是領路人,關鍵是我們應該將老師所授知識結合教材轉化為我們自己的知識。
14.CPA科目考試順序如何安排?
答:沒有絕對的順序,但對于零基礎考生,一定要先考會計,因為會計是CPA六門的基礎,審計、財管和稅法均涉及很多會計知識。一般,會計與審計或稅法搭配,財管與戰略搭配,經濟法則相對獨立。
比較推薦一次報考2~3門,這樣可以在3年之內通過專業階段。報考兩門的最佳組合是會計和審計或會計和稅法,報考三門的最佳組合是會計、審計和稅法或審計、財管和戰略(要有一定的會計基礎)。當然,一次報五門或六門的人也很多,但要求時間要足夠充裕。
15.注冊會計師先考哪兩門好?
答:對于零基礎考生,先考會計和審計最好。本身這兩門聯系比較大,而且又都是難度位列第一的科目,如果先將這兩門拿下來,CPA證書指日可待。也可以先考會計和稅法,難度要比會計和審計組合小一些。無論如何,建議零基礎考生先考會計。對于時間比較緊張的考生,先報考稅法和經濟法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次報五門或六門的人也很多,但要求時間要足夠充裕。
16.注冊會計師考試難嗎?
答:CPA會計師被譽為“天下第一考”,是比較有難度的。但自2012年改革為機考后,難度有所下降,但還是有一定難度的。雖然注冊會計師比較難考,但注冊會計師證書也是非常有價值的,目前我國對于注冊會計師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雖然注冊會計師相對于其他考試比較難,但只要掌握學習方法,再加上努力與堅持,也一定會拿到全科合格證的,畢竟它再難也只是考試而已。
17.CPA哪一科最難?哪一科最簡單?
答:難易也是相對而言,畢竟CPA的每一門都不是白給分的。相對來說,從知識點的難度來看,會計、審計和財管都比較難考,而稅法、經濟法和戰略比較簡單。在報考時,可將科目難易搭配,比如報考會計和審計的同時,再考一門相對簡單的稅法;或者報考一門較難的會計加上兩門比較簡單的稅法和經濟法,這樣更合理一些。
18.注冊會計師比中級會計師難多少?
答:從考試形式上看,CPA分為專業階段和綜合階段,中級則沒有劃分;從考試年限上看,CPA專業階段需要在連續五個年度內全部考完,然后在通過專業階段后的五年內考完綜合階段才能拿到CPA全科合格證,而中級會計師在兩年內考完全部三科便可以拿到中級會計職稱證書;從知識點難度上來看,CPA涉及的知識點難度比中級會計師考試涉及的知識點更深,更廣泛。
19.注冊會計師與普通會計師有什么區別?
答:注冊會計師還是比較難考的,需要在連續五個年度內考完專業階段的六門課程,然后在五個年度內再通過綜合階段,才能拿到全科合格證。注冊會計師與普通會計師相比,擁有簽署審計報告的權利。注冊會計師是執業資格證書,初中高級會計師是職稱考試。注冊會計師雖然難考,但未來的前景是非常好的,既可以進會計師事務所執業,也可以到企業做財務經理或財務總監。
20.中級、高級會計職稱與注冊會計師哪個好?
答:注冊會計師是會計行業的執業資格證書,只有獲得該證書才能在審計工作中擔任主審的職位,中、高級會計是會計行業的職稱證書,獲得中級以上職稱證書,就可以擔任企業的財務負責人了,就證書含金量而言當然注冊會計師含金量較高。
2021注會繳費中,繳費時間:6月15日-30日,繳費入口每天早8:00開通,晚8:00關閉。考生需要把握好交費時間,爭取盡快完成繳費,才能通過注會考試資格審核,順利打印準考證。
還未交費的考生點擊進入繳費入口繳費吧!
順利交費的考生可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服務,預訂成功后即可及時準確收到2021年各地區注冊會計師準考證打印時間、考試時間等訊息變化提醒,抓緊預約吧!
以上內容是注冊會計師考試20個問的最多的問題你有嗎?小編為廣大考生上傳注冊會計師考試高頻錯題、歷年真題等備考資料,考生可點擊“免費下載”按鈕后即可領取!
最新資訊
- 注冊會計師各科教材目錄,助力備考規劃2025-09-22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難度分析及考試命題趨勢2025-09-22
- 注會考幾門?一文帶你了解cpa考試科目設置2025-09-21
- 2026年注會備考科目搭配:合理規劃與科學組合方案2025-09-19
- 為大家解答:全職備考cpa一年可過幾科?2025-09-18
- 注冊會計師先考哪些科目比較好?報考順序指南2025-09-18
- 有cpa證書沒經驗好找工作嗎?附職業發展方向2025-09-17
- 注冊會計師可以從事哪些工作?盤點工作方向及職責2025-09-17
- 近年來注冊會計師考試的通過率全景分析:趨勢、差異與備考啟示2025-09-15
- 注會各科難度分析與學習耗時全指南:從零基礎到高效備考2025-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