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復習: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特別關注:2015年成考專升本政治練習題匯總
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一)、改革是中國的第二革命,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
改革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相對于我們黨領導的第一次革命來說的。第一次革命是我們黨領導的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革命。改革之所以成為中國的第二次革命,是因為:
第一,從改革的性質和目的來看,它同革命一樣,都是為了解放生產力。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要從根本上改變束縛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經濟體制,促進生產力發展,這必須通過改革來實現,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產力。
第二,從社會發展的動力看,改革同革命一樣,都是特定社會歷史階段發展的直接動力。馬克思主義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我國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澤東正確地認識到社會主義社會仍然存在著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之間的矛盾,這是社會主義發展的動力。鄧小平根據馬克思和毛澤東的這些思想,提出了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后,我們建立起來的經濟關系和上層建筑在某種歷史條件下,也可能產生對生產力的束縛的觀點,因而改革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筑中不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內容,以更好地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是人類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具體表現。因此,改革是社會主義發展的直接動力。
第三,從改革的特點看,它同革命一樣,具有根本性、廣泛性和深刻性。首先,改革是對舊體制的根本性的變革,而不是對原有體制細枝末節的修補,改革要實現的是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根本轉變。其次,改革涉及到經濟關系和上層建筑的各個方面內容的全面變革,社會經濟、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社會活動的各個環節,經濟體制、政治體制、科技體制、教育體制等各個方面都面臨著重大的改革。社會的每一方面都不能離開改革。再次,改革深刻地引起了每一個人的社會生活、利益格局以及思想觀念的變化。改革沖擊著人們傳統思想和觀念,引起人們生活方式、利益關系和相互關系的巨大變化。因此,就改革的這一深刻性來說,完全可以說是一場深刻的革命。
當然,改革作為第二次革命與第一次革命也有著明顯的區別。表現在:一是兩次革命的條件不同。第一次革命是在人民大眾處于被剝削被壓迫的條件下,在社會基本矛盾極大地激化條件下發生的。而第二次革命是在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基礎上,人民群眾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的條件下進行的。二是兩次革命的內容和對象不同。第一次革命是要根本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其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第二次革命不是要改變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而是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發展,改革的對象是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和政治體制。三是兩次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第一次革命是大規模的群眾式的階級斗爭,主要運用暴力手段。而第二次革命是在黨的領導下,有秩序、有步驟地進行的,它依靠群眾,但又不搞群眾“運動”。
(二)、“三個有利于”標準是判斷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
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這是判斷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標準。這一判斷標準符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科學總結。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的,都是社會主義所需要和允許的,一切違背“三個有利于”的,就不是社會主義的。“三個有利于”標準對于排除姓“社”、姓“資”的抽象爭論的干擾,深化改革,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三)改革的偉大意義
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升級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在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從農村到城市、從經濟領域到其他各個領域,全面改革的進程勢不可當地展開了;從沿海到沿江沿邊,從東部到中西部,對外開放的大門毅然決然地打開了。這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大改革大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億萬人民的積極性,使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今天,一個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社會主義中國巍然屹立在世界東方。
事實雄辯地證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筑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
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四)、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關系
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相互促進、相互統一,它們之間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發展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是發展的動力,發展和改革是穩定的基礎,而穩定又是發展和改革的前提。
如果我們不改革,就不能發展,而不發展經濟,綜合國力就無法增強,人民生活水平就無法提高,從長遠來說,中國就不可能保持穩定的局面,因此,改革和發展是穩定的基礎。在當代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穩定,深化改革需要穩定,擴大開放需要穩定,完善民主、健全法制需要穩定,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需要穩定,沒有穩定什么事都干不成。因此,穩定又是改革和發展的前提。
在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和穩定三者關系時,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以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把不斷改善人民生活作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重要結合點。在改革和發展中產生的新問題與新矛盾,最終還要靠深化改革和繼續發展來解決,要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出現的問題。要在改革和發展中實現社會政治穩定,在社會政治穩定中推進改革和發展,從而使我們的整個工作始終處于主動地位。
編輯推薦:
最新資訊
- 2025年成人高考各科目備考建議2024-12-12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61-8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41-6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21-4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1-20個)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投訴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詢問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請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邀請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