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鄧論問答資料匯總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二次歷史性飛躍是什么?
答:我黨把馬克思主義與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我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道路,形成了MZD思想。所以,MZD思想是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所產生的理論成果。我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當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中國的實際相結合,找到了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確道路,形成了鄧小平理論。所以,鄧小平理論是馬列主義同當代中國實際結合的第二次飛躍所產生的理論成果。
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形成輪廓和走向成熟的歷史時期和標志是什么?
答:第一階段是從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1982年黨的十二大,鄧小平理論初步形成。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基本命題。第二階段是從1982年黨的十二大到1987年黨的十三大,在全國改革逐步展開的過程中,鄧小平理論逐步展開并形成輪廓。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這一概念,并從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系統地概括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觀點。這一概括構成了鄧小平理論的輪廓。第三階段是從1987年黨的十三大到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和黨的十四大,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理論體系。黨的十四大以南方談話為靈魂,對“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做了新的科學概括,使之形成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確定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1998年3月,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正式把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思想列入憲法。
三個代表的科學內涵?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答:“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根據中國GCD的性質、宗旨、歷史經驗和現實需要提出來的,它充分體現了中國GCD的工人階級性質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保持先進性是黨的建設的根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是以高度精練的表述概括了我們黨保持先進性的根本要求。
第一,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社會生產力這一概念不是靜止不變的,而是在運動中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國GCD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是必須把黨的建設同當今世界生產力和人類文明進步的方向聯系起來,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承擔的歷史任務,同振興中華民族聯系起來。當今世界,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不可阻擋,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正經歷著革命性的變化。當今時代先進生產力具有明顯的智力型、知識型、高度社會化、市場化、信息化等特點。因此,我們黨必須立足于時代,立足于實踐,在變動的生產力演進過程中正確判斷并牢牢掌握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趨勢和方向,通過深化經濟體制,政治體制以及其他一系列體制改革,為教育、科學技術、各類人才的培養創造一切有利條件,因勢利導,充分調動和發揮全體人民的聰明才智,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真正創造出合乎時代發展需要的現實的先進生產力。
第二,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先進的社會生產力,要求有先進的社會文化與之相適應。只有這樣,才能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社會全面進步。總書記同志指出“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就是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所以,我們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就必須支持以馬列主義、MZD思想、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必須不斷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必須繼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革命文化傳統。積極吸取和借鑒一切外國的優秀文化成果,必須發展教育和科學,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影視等具有先進文化建設內容的基礎工作。
第三,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與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實踐、認識、再實踐與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認識路線和群眾觀點的統―性,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是我們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論基礎。黨要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必須自覺地把黨的建設同加強與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聯系起來。中國工人階級和各族人民是我們黨的階級基礎,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堅持群眾路線是我們做好領導工作的根本保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是社會主義生產的根本目的,也是我們黨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歸根結底都是為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引導人民群眾正確認識和對待根本利益和具體利益的關系。我們黨一方面要為人民最大的,最根本的利益進行頑強的和不懈的努力,另一方面要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發展,使人民群眾獲得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利益,不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干部都要自覺地以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為己任,永遠保持工人階級先鋒隊的本色。
怎么理解三個代表是統一整體?
答: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個統一的整體,相互聯系,相互促進。“三個代表”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三個方面,而是一個緊密聯系、不可分割的統一整體。在“三個代表”中,代表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基礎和核心。有了先進的社會生產力,才有先進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堅實物質基礎;有了先進的社會生產力,才有滿足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物質條件。在“三個代表”中,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發展先進社會生產力的條件和保證。先進文化的發展,既能為先進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又能極大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所以,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必須要求有先進文化的發展與之相配合的協調。在“三個代表”中,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是根本出發點和最終歸宿。我們黨致力于發展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最終目的都是為了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和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個代表”的辯證統一,體現了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繼承優良傳統與不斷發展創新的統一,改造客觀世界與改造主觀世界的統一,保持黨的自身先進性與聯系群眾廣泛性的統一,完成根本任務與實踐根本宗旨的統一。
怎樣理解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關鍵在堅持與時俱進,核心在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在堅持執政為民?
答: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牢牢把握堅持與時俱進這個關鍵,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先進文化的發展方向、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內容同樣不斷地發展變化。因此,只有堅持與時俱進,保持與群眾、與實踐的密切聯系,不斷反映實踐發展的要求,不斷反映群眾的愿望,才能使我們的思想、路線、方針、政策、措施等不斷有所提高、有所完善、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有所前進,才能使我們的理論和實際工作不斷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從而永葆黨的先進性。因此,與時俱進成為我們貫徹“三個代表”的關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堅持黨的先進性。“看一個政黨是否先進,是不是工人階級先鋒隊,主要應看它的理論和綱領是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是不是代表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證明,正是因為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相結合,制定和執行的路線、綱領集中體現了中國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我們黨才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正因為我們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著重從思想上建設黨,才解決了在農民和小資產階級占人口大多數的國家,建設一個具有廣泛群眾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課題。在當今迅速發展的時代,我們黨只有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推動社會歷史的前進,才能始終保持我們黨的先進性。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在于堅持執政為民。中國GCD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就決定了“執政為民”就是中國GCD的本質。堅持與時俱進,堅持黨的先進性,本質上都是為了人民用好權、掌好權,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更好地為人民謀利益。所以,黨的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認真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必須正確行使人民賦予的權力;必須把對上級負責和對群眾負責統一起來;必須在工作中堅持群眾路線,深入調查研究,誠心誠意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總之,一切為了群眾,一切相信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全心全意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是我們黨的宗旨,是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質。
為什么說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
答:“三個代表”是立黨之本。“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深刻揭示了黨的性質、宗旨的深刻內涵,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宗旨的精神實質。什么時候堅持了“三個代表”黨就會興旺發達,就能夠不斷地向前發展。反之,什么時候偏離或沒有完全做到“三個代表”,黨就會遇到失誤和挫折,就會蛻化變質走向自己的反面。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三個代表”是黨的性質最集中、最完整的展示,是決定黨的生死存亡的根本。“三個代表”是黨的“執政之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是歷史賦予的、人民賦予的。我們黨執政的內容和任務,就是要不斷解放和發展中國社會的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推進社會發展;就是要不斷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文化,培育“四有”公民,弘揚民族精神;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斷提高人民生活的質量和水平。“三個代表”從根本上說明了我們黨執政的基礎,內容、任務和要求。所以,只有始終做到“三個代表”。用好人民賦予的執政權力,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不斷增強抵御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才能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使黨真正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堅強有力的領導核心。“三個代表”是黨的力量之源。我們黨所以能獲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能經受各種風浪、磨難的考驗,不斷發展壯大,并得到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支持,歸根結底就在于我們黨能夠始終促進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切切實實地為人民辦實事、謀利益。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是我們黨的力量之源,是我們黨能夠取得偉大勝利的真諦。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共性?
1、經濟關系市場化。所有經濟活動主題都通過市場發生聯系,一切經濟活動都直接或間接的出于市場關系之中,全部生產要素都進入市場,市場機制是推動生產要素流動和促進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運行機制。
2、企業行為自主化。所有企業都具有進行商品生產經營所擁有的全部權利,從而自覺地面吸納港,自主地開展市場經營活動。
3、宏觀調控間接化。政府部門不直接干預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具體事務,而是通過財政,稅收,價格,金融等癥曾和各種經濟杠桿,按既定的社會目標,調節,規范和影到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并彌補市場缺陷,保證市場經濟的健康運行。
4、經營管理法制化。一切經濟活動方式和關系都以法律形式來規范,所有經營活動都按照一套法規體系來進行,整個經濟運行有一個比較健全和科學的法制基礎。
5、保證制度社會化。這是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的支持和保證體系,市場競爭的規則要求對市場競爭的失敗者和需要照顧的老弱病殘者給予社會保證,這種保證制度不是企業的或單位的,俄日應該是社會化的。
市場經濟中企業的特征?
1、企業直接為社會提供產品和服務
2、企業提供產品或服務的直接目的是追求利潤。企業作為一種營利性機構,獲取利潤是其生存的條件,利潤的多少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發展。
3、企業必須進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企業在利潤的動機下,實行獨立核算,力爭以盡可能少的人力,無力,和財力的投入,獲取盡可能多的利潤。
4、企業擁有自主的經營權。企業作為一個經濟實體,必須擁有獨立的生產經營自主權。包括經營決策權,產品生產和銷售權,人事權和利益分配權等。
5、企業是納稅單位。企業作為社會經濟的組成部分,有繳納稅收的義務,必須照章向國家納稅。
價格機制的功能?
健全市場機制,建立由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價格機制是市場機制中的基本機制,他又傳遞信息,調節供求,刺激生產,調節收入的功能。逐步建立以市場形成價格為主的價格形成機制。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瞎宏觀經濟調控的主要手段?
在實惠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宏觀經濟調控的手段主要有經濟計劃,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1、經濟計劃,是由國家統一制定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是國家從宏觀上引導和調控經濟運行的基本依據,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
2、經濟手段,是國家通過調節經濟變量來影響微觀經濟行為,并使支付和宏觀經濟發展目標的一切政策措施的總和。經濟手段是通過具體的經濟政策來實施的。最主要的經濟政策有: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產業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價格政策、匯率政策等等。政府在確定了一定時期的經濟發展目標以后,要選擇相應的經濟杠桿來具體實施相應的經濟政策。經濟杠桿使之于商品,價值和貨幣以及物質利益相聯系的范疇,包括價格、稅率、匯率、利率、工資等等。此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宏觀經濟調控政策還包括產業政策,區域發展政策,投資政策,價格政策等等。
3、法律手段,指政府運用經濟法律規范調整經濟的統稱。法律手段主要包括:經濟立法,經濟執法,法律監督。
4、必要的行政手段,通過國家機關實施的,以行政方式來調控經濟運行的方法。宏觀經濟調控的各種手段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又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正是由于單一手段在其功能上的局限性,才是綜合運用各種手段成為必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主要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宏觀調控的基本目標?
保持經濟總量平衡,即保持社會總供給和社會總需求的平衡是宏觀經濟調控的基本目標。
1、促進經濟增長;
2、增加就業;
3、穩定物價;
4、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十六大報告中實現政府職能的轉變?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的經濟職能已經發生了很大轉變。但傳統體制的影響依然存在,轉變政府職能仍然是當前經濟體制改革中的任務。具體來說主要表現:
1、實現政企分開,即政府和企業的職責分開,政府形式國有資產管理者和經濟運行的宏觀調控者等職能,企業作為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有獨立的生產經營權。這是政府職能轉的關鍵。
2、奮力政府社會經濟管理職能和國有資產所有者職能,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機構,進行國有資產的基礎管理工作,對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狀況進行監督,制定和執行過有過喲資產經營,管理的法律法規。
3、按照精簡,統一,較能的原則,對政府機構進行改革以適應政企分開和政府國有資產所有權與宏觀經濟調控權分離的需要。同時,按市場經濟要求精簡機構,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政府職能:
1、經濟調節;
2、市場監管;
3、社會管理;
4、公共服務。
最新資訊
- 2025年成人高考各科目備考建議2024-12-12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61-8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41-6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21-4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1-20個)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投訴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詢問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請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邀請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