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重點復習資料(十)


分論:
一、社會主義經濟
1.經濟制度: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必須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的共同發展。這是社會主義 初級階段的一項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為主體(對應社會主義):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社會主義公有制是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基礎。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必須堅持公有制作為社會主義經濟制度 的基礎。
2)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對應初級階段):
我國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需要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初級階段這樣的國情,決 定我們不能實行單一的公有制,而只能在公有制為主體的條件下發展多種所有制經濟。
3)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應該用來為社會主義服務。
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公有制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
量:公有資產在社會總資產中占優勢。質:國有經濟控制國民經濟命脈,對經濟發展起主導作用。
4)公有制實現形式的多樣化:在我國的改革開放實踐中,出現了多種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如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經濟等。
5)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健康發展:
發展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既要努力增強公有制經濟的實力,又要充分發揮非公有制經濟的積極作 用。對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要繼續鼓勵、引導、監督,使之健康發展。①貫徹實施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 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方針,鼓勵和支持它們的發展,保護它們的合法利益和財產。②對它們進行積極的引導。 ③加強對它們的監督。
2.經濟體制――社會主義(個性)市場經濟(共性)
黨的十四大明確指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即市場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 下對資源配置起基礎性作用的經濟體制。
共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牲和基本柜架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市場經濟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它們的共同特征主要是:①一切經濟活動 都直接或間接地處于市場關系之中。②企業是市場主體,是面向市場,根據市場需要安排其生產經營、自主 經營、自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③政府部門不直接干預企業生產和經營的具體事務。④生產經營活 動都按照一套法規體系來進行。
個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從而除了上述共同特征外,還具有自己獨特的經濟特征。
主要有:①在所有制結構上,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②在分配方式 上,按勞分配 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逐步實現共同富裕;③在宏觀調控上,使人民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相結合,能更好地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調節手段的長處,實現市場調節同國家宏觀調控的有效結合。
實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必須認真抓好以下五個重要環節:①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建立現代企業制度;②建立全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③轉變政府管理經濟的職能;④建立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制度。這五個環節的有機結合,構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柜架。
3.分配制度
1)按勞分配為主體(對應公有制為主體)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同時并存,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個人收配制度。這是由我國社會主 義初級階段的客觀經濟條件決定的。
A.這是由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有制結構的特點所決定的。
B.這是由所有制實現形式和經營方式的多樣化決定的。
C.這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決定的。
2)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對應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①個體勞動收入 ②按勞動力價值分配 ③按經營成果分配 ④資產分配收入 ⑤按社會保障原則分配 .
3)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A.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目標,也是社會主義本質的基本要求,但是共同富裕絕不等于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實行一步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政策,允許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存在先富和 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別,具有客觀經濟原因。①這是貫徹按勞分配原則的必然結果;②這是實行多種所有制形 式和多種分配方式的必然結果;③這也是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必然結果;④這完全符合事物發展的規律。
B.效率優先,兼顧公平
實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分配制度,要體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
效率優先:是在貫徹按勞分配的原則時,把勞動報酬同勞動效率掛鉤,不僅要衡量投入的勞動的量,更應衡量勞動的質和勞動績效;在其他分配方式中,則要把生產要素獲得的收益同各種生產要素的經濟效率相聯系。
兼顧公平:是在分配中拉開差距的同時,處理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做到合理分配,防止兩極分化。
效率優化:有利于調動職工的積極性,促進經濟發展;兼顧公平,有利于防止收入過分懸殊,保持社會穩定。
C.堅持共同富裕的原則
從當前來看,主要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依法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整頓不合理收入,調節 過高收入,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4)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是國家或社會對于失去勞動能力或沒有必要的生活資料的人予以幫助的制度,也是以社會力量 保證全體社會成員至少都能達到最低生活水平而形成的一種分配制度。
社會保障制度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① 社會穩定功能;②市場運行的保障功能;③勞動力再生產功能; ④經濟調節功能。
改革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必要性:主要在于①適應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需要;②轉 換企業經營機制,搞活企業的需要;③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④減輕國家和企業的負擔,適應我國生 產力發展水平的需要;⑤發展農村經濟,維護廣大農民利益的需要。
目前,要積極推進改革,逐步開成獨立于企業事業單位之外、資金來源多渠道、管理服務社會化的有中國特 色的社會保障體系:①依法擴大社會保險的覆蓋面和提高保險費征繳率;②完善失業保險制度,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③積極推進養老保險社會化管理和服務。
題:
1.簡述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及其必然性
2.簡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主要內容及有哪些基本特征。
3.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為什么要衽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社會主義政治
1.內政:政治文明
十六大報告指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黨 的十七大報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
A.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B.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C.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需要。
堅持①黨的領導、②人民當家作主、③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
A.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具有決定意義的特點。
B.人是當家作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本質要求。
C.堅持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基本方略。
社會主義民主:民主制度
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制度:①人民民主專政(國體);②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體);③共產 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⑤基層群眾自治制度。
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
依法治國,即①廣大人民群眾在黨的領導下;②依照憲法和法律規定;③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國家各項工作都依法進行,逐步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不因領導人的改變而改變,不因領導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變而改變。
題:
1.簡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內容
2.為什么說漢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的現代化。
3.如何理解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2.外交:和平環境
鄧小平對國際形勢的新判斷(實際):①世界大戰是可以避免的;②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③世界正朝著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方向發展;④霸權主義、強權政治是各平與發展的主要障礙。
1)和平外交(對應四項原則的作用)
A.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和基本目標: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還比較落后,中國人民正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歷圖強,爭取把我國早日建成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為此,我們不僅需要國內有 一個長期穩定的局面,而且也需要有一個較長時期的國際和平環境。
B.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內容:在對外政策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就是維護國家主權獨立,不屈服于任何外來國的附庸,不允許外國侵害中國的利益,本國的事情按照本國的實際情況來辦;在處理國際事務中,中國根據問題本身的是非曲直獨立自主地決定自己的立場和政策,堅持實事求是,伸張正義,不拿原則做交易;在國際關系中,中國既維護自己的獨立自主權利,也尊重世界所有國家都享有的同一權利。
2)對外開放(對應改革開放的作用)
A.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當今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
B.大膽借鑒和吸收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一切文明成果是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共同財富。
C.堅持對外開放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統一:獨立自由、自力更生是對外開放的前提和基礎,而對外開 放可以加快經濟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國力,從而提高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和水平 .這樣,就可以在更高層 次、更寬廣的領域擴大對外開放。堅持兩者都是為了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D.完善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開放的新格局
①所謂全方位:就是不論對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對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實行開放政策。
②所謖多層次:就是根據各地區實際和特點,通過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沿海經濟開 發區、開放沿邊和沿江地區以及內陸省區等不同開放程度的各種形式,形成全國范圍的多層次對外開放。
③所謂寬領域:就是我國對外開放的范圍涵蓋了經濟、科技、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眾多領域,其中, 對外經濟開放是主要的領域。
題:鄧小平時代特征和國際形勢作出了哪些新的科學判斷。
3. 統一:一國兩制
1)"一國兩制"構想的基本內容:
"一國兩制"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簡稱。"一個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種制度"即大陸實行 社會主義制度,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中國臺灣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別行政區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
2)內容: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自治長期不變
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一國兩制"的基礎是"一個中國";②實行"兩種制度";③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澳 門地區實行高度自治并在經濟上保持繁榮穩定的局面;④實行"一國兩制"長期不變。
3)意義:
A.理論意義:鄧小平提出的"一國兩制"構想的重要理論意義
①"一國兩制"構想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國家學說;②"一國兩制"構想是對和平共處原則的創 造性運用和發展;③"一國兩制"構想充分體現了以克思主義原則的堅定性與策略的靈活性相統一的原則;④ "一國兩制"構想把黨的統一戰線學說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B.現實意義:"一國兩制"構想的重要現實意義
① "一國兩制"構想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案,為我國解決港、澳、臺問題找到了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案;
② "一國兩制"構想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
題:
1.簡述"一國兩制的"的含義及基本內容
2.試述"一國兩制"構想的重大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三、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文化
1.戰略地位:靈魂、內容、目標、保證
A.文化是民族的靈魂
B.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軟實力)
C.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目標。
D.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
2.指導思想:馬、列、毛、鄧、三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總的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 們,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3.基本方針:重在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堅持重在建設 ① 以立為本、持之以恒(反對破字當頭);②貴在落實務求實效(反 對形式主義)
4.根本任務:一個精神/四有新人/兩個素質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是:①培養和弘揚民族精神(一個精神);②培養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四有新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兩個素質)
5.基本內容: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的基本內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設和教育科學文化建設兩個方面:
A.思想道德建設: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集中體現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性質和方向,是發展 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對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
思想道德建設為分思想建設和道德建設兩個部分:其中思想建設是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靈 魂和基礎。
道德建設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誠實守信為重點,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 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
B.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教育科學文化建設,是物質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為物質 文明建設、政治文明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也是提高人民群眾思想道德覺悟的重要條件。
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指導思想、根本任務、主要目標、基本內容是什么?
四、建設者
1.領導力量――中國共產黨
十七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改革創新的事業。黨要站在時代前列帶領人民,不斷開創事業發 展新局面,必須以改革新精神加強自身建設,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1)堅持黨的領導(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由共產黨領導,這個原則是根本不能動搖的。堅持和 加強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
A.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現代化建設事業的正確方向。
B.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安定團結的國內社會環境和國際和平環境。
C.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創造一個安定團結的國內社會環境和國際和平環境。
D.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高素質的干部隊伍。
E.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正確處理各種復雜的社會矛盾,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有效地組織和領導現 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
2)加強黨的建設
A.新時期推進黨的建設的總目標是:把黨建設成為用鄧小平理論武裝起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思想上、 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領導全國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B.推進黨的建設的總要求是:①一定要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全面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時代發展的要求;②一定要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方針,進一步解決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御風險能力這兩大歷史性課題;③一定要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社會前進的脈搏,改革和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領導體制和工作制度,使黨的工作充滿活力;④一定要把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經常性 工作,又抓緊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C.內容:
⑴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重點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
①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指導思想: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 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
②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總體目標:通過全黨共同努力,使黨始終成為:a.立黨為公、執政為發的執政黨; b.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c. 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d.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永遠保持先進性,經得住各種風浪考驗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
③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主要任務:按照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要求, 不斷a.提高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b.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能力;c.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能力;d.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能力;e.應對國際局勢和處理國際事務的能力。
⑵思想建設:加強黨的建設,始終要把黨的思想建設放在首位。
③組織建設: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根本的是把黨建設成堅強的領導核心,充分發揮黨的組織優勢。
⑷作風建設: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根本的是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⑸反腐倡廉建設。
2.依靠力量
1)依靠力量:廣大人民群眾(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軍隊、新階層)
依靠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
A.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階級。
B.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我國國情決定了農民不但是我國新民主誑語 革命的主力軍,而且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人數最多的黨的依靠力量。
C.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擔負著重大的歷史責任。
D.人民軍隊是社會主義祖國的保衛者和重要的建設力量。
E.新出現的社會階層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
2)團結力量: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民族大團結、愛國統一戰線)
A.加強全國各民族人民的大團結
B.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題:試述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的內容及其相互關系。
最新資訊
- 2025年成人高考各科目備考建議2024-12-12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61-8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41-6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21-4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1-20個)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投訴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詢問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請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邀請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