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十七大內容解析


大會的主題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 $lesson$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是全國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三個永遠銘記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創立毛澤東思想,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國、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偉大成就以及艱辛探索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取得寶貴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開創的。面對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難局面,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理論勇氣,科學評價毛澤東同志和毛澤東思想,徹底否定"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理論和實踐,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吹響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號角,創立鄧小平理論,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改革開放的偉大征程上闊步前進。
要永遠銘記,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是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繼承、發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紀的。從十三屆四中全會到十六大,受命與重大歷史關頭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堅持改革開放、與時俱進,在國內外政治風波、經濟風險等嚴峻考驗面前,依靠黨和人民,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新體制,開創全面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創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繼續引領改革開放的航船沿著正確方向破浪前進。
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母镩_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這條道路和這個理論體系。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三大歷史任務: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要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教育人民,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會主義榮辱觀引領風尚,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大力推進理論創新,不斷賦予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鮮明的實踐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深入回答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培養造就一批馬克思主義理論家特別是中青年理論家。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
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重要考點)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一)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二)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
(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鄉居民收入。
(四)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六)完善社會管理,維護社會安定團結。
17大報告重要考點(國際新秩序)
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協商,共同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經濟上相互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均衡、普惠、共贏方向發展;文化上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尊重世界多樣性,共同促進人類文明繁榮進步;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強合作,堅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戰爭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環保上相互幫助、協力推進,共同呵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
考生應重點關注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十七大報告中的權威論述;二是十七大對黨章的修改。
⒈針對十七大報告的命題重點將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過去五年工作的總結。報告指出,過去五年,"是改革開放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重大進展的五年,是我國綜合國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是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顯著提高的五年,是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明顯增強和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更加緊密的五年"。
(2)新時期改革開放的權威表述。報告指出,"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新時期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新時期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表述。報告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確、之所以能夠引領中國發展進步,關鍵在于我們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根據我國實際和時代特征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
(4)科學發展觀的系統闡釋。報告指出,"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5)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的新要求。報告明確提出要"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兩番",到二?二?年中國"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6)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報告指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關鍵要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此外,報告還首次提出了"生態文明"的理念。
(7)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報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8)堅定不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報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⒉十七大對黨章的修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2)明確提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把黨的基本路線中的奮斗目標表述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4)明確提出"黨的各級代表大會代表實行任期制","黨的中央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委員會實行巡視制度"。
(5)其他修訂還包括:把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寫入黨章;把黨在領導軍隊建設、民族工作、宗教工作、統戰工作、外交工作等方面形成的方針政策寫入黨章;把著力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以改革創新精神全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等內容寫入黨章。
十七大報告必背觀點60條
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報告把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寫到主標題上,鮮明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旗幟,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旗幟。這是報告的靈魂和標志,也是報告最大的新意和亮點。
2、首次明確指出和深刻闡明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最根本的就是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當代中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是真正堅持社會主義。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真正堅持馬克思主義。
3、首次完整概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涵,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4、首次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概念,并首次將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理論創新的成果加以整合,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是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
5、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表述改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82年黨的十二大首次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命題和任務,2002年黨的十六大將這一表述改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十七大將建設改為發展,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站在了一個新的起點上,開始了新的偉大征程。
6、首次把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寫入黨代會報告中。突出強調繼續解放思想,堅持改革開放,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主義的勝利而奮斗,指出解放思想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大法寶,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黨和國家到2020年的奮斗目標。
7、鮮明地、有針對性地評論改革開放的歷史作用和重大意義。指出: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開放符合黨心民心、順應時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確的,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8、作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們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大論斷。
9、全面概括和論述改革開放的目的。指出:改革開放是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帶領人民進行的新的偉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實現國家現代化,讓中國人民富裕起來,振興偉大的中華民族;就是要推動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賦予社會主義新的生機活力,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是要引領當代中國發展進步中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保持和發展黨的先進性,確保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
10、明確提出十六大以來的新時期最鮮明的特點是改革開放,最突出的標志是與時俱進,最顯著的成就是快速發展。
11、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確立科學發展觀的歷史地位。指出:科學發展觀是對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關于發展的重要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關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
12、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完整概括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即: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13、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指出:努力實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實現各方面事業有機統一、社會成員團結和睦的和諧發展,實現既通過維護世界和平發展自己、又通過自身發展維護世界和平的和平發展。
14、概括了進入新世紀新階段我國發展呈現出的一系列新的階段性特征,強調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
15、在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中增加信息化一詞,拓展為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
16、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使用了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的表述。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17、提出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系。在繼續強調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五個統籌的同時,增加了統籌中央和地方關系,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和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等內容。
18、首次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正式寫入黨代會的報告之中。報告把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一項重大要求,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過程的長期歷史任務,是在發展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各種社會矛盾的歷史過程和社會結果。
19、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擺在突出位置。指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一貫主張,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任務。提出要通過發展增加社會物質財富、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過發展保障社會公平正義、不斷促進社會和諧。
20、明確提出要堅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為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關系的結合點,強調要使改革始終得到人民擁護和支持.這是黨的根本宗旨和黨的群眾路線的根本要求和生動體現。
21、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明確要求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要求全黨同志全面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著力轉變不適應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著力解決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把全社會的發展積極性引導到科學發展上來。為此要求我們始終堅持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切實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
22、國內生產總值翻兩番的目標由總量改為人均,且增加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等前提條件。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在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益的基礎上,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力爭比2000年翻兩番。十七大報告在此基礎上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即:轉變發展方式取得重大進展,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
23、提出一系列新的明確目標: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文化產業占國民經濟比重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數,絕對貧困現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等等。
24、生態文明概念首次寫入黨的文件中。提出建設生態文明,到2020年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生態文明觀念在全社會牢固樹立。
25、概括了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總要求:增強發展協調性,努力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權益和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設生態文明,基本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產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
26、描繪了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的美好前景。指出到2020年時,我們這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和發展中社會主義大國,將成為工業化基本實現、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內市場總體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國家,成為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成為人民享有更加充分民主權利、具有更高文明素質和精神追求的國家,成為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社會更加充滿活力而又安定團結的國家,成為對外更加開放、更加具有親和力、為人類文明作出更大貢獻的國家。
27、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經濟發展又好又快的目標和要求。十六大報告提出要繼續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十七大報告提出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28、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提法改變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并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作為實現未來經濟發展目標的關鍵。
29、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作為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貫徹到現代化建設各個方面。
30、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概念和目標。報告指出,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
31、在黨代會的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實行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制度,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報告強調必須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落實到每個單位、每個家庭。
32、保護全球氣候首次寫入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這既是對全黨全國人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對國際社會作出的承諾和宣示。
33、在縮小區域發展差距方面,提出必須注重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生產要素跨區域合理流動的新思路。同時,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首次在黨代會報告中提出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的新要求。
34、在繼續重申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的同時,首次在黨代會的報告中提出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
35、在黨代會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的重要論斷。這是對鄧小平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重要論斷的繼承和發展,是對黨的十六大提出的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重要論斷的延伸和拓展。
36、明確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是積極穩妥推進,同時強調政治體制改革作為我國全面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而不斷深化,與人民政治參與積極性不斷提高相適應.這里不僅提出了不斷深化的任務,也提出了相適應的新要求。
37、明確提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根本和目標。指出: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以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為根本,以增強黨和國家活力、調動人民積極性為目標,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38、首次明確提出逐步實行城鄉按相同人口比例選舉人大代表的建議,把這作為擴大人民民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一項重要舉措之一。
39、在黨代會的報告中首次明確提出人民當家作主最有效、最廣泛的途徑,即: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權利,管理基層公共事物和公益事業,實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知我監督,對干部實行民主監督。報告強調必須把這作為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性工程重點推進。
40、首次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之中,作為一個重要組織部分。報告在強調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時指出: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
41、首次提出要讓權力在陽光下運動,把這作為確保權力正確行使的前提和條件,并提出要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健全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的權力結構和運動機制。
42、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使用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提法。鮮明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興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高潮的戰略任務和根本要求。
43、首次使用文化軟實力的概念。報告提出,要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風貌更加昂揚向上。
44、首次將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納入黨代會報告中。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提出要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自覺追求,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導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45、首次將和諧文化寫入黨代會報告之中,提出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重視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完善社會志愿服務體系,等等。
46、鮮明提出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要求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之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保持民族性,體現時代性。
47、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鮮明提出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報告提出,要推進文化創新,增強文化發展活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進行文化創造,讓人民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48、首次把社會建設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一個方面寫入黨代會報告之中,從而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社會建設四位一體的總體布局在黨代會報告中正式得以確認。
49、明確把改善民生作為社會建設的重點。提出必須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更加注重社會建設,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社會體制改革,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50、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目標。把教育公平提到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的高度,強調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堅持教育公益性質,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保障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把十六大提出的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目標改為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等等。
51、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以創業帶動就業,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形成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的制度;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積極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完善和落實國家對農民工的政策,等等。
52、改變十六大報告關于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和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的提法,明確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53、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創造機會公平;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等等。
54、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報告提出,要促進企業、機關、事業單位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提高統籌層次,制定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加快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等等。報告還把社會救助慈善事業等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中,把基本醫療保險從城鎮職工擴大到城鎮居民,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范圍由城市居民擴大到城鄉居民.
55、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提出: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醫療服務體系、醫療保障體系、藥品供應保障體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絡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深化公立醫院改革;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等等。
56、社會管理格局、社會管理體制、社會組織等概念首次納入黨代會報告之中。提出要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健全黨和政府主導的維護群眾權益機制,重視社會組織建設和管理,加強流動人口服務和管理,等等。
57、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兩岸達成和平協議的建議。報告鄭重呼吁,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局面。
58、和諧世界的主張首次寫入黨代會的報告之中。報告鮮明宣示,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在國際關系中弘揚民主、和睦、協作、共贏精神,主張各國人民攜手努力,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59、提出了新世紀新階段黨的建設的總體目標,即:要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求真務實、改革創新,艱苦奮斗、清正廉潔,富有活力、團結和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60、在黨代會報告中首次提出要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尊重黨員主體地位,完善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實行黨的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
最新資訊
- 2025年成人高考各科目備考建議2024-12-12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61-8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41-6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21-4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1-20個)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投訴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詢問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請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邀請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