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簡答題集錦


簡答題: $lesson$
1. 簡述唯物辨證法的“兩點論”和“重點論”的關系。
答:(1)“兩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視次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視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會陷入片面性而犯“一點論”的錯誤。
(2)“重點論”,就是在認識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時,要著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認識某一矛盾時,要著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輕重,不抓重點,就會犯“均衡論”的錯誤。
(3)“兩點論”和“重點論”是相互包含的。“兩點”是有重點的兩點,“重點”是兩點中的重點。唯物辯證法是“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要求看問題、辦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點。
2. 為什么說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答: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是農民問題,這是因為:
(1)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是基本的群眾,也是外國帝國主義和國內封建勢力壓迫榨取的主要對象。如果農民不起來參加并擁護中國的民主革命,革命是不會成功的。因此,毛澤東明確指出:“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
(2) 農民問題是實現無產階級領導權的中心問題。無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領導者。但是,如果沒有廣大的同盟軍,單靠無產階級孤軍奮戰,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就是一句空話。在同盟軍中,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而且與無產階級有著天然的聯系。因此,工農聯盟的形成,就成為無產階級實現其領導權,最大限度地孤立、打擊敵人的首要條件。
(3) 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中國的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是武裝斗爭,而且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這就要求充分重視農民問題,解決他們最關心的土地問題,使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獲得最廣大的人力物力支援。
3. 怎樣理解和平與發展的關系?
答:(1)和平問題是指在較長時期內維護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戰的問題,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決國際爭端和制止局部戰爭的問題。
(2)發展問題是經濟問題,首先是發展中國家要發展的問題,其次也是發達國家的持續發展的問題,所以是帶有全球性的戰略問題。
(3)和平與發展是相互聯系、相互依賴的兩大問題,兩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為因果,是一種辯證的統一。和平是發展的前提,發展只是在和平的環境下才能順利地實現;和平離不開發展,只有發展中國家獲得了發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斷地壯大,才有可能爭取比較長期的和平,避免世昂大戰。在這兩者之中,發展問題是兩大主題的核心問題。
4. 簡述黨的思想路線的內容及其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關系。轉自環 球 網 校edu24ol.com
答:(1)黨的思想路線是指導實際工作的認識路線,其基本內容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理論聯系實際,實事求是,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實事求是是黨的思想路線的核心。
(2)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關于人類認識的產生、本質和發展規律的科學,是無產階級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
(3)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黨的思想路線是統一的。一方面,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黨的思想路線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實際工作中的貫徹、運用和具體體現。
5. 簡述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
答: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路線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集中體現。在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革命基本問題進行的長期探索的基礎上。1948年,毛澤東在《在晉綏干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完整地概括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條路線規定:革命的領導階級是工人階級,這是總路線的核心;革命的動力是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革命的性質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經過新民主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
6. 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途徑是什么?
答:(1)著眼于搞好整個國有經濟,通過存量資產的流動和重組,對國有企業實施戰略性改組。
(2)把國有企業的改革同企業改組、技術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以構造結構優化和高效運行的微觀基礎。
(3)鼓勵兼并、規范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和實施再就業工程,形成優勝劣汰的競爭機制。
(4)推進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為重點的配套改革。
7. 簡述承認相對靜止的意義。
答:承認相對靜止有重要意義:
(1) 相對靜止是事物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在相對靜止狀態的量變的積累,就不可能有質的飛躍。
(2) 承認相對靜止是區分事物的必要條件,不承認事物的相對靜止狀態,就看不到事物的確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間的界線。
(3) 只有承認相對靜止,才能認識和理解運動。
8. 為什么說武裝斗爭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主要斗爭形式?
答:中國的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裝斗爭的道路,這是由中國社會的性質和中國革命的特點決定的。
(1) 鴉片戰爭以后,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在外部。投有民族獨立;在內部,沒有民主。因此沒有進行和平斗爭的可能性。
(2) 中國革命的敵人相當殘忍,不許人民有絲毫的反抗,要革命,只能武裝起來。
(3) 中國革命的敵人力量相當強大,而革命的力量相對弱小,只有經過長期的武裝斗爭,革命力量才能逐漸壯大。
(4)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奪取國家政權,這也決定了革命只能走武裝斗爭的道路。
9. 簡述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大致經歷了四個階段:
(1) 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到“十二大”,是鄧小平理論形成主題的階段。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確立撥亂反正的政治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思想開始形成,奠定了新時期黨的基本路線的基礎,并在十二大明確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2) 從“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鄧小平理論形成輪廓的階段。這個階段提出社會主義經濟是公有制基礎上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新理論。并在“十三大”上系統論述了初級階段理論和概括了黨的基本路線。
(3) 從“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鄧小平理論走向成熟形成體系的階段。1992年,南方談話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等系列問題,“十四大”則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論體系和內容進行了全面的論述。
(4) “十五大”,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在公有制實現形式和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等問題的認識上有了重大
10. 為什么說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答:(1)對立統一規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發展變化的內在動力。
(2)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唯物辯證法的其他規律和范疇的中心線索,是理解它們的“鑰匙”。
(3)對立統一規律規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認識事物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認對立統一規律,是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兩種世界觀根本分歧的焦點。
11. 新民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基本觀點是什么?
答: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種適應中國革命需要的嶄新的革命理論,其基本觀點主要有:
(1) 關于革命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2) 關于革命的動力,明確提出農民是革命主力軍。
(3) 關于革命的對象,從中國的具體實際出發,用經濟條件決定政治態度的科學方法把中國資產階級分為買辦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此確定了中圍革命的對象不是~般的資產階級,而是中國的大資產階級和封建地主階級,以及壓迫、剝削中國人民的帝國主義。
(4) 關于革命的領導權,充分強調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地位,并解決了在中國這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如何實現領導權的問題,認為無產階級的領導是中國革命成功的關鍵。
(5) 關于革命的道路,提出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6) 關于革命的步驟,提出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理論,認為中國革命必須先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任務,才能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準備,它的前途只能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社會是新民主主義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7) 關于革命的方式方法,提出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革命的三大法寶。其中,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黨的組織是掌握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12. 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的內涵是什么?
答:(1)“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是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簡明概括。它的具體內容是黨的“十三大”首先提出的,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
(2)經濟建設是全黨和全國工作的中心,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最重要的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
(3)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是指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四項基本原則是我們的立國之本,是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保證。
(4)堅持改革開放,因為改革開放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我們的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不堅持改革開放,社會主義是沒有出路的。兩個基本點都服從和服務于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一個中心與兩個基本點都統一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13. 人的價值實現的條件和途徑是什么?
答:(1)無論是個人社會價值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條件是非常復雜的,總起來講可分為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
①主觀條件是指個人的機體素質和所具備的知識、技能,以及個人的意志、品質等。
②客觀條件是指個人所處的客觀的社會環境和機遇。社會環境包括社會需要和社會所能提供給人們去實現其自身價值的各種條件和手段。機遇是指個人價值在實現過程中出現的某種有利的偶然性。盡管這種偶然性也是受必然性所制約的,但對于具體的個人來說,卻是一種機遇。
(2)個人價值實現的惟一途徑是社會實踐。個人價值在實現以前只是潛在的價值,只是一種可能性。要使潛在的價值變為現實的價值,把可能轉化為現實,就必須通過社會實踐。一個脫離社會實踐的人,是什么價值也實現不了的。
14. 在革命統一戰線中如何正確處理資產階級的關系?
答:在革命統一戰線中正確處理同資產階級的關系就要實行叉聯合又斗爭的政策。
(1) 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對民族資產階級實行又聯合叉斗爭的政策。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是一個具有兩面性的階級。他們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易同敵人相妥協的一面,所以無產階級對這種動搖性和不徹底性又要進行必要的斗爭。另外,民族資產階級參加反帝反封建的斗爭,從根本上來說,是為了建立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這條舊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對革命發展和歷史的進步起著消極的作用。這也要求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在同他們進行聯合的同時,進行必要的斗爭。
(2) 在特殊情況下,無產階級與大地主大資產階級中的某一些派別也會結成統一戰線。這個時候。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根據不同的情況和不同的對象,進行各種不同的聯合與斗爭。
(3) 對民族資產階級和大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及其政黨都要采取叉聯合叉斗爭的政策,但是在聯合與斗爭的性質及方式上是有差別的。同民族資產階級主要是政治上的聯合和斗爭;斗爭的主要手段是批評和教育。而大資產階級從總體上說來,是中國革命的對象,只是在特定的條件下,其中某一集團有可能成為無產階級的間接的暫時的同盟者。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與他們的聯合,屬于利用敵人內部矛盾性質的聯合,對他們的反動政策耍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這種斗爭既有和平的說理斗爭,也有非和平的流血的斗爭,甚至不排除一定規模的武裝對抗和沖突。
15. 為什么“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案?
答:“一國兩制”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案,這是因為:
(1) “一國兩制”符合港、澳、臺的歷史和現實,符合中華民族實現祖國統一的共同愿望。港、澳、臺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應與大陸實現統一。但是,由于這些地區長期實行資本主義,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與大陸的社會主義存在著根本的差別。實行“一國兩制”,既能實現祖國統一,叉保留它們的差別,所以它是一種最佳方案。
(2) 解決港、澳'厶問題,實現祖國統一,必然涉及我國社會主義國家的主權,涉及到港、澳、臺地區的歷史和現實,也涉及有關英國、葡萄牙、美周等國家在這些地區的利益。因此,要使這些地區回歸祖國懷抱,實現祖國統一,必須有一個被幾個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既堅持維護國家主權的原則性,又體現高度的靈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臺地區的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又不損害英、葡、美等國家在這些地區的利益。
(3) “一國兩制”的構想符合大陸和港、澳、臺經濟共同發展的要求,而且,它更有利于保持港、澳、臺地區的經濟繁榮、社會穩定。
(4) “一國兩制”符合大陸的歷史和現實。大陸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體。實行“一國兩制”,主體是大陸的社會主義。所以,“一國兩制”不僅考慮到了港、澳、臺地區的現實,而且更考慮到了大陸的現實。大陸堅持社會主義,是實行“一國兩制”的基礎,也是祖國統一的基礎。
“一國兩制”,和平統一,既適應了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需要,叉充分照顧到港、澳、臺地區的歷史和現實的狀況,同時也妥善照顧到一些有關國家在這里的投資和其他利益,是一個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
16. 簡述系統及主要特征。
答:(1)系統是指相互聯系的要素按~定方式組成的統一整體。
(2)系統的主要特征有:
①整體性,指系統作為整體具有它的各個要素都不單獨具有的性質和功能,這是系統的最本質的特征;
②結構的有序性,指系統內部各要素之間的聯系遵循一定的順序和規則;
③內部結構趨向優化的特性,指系統內部各要素的結合趨向于強化和優化系統的整體功能。
17. 簡述新民主主義苦命的基本綱領。
答:中尉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展開的,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的社會和相應的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依據新民主主義理論,中國共產黨人制定了新民主主義的基本綱領,即政治綱領、經濟綱領和文化綱領。
(1) 新民主主義的政治綱領: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建立無產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民主共和國。
(2) 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沒收封建階級的土地歸農民所有。沒收蔣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陳立夫為首的壟斷資本歸新民主主義的同家所有,保護民族工商業。
(3) 新民主主義的文化綱領: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產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18. 簡述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戰略的戰略目標、戰略步驟和戰略重點。
答:社會主義建設的發展戰略,包括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戰略目標、戰略步驟和戰略重點等方面內容。
(1) 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戰略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2) “三步走”的戰略步驟就是在三個不同階段上實現各自的不同戰略任務,即第一步解決溫飽問題,第二步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3) 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重點,一是農業,它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二是能源和交通,它們是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三是教育和科學。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要發展科學技術,又必須依靠教育。
19. 怎樣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產主義的科學內涵?
答: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巾,共產主義這一概念主要有三個含義:
(1) 是指共產豐義理論,即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或思想體系。
(2) 是指共產主義社會,即由共產主義理論所揭小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會制度或社會形態。
(3) 是指共產主義實踐,即在共產主義理滄指導下,以建立共產主義社會制度為最終目標的社會運動。共產主義的這三個方面是密切聯系,不可分割的。
20. 為什么說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近代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
答:(1)帝國主義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而且是最主要的對象,這是因為:
西方資本帝國主義自1840年鴉片戰爭以后,對中國發動了多次的侵略戰爭,在政治上,踐踏中國的神圣主權,割占中圉領土;在經濟上,控制、掌握中國的經濟命脈,特別是對中國進行的資本輸出,“直接地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在文化上,以各種方式實施文化侵略政策,從精神上奴役巾國人民。
中圍封建剝削制度之所以長期得以保持,從根奉上說,是帝陽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造成的,是帝國主義與中國的封建卜義相勾結的結果。帝國主義是中國民族獨直和政治進步的主要障礙,是中同革命的最主要的敵人。兇此,反對帝閏主義是中困革命首要的和基本的任務。
(2)封建主義是中同革命的另一個主要對象,這主要是因為:
中國封建主義的歷史延續了兩丁多年,封建主義的制度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筑,盤根錯節,體系完備,基礎深厚。
地主階級殘酷剝削和壓迫所造成的農民的極端貧苦和落后,足中困社會在經濟上長期停滯不前的基本原因。封建剝削制度是帝困主義統治中目的主要支柱和中國封建軍閥實行專制統治的社會基礎。封建主義的統治也是經濟現代化與政治民主化的豐要障礙。因此,反對封建主義是中圍革命的另一項基本任務。
21. 如何理解知識分子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答:(1)知識分子是工人階級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階級中掌握科學文化知識較多的、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的一部分,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特別重要的作用。
(2)知識分子是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是物質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發展科學技術,發展生產力,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
(3)知識分子是科學文化知識的創造者和傳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力量。建設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必須依靠知識分子。
(4)知識分子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僅是政治體制改革和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實踐者,而且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政治體制改革理論的研究者、實踐經驗的總結者。
22. 簡述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對立和根本分歧。
答:(1)聯系的觀點和孤立的觀點的對立。
(2)發展的觀點和靜止的觀點的對立。
(3)全面的觀點和片面的觀點的對立。
(4)在以上三個方面的對立中,貫穿著一個根本分歧和斗爭焦點,即是否承認事物的內部矛盾是事物發展的根本動力。
23. 簡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
答: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莊嚴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出現了一個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并在它的領導下,開始了偉大的共產主義運動。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工人階級就有了自己堅強的先鋒隊和戰斗司令部,中國人民就有r自己英明的可以信賴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中國革命事業的勝利就有了可靠的保證。總之,“自從有了中圍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24. 簡述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偉大意義。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是什么?
答:(1)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教訓為鄧小平理論的形成提供了歷史條件。從1956年到“文化大革命”爆發前的十年中,在黨的指導思想上存在兩個趨向:一個是正確和比較正確的趨向,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產生了積極的理論成果,成為鄧小平理論的思想來源;一個是錯誤的趨向,這種趨向的最終結果發展為“吝化大革命”,錯誤趨向所積累的教訓,也成為了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
(2)鄧小平理論是在總結其他國家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中形成的。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十會主義建設的經驗教訓,也是鄧小平理論形成的歷史條件。
最新資訊
- 2025年成人高考各科目備考建議2024-12-12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61-8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41-6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21-4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1-20個)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投訴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詢問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請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邀請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