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成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重點:名詞解釋(4)


2019年成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重點:名詞解釋(4),>>>2019年成人高考專升本生態學基礎重點復習匯總
1、初級生產力:單位時間、單位空間內,生產者積累有機物質的量。
2、氣候循環:有機體對自然環境條件變化沉水的生理適應性反應。
3、適合度:是指個體生產能存活后代、并能對未來世代有貢獻的能力的指標。
4、穩態:有機體在可變動的外部環境中維持一個相對恒定的內部環境,稱為穩態。
5、負反饋:大多數生物的穩態機制以大致一樣的方式起著作用;如果一個因子的內部水平太高,該機制將減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這一過程稱為負反饋。
6、富養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農用化肥隨地表徑流輸入湖中,使很多以硅藻和綠藻占優勢的湖泊轉變成以藍綠藻占優勢的湖泊,這個過程叫富養化。
7、凈初級生產力:在單位時間和空間內,去掉呼吸所消耗的有機物質之后生產者積累有機物質的量。
8、礦化:生態系統的分解過程中,無機的元素從有機物質中釋放出來的過程。
9、生態平衡:一個地區的生物與環境經過長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之間建立了相對穩定的結構以及相應功能,此種狀態即穩定態。
10、同化效率:指被植物吸收的日光能中被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比例,或被動物攝食的能量中被同化了的能量比例。
11、異養生態系統:現成有機物質的輸入構成該系統能量的主流則是異養生態系統。營養級:食物鏈上每個位置上所有生物的總和。
12、群落凈生產力:單位時間和空間內,生產者被消耗者消耗后,積累的有機物質的量。
13、自養生態系統:生態系統能量來源中,日光能的輸入量大于有機物質的輸入量則屬于自養生態系統。
14、總初級生產力:在單位時間、空間內,包括生產者呼吸消耗掉的有機物質在內的所積累有機物質的量。
15、生態演替:指在一個自然群落中,物種的組成連續的、單方向的、有順序的變化過程。
16、馴化:有機體對實驗環境條件變化沉水的適應性反應。
17、再循環:進入分解者亞系統的有機物質也通過營養級而傳遞,但未利用物質﹑排出物和一些次級產物,又可以成為營養級的輸入再次被利用。
18、光合能力:當傳入的輻射能是飽和地、溫度適宜、相對濕度高、大氣CO2和O2的濃度正常時的光合作用速率。
19、異化:有機物質在酶的作用下分解,從聚合體變成單體,進而成為礦物成分的過程。
20、生物學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鏈的濃集作用,在生物體內,有毒物質沿食物鏈各營養級傳遞時,在生物體內殘留濃度不斷升高的現象。
最新資訊
- 2025年成人高考各科目備考建議2024-12-12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2024-10-16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61-8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41-6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21-40個)2024-10-14
- 2024年10月成人高考專升本政治考前沖刺必背重點80個(1-20個)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投訴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詢問信2024-10-14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請求信2024-10-13
- 2024年成人高考英語書信作文萬能模板:邀請信2024-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