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BIM技術的新型建造模式,為全產業鏈升級賦能


以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為代表性技術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成為今年熱議的話題之一。
碧桂園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國強提交了3份提案,涉及完善建筑機器人政策標準體系、大力發展海外農業、打造無人農場以及職教扶貧等領域。
碧桂園近年的轉型步伐恰好契合國家戰略方向。依托數據中心、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研發應用,"新基建"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與此同時,傳統基建亟須向數字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碧桂園率先布局機器人產業,為制造業、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賦能。
面對后疫情時代加速經濟發展的命題,碧桂園緊緊把握新基建提擋加速的時代機遇,伴隨著大數據、5G、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未來5~10年間,我國將有更多傳統生產制造流程被重塑。
"新基建"下的科技賽道
"新基建"作為輕資產、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發展模式,成為熱議的話題。今年以來,作為穩增長、培育新動能的重要力量,"新基建"備受關注,中央層面多次作出部署。
要啟動一批重大項目,加快傳統基礎設施和5G、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產業和消費升級。
與傳統基建不同,推動"新基建"的重任更多落在科技企業的肩上。按照相關定義,"新基建"既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演化生成的基礎設施,也包括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以及支撐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產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屬性的基礎設施。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建筑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地位頗為突出。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建筑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了7.16%的近10年最高點。
中國是建筑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場,但建筑業大而不優,信息化和智能化程度較低,特別是建筑業具有"危、繁、臟、重"的特點,研發機器人成為建筑業大勢所趨,也符合國家"新基建"的發展戰略。
楊國強在《關于建立完善建筑機器人政策標準體系加快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提案》中指出,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用機器人建房子的條件已經具備。但我國建筑行業要加速應用建筑機器人產品和技術,亟須解決當前政策體系不完善、行業標準體系未建立、監管機制不健全等主要問題。
據公開數據顯示,現在一線建筑工人平均年齡已接近50歲,比2007年增長了10多歲。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逐步消失,建筑業人工成本壓力逐步走高,此外還面臨安全生產和工程質量風險高、生產效率低等痛點。
建筑業大而不優,科技貢獻率不高,數字化、智能化程度低等問題也已成為建筑行業向高質量發展的障礙,拓展數字技術、智能手段為建筑業轉型升級賦能變得迫在眉睫。
"從'中國建造'走向'中國智造'是我國建筑業發展的大勢所趨,數字化轉型是推動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建筑業協會副會長劉錦章表示。
根據賽迪智庫近期發布的《"新基建"發展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7大領域新基建的直接投資將達10萬億元,帶動投資累積或超17萬億元。
建筑機器人探索產業變革
楊國強在今年的碧桂園年度會議上曾表示:"新的業務很多,舊的東西會被打破,期望大家努力學習研究,盡情擁抱新的變化。未來,我們還要走向世界。"突破、創新、擁抱變化。
根據市場研究與咨詢機構Tractica的最新報告,建筑業的顛覆時機已成熟,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的建筑公司正在整合機器人,以解決勞動力短缺問題,并從提高速度、效率、安全和利潤中獲益。
楊國強在上述提案中建議,首先要研究制定覆蓋建筑機器人研發、制造和應用全流程的政策支持體系,鼓勵地方先行先試與推動全國市場準入方面制定統一的制度規范,為建筑機器人的推廣創造條件。
其次,完善建筑機器人行業標準體系,健全監管機制。建議由行業權威機構或龍頭企業牽頭,聯合行業研究團隊、老師學者、骨干企業等力量,建立建筑機器人建造的產品技術、施工管理、驗收檢驗等標準體系,加速建筑機器人的市場化應用。
最后,楊國強建議由政府引導建筑機器人快速試點試用,協助推廣經驗證后的產品、技術及設備。鼓勵建設一批建筑機器人產業基地和示范項目,為快速試點試用建筑機器人及相關智能化設備提供場景和條件。
碧桂園正在把機器人發展戰略踐行到底。截至目前,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已投入近百億元,組建了3400多人的研發團隊,在研建筑機器人54款,有37款機器人投放工地測試應用,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2186項,已經獲得授權419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了一批自主核心技術。
成立不到兩年時間,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已有10多款機器人進入產品化階段,比如室內噴涂機器人實現對室內墻面、天花板進行全自動噴涂;外墻噴涂機器人代替了傳統施工中的高空作業,工效比人工提高了4~6倍;樓層清潔機器人能清掃施工現場樓層石頭、碎塊及灰塵,清潔覆蓋率達90%。
未來,博智林機器人公司將依托碧桂園每年上億平方米的市場需求和豐富的應用場景,加快構建以機器人施工為主、人機協作、智能化施工裝備、裝配式建筑、BIM技術及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統等協同推進的新型建造模式,助力建筑行業優化升級,進而帶動全產業鏈的完善和提升。
打造規模化"無人農場"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再次聚焦"三農"并指出,要"強化科技支撐作用""加強現代農業設施建設""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和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碧桂園集團總裁莫斌在2019年線上業績會上表示:"新業務主要圍繞地產主業進行,機器人研發以建筑機器人為主,希望在2020年這個時候能實現部分量產,快速實現產業化。現代農業和社區零售是結合在一起的,希望在服務好業主的同時把產業價值發揮到最大化。"
碧桂園在高科技領域確立的"兩條腿走路"戰略中,除了建筑機器人以外,另一種重要布局即為高科技現代農業。
楊國強在《關于大力發展海外農業打造規模化無人農場的提案》中指出,隨著機器人、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被不斷應用到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加快布局"無人農場"應用場景,全面提升農業產業鏈自動化水平,將成為占據全球農業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手段。
碧桂園已經嘗試推動"無人農場"項目落地。2019年10月,碧桂園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宣布,與黑龍江省建三江管理局聯手在二道河農場建設1000公頃的大型無人作業示范農場,共同推動智慧農業技術研發平臺建設,促進農業先進技術的推廣。
近年來,中國農業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60多個國家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先進農業技術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場有更大空間。
楊國強在提案中建議,支持農業重點企業大力參與全球農業投資開發,建立海外農業基地;以企業為主體,試點打造規?;療o人農場,構建集糧食種植、收割、倉儲、加工、運輸于一體的無人化現代農業產業鏈,形成流水線、農業工業化,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綠色安全優質農產品的需求。
BIM模型在施工過程中的應用可全面提升工程造價行業效率與信息化管理水平,優化管理流程,高效率、高精準度的完成工程量計算工作。以上內容就是“機器人+BIM技術的新型建造模式,為全產業鏈升級賦能”,更多BIM熱點資訊/教程分享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BIM實訓”,也可點擊下方免費下載領取精品學習資料。
最新資訊
- BIM在地下車庫設計中的案例賞析!2025-08-15
- BIM視野:為什么說BIM是建筑行業的“新基建”?2025-08-15
- 速看!住建部答復鼓勵用BIM計量計價,探索新型招投標政策2025-08-14
- 關于BIM正向設計,看這一篇就夠了!2025-08-13
- BIM應用:BIM解決軋鋼工程土建施工的復雜工況和高標準要求2025-08-11
- 經典案例!BIM全生命周期落地應用!2025-08-08
- BIM在給水排水消防設計中的應用2025-08-07
- 盤點BIM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優勢2025-08-06
- 5個BIM原則解決管綜問題,幫你把下班時間搶回來2025-08-05
- 從設計到拆除:BIM如何“承包”建筑的一生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