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萬年薪招不到人,BIM技術人才竟如此稀缺


在圖紙上一筆一畫畫建筑施工草圖,還是用電腦輸入數據自動生成一個逼真的建筑模型?隨著大數據和云計算的發展,建筑行業正發生著巨變,越來越多的建筑設計人員更傾向于采用功能更強大的后者。由此,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這一新職業應運而生。
今年4月,人社部公布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等13個新職業。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就是利用計算機軟件進行工程實踐過程中的模擬建造,并監控建筑“一生”的技術人員。作為建筑老行業里的新行當,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是“建筑師+程序員”的跨界強強組合。
原來建筑畫圖還可以這么弄
早在2011年,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第一設計院副院長孟昭輝就開始研究建筑信息模型技術(BIM)。在那時,不光外行人,就算是建筑業內的人,對其也知之甚少。孟昭輝覺得發現了“寶”:“原來建筑畫圖還可以這么弄。”孟昭輝說,最重要的是其在設計、施工以及維護等階段強大的附屬功能。
在孟昭輝所在單位松北區一棟名為“九〇四”的大樓內,孟昭輝向記者展示BIM工作機房。孟昭輝說,簡單地講,建筑信息模型就是在建筑項目設計時,利用建筑專業計算機軟件建立虛擬的建筑三維模型。它與普通建筑三維立體效果圖的區別是,效果圖只能看,而BIM里邊包含著完整的與實際情況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庫。大到建筑結構、墻面,小到一根管線、一臺空調都能在模型里看得一清二楚,而且與真實尺寸是成比例的。
微縮模型可以根據設計者的意愿隨意更改。“在項目前期,可能有10個設計方案報上來。過去評審人員都是根據平面圖紙看樣子,或者設計者作出小模型來看效果。而采用BIM模型后,評審人員可以在電腦中打開設計方案的任何一個房間并虛擬走進去,身臨其境看建筑全貌。”孟昭輝說,“這還不是最神奇的。當評審人員覺得某一個設計方案的某一設計很好,想把這一設計增加到選中的設計方案中時,只需輸入一串命令,一個結合兩種甚至更多設計方案的新建筑模型就會立即呈現。”
在建筑設計階段,設計人員最頭疼的問題就是暖通、給排水、電氣等各種設備的安置。“每種設備材料尺寸、數量等參數只要有一點變化,整個設計圖紙都要重新修改。”孟昭輝說,采用BIM模式,房間和所有安裝設備的尺寸都已經預先輸入電腦,在BIM建模之前,會預先進行“碰撞檢查”,施工管線遇到變壓器或消防栓會自動繞過,到管線交叉的地方會自動生成最合理的管線交叉方案。“通過BIM技術建造模型,若設計有不合理的地方,在模型上就能發現,并及時調整。這意味著,原本施工時才會發現的許多問題前移到設計階段就可解決。”
重大建筑項目基本都采用BIM技術做支撐
在BIM機房,中國市政工程華北設計研究總院第一設計院副院長臧國輝正在與設計室主任安吉認真核對建筑數據,研究討論建筑信息模型代碼的設置等細節問題。“簡單地說,BIM就是用代碼形式把建筑大數據輸入軟件。”臧國輝說,經過程序員操作,整個建筑模型就展示出來了。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并不容易。安吉說,BIM建模是一個各個專業協同完成的工作,其中包括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供暖、通風、消防、動力等各個專業的配合和協作,“制定統一的標準就顯得特別重要。比如命名標準,對于同一類構件要制定統一的命名規范,以免出現命名混亂。”安吉說,BIM技術員的工作細小而繁瑣,每個專業項目從樓層開始繪圖采集數據,再具體到柱、梁、板、墻、樓梯、屋頂、線管、風管、閥門、配電箱、開關、插座等,最后進行各專業的BIM模型整合、碰撞檢查、管線綜合、修改完善模型。目前,國內比較重大的建筑項目基本都采用BIM技術做支撐,哈爾濱機場、地下管廊建設等重大項目也采用了BIM技術。
對整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監管
實際上,BIM是對整個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監管。BIM技術從設計方案起步,但最大的優勢卻往往在施工及后期運維期間發揮出來。項目開工和建后維護,各相關單位都是根據BIM技術來實現協同工作。
朋友圈中曾經瘋傳過一個德國鄉村造房子的視頻:建筑工人按照設計方案,不需要使用水泥磚頭,不需要切割材料,就像小孩子搭積木一樣,幾小時內搭好房屋。“這就是用BIM技術來建模,所有材料在工廠內切割完畢,工人只需按要求拼搭即可。”孟昭輝說,這種模式能極大地節約工期、減少物料損耗、降低成本。
從項目施工開始,BIM模型對施工質量、安全、環保、效率等方面都有嚴格測算及分析。孟昭輝說,在施工階段,工程技術人員從BIM中調出設計方案,房間里幾組暖氣片、管徑是多少,這些數據一點就能出來,而且建筑所需材料已經在工廠提前加工完成,工人在現場不用再切割,直接像搭積木一樣連接起來就可以。切割好的材料不會出現切割誤差,減少了工人操作不當造成的施工方原材料不必要損失。據業內人士粗略估計,應用BIM技術,建筑施工將節省人力和縮減工期至少在三成以上。
在后期運營維護階段,BIM意義更加巨大。而在BIM軟件中,建筑項目中柱子、鋼筋、門窗等所有建筑物件,都標注著產品出廠日期、使用壽命、維護要求等細節,“比如在日常管理中發現哪里出問題,都能精準地判斷出附近區域哪個結構出現問題,哪個部件需要更換。”安吉說。
面對火災等突發事件,在BIM技術支撐下,管理人員只需點擊電腦,即可啟動自動切斷系統,防止火災進一步蔓延,同時第一時間系統自動向消防部門報警,最大可能減少損失。
從一棟“智慧樓”到智慧區到智慧城
BIM只是一種建筑信息化工具,但它的出現徹底改變了行業的發展進程。“就比如過去我們坐火車、坐汽車去北京,現在我們坐飛機,以后可能坐火箭,效率成倍提高。”孟昭輝說,BIM技術是建筑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這種新型的應用技術無疑會加速建筑行業的跨越式發展。
目前,在BIM技術領域,國內BIM系統平臺開發水平還要比國外差一些。但在應用領域,國內要比國外應用范圍廣,體量大,堪稱世界第一。“因為中國地域廣,大型建筑多,國內上規模的大型建筑項目基本都已經應用這項技術了。”孟昭輝說,目前我國正致力于CIM(CITY INFORMATION MODLLING)建設,即城市信息模型,它是通過采集城市中各個建筑信息,最后匯總成整個城市的建筑信息,并為其賦能。
最近,哈爾濱新區正在努力打造智慧新區,基本途徑之一就是把新區每個建筑的建筑模型做出來,其中包括每個房子的功能、消防、弱電、照明都能植入系統,并實現智能管理。而這一訴求目前正在雄安新區實現。所有建筑的數據都輸入BIM軟件,即通過電腦建立一個電子雄安城。“比如要建一所學校,設計施工方把方案拿來,通過電腦演示效果圖,了解會不會對周圍建筑有影響,與其他建筑相鄰關系等。”孟昭輝說。
目前國內BIM還處于初級階段,實現的功能也很有限,目前大多數只在項目設計、施工環節應用,在后期運維等領域的應用還是空白。由于功能少、投入資金大,因此對于大部分建筑企業吸引力并不大。但BIM技術必將是建筑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這個行業,跟上就能生存,跟不上就是等死。”孟昭輝說。
30萬年薪招不到人,BIM人才非常稀缺
“國家這次公布建筑信息模型技術員這一新職業,是對建筑領域未來發展方向的一個定位和引導,鼓勵更多的建筑項目應用這個技術,實現行業‘提檔升級’。”孟昭輝說,BIM將成為未來行業發展趨勢,但現實問題是,BIM技術人才目前非常稀缺。哈爾濱師范大學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副教授車宇寧說,在哈爾濱,即便許多單位掛出年薪30萬以上的招聘廣告,實際上能真正運用這種技術的人員卻很少。合格的BIM工程技術人員要有傳統建筑專業背景,要懂結構、設計、水暖、電氣、景觀綠化,還要懂計算機軟件編程,但傳統工程技術人員對編程不擅長,因此目前不得不采取“建筑技術人員+計算機編程人員”模式的折中辦法。
2011年5月,住建部發布《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正式拉開BIM在中國應用的序幕。2014年,黑龍江也出臺配套政策推動BIM技術發展。然而,因為前期投入較大,需要大量購買軟件,配備大量懂編程設計人員,因此目前只有大型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才采用這種模式。去年,中國市政華北設計研究院建立BIM智能研究院,投入3000萬元用于購買建筑信息模型軟件及配備編程技術人員。
“現在,我們經常組織建筑師和編程技術人員參加BIM業務培訓,讓建筑師知道數據如何轉換成代碼,讓程序員知道如何抓取建筑上的數據。”臧國輝說,現在一些高校已在建筑設計等專業開設BIM技術相關方向的課程。作為應用單位,他們建議建筑學院在課程內容設置上,應當設置基本的計算機編程技術,以便畢業生入職后迅速適應崗位。“可以預見,幾年之后,具有一定建筑信息模型技術的專業人員將遍布建筑行業。”
BIM應用技術在建筑行業的作用逐步上升,有些領域已經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BIM技術的出現將引發工程建設領域的第二次數字革命。以上內容就是“30萬年薪招不到人,BIM技術人才竟如此稀缺”,更多BIM熱點資訊/教程分享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BIM實訓”,也可點擊下方免費下載領取精品學習資料。
最新資訊
- BIM在地下車庫設計中的案例賞析!2025-08-15
- BIM視野:為什么說BIM是建筑行業的“新基建”?2025-08-15
- 速看!住建部答復鼓勵用BIM計量計價,探索新型招投標政策2025-08-14
- 關于BIM正向設計,看這一篇就夠了!2025-08-13
- BIM應用:BIM解決軋鋼工程土建施工的復雜工況和高標準要求2025-08-11
- 經典案例!BIM全生命周期落地應用!2025-08-08
- BIM在給水排水消防設計中的應用2025-08-07
- 盤點BIM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優勢2025-08-06
- 5個BIM原則解決管綜問題,幫你把下班時間搶回來2025-08-05
- 從設計到拆除:BIM如何“承包”建筑的一生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