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術助力重慶智能建造,這些重點項目正迎來“加速跑”


23日上午,一場關于工程建設的技術大會在重慶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巖土工程老師鄭穎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結構工程老師、重慶大學教授周緒紅等老師齊聚山城,圍繞“堅持創新引領,強化科技支撐”主題,共同展開對隧道設計方法、地下工程施工、轉體橋梁施工技術等工程建設關鍵技術進行探討。
發布40項創新技術成果
本次大會由中國建筑主辦,中建五局、中建隧道承辦。作為2020年中國建筑科技月系列活動的子序列,科技月還包括優秀勘察設計展、高端講座、市民開放日等,活動在北京、上海、廣東、重慶等多地開展,邀請企業內外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大眾共享科技盛事。
大會上,鄭穎人院士作了題為《隧道設計方法與圍巖分級》的專題講座,周緒紅院士作了題為《裝配式交錯桁架鋼結構建筑工程案例》。會上發布了包含前沿技術、實用技術、信息技術三大類40項創新技術成果,中建五局設計院、中建隧道等9家單位還開展了技術經驗交流。據中建隧道黨委書記、董事長杜永強介紹,近年來,中建隧道先后承建了集團首個自主海外盾構項目——新加坡地鐵C715項目,國內首座大跨徑梁拱組合剛構橋——重慶市快速路二橫線禮嘉嘉陵江大橋;全國首例穿越全新世地震斷裂帶的特長公路隧道——華麗高速東馬場1號隧道;世界高鐵領域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鐵路——鄭萬高鐵;世界首例五橋同步轉體施工——重慶市跨渭井、蔡歌聯絡線轉體橋。以重難點工程項目為依托,公司深度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扎實開展科技創新專項行動,在塑強科技研發能力、攻堅自主創新成果、加強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取得亮眼成績。
BIM技術、“視頻+AI”技術助力重慶智能建造
得益于BIM技術、“視頻+AI”技術等智能建造技術發展和運用,重慶一批重點項目正迎來了“加速跑”。
作為全國首例大跨徑上承式梁拱組合預應力混凝土剛構橋,禮嘉嘉陵江大橋融合運用梁橋、懸澆拱橋、矮塔斜拉橋施工工藝,既有連續梁橋的簡潔、又具有拱弧線的美感。據了解,項目利用BIM技術實現可視化交底、方案模擬、設計優化等,梳理安全、質量、進度、技術業務線條管理流程,以BIM+智慧工地平臺融合為BIM應用亮點,助力禮嘉嘉陵江大橋順利施工。
目前,大橋已完成P2、P3主墩上下弦合龍,預計明年初全橋合龍。項目建成后西接渝蓉、東連渝宜,為中梁山隧道、大學城隧道減壓,為高家花園大橋、雙碑大橋分流,完善重慶市“六橫七縱”快速路網,助力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填補全國橋梁領域大跨徑混凝土橋梁建設的空白。
重慶地鐵5號線北延伸段工程全長8.64公里,設車站7座,獅子山停車場1座,預計2022年建成通車。目前,主體工程全面開工,打造的“智慧工地”,包含人員實名制、視頻監控、環境監測、安全質量巡檢、BIM等多項智慧系統;同時,項目在全線共布有128個高清攝像頭,堪稱“千里眼”,主要布設在隧道掌子面、鋼筋加工廠等位置,在視頻監控室便可對現場一覽無余;此外還在系統中增加了“異常行為分析功能”,通過應用“視頻+AI”技術,實現人員違章及時識別與報警、火災事故快速發現與處置、危險區域越界及時提醒與干預等。
據統計,借助智能管控,施工人員違規行為減少50%左右,確保安全“零事故”目標;此外,項目還設置了機械管理系統、VR體驗室、安全質量巡檢管理系統、材料無人驗收系統等,為項目筑起智能“安全網”,為高效履約注入“加速劑”,不斷推進工程建設科技化、智能化。
BIM是服務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其最終使命和目的就是運營。目前國內大多數BIM應用成果和效益主要體現在建設過程和綠色節能中,因為許多普通民用建筑的運維相對比較簡單,BIM的效益尚未體現。對于機場來說,有別于其民用建筑物最大的特點是運營。以上內容就是“BIM技術助力重慶智能建造,這些重點項目正迎來‘加速跑’”,更多BIM熱點資訊/教程分享敬請關注環球網校!也可點擊下方免費下載領取精品學習資料。
最新資訊
- BIM在地下車庫設計中的案例賞析!2025-08-15
- BIM視野:為什么說BIM是建筑行業的“新基建”?2025-08-15
- 速看!住建部答復鼓勵用BIM計量計價,探索新型招投標政策2025-08-14
- 關于BIM正向設計,看這一篇就夠了!2025-08-13
- BIM應用:BIM解決軋鋼工程土建施工的復雜工況和高標準要求2025-08-11
- 經典案例!BIM全生命周期落地應用!2025-08-08
- BIM在給水排水消防設計中的應用2025-08-07
- 盤點BIM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優勢2025-08-06
- 5個BIM原則解決管綜問題,幫你把下班時間搶回來2025-08-05
- 從設計到拆除:BIM如何“承包”建筑的一生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