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應用的不足及缺點


BIM雖然發展迅速,但并不想有些機構宣傳那么無敵與完美,其不足之處還是相當多的,今天筆者就與各位聊聊BIM應用的不足在哪里?缺點有哪些?
一、BIM內容之間的演繹(Interpolation)問題
根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對于“演繹”定義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系統或組件相互之間的信息交換及利用所交換信息的能力”。又“【bim軟件】之間缺乏演繹的能力,在美國營造業中造成巨大的損失”。而從NIST(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andards and Testing)研究中發現軟件之間缺乏演繹性造成建產業大約每年156 億美金的損失。
二、BIM內容本身的質量問題
根據統計,僅次于軟件之間“演繹”問題的瓶頸便是BIM內容本身的質量問題。由于每個產業的差異性,加上各產業內的競爭,BIM缺乏統一制作的標準、格式,以及適當的過濾機制。對象質量缺失包含了:信息不穩定(導致當機)、數據不足(無法應用)、數據過多(大幅降低運轉速度)或幾何圖形不夠完整(視覺效果差,同時也導致無法被計算分析)。
以目前的計算機技術,【BIM模型】中有上千甚至上萬組的對象,為了要維持模型的可運作性,每個對象包含其所內涵的數據,應該維持在700k 左右。Jones在文章中舉了一個案例,由于BIM對象制作者缺乏適當的制作能力,光是單一對象便有5MB。用戶必須了解問題點,刪除不必要的數據,才使得對象大小縮減到1.2MB(原先的四分之一不到)。
三、BIM應用所牽動的商業模式變革
過去建筑產業的流程是線性的模式,建筑師→工程師→室內設計師→規范專業→估價師→總包商→分包商,但透過BIM,打破了這個流程的專制,而變成了多角模式,建筑師完成架構之后,工程師,室內設計師,規范專業及估價師就可以同步進行作業,而建筑師也進行設計的深化。當各專業把各自領域的框架訂定后,就可以有機會直接各別發包給分包商在場外進行制作加工,而在最終總包選定開工后,再由總包協調各分包商的材料進場時間、施工進度和質量管理。
四、BIM應用如何與舊有的模式銜接
當然地,新的模式的建立,都會沖擊到舊有的模式,在傳統的建筑事務所,分工是相當細致的,繪圖人員負責匯整視覺信息的制作,但其他非視覺性的信息,則是由其他部門人員來編輯或決定。然而BIM因為在建構的同時需要輸入或選者相關的信息,這并非一般繪圖人員所具備的能力,然而具有這些經歷、權責的人,卻又不一定熟悉計算機繪圖的操作。另外,設計發包規范的是關鍵的檔,在制作的過程中都是由專人負責編輯。在BIM的架構下,所有數據都已經匯整在模型之中,隨時都能將內容快速精準的呈現與輸出,所以BIM的采用,時常意味著組織內部的改造。
五、產業投資BIM應用的回報(ROI)考慮
從整個建物的生命周期看來,BIM確實是有助于所有權人對于資產的了解;替使用者及維護管理者創造十分便利的管理工具;對于營造廠都具有提高協調效率及降低失誤的發生率;對于建物所在地的地方政府也有公共安全等等相關好處;乃至于推行的國家也有增加國家運作效率,提升競爭力的效果;對于軟件開發商更是有直接創造營收的等等收益。但對于設計和工程公司,BIM推行的優勢卻不明顯。除了必須購買昂貴的BIM軟件,大量的數據運算及儲存需求,也強制硬件的提升;又由于系統的操作復雜性,使得設計工程公司必須尋找更昂貴的高階人力來操作,提高了整體的進入門坎,所有的費用支出不但增加而且前置。然而業界對于設計費用并無任何提升的作用,因此BIM的制作者往往反而成為系統下的最大阻力。
BIM技術作為目前建筑業轉型升級的最高水準,會有越來越多的價值潛能被不斷開發,節省成本、提高質量、產生價值,何樂而不為。以上就是環球網校為你帶來的“BIM應用的不足及缺點”,更多建筑類精彩內容可以關注環球網校,也可點擊下方“免費下載”領取自主學習資料。
最新資訊
- BIM在地下車庫設計中的案例賞析!2025-08-15
- BIM視野:為什么說BIM是建筑行業的“新基建”?2025-08-15
- 速看!住建部答復鼓勵用BIM計量計價,探索新型招投標政策2025-08-14
- 關于BIM正向設計,看這一篇就夠了!2025-08-13
- BIM應用:BIM解決軋鋼工程土建施工的復雜工況和高標準要求2025-08-11
- 經典案例!BIM全生命周期落地應用!2025-08-08
- BIM在給水排水消防設計中的應用2025-08-07
- 盤點BIM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優勢2025-08-06
- 5個BIM原則解決管綜問題,幫你把下班時間搶回來2025-08-05
- 從設計到拆除:BIM如何“承包”建筑的一生2025-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