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什么是海綿城市?海綿城市與BIM又有什么聯系?


一、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城市能夠像海綿一樣,在適應環境變化和應對自然災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彈性”,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凈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并加以利用,從而讓水在城市中的遷移活動更加“自然”。簡單來說,海綿城市就是在城市建設過程中,盡量模擬原有的自然生態水循環模式,削峰補枯,從傳統“人定勝天”開發模式轉向新型的“天人合一”的生態文明開發模式。
二、海綿城市的建設
海綿城市建設應遵循生態優先等原則,將自然途徑與人工措施相結合,在確保城市排水防澇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實現雨水在城市區域的積存、滲透和凈化,促進雨水資源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在海綿城市建設過程中,應統籌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統性,協調給水、排水等水循環利用各環節,并考慮其復雜性和長期性。
我國大多數城市土地開發強度普遍較大,僅在場地采用分散式源頭削減措施,難以實現開發前后徑流總量和峰值流量等維持基本不變,所以還必須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綜合措施,來實現開發后水文特征接近于開發前的目標。“海綿城市”核心在“海綿孔”和“海綿孔”之間通道,還原到城市建設中就是城市中的各個調蓄水設施和給排水系統。海綿城市核心調蓄水方式包括入滲、蒸發、滯留、蓄集等,采用的基本設施有生物滯留帶、綠色屋頂、植草溝、雨水花園、儲水池等。
海綿城市的建設途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對城市原有生態系統的保護。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流、湖泊、濕地、坑塘、溝渠等水生態敏感區,留有足夠涵養水源、應對較大強度降雨的林地、草地、湖泊、濕地,維持城市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特征,這是海綿城市建設的基本要求;二是生態恢復和修復。對傳統粗放式城市建設模式下,已經受到破壞的水體和其他自然環境,運用生態的手段進行恢復和修復,并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
三是低影響開發。按照對城市生態環境影響最低的開發建設理念,合理控制開發強度,在城市中保留足夠的生態用地,控制城市不透水面積比例,最大限度的減少對城市原有水生態環境的破壞,同時,根據需求適當開挖河湖溝渠、增加水域面積,促進雨水的積存、滲透和凈化。
三、海綿城市與BIM
海綿城市與BIM建模的聯系在于海綿城市建設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互為補充,它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而地下管道的建設應用BIM能夠達到更精確的布置。
地下綜合管廊是重要市政管線(供水、熱力、電力、通信、廣播電視、燃氣、排水等)的公共隧道,旨在提高城市在供排水等公共服務領域的綜合負載能力。海綿城市建設重在低影響開發(LID)雨水系統,通過源頭分散、儲存的方式,降低地下管廊排水負擔。二者互相補充,可有效提高城市排水負載能力。海綿城市建設與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均涉及對地下排水系統的改建,均屬穩增長、惠民生的“有效投資”,未來有望常態化,成為基建投資穩增長的最重要方向。
四、海綿城市與地下管綜
海綿城市建設的目的在于,推廣和應用低影響開發建設模式,加大城市徑流雨水源頭減排的剛性約束,優先利用自然排水系統,建設生態排水設施,充分發揮城市綠地、道路、水系等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使城市開發建設后的水文特征接近開發前,有效緩解城市內澇、削減城市徑流污染負荷、節約水資源、保護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為建設具有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功能的海綿城市提供重要保障。
相關推薦:
現在你知道了解海綿城市了沒?知道海綿城市與BIM的聯系了嗎?以上內容是環球網校BIM考試頻道為您整理的“BIM|什么是海綿城市?海綿城市與BIM又有什么聯系?”,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小編在這里祝大家: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奮發努力,學有所成;旗開得勝,前程似錦!點擊下方“免費下載”按鈕,可免費領取2019年BIM考試獨家復習資料。
最新資訊
- BIM在地下車庫設計中的案例賞析!2025-08-15
- BIM視野:為什么說BIM是建筑行業的“新基建”?2025-08-15
- 速看!住建部答復鼓勵用BIM計量計價,探索新型招投標政策2025-08-14
- 關于BIM正向設計,看這一篇就夠了!2025-08-13
- BIM應用:BIM解決軋鋼工程土建施工的復雜工況和高標準要求2025-08-11
- 經典案例!BIM全生命周期落地應用!2025-08-08
- BIM在給水排水消防設計中的應用2025-08-07
- 盤點BIM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優勢2025-08-06
- 5個BIM原則解決管綜問題,幫你把下班時間搶回來2025-08-05
- 從設計到拆除:BIM如何“承包”建筑的一生2025-07-29